第六章
靈歸回上帝
任何忠實查考聖經的人都應該毫無疑問地看出聖經所談及的「魂」並不是人體中某個能夠在人死之後繼續有知覺地活下去的不死部分。可是有些人甚至在看過關於「魂」的真正性質的充分證據之後,仍會提出其他論據企圖支持他們認為人死之後有些東西會繼續活下去的信仰。
時常被人用來支持這種信仰的一節經文是傳道書12:7:「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上帝。」循道會的神學家亞當·克拉克在他所著的《聖經評註》中論及這節經文說:「智者在此顯然將身體和魂加以分別:兩者是不同的;它們並非都是物質。屬於物質的身體歸回原本出自的塵土;但是不屬物質的靈則歸回上帝。」與此類似地,天主教聖經評註說:「魂歸回天主。」這兩本《聖經評註》均暗示魂和靈是同一的東西。
可是饒有趣味地,其他的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學者卻表達完全不同的見解。在天主教的《新美國聖經》(紐約P.J.肯尼第父子公司在1970年出版)所附錄的「聖經神學詞語字彙」中我們讀到:「當『靈』與『肉體』以對比的方式並用時,……目的並不是要將人的屬物質部份和非物質部份分別出來。……『靈』的意思並不是魂。」在傳道書12:7,這部譯本所用的不是「靈」一字而是「生命的氣息」一詞。基督新教的《註釋者聖經》論及傳道書的執筆者說:「高亥勒的意思不是說人的個性仍繼續存在。」鑑於這些不同的見解,我們能夠確知靈究竟是什麼以及它在什麼意義上歸回上帝嗎?
傳道書12:1-7以詩的文字描述衰老和死亡對人的影響。人死之後身體終於分解而復化為地上的塵土。在另一方面,「靈」則『歸於上帝』。聖經將人的死亡與靈歸回上帝相提並論,由此暗示人的生命在某方面有賴於這靈才能維持。
在傳道書12:7的原文,被譯成「靈」或「生命的氣息」的希伯來字是盧亞(ruʹahh)。與此相當的希臘字是紐瑪。雖然我們的生命有賴於呼吸作用去維持,「氣息」(英文breth, 許多譯者均時常以這詞譯盧亞和紐瑪兩字)一詞的意思並非與「靈」完全一樣。再者,有其他的希伯來字和希臘字,尼沙瑪(ne·sha·mahʹ希伯來文)和努耳(pno·eʹ希臘文),也被譯作「氣息」。(可參看創世記2:7及使徒行傳17:25。)可是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既然譯者們將「氣息」當作「靈」的同義字來用,他們表示原文的這兩個字是指一件本身沒有個性,但卻為維持生命所必需的東西。
辨明靈是什麼
聖經明確地表示人的生命有賴於靈(盧亞或紐瑪)去維持。例如我們讀到:「你[耶和華]收回他們的氣[盧亞],他們就死亡歸於塵土。」(詩篇104:29)「身體沒有生靈[紐瑪]是死的。」(雅各書2:26,《新舊》)因此靈乃是使身體活著的東西。
但這種使人活著的力量並非僅是氣息而已。為什麼不是呢?因為在氣息停止之後,生命仍留在身體的細胞裡一會兒。由於這緣故,人工呼吸可以使人復甦,身體器官可以從一個人移植到另一個人身上。但是這些事必須迅速施行才能成功。生命力一旦從身體的細胞消失,設法延長生命便沒有用了。世上所有的氣息也無法使一個細胞復生。有鑑於此,「靈」顯然是在人體每個活細胞中產生作用的一種隱形生命力。
這種生命力是否僅作用於人的身上呢?聖經所說的話可以幫助我們對這個問題獲得正確的結論。論到人和各種動物在一場普世洪水中所遭受的毀滅,聖經報導說:「凡在旱地上,鼻孔有氣息[尼沙瑪]的生靈[盧亞]都死了。」(創世記7:22)傳道書3:19在論及死亡時也表明同一的基本事實:「世人遭遇的,獸也遭遇,所遭遇的都是一樣。這個怎樣死,那個也怎樣死;氣息[靈,《新世》,盧亞]都是一樣,人不能強於獸。」因此以使身體活著的靈而言,人並不強於獸。兩者都具有同一隱形的靈或生命力。
在一種意義上,我們可以把作用於人和獸身上的靈或生命力比作流過一副機器或電氣用具的電子流或電力。隱形的電力可以用來產生各種不同的機能,視乎接獲電力的機器或電氣用具而定。電力可以使電爐產生熱,電風扇產生風,電算機算出難題,電視機產生映像、人聲和其他音響。使一種電氣用具產生音響的同一隱形力量可以使另一個用具產生熱,另一個用具作出數學計算。但是電流會取得它所發動的機器或用具的複雜特徵嗎?不會,它仍然是電力——僅是一種力量或能而已。
與此類似地,人和動物都具有同一的靈,同一的生命力。使人發揮各種生活機能的靈或生命力與使動物同樣行的靈並無二致。靈並不保留死去的身體細胞所具有的特性。舉例說,以腦細胞而言,靈並不保留存儲於這些細胞中的知識而在細胞死去後繼續發揮思想作用。反之聖經告訴我們:「他的靈[盧亞]一出去,他就歸回地土;他的思想當日就消滅了。」——詩篇146:4,《新世》。
既然如此,盧亞或靈歸回上帝絕不可能意味到死者繼續有知覺地活下去。靈並不會繼續發揮人的思想作用。反之靈只是一種生命力,是離開身體就無法繼續有知覺地生存的。
靈怎樣歸回上帝
那末,這種隱形而沒有個性的力量或靈怎樣歸回上帝呢?靈是否實際回到天上上帝的面前呢?
「歸回」一詞在聖經裡的用法並非總是牽涉到從一處實際移往另一處。例如上帝吩咐不忠的以色列人說:「萬軍之耶和華說,……『現在你們要轉向[歸回,《新世》]我,我就轉向你們。」(瑪拉基書3:7)顯然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說以色列人會離開地球去到上帝面前。這也不意味到上帝會離開天上實際到地上住在以色列人當中。反之,以色列人「歸回」耶和華的意思是他們從一條錯誤的途徑改弦易轍,再次遵守上帝的公義標準。耶和華「歸回」以色列人的意思則是他再次眷顧他的百姓。在這兩個事例上,歸回均牽涉到一種態度而非實際從一個地點轉移到另一個地點。
歸還一件東西並不一定牽涉到實際的遷移,這也可以見於業務或財產由一方轉移到另一方手上時所發生的情形。例如在一個國家中鐵路由私營轉變為國營。當這項轉變發生時,鐵路的設備和甚至一切記錄都可能留在原處。易手的乃是管理這些東西的權柄。
靈或生命力的情形也一樣。人死時靈雖『歸回上帝』,卻無需實際從地上轉移到天上去。反之,死者一度是個有智力的受造物而享有這樣的生命恩賜,但現在這項恩賜已還給上帝了。使這人活著的力量,他的靈或生命力,現在已回到上帝手中。——詩篇31:5;路加福音23:46。
我們可以將這種情形比作一個被控的人對法官說,『我的性命在你手中。』他的意思是說,他的性命會有什麼遭遇全憑法官定奪。被控者在這件事上毫無選擇。決定之權並不在他手中。
與此類似地,死了的人對自己的靈或生命力不再操有控制之權。他的靈已歸回上帝了,意即這人未來的生命希望完全受上帝所控制。上帝可以自行決定他是否會將死者的靈或生命力恢復過來。
但這是否已足以證明人死後絕無繼續生存的可能呢?豈不是還有其他事也需要我們考慮嗎?
再生或投胎又如何?
世上有隸屬於不同宗教的億萬人士,不論自稱為基督徒與否,相信人在今生之前即已存在,並在死後會繼續活下去。雖然他們的觀念在彼此之間可能有相當大的差別,他們卻都一致相信人的某部分可以再生或投胎為另一個軀體。
《佛教手冊》提出贊成再生信仰的一個論據說:「有時我們有些奇怪的經驗是除了相信再生之外無法解釋的。我們豈不是時常遇見一些我們素未謀面的人,但卻在內心感覺與他們很熟嗎?我們豈不是時常在初次到某個地方時感覺我們對周圍的環境十分熟悉嗎?」
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你試過初次遇見一個人,但卻感覺你認識了他很久嗎?這樣的經驗是由什麼促成的呢?
人有許多相似之處。也許你在思量過事情之後看出這人在個性和容貌方面與你的一個親戚或朋友有若干相似之點。
同樣地,你也許在某個城市住過一段時期或見過這城的圖片。後來當你在另一個城市時,你可能留意到若干相似之處,以致感覺你對當地的環境並不陌生。
因此我們豈不是可以合理地認為,對某些以前未見過的人物和地點感覺熟悉其實是由今生而非前生的經驗所促成的嗎?如果所有的人都實際在前生曾經活過,他們豈不是都應該有這種感覺嗎?為什麼世上有億萬的人從來沒有想過或感覺到自己在前生曾經活過呢?再者,一個人若甚至無法記得自己在以前活過,他又怎能避免重犯前生的錯誤呢?這樣的前生對人有什麼益處呢?
有些人也許會提出解釋說,『人若知道自己前生的細節,生活便會成為一個難堪的重擔了。』甘地表達這種意見說:「我們不記得前生的遭遇其實是大自然的仁慈。詳細知道我們所經歷過的無數前生有什麼好處呢?我們若帶有如此巨量的記憶,生活便會成為一個難堪的重擔了。聰明的人會故意忘記許多事,正如律師在辦完案件之後便立即將其細節忘去一般。」這是個有趣的解釋,但是否有充分根據呢?
雖然我們對自己所經歷過的許多事件記憶力頗為有限,我們的頭腦對這些事卻無疑不會是一片空白。一個律師也許會忘記某些案件的細節,但是他從處理這些案件所得的經驗卻成為他所積聚的知識的一部份。他若實際將所有事都忘記精光,他便會吃大虧了。再者,那一樣使人更引以為憾呢——記憶力不好抑或記憶力好?一個對自己所積聚的知識和經驗都記憶得很清楚的老人豈不是比一個差不多什麼事都記不起的老人好得多嗎?
老實說,人若必須將自己在前生學到的一切從頭再學過,這可算是「仁慈」嗎?你若每十年便將你所知的一切完全忘記精光,以致必須從頭再學過一種語言和再次開始積聚知識與經驗,然後過十年又再完全忘掉,你會認為這是「大自然的仁慈」嗎?這豈不會使你大受挫折嗎?這豈不會造成嚴重的退步嗎?既然如此,為什麼要以為這件事每七八十年便發生一次呢?你能夠想像一位仁愛的上帝使這樣的再生成為他對人類所定的旨意的一部份嗎?
有許多接受再生道理的人相信作惡的人會投生為階級較低的人或投生為昆蟲或鳥獸。若是如此,在罪惡和暴力猖獗到空前程度的今日,為什麼世上的人口卻急劇增加呢?再者,為什麼甚至階級較低的人若有受教育的機會也會出人頭地呢?例如《紐約時報》在1973年十月廿六日報導在印度卡里柏辛的學校裡,成績最優的學生是一個屬於低階級的十六歲少女。她比學校裡一個屬於最高的婆羅門階級的女生更聰明。這件事有什麼解釋呢?再生或投胎的道理豈不是無法對這些情形提出令人滿意的解釋嗎?
請也想想這種道理所產生的結果。它豈不奪去許多人應有的尊嚴,迫使他們在惡劣的工作環境下胼手胝足而沒有機會藉著教育改善自己的生活嗎?
聖經主張人會再生嗎?
當然,有些人也許會指出,合乎邏輯的推理並不足以證明再生不可能。他們對上述論據所提出的答覆可能是:『甚至聖經也主張人會再生。這只是人無法完全解釋的許多事之一而已。』
既然相信再生的人提及聖經,我們自應該考慮一下聖經究竟怎樣說。有什麼聖經證據表示人會再生呢?《佛教是什麼?》一書回答說:「我們想向基督徒讀者指出,[再生的道理]是從現存的基督教訓的各片斷清楚可見的。例如請想想當時十分流行的謠言,認為他便是施洗約翰、耶利米或以利亞再生(馬太福音xvi,13-16)甚至希律也以為他是『施洗約翰從死裡復生。』」
這些論據能夠成立嗎?耶穌基督本人曾說自己是施洗約翰、耶利米或以利亞嗎?絕沒有。這些聲稱都是由一些不肯接納耶穌的真正身份的人所作的,而耶穌的真正身份便是上帝所應許的彌賽亞或基督。耶穌根本不可能是施洗約翰,因為較年輕的耶穌在大約三十歲時由較年長的約翰為他施浸。(馬太福音3:13-17;路加福音3:21-23)希律王之所以產生這種不合理的念頭,以為耶穌便是約翰從死裡復生,乃是因為他將約翰處死而感覺自己罪孽深重之故。
但耶穌基督豈不是曾說過一些可以被視為支持再生道理的話嗎?不錯,的確有一句。有一次耶穌基督將施洗約翰與古代的希伯來先知以利亞相提並論,說:「以利亞已經來了,人卻不認識他,竟任意待他。……門徒這才明白耶穌所說的是指著施洗的約翰。」(馬太福音17:12,13)耶穌既說:「以利亞已經來了,」他的意思是不是說施洗約翰便是以利亞再生呢?
我們必須根據聖經整本書的說法去決定這個問題的答案。當耶穌在地上傳道的日子,有許多猶太人的確以為以利亞會實際回來。瑪拉基的預言宣布耶和華上帝會在適當的時機差遣以利亞先知前來。(瑪拉基書4:5)可是施洗約翰卻沒有自視為以利亞本人或這個希伯來先知的再生。有一次猶太人問他說,「[你]是以利亞麼?約翰回答說:「我不是。」(約翰福音1:21)可是,聖經曾預言約翰會以「以利亞的心志能力」為彌賽亞預備道路。(路加福音1:17)因此當耶穌將施洗約翰與以利亞相提並論時,他只是表明聖經的預言怎樣由於約翰所從事的工作與古代的以利亞相似而獲得應驗。
相信再生的人所引用的另一節經文是羅馬書9:11-13:「雙子[以掃和雅各]還沒有生下來,善惡還沒有作出來,只因要顯明上帝揀選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為,乃在乎召人的主,上帝就對利百加說:『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正如經上[在瑪拉基書1:2,3]所記:『雅各是我所愛的,以掃是我所惡的。』」這節經文豈不是表明上帝所作的揀選是以雅各和以掃在利百加生他們之前的前生中所作的事為根據嗎?
何不將這節經文再讀一次呢?請留意它明言上帝的揀選是在二人尚未作過任何善事或惡事之前所作的。因此上帝所作的揀選並不有賴於人在「前生」所行的善惡。
那末上帝根據什麼在兩個孩子尚未出生之前便加以選擇呢?聖經透露上帝能看見人的胚胎,因此他在人尚未出生之前便已知道人從遺傳所得的特性。(詩篇139:16)上帝憑著他的先見看出兩個孩子在氣質和個性方面的基本質素如何,因此他可以揀選較宜於承受較大祝福的一位。兩個孩子後來的一生事跡證實上帝所作的選擇是明智的。雅各對上帝的應許表現屬靈的關注和信心,以掃卻表現崇尚物質的傾向及對聖物毫不體會。——希伯來書11:21;12:16,17。
至於使徒保羅引用瑪拉基書論及上帝『喜愛雅各,憎惡以掃』的話,這也是指耶和華根據兩人遺傳的特性對他們所懷的看法而言。雖然這句話是瑪拉基在雅各和以掃之後許多世紀才記錄下來的,它卻證實了上帝在兩個孩子尚未出生之前所表示的感想。
耶穌的門徒向他提出的一個問題也被人用來支持再生的信仰。關於一個生來便瞎眼的人,門徒問耶穌說:「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約翰福音9:2)這段話豈非顯示那人必然有一個前生嗎?
絕不然!耶穌基督並沒有贊同任何認為在母腹中的胎兒曾在出生之前犯罪的見解。反之耶穌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上帝的作為來。」(約翰福音9:3)他的意思是說,人的各種不完美和缺陷,例如這人的瞎眼,使上帝的作為有機會以奇跡醫病的方式顯現出來。若從來沒有人生來瞎眼,人便不會知道上帝有能力使生來瞎眼的人復明了。耶和華上帝容許一族有罪的人類產生,藉此他可以用他們的缺陷和不完美表明他能夠為人類做些什麼事。
因此雖然有些人認為聖經裡某些經文支持再生的觀念,進一步的查考卻顯示其實並不然。事實上,聖經從沒有提及過「魂」、靈或其他在身體死後仍繼續生存的東西會再生或投胎。有些人企圖『望文生義』地聲稱聖經支持再生或投胎的見解,但這其實絕不是聖經的主張。
聖經清楚地表明人死後絕不會有一個「魂」或靈離開軀體而繼續生存。當上帝因為人類的始祖忤逆不忠而將其判處死刑時,上帝並沒有向他提出任何再生或輪迴的希望。反之上帝告訴亞當說:「你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創世記3:19)不錯,人會復化為沒有生命的塵土。
既然如此,這是否意味到人的希望僅限於今生呢?抑或人有希望以其他方式享有未來的生命?這是否意味到生者必須給予死者若干協助?抑或死者已是生者所無法幫助的了?
[第51頁的圖片]
靈頗像電力。電力使許多東西產生作用,但電本身卻不會具有這些東西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