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從生活獲得真正樂趣
每個人都希望享受人生。人們許多時以各種娛樂方式消閒而試圖滿足這種願望。無可否認,娛樂能使人在身心方面均獲得裨益。
可是,近年來的工資提高和假期增多使許多人獲致一項有趣的結論。他們從經驗所得的教訓是『享樂生活』既不能解決難題,也不能帶來長久快樂。
那末,有什麼方法可從生活獲致真正快樂呢?考慮一下所羅門王的實驗是有益的,這位君王曾仔細研究大多數人難於獲得真正快樂的理由。在上帝感示之下,所羅門在傳道書中寫下他的經驗和結論。論到藉著娛樂以找尋快樂,他寫道:
「我心裡察究如何用酒使我肉體舒暢,我心卻仍以智慧引導我,又如何持住愚昧,等我看明世人在天下一生當行何事為美。我為自己動大工程。建造房屋;栽種葡萄園,修造園囿,在其中栽種各樣果木樹。挖造水池,用以澆灌嫩小的樹木。我買了僕婢,也有生在家中的僕婢。又有許多牛群羊群,勝過以前在耶路撒冷眾人所有的。我又為自己積蓄金銀和君王的財寶,並各省的財寶。又得唱歌的男女和世人所喜愛的物並許多妃嬪。這樣,我就日見昌盛,勝過以前在耶路撒冷的眾人。我的智慧仍然存留。凡我眼所求的,我沒有留下不給他的。我心所樂的,我沒有禁止不享受的,因我的心為我一切所勞碌的快樂,這就是我從勞碌中所得的分。」——傳道書2:3-10。
聖經執筆者曾仔細研究來自暢飲和今日人們藉著濫用麻醉藥所造成的歡娛之感。他積聚大量財富和建造園林美景。他探察各種消閒享受,包括最佳的音樂及以「妃嬪」自娛。
所羅門指出自己研究的徹底程度,他寫道:「我轉念觀看智慧、狂妄和愚昧;在王以後而來的人還能作什麼呢?也不過行早先所行的就是了。」(傳道書2:12)意思便是:所羅門的研究是徹底的,他身為國王,擁有充分的時間和資源。那些在資源方面遠遜於這位國王的「在王以後而來的人還能作什麼呢?」一個普通人只能稍為步其後塵,行早先所行的而已。對於堅信藉著娛樂可以獲致真正快樂的人,這位君王可以答道:『我早已嘗試過了。它毫無功效。』
值得留意的是所羅門並沒有說尋樂全部是浪費時間的。相反地,他承認自己曾從工作獲得相當的享受(「我的心為我一切所勞碌的快樂,這就是我從勞碌中所得的分」)。可是他從飲酒、財富、娛樂和此類事情尋求永久快樂獲得什麼結論呢?他坦率地回答:「後來我察看我手所經營的一切事,和我勞碌所成的功,誰知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傳道書2:11。
這種觀察所得不應被看作是消極、悲觀的。反之,它合乎現實並且能幫助人避免在一生中浪費多年時間以徒勞的方式找尋快樂。另一方面,同一聖經執筆者提出忠告,表明怎樣才能從生活中獲致真正快樂。他推薦的方法之一是使工作和閒暇保持適當的均衡。
辛勤工作而「享福」
在描述過度享樂乃是「虛空和捕風」之後,智慧的聖經執筆者繼續說:「人莫強如吃喝,且在勞碌中享福。我看這也是出於上帝之手。論到吃用、享福,誰能勝過我呢?」(傳道書2:11,24,25)不錯,聖經稱讚人辛勤工作。「愚昧人抱著手[拒絕工作],吃自己的肉。」(傳道書4:5)可是辛勤工作卻要『享福』,即享受勞碌的成果,來加以平衡。受感示的執筆者說,「滿了一把,得享安靜,強如滿了兩把,勞碌捕風。」——傳道書4:6。
在你所熟悉的人當中無疑有些人每週都超時工作或從事兼職。也許這是為了特別需要或緊急開銷而不得不然,但許多人把幾乎所有清醒時間去工作卻是多餘的。聖經鼓勵人在可能範圍內將「滿了一把,得享安靜」編入每日常規之內。經常撥出時間和所愛的人一同享受吃、喝和相處之樂。聖經以可喜的話作出以下的表示:
「你只管去歡歡喜喜吃你的飯,心中快樂喝你的酒,因為上帝已經悅納你的作為。你的衣服當時常潔白,你頭上也不要缺少膏油。在你一生虛空的年日,就是上帝賜你在日光之下虛空的年日,當同你所愛的妻,快活度日,因為那是你生前,在日光之下勞碌的事上所得的分。」——傳道書9:7-9。
傳道書同時提出與此有密切關係的另一項教訓。
不要忽視目前
緬懷既往和期待將來的能力乃是上帝對人類的一項恩賜,聖經對『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的新規制來臨的保證使人對將來更加嚮往。(彼得後書3:13;啟示錄21:1-5)期望這樣的祝福是好的。
可是,你也許留意到,人們許多時生活在以往和將來之中,以致忽略了目前。習慣懷念『以往好日子』只能令人對目前事物更加不滿。聖經對這件事提出警告,說:「不要說:『先前的日子強過如今的日子,是什麼緣故呢?你這樣問不是出於智慧。」(傳道書7:10)將個人的快樂希望全部寄託於將來也同樣是不智的。
從生活獲得真正快樂需要對目前作出現實的估計。所羅門這樣說:「眼睛所看的比心裡妄想的倒好。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傳道書6:9)甚至在物質方面無所不備的富人也深知財富並不能滿足人的心願。因此,無法滿足的所謂『妄想』便促使人不斷去變換環境。雖然偶爾改變一下平日常規也許是有益的,但有些人卻走向極端,不斷變換居住和工作地點,這樣遷來遷去以期獲致快樂是徒勞的。聖經所提供的較佳方法是「以眼睛觀看。」滿足於目前看得到的,亦即現時所能享受的事物,乃是真正明智的途徑。關於這點,考慮一下兩個人的觀察所得,看看他們從生活獲得快樂作出什麼反應是有益的。
「目前才是屬於我們的」
《麥科爾雜誌》(1978年五月號)刊出一位婦人的經驗,她在兒女長成和獨立之後,捨棄市郊而遷往僻遠的漁村生活。她寫道:
「我們的社會沒有教導我們怎樣過目前的生活;社會上的一切事物都在阻撓這種教導。當我們入學時,父母和教師已經在說,下一步是什麼?趕快準備!我們進入大學,壓力也隨之增加:下一步是什麼?我們已為及早打算所支配,在每一方面應用出來;它已成了我們的思想習慣。我們期望到達某些地方——任何地方都不成問題。我們期望有一天神奇地發現『某個人』,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盼望來年的假期或兒女長成或退休之後要做些什麼。我們經常處於懸疑狀態,等待將來的日子來臨才能神奇地使我們復原和改變,但結果卻與今日無異。」
「我們若要養成另一種生活是可能——而且一定可能——的,那便是藉著提高自覺性,以較大的喜樂和警覺去過活,使我們的每一時刻都更加深刻和充實。我們輕易放過一個時刻,眼睛望著明天,但目前才是屬於我們的。充滿許多可能性的是目前而非將來,將來還未來臨。我們把握目前和留意地生活才是真正活著。」
「成功是一段旅程」
四十五分鐘的沉思使戴爾博士獲得同樣的結論。戴爾在他所著的《支配你自己》一書中說:
「我一生的最大轉捩點之一是多年前作為代課教師,在課室督導時的四十五分鐘所發現的。課室後面壁報板上寫著這句話,『成功是一段旅程,不是一個目的地。』
「我以足足四十五分鐘研究這句話,讓它深入我心中。事實上,在這日之前,我曾把人生看作是一系列的目的地和事件。畢業、文憑、學位、婚姻、養育兒女、晉陞和諸如此類的事情都是目的地,而我正從一站到另一站。
「我敢說就在那個課室裡,我已不再以達到目的地為衡量快樂基礎,反之要把整個人生看作是一段繼續的旅程,其中每一刻都是可喜的。在課室擔任工作給予這位教師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訓是:不要用沿途的成就、小事或大事來衡量你的一生。若然,你便會在不斷尋求另一目的地,不肯讓自己在實際上獲得充實而注定要遭受挫折。這樣不論你有什麼成就,都會立刻計劃下次成就,對成功和快樂又有新的估量。
「反之,要清醒地欣賞沿途所遭遇的每一樣事物。賞花會使你心曠神怡,留意欣賞日出、小孩子、笑聲、雨景和禽鳥。立刻去欣賞而非坐待那未到的將來以致鬆弛下來。不錯,成功——甚至生命本身——不外乎一時一事的片刻欣賞。當你了解這項原則時,你便會停止以成就來衡量快樂,反之,把整個人生旅程看作是可喜的。總括來說,快樂沒有途徑可達,因為快樂就是途徑。」
「敬虔」的重要
決心不去忽略目前的祝福能保證你的生活更加快樂。可是若要善用你的一生還需採取進一步的行動。怎樣行呢?
使徒保羅加以描述,說:「然而敬虔加上知足便是大利了。」(提摩太前書6:6)這項必需的品德就是「敬虔」,它是對造物主表示尊敬的一種生活方式。它在行動上的表現是以敬虔的方式對待同胞。希望過敬虔生活的人必須撥出時間留心研讀聖經,以期學習上帝所嘉許的行為模式。
獲知上帝旨意並在生活上與之一致確是大利。這項途徑使人得以生活在將臨的新規制裡,「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21:4。
至於目前,按照聖經原則而生活可以獲致上帝嘉許以及和人類同胞建立最佳關係。當一個人表現憐憫、仁慈、謙卑、忍耐和慷慨等基督徒「新品格」的特徵時,人們會加以回報,於是一切有關的人都變得更加快樂。——路加福音6:38;歌羅西書3:10-14。
真正快樂不能僅從追求娛樂而獲致。聖經鼓勵人每日辛勤工作,以「滿了一把,得享安靜」作為調劑而享受勞碌的成果。此外,聖經也強調學習關於上帝的正確知識和按照聖經原則而生活的重要性。
所羅門評論說,「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上帝,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傳道書12:13)你會以聖經指南作為生活規範而盡你的本分嗎?若然,你便會獲致內心和平與知足,這是從生活獲得真正、永久快樂的唯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