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保持良好的溝通
1,2.溝通是什麼?為什麼這件事如此重要?
溝通並非僅是指談話而言。正如使徒保羅指出:聽者若不明白你所說的話,『這樣,你就是向空氣說話了。』(哥林多前書14:9,《新譯》)你的兒女真正明白你所說的話嗎?你真正了解他們想告訴你的事嗎?
2 人與人之間若要有真正的溝通,就必須有一種在思想、意念和感情上的交流。我們若將愛稱為快樂的家庭生活的心臟,我們就可以將溝通稱為這件事的血液。在配偶之間缺乏溝通會導致困難;在父母和兒女之間缺乏溝通也同樣嚴重,或甚至更為嚴重。
採取長遠的看法
3.父母可以預料在孩子一生的什麼階段會發生溝通方面的難題?
3 父母和兒女之間的溝通所受到的最大壓力不是發生於孩子的童年而是在兒女的青春期——「青少年」時期。父母應當預料會有這種情形發生。父母若僅因為兒女在童年沒有很多難題發生,就以為在以後情形也會一帆風順,這樣的想法是不切合實際的。難題必然會發生,而清楚、有效的溝通可以在解決或減輕難題方面擔任一個重要角色。既體會到這件事,父母需要未雨綢繆,因為「事情的終局強如事情的起頭。」——傳道書7:8。
4.家庭的溝通是否僅限於談話?試解釋。
4 在家庭裡建立、培養和保持良好的溝通牽涉到許多事。經過多年廝守之後,一對夫婦可以在彼此之間養成如此深切的信任、互賴和了解,以致他們不發一言——僅憑一個眼色、一個微笑或觸摸一下便能夠表達深長的意味而彼此溝通。他們應當設法為他們與兒女之間的溝通養成同樣堅固的基礎。在嬰兒懂話之前,父母可以將安全和愛的感覺傳達給嬰孩。當兒女長大之際,一家人若一同工作、遊戲,而且不但如此,也一同從事崇拜,他們便可以形成鞏固的溝通連繫。可是,若要保持這種連繫,父母仍需作出很大的努力和表現智慧才行。
鼓勵孩子表達思想
5-7.(甲)為什麼在制止孩童說話方面,父母最好十分小心?(乙)父母可以怎樣教導兒童養成良好的禮貌?
5 有一句古老的諺語說,「孩童應當見其人而不聞其聲。」不錯——有時應當是如此。孩子需要意識到,正如上帝的道說,「靜默有時,言語有時。」(傳道書3:7)但是孩童渴望受人注意,父母必須避免不必要地制止孩童表達自己的思想。不要期望小孩子對各種經驗的反應與成年人的一樣。成年人將發生的一件事僅視為人生百態中的一個小片斷。孩子卻可能大感興奮,對目前發生的某件趣事如此專注,以致他差不多將其他所有事都忘記了。一個小孩子可能衝入房間裡,興奮地開始對父親或母親敘述某件事。如果父母不耐煩地叫孩子「不要吵!」或以其他方式表示不悅,孩子便會大為掃興了。童稚之言也許看來沒有很大意思。但是,藉著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思想,你可以防止他們在日後將一些你希望和需要知道的事瞞在心裡不告訴你。
6 禮貌可以促進良好的溝通。兒童應當學懂禮貌,而父母則應當在自己與兒女交談時以及在其他方面為兒女立下榜樣。責備是必需的,在有需要時便應當提出,甚至嚴厲地如此行。(箴言3:11,12;15:31,32;提多書1:13)可是,兒女說話時若習以為常地被父母所打斷、糾正,或更糟的是,輕視和甚至嗤笑,他們便很可能變成沉默寡言了——或者想說話時寧願找別人傾訴。兒子或女兒的年紀越大,便越可能有這種情形發生。何不試試這樣行——在今天晚上停下來檢討一下你和兒女所作的談話,然後問問自己:有多少次我說一些表示賞識、鼓勵、嘉許或稱讚的話?在另一方面,我曾多少次說一些暗示相反的情緒的話,說一些使兒女『掃興』,或表示不滿、不耐煩或惱怒的話?你可能對這項檢討所顯露的事實大感驚奇。——箴言12:18。
7 父母時常需要表現忍耐和自制。年輕人有衝動的傾向。他們可能一想到什麼便說什麼,也許打斷成年人的談話。父母可能率直地斥責孩子。但有時也許比較明智的作法是有禮貌地聽完孩子說話,藉此以身作則表現自制,然後作過簡單的回答之後,仁慈地提醒孩子要有禮貌和體貼別人。因此在這件事上,我們也可以聽從「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一點動怒」的勸告。——雅各書1:19,《新譯》。
8.父母可以怎樣鼓勵兒女向他們尋求指引?
8 你想兒女在有難題時向你請教。鼓勵他們這樣行的一個方法是,表明你也順服地向一位高過你的權威尋求生活上的指引。一位父親論及他在兒女年幼時與他們建立良好溝通的一個方法說:
「差不多每一晚我都在兒女就寢時與他們一同禱告。他們通常在床上,我則跪在床邊,將他們抱在懷裡。我作一個禱告,時常他們也跟著作一個。他們時常吻我說,『爸爸,我愛你,』然後向我透露一些心事。他們在溫暖的床上和他們父親的懷裡感覺很安全,於是將一些他們想得到幫助的個人難題告訴我,或僅是對我表示他們的愛意。」
在進食時和其他場合,你的禱告若並非例行慣事而是富於表情和發自內心,反映出你與造物主和天父享有真摯的個人關係,這可以對於與兒女養成良好的關係有莫大貢獻。——約翰一書3:21;4:17,18。
過渡時期
9.將青少年的難題和需要與較年輕的兒童的需要比較,我們可以說些什麼?
9 青春期是一段過渡時期;在這段時期中,你的兒女不再是孩童,但卻仍未成年。青少年在身體上發生改變,而這使他們的感情受到影響。青少年的難題和需要與十歲以下的兒童不同,因此父母處理這些難題和需要的方法亦必須加以調整,因為對十歲以下的兒童奏效的方法未必對青春期的少年也奏效。父母需要更多提出理由;這需要他們與兒女作更多而非更少的溝通。
10.(甲)為什麼對性的問題所作的簡單解釋並不能滿足青少年的需要?(乙)父母可以怎樣與兒女談及性的問題?
10 例如關於性的問題,你對小孩所作的簡單解釋並不能滿足青春期兒女的需要。他們感覺到性的衝動,但由於不好意思,他們時常不敢向父母提出與性有關的問題。因此父母必須在這方面採取主動;除非他們與兒女建立和保持良好的溝通,特別藉著在工作和消遣上與兒女親密作伴,否則便不容易與兒女談及性的問題。當男孩開始遺精或女孩開始行經時,若有人已先將這些事情向他們解釋過,他們便不會感覺如此不安。(利未記15:16,17;18:19)也許父親可以在與兒子一同散步時提及手淫的問題;他可以提及大部分青年男子都至少在這方面有些難題,然後問道,『你在這方面的情形如何?』或『你發覺這是個難題嗎?』甚至有些家庭討論也可以處理與青春期有關的各種難題,父母雙方都以一種輕鬆但卻坦白的方式提出勸告。
了解青少年的需要
11.青少年在什麼方面與成年人不同?
11 「要得智慧,用你一切所得的去換[了解]。」(箴言4:7)身為父母,你要了解青年人的行事方式;要洞察他們的感覺。不要忘記你自己年輕時是什麼滋味。也要記得,雖然每個較年長的人都曾一度年輕而知道年輕是什麼滋味,沒有任何年輕人曾經歷過年老的滋味。青春期的少年不想再被人當作孩子看待,但是他尚未是個成年人,因此尚未具有成年人的各種興趣。他的童心仍然相當重而需要有些時間玩耍。
12.青少年想從父母受到怎樣的對待?
12 在人生的這個階段,有些事是青年人特別想從父母得到的。他們想受人了解;他們比以前更渴望被人當作個別的人看待;他們想獲得一些首尾一貫、並且考慮到他們行將成年這件事實的訓導和指引;他們非常渴望感覺受人所需和受人賞識。
13.青少年可能對父母加於他們身上的管束有什麼反應?為什麼?
13 兒女在青春期若開始對所受的限制作出若干程度的抵抗,父母不應當感覺驚奇。這乃是由於青年人正走向最後的獨立所致,而他們想在行動和選擇方面享有較大的自由是很正常的。不能自立的嬰孩需要父母不斷的照料,小孩子則需要小心的保護;但是當他們逐漸長大之際,他們的活動範圍亦隨之擴闊、與家庭之外的人連繫亦隨之增加和加強。由於兒女摸索著走向獨立,這可能使他們比較難於相處。為了兒女自己的好處起見,父母不能讓兒女蔑視或推翻他們的權威。但是他們若記得這種令人不安的行為可能是由什麼所促成的,他們便能夠明智地處理局勢而與兒女保持良好的溝通。
14.孩子若渴望享有較大程度的獨立,父母可以怎樣成功地處理這件事?
14 既然兒女渴望享有更大程度的獨立,父母應當怎樣行呢?這種願望好像把一個壓緊的彈簧握在手裡一般。若突然鬆手,彈簧便會不受控制地跳出手外。若握得太久,你便會弄到自己筋疲力竭,並且削弱了彈簧的力量。但是若以受控制的方式逐漸放鬆,彈簧便會恢復原狀。
15.什麼表明耶穌在父母指導之下長大成人?
15 關於兒童隨著年歲漸長而享有更大程度的獨立,我們在耶穌的少年時代可以見到一個例證。關於他在十歲之前的童年,路加福音2:40的歷史記載說,「孩子漸漸長大,強健起來,充滿智慧,又有上帝的恩在他身上。」他的父母無疑在他的發育方面擔任一個重大角色,因為雖然他是個完美的人,他的智慧卻不是自動增加的。正如聖經的記載繼續透露,他們經常提供教養他所需的屬靈環境。當他十二歲時,整家人往耶路撒冷守逾越節;後來耶穌到聖殿去,與其中的宗教導師討論聖經。看來他的父母容許他們那十二歲的兒子相當程度的行動自由。他們離開耶路撒冷時不察覺他留了下來,也許他們以為他和其他同路回鄉的親友在一起。三天之後,他們在聖殿找著他,當時他並非妄圖教訓他的長輩而是「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耶穌的母親指出他們為這件事多麼擔心,而耶穌則在實際上回答(並不懷有任何不敬的意思),他以為當他們打算離去時,他們無疑會知道可以在什麼地方找到他。雖然耶穌享有若干程度的行動自由,聖經的記載說他在後來繼續「順服他們」。耶穌進入青少年時代之後,他繼續接受父母的指導和約束,他的「智慧和身量,並上帝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路加福音2:41-52。
16.父母與青春期的兒女之間若有難題發生,父母應當記得什麼事?
16 類似地,父母應當容許十餘歲的兒子或女兒享有若干程度的獨立,並隨著他們逐漸接近成年階段而增加這種獨立的程度,容許他們在父母的指引和督導之下作更多個人決定。當有困難發生時,了解其原因可以幫助父母避免小題大做。許多時青少年並非蓄意反抗父母,反之他只是試圖建立若干程度的獨立自主,但是卻不知道怎樣著手。因此父母可能會犯錯誤,也許將無傷大雅的事過度重視。事情若不太嚴重,就無須計較。但是事情若真正嚴重,就要保持堅定。不要「把蚊蟲濾出來」,也不要「把駱駝吞下去」。——馬太福音23:24,《新譯》。
17.父母將限制加於青春期的兒女身上時應當考慮到什麼因素?
17 父母若在加於兒女身上的約束方面表現良好的平衡,這可以有助於與青春期的兒女保持良好關係。要記得,雖然「從上而來的智慧首先是貞潔的」,這種智慧也是「合理」、「滿有慈悲」、「不偽善的」。(雅各書3:17,《新世》)聖經表明有些事是完全不可行的,包括偷竊、姦淫、拜偶像和類似的嚴重過犯。(哥林多前書6:9,10)在其他許多事上,事情的是非可能視乎行事的程度而定。食物是好的,但我們若吃得過度便會成為貪食的人。同樣地,若干形式的消遣,例如跳舞、玩遊戲、開派對、或類似的活動,情形也一樣。許多時重要的不是所做的事本身,而是做事的方式和與怎樣的人一同做。因此,正如我們不會因為反對貪食就譴責進食,父母也不會全然譴責青年的某種活動,如果他們所反對的其實僅是這種活動的極端形式或行之過度,或可能導致的某種不良情況。——可參閱歌羅西書2:23。
18.父母可以怎樣提醒兒女留意他們的交往?
18 所有青年人都感覺需要有朋友。也許很少人可以被視為「理想」的朋友,但是你自己的兒女豈不也有他們的弱點嗎?你也許想限制他們與某些青年人的交往,因為你覺得這些人可能對你的兒女有害。(箴言13:20;帖撒羅尼迦後書3:13,14;提摩太後書2:20,21)而其他青年人,你可能見到一些你所喜歡的優點,也見到一些你不喜歡的弱點。與其因為一個青年人有某些缺點就完全不讓他與你的兒女來往,你也許可以對兒女表示賞識他們朋友的優點,但同時指出他們需要留意朋友的弱點,並且鼓勵你的兒女在這些方面發揮良好的影響以造益他們的朋友。
19.與路加福音12:48的原則一致地,父母可以怎樣幫助兒女對自由懷有正確的看法?
19 為了幫助你的青少年兒女對漸增的自由養成正確的觀點,一個方法是幫助他們看出較大的自由會帶來較大的責任。「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取。」(路加福音12:48)兒女證明自己愈負責任,父母就可以對他們有愈大的信任。——加拉太書5:13;彼得前書2:16。
傳達勸告和糾正
20.為了防止父母與兒女之間溝通中斷,父母除了管轄兒女的權力之外還需要什麼?
20 一個人若向你提出勸告,但卻不了解你的處境,你便會覺得他的勸告不切實際。他若有能力強迫你聽從他的吩咐,你也許會感覺憤恨而視之為不公平。父母應當記得,「[富於了解的]人心求知識,」「有知識的人[加強能力]。」(箴言15:14;24:5)你也許有力量管束你的兒女,但是這種力量若受到知識和了解所支持,你便會在與他們溝通方面更為有效。在糾正年輕人時若未能表現了解,就可能導致「代溝」的形成而破壞了兩者之間的溝通。
21.父母應當怎樣處理被牽涉在嚴重過犯中的兒女?
21 你的孩子若惹上麻煩,犯了嚴重的過錯或做了某些使你大感意外的錯事,你會怎樣行呢?你絕不應當寬容過犯。(以賽亞書5:20;瑪拉基書2:17)但是要知道,現在你的兒子或女兒最需要獲得富於了解的協助和技巧的指引。像耶和華上帝一樣,你可以在實際上等於對他們說,『來,讓我們將事情加以糾正;情形相當嚴重,但是卻絕非無法補救。』(以賽亞書1:18)但大發雷霆或嚴詞責罵則可能打斷溝通。許多時,行差踏錯的青年人說:『我不能對父母說——他們一定把我恨透了。』以弗所書4:26說:「你若發怒,不要讓怒氣引你犯罪。」(《新英文聖經》)當你聽兒女解釋時,要控制你的感情。你若表現公平的態度,傾聽他們訴說,這便會使你的兒女較易接受你所提出的糾正。
22.為什麼父母永不應當暗示他們認為兒女已無可救藥了?
22 也許兒女並非只是一次犯錯而是經歷一段困難的時期,他們的行為模式表現某種不良的特徵。雖然管教是必需的,父母的言詞或態度卻永不應當暗示他們認為孩子已無可救藥了。你的長久忍耐足以表示你的愛有多深。(哥林多前書13:4)不要以惡報惡,反之要以善勝惡。(羅馬書12:21)父母若在別人面前羞辱兒女,說他「懶惰」、「不聽話」、「沒有用」、或「沒有希望」,這只會有害處而已。愛不會停止盼望。(哥林多前書13:7)一個青年人可能淪為罪犯而離家出走。父母雖然對此絕不表示認可,卻可以向誤入歧途的青年人繼續打開回家的機會。他們怎能如此行呢?藉著表明他們所唾棄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行徑。他們可以繼續向他表示,他們相信他的內心尚存有若干良好品質,而他們希望這些良好品質會使他改過自新。他若如此行,他便可以像耶穌在比喻中所說的浪子一般重投父母的懷抱,並且可以確信他這樣行時不會受到苛刻或冷漠的待遇。——路加福音15:11-32。
個人的價值感
23.為什麼青少年感覺自己是家庭中有價值的成員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23 所有人都需要若干讚譽,需要受人接納和認可,並感覺他們有所歸屬。當然,一個人若想獲得所需的接納和認可,就不能過於獨立。他若隸屬於某個群體,他就必須留在這群體所認可的行為界限之內。青少年覺得他們需要屬於家庭。因此要使他們感覺他們是家庭中有價值的成員,對家庭的福利有所貢獻,甚至容許他們在家庭作計劃和決定時有若干的參與。
24.父母應當避免怎樣行以致一個孩子開始嫉妒另一個孩子?
24 使徒說:「我們不可貪圖虛榮,彼此觸怒,互相嫉妒。」(加拉太書5:26,《新譯》)兒女做得好時父母加以稱讚可以有助於防止這樣的精神產生;但是若將一個青年人與另一個時常被人視為好過他的人比較,則會引起嫉妒或憎恨。使徒說:「各人應該省察自己所作的,這樣,他引以為榮的,就只在自己而不在別人了。」(加拉太書6:4,《新譯》)青年人想別人接納他的成就,他的為人和他的才幹;他希望父母為了這些事而愛他。
25.父母可以怎樣幫助兒女養成個人的價值感?
25 藉著訓練兒女在各方面負起人生的各種責任,父母可以幫助兒女養成個人的價值感。他們從兒女的嬰孩時代開始便教導兒女要誠實、忠信和善待別人;他們可以在這些較早的基礎上繼續建造,向兒女指出怎樣將這些品質應用在人類社會之上。這也包括怎樣做事負責和可靠。當耶穌在青少年時期『智慧增長』之際,他看來在養父約瑟身旁學得一技之長,因為甚至當他在30歲開始從事公開宣揚王國的工作時,人們仍然將他稱為「木匠」。(馬可福音6:3)在青少年時期,特別是男孩子應當懂得為人工作而滿足僱主或顧客的要求是什麼意思,即使所做的只是像辦一件差事那麼簡單的工作。父母可以向他們表明,藉著作勤奮、認真和可靠的工人,他們能夠養成自尊心,並且贏得別人的尊重和賞識;這樣他們便不但能夠為父母和家庭增光,同時也可以「凡事尊榮我們救主上帝的道」。——提多書2:6-10。
26.古代的什麼習慣承認女兒是家庭中有價值的成員?
26 女兒也可以學習家政和管家而在家庭內外贏得別人的賞識和稱讚。女兒對家庭有很大價值,這從聖經時代人們在嫁女時會向男家索取聘金一事足以見之。這無疑被視為一項賠償,因為在女兒出嫁之後,她的父母便失去她的服務了。——創世記34:11,12;出埃及記22:16。
27.為什麼青年應當善用教育的機會?
27 青年人應當好好利用受教育的機會,藉此裝備自己去應付現今這個事物制度中生活上的種種挑戰。使徒鼓勵我們說:「我們自己的人也應當學習作善工[正當的職業,《新英文聖經》],供應日常的需要,免得不結果子。」這項訓示無疑將青年人包括在內。——提多書3:14,《新譯》。
聖經的道德律予人保護
28,29.(甲)關於交往,聖經提出什麼勸告?(乙)父母可以怎樣幫助兒女聽從這項勸告?
28 有時由於環境所迫,也許因為所住的地區或所上的學校的緣故,孩子被迫與一些為非作歹、自暴自棄的青年時有接觸;可以了解地,父母對此感覺不安。父母可能同意聖經所說,「不良的交往會破壞有用的習慣。」因此他們不願接受孩子所提出的論據:『人人都這樣做;為什麼我不能這樣做呢?』也許並非真正人人都這樣做,但是即使如此,一件事若是不對或不智的,你的孩子仍沒有理由要如此行。「你不要嫉妒惡人[或壞孩子],也不要起意與他們相處。因為他們的心圖謀強暴,他們的口談論奸惡。[家庭]因智慧建造,又因聰明立穩。」——哥林多前書15:33,新世;箴言24:1-3。
29 你不能跟著兒女上學或一生跟住他們。可是,藉著以智慧造就你的家庭,你可以將優良的道德律與正確的原則灌輸給家人以指引他們。「智慧人的言語好像刺棍。」(傳道書12:11)在古代,刺棍是一些有尖端的長棍。它們被用來戮刺牲畜,使其繼續朝著正確的方向行走。上帝的智慧之言可以繼續推使我們行走正道;我們若蕩出正途,上帝的道便會使我們的良心感覺不安,從而促使我們改弦易轍。為了你孩子的永久福利起見,要將這樣的智慧灌輸給他們。要藉著教訓和榜樣將其傳達給他們。要幫助他們認識正確的價值標準,於是你的兒女便會選擇與其他具有同樣價值標準的人為友。——詩篇119:9,63。
30.父母可以怎樣將上帝所賦予的道德律傳授給兒女?
30 在所有這些事上,要記得,在一個家庭裡,公義的原則若受到尊重和遵從,將正確的道德價值標準灌輸給兒女的成功率便會大得多。你希望兒女有怎樣的態度,你自己便要有怎樣的態度。在你的家裡,在你的家庭圈子中,要留意使你的兒女受到成年人所了解、愛護和寬恕,享有安全程度的自由和獨立,並且受到公平、公道的待遇而具有他們所需的受人接納與歸屬之感。要藉此將上帝賜予人的道德律灌輸給他們,使他們在離家之後仍可以自其得益。這乃是你能夠賦予他們的最佳產業。——箴言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