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書——教人認識真正的價值標準
我們將時間和精力用在什麼事上最好呢?將娛樂活動視為一生的主要目標會有益嗎?你應當努力積聚物質資財或謀求響亮的聲名嗎?在一生中致力於什麼事會有最大價值?關於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在聖經的傳道書尋得良好的指引。我們可以在這本書裡讀到「在耶路撒冷作王,大衛的兒子傳道者[招聚者,《新世》]的言語。」(傳道書1:1,12)看來「招聚者」便是以智慧馳名天下的所羅門王。傳道書含有他對一些沒有價值和一些具有真正價值的事物所作的評論。
「凡事都是虛空」
傳道書一開始便說:「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什麼益處呢?」(傳道書1:2,3)「虛空」一詞的希伯來字實際的意思是「氣息」。這表示一些缺乏實質,並不穩定和恆久的東西。將世人的事務形容為「虛空的虛空」的確很適切。
接著招聚者提及自然界各種一再反覆的循環。一代人過去,一代人又來;太陽不斷升起又落下,風吹來吹去,周而復始;江河不斷流入海中,但卻永不會使海滿溢。(傳道書1:4-7)在沉思過這些事之後,睿智的君王評論說:「這一切使人厭煩的事,實在不可言喻,縱然放眼觀看,聳耳聆聽,也不得滿足。過往曾發生的事,將來也必再發生,先前作過的,後來也必再作。在日光之下,根本沒有新奇的事。」——傳道書1:8,9,《當代聖經》。
在所羅門看來,考慮這一切自然界的循環是「使人厭煩的事」。當然,這些自然界的循環是如此巨大和複雜,以致一個人用盡一生的時間去研究也無法窮其究竟。人的言詞永遠無法適當地將這一切事詳細地描述出來。但是我們要記得,所羅門在這裡所談及的是不完美的人所面對的虛空。因此我們也可以體會到,人想到這些周而復始,永無終止的自然循環,然後將其與自己短促的壽命比較,這可以使人感覺多麼厭煩。對一個缺乏上帝的智慧的人來說,他生命的短促和無法獲致任何永久性會產生一種徒勞之感;這時常促使他徒然找尋一些不同的新事——但是到頭來發現這僅是同一的『老套』而已。這也是令人厭煩的事。
知道這點可以幫助我們避免浪費許多時間、精力和金錢,企圖藉著感官的滿足而尋得快樂。追求新的事物和經驗可能帶來若干愉快,但卻永不能使人完全滿足。最後人人都免不了下到陰間,而陰間是「沒有工作沒有謀算、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的,因為死了的人根本「毫無所知。」——傳道書9:5,10。
嘗試奢侈的生活
所羅門王敘述他在奢侈生活方面所作的一項有趣試驗。他置身於窮奢極侈的環境中,並且嘗試過每一種娛樂活動。(傳道書2:3-9)他寫道:「凡我眼所求的,我沒有留下不給它的。」——傳道書2:10甲。
他從這種奢侈的生活獲得若干樂趣。他指出:「我心所樂的,我沒有禁止不享受的,因我的心為我一切所勞碌的快樂,這就是我從勞碌中所得的分。」——傳道書2:10乙。
但是招聚者是否藉此便尋得真正的滿足和快樂呢?他承認說:「後來我察看我手所經營的一切事和我勞碌所成的功,誰知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傳道書2:11。
財富和名聲
你也許認識一些人晝夜勞碌以求積蓄大量物質財富。傳道書含有對這些人提出的一個重要教訓:「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貪愛豐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這也是虛空。」(傳道書5:10)接著的經文指出追求財富何以是徒然的原因之一:「財貨增添,吃的人也增添。物主得什麼益處呢?不過眼看而已。」——傳道書5:11。
即使一個人擁有大量財富,他仍然不會感覺滿足。真正的智慧會對他有益得多。(傳道書7:12)再者,一個人所擁有的財物越多,他便需要雇請更多人去照料他的財物。既然富人必須負責照顧僕人的衣食所需,隨著財富的增加,「吃的人也增添。」希臘作家贊諾芬的著作包括一個一度貧窮,但後來卻發了財的男子所作的以下評論:
「撒斯恩,你認為我擁有的財物越多,生活就越快樂嗎?你豈不知道,我現在從飲食、睡眠所得的樂趣並不比我貧窮時多一分一毫嗎?我從這一切財富所得的僅是,我有更多財物需要看守,需要分發更多東西給別人,需要花精神照料更多東西;因為現在有許多工人要我供給他們飲食和衣著;有些需要看醫生;一個來到我面前將一隻被狼咬斃的羊帶來,或一隻墮落懸崖跌死的牛,或告訴我牛群染上了病;在我看來,我擁有大量財物使我比以前擁有很少東西時更多苦惱……如果擁有財富像獲得財富一樣令人愉快,富人就會比窮人快樂得多了。但是擁有大最財富的人也有義務要花費大量財富。」
傳道書論及一些決心要發財的人時常遭遇的可悲情況:「我再尋索,發現在日光之下還有其他虛空的事:有一個獨身漢,沒有兒子,也沒有兄弟,卻終生勞碌;雖然家道豐富,卻仍不得滿足,他也從不反躬自問:『我究竟是為那一個勞碌,以致讓工作剝奪了我的一切享受呢?』這是空虛,也是愁煩的重擔。」——傳道書4:7,8,《當代聖經》。
為了追求財富,人們時常犧牲了家庭內外的人際關係。一個為了追求物質財富而孤立自己的守財奴處境多麼可悲!他認為沒有兒女或朋友會對他有利,既然這些人需要他花錢去照顧。懷有這種想法的人應當問問自己:「我究竟是為那一個勞碌,以致讓工作剝奪了我的一切享受呢?」無論一個富人擁有多少財產,他「雖然家道豐富,卻仍不得滿足。」所羅門深知這點,因此寫道:
「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再者,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獨睡,怎能暖和呢?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傳道書4:9-12。
這段話含有一個重要的教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比財物帶來豐盛得多的報酬。對同胞具有真正的關懷和努力予以協助比金銀或其他任何死物有價值得多。
壓迫和不平
傳道書坦白承認人受到很多壓迫:「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壓。看哪,受欺壓的流淚,且無人安慰;欺壓他們的有勢力,也無人安慰他們。」(傳道書4:1)當受壓迫者試圖從掌權者獲得舒解時,時常他們只是受到不平的待遇。所羅門評論說:「我又見日光之下,在審判之處有奸惡,在公義之處也有奸惡。」——傳道書3:16。
人對於廣泛的壓迫和不平應當有什麼反應呢?他們必須首先體會上帝所感示的這句話:「彎曲的不能變直,缺少的也不能足數。」(傳道書1:15)有些懷有誠懇動機的人曾窮盡一生之力試圖在地上促成公義的情況,但卻勞而無功。上帝的道清楚表明,唯獨上帝的王國能夠將罪惡從人間鏟除。(但以理書2:44;彼得後書3:13;啟示錄21:1-5)人所作的任何努力均無法糾正人類行為的許多「彎曲」之處。
既然如此,招聚者向我們提出另一項頗有幫助的指導方針:「我勸你遵守王的命令;既指上帝起誓,理當如此。不要急躁離開王的面前。不要固執行惡,因為他凡事都隨自己的心意而行。王的話本有權力,誰敢問他說:『你作什麼呢?』」——傳道書8:2-4。
傳道書並不鼓勵人反抗和試圖推翻現存的政府。智慧的途徑是繼續對政府的較高權威保持順服。(羅馬書13:1-7)在罕見的事例上,人可能由於想贏得上帝的嘉許而不願聽從政府官員的若干命令。(但以理書3:12,16-18)可是,官府的命令或要求若並不需要人違反上帝的律法,智慧的途徑便是「遵守王的命令」。
招聚者進一步發展這個思想,說:「凡遵守命令的,必不經歷禍患。智慧人的心能辨明時候和定理。各樣事務成就,都有時候和定理;因為人的苦難,重壓在他身上。他不知道將來的事,因為將來如何,誰能告訴他呢?」(傳道書8:5-7)即使統治者苛刻專橫,明智的人仍然不會憤然反抗。他意識到,一待「時候」來到,事情便會發生改變而有所改善。但是既然他並不知道改變會「如何」發生,目前明智的途徑便是專心工作,以健全的判斷力去處理日常生活上不愉快的部份。——可參閱傳道書3:1-13。
應付意外
傳道書9:11提及何以人的許多作為時常成為徒然的另一個原因:「我又發現在日光之下:善跑的人未必有機會競賽,戰士未必有機會出征,聰明人未必得溫飽,善於判辨的人未必有財富,有才幹的人未必受愛戴;因為他們都受到時機的限制。」(《當代聖經》)
雖然看來敏捷、氣力和智慧等品質會使人在每種活動上均順利成功,但時常事情卻有意料不到的發展。雖然不能預見的環境有時對人有利,時常它們卻只是意外、疾病或其他的災禍。再者,當人死時,「人不能強於獸,都是虛空。」——傳道書3:19-21。
有鑑於此,睿智的聖經執筆者特別向人推薦兩件事:(1)天天勤奮工作;(2)享受你現在所擁有的東西,你「勞碌得來的好處」。傳道書5:18-20提出以下的勸告:
「我所見為善為美的,就是人在上帝賜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勞碌得來的好處,因為這是他的分。上帝賜人資財豐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分,在他勞碌中喜樂;這乃是上帝的恩賜。他不多思念自己一生的年日,因為上帝應他的心使他喜樂。」
雖然今日在人的生活上有許多壓迫、不平和其他不如意的事,明智的人卻不會容許這些事減低他對美好的事所感的喜樂。反之,他決心享受目前「自己的分」而以自己所有的為樂,即使他並不富有。
篇幅不容許我們對傳道書所含的智慧作更詳細的討論。但是我們希望以上所述的幾個例證會推使你仔細研讀整本書。這樣行可以幫助你避免將時間或精力浪費在無益的事上,反之這本書會指導你將一生和資源用在真正有價值的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