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對耶穌的傳道活動所作的生動描述
這個寫下一部以之為名的福音書的馬可究竟是什麼人呢?他何以能夠寫出這樣生動的一篇記載呢?他所寫的福音具有什麼特色呢?在什麼方面這部福音與眾不同呢?
馬可並非十二使徒之一,同時看來亦不是耶穌所派出的七十個傳福音者之一。那末它是誰呢?他很可能便是記載中所提及的「一個少年人」;這個少年人在耶穌被捕之後尾隨著他,但是當逮捕耶穌的人想擒住他時,「他卻丟了麻布,赤身逃走了。」(馬可福音14:51,52)無可置疑地他就是使徒行傳時常提及的約翰·馬可。從使徒行傳12:12我們獲悉他的母親住在耶路撒冷,而且她的家時常被早期的基督教會用來做聚會的地點。稍後,在同一章的第二十五節,我們讀到巴拿巴和掃羅(即使徒保羅)在耶路撒冷辦完救濟工作之後「就從耶路撒冷回來,帶著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
在保羅和巴拿巴四處周遊傳道時,約翰·馬可一直隨伴著他們,無疑擔任侍候他們的工作。可是在保羅與巴拿巴抵達旁非利亞之後,「約翰就離開他們回耶路撒冷去,」回到他母親家裡。由於這項靈性不成熟的表現,使徒保羅在他第三次周遊傳道時便沒有帶他一同去。這使保羅和巴拿巴發生了爭執以致兩人分道揚鑣,保羅帶著西拉做他的隨從,而巴拿巴則帶著約翰·馬可同行。——使徒行傳13:13。
可是約翰·馬可並沒有一直留在靈性不成熟的狀況中。他作了很大的進步,因此後來我們在歌羅西書4:10讀到保羅推薦他的話:「巴拿巴的表弟馬可也問你們安,(說到這馬可,你們已經受了吩咐,他若到了你們那裡,你們就接待他)。」再後來我們又讀到保羅請提摩太「要把馬可帶來,因為他在傳道的事上於我有益處。」不錯,那時馬可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資格而保羅亦已寬恕他的過失。——提摩太後書4:11。
不過以他所寫的福音而論,使我們特別感覺興趣的是使徒彼得曾提及他說:「在巴比倫與你們同蒙揀選的教會問你們安,我兒子馬可也問你們安。」(彼得前書5:13)為什麼彼得之提及馬可會和馬可的福音特別有關係呢?因為約翰·馬可無疑是從使徒彼得那裡獲得他的資料的。這乃是早期的教會歷史作者所一致公認的事實:
「馬可既成為彼得的傳譯員,遂將彼得所講過的一切事正確地記錄下來。」(帕皮雅斯)「在彼得與保羅去世後,彼得的門徒和傳譯員馬可亦自己為我們將彼得所傳講的事記下來。」(意倫尼斯)「馬可在彼得的指導下寫成他的福音。」(奧利根)「有人認為馬可福音是彼得的作品,而馬可乃是彼得的傳譯員……因為學者們所發表的作品很可能會被人認為是其主人的作品。」——透得連。
特色
馬可福音的特色亦支持約翰·馬可是從使徒彼得那裡得著資料的說法。它的描述極其生動逼真,故此它必定是來自一個親自在場目擊事情發生的人。除此以外我們發現這部福音的記載進行得很迅速,簡直好像是衝動一般。而彼得在言論與行動上都是個衝動的人。再者在這部福音裡我們可以發現有許多地方表明敘述者是一個具有敏銳的觀察力的人。身為漁夫的彼得有很多機會培養良好而敏銳的觀察力,例如觀望天色,海洋,魚和漁網等,還有一件不容忽視的事實便是在馬可所記載的一切事件中彼得都在場目睹其發生。
當馬可寫他的福音時,馬太已將耶穌描繪為上帝所應許的彌賽亞和猶太人的君王;路加已表明耶穌是全人類的救主;約翰則還要等到稍後的時期才論及基督說:「起初有了道,道與上帝同處,道是一位神。」在約翰的全部福音中他自始至終都強調耶穌在未降世為人之前即已存在的事實。那末馬可又如何呢?馬可把耶穌形容為上帝施行奇跡的愛子。因此在他的福音記載中雖然對話與行動很平均地各佔其半,但就整個的效果說來,他所著重的仍然是耶穌的活動。所以我們見到他記錄了耶穌所行的許多奇跡而較少報導耶穌所作的傳道演講和比喻。——約翰福音1:1,譯自NW。
正如馬太福音的主要對象是猶太人,路加的對象是萬國的人,馬可則顯然主要是為了羅馬人而寫成的福音;事實上他寫作的地方很可能便在羅馬。在好些方面這都是一件很顯而易見的事,他之將某些拉丁字眼音譯為希臘文便是一例。這些字包括Speculator(衛兵),Praetorium(總督府或衙門院)和Kenturion(軍官或百夫長)。——馬可福音6:27;15:16,39。
他並沒有認為他的讀者對巴勒斯坦的地理和植物自然熟悉,因此我們發現在四福音的作者中唯有他覺得需要提及耶穌受試探的曠野中有野獸出沒以及約但是一條河。此外當他記述耶穌咒詛無花果樹一事時,他解釋說耶穌「找不著什麼,不過有葉子,因為不是收無花果的時候。」唯有他才提及當耶穌和門徒在橄欖山上時,他們「對聖殿而坐。」——馬可福音1:5,13;11:13;13:3。
為了同樣的原因,馬可在記述耶穌和敵人的對話時覺得他應該先予以說明:「當下約翰的門徒和法利賽人禁食。」「原來法利賽人和猶太人都拘守古人的遺傳,若不仔細洗手,就不吃飯;從市上來若不洗浴也不吃飯」等等。——馬可福音2:18;7:3,4。
在他的記載中,馬可所用的文體本身便給我們一種生動的感覺。例如我們屢次看到他用「立刻」和「一」這兩個副詞,他用這詞的次數比其他幾位福音作者所用的次數加起來還多一倍,例如:「他從水裡一上來」;「聖靈就[立刻]把耶穌催到曠野裡去」;「他們一出會堂」;「他們就立刻捨了網,」和「安息日[一到]」等。——馬可福音1:10,12,29,18,21。
我們還可以提及馬可福音的另一個特色;他是唯一使用亞拉美文的詞彙,然後將其意思譯出來的福音作者。例如:「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大利大古米,翻出來就是說『閨女,我吩咐你起來!』」;「各耳板,就是供獻的意思」;「以法大,就是說,開了吧,」和「阿爸,父啊。」——馬可福音3:17;5:41;7:11,34;14:36。
細節刻畫入微而獨特
使馬可所寫的福音記載如此生動逼真的許多因素之一是他將耶穌在某些境遇與情況中所感覺到和所作的反應詳細地描述下來。例如在記述耶穌於安息日醫人一事時,唯獨馬可告訴我們「耶穌怒目周圍看他們,憂愁他們的心剛硬。」唯有馬可告訴我們當耶穌不受自己的鄉人接納時他的感覺如何:「他也詫異他們不信。」單單馬可告訴我們耶穌的心如何深被一個年青的財主所打動:「耶穌看著他,就愛他。」同樣地,唯獨馬可提及當耶穌在聖殿裡趕逐一些兌換銀錢和作其他買賣的人時,他「也不許人拿著器具從殿裡經過。」在這些細膩的描寫中,我們同時可以看出彼得的觀察力是多麼銳敏。——馬可福音3:5;6:6;10:21;11:16。
在馬可單獨刻畫入微的各細節中,我們可以提出的另一件事實是他告訴我們當雅各和約翰離開他們的父親時,他們把他「和雇工人留在船上,」這表明他們不但是漁夫,同時亦擁有相當的資產。唯有馬可將耶穌說「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這句話記錄下來。他將施洗約翰被囚的罪責毫不含糊地放在希羅底的身上,因為他透露她的丈夫希律安提帕王其實頗樂意聽施洗約翰的話。在記錄最首要和最偉大的一條誡命時,馬可列出了四項應「盡」的事——心,性,意和力——而摩西與馬太都僅列出三項。——馬可福音1:20;2:27;6:19,20;12:30。
馬可福音所獨有的記載亦包括以下一些發生在耶穌的傳道工作接近尾聲的事件:在耶穌受審時作假見證的人,「他們的見證各不相合」;被人勉強去背耶穌的受苦柱的西門「就是亞力山大和魯孚的父親」;彼拉多在知道耶穌確實已死去之後才將耶穌的屍首交給亞利馬太的約瑟。——馬可福音14:59;15:21,44。
馬可的記載雖甚簡短精煉,我們卻發現即使在記述耶穌的比喻和奇跡時,馬可亦有他的獨特手筆。雖然在耶穌所講的比喻中他只記下了四個,其中一個述及「地生五穀是出於自然的,先發苗,後長穗,再後穗上結成飽滿的子粒」;這是馬可所持有的筆法。在耶穌所行的許多神跡中,馬可提及兩件為其他的福音作者所沒有記下的奇跡:耶穌治癒了一個耳聾舌結的人和一個瞎子逐漸復明的經過,這瞎子起初能朦朧地看到一點輪廓——「我看見人了,他們好像樹木,[但卻]行走。」——馬可福音4:26-29;7:31-37;8:22-26。
有其獨特之處的一位見證
因此我們發現,雖然在表面上看來馬可似乎在許多事上重複了馬太所寫的記載,彷彿他只是把馬太福音作一次簡略的摘要一般——這是多年來的一種理論——可是他的福音所具有的這一切明顯的特色和獨特的筆法卻證明這部福音乃是另自寫成的一項見證而非僅是一遍摘要。魏斯可(Westcott)在他所著的《福音研究入門》(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Gospels)一書中很正確地表明了這件事實:
「在實質和文體上馬可福音的寫作都是一篇生活的寫照。其中事實的進行和發展均以最清楚明晰的綱要謄印在上面。即使我們沒有任何其他的理由反駁那些對這部福音的來源所提的無稽理論,這部清楚地充滿獨立和創作精神的生動簡樸的記載本身,……便足以駁斥[這樣的]一種理論了。……因此當有人把聖馬可認作僅是其他的福音作者(即馬太與路加)的一個摘錄者時,福音的歷史價值便受到最魯莽冒失的攻擊了。」
再者,假若在內容方面僅有百分之七是獨有的馬可福音亦由此證明是一項獨立地寫成的見證,那麼具有百分之42的專有材料的馬太福音當然亦是如此;具有百分之59獨有資料的路加福音和具有百分之92獨有資料的約翰福音自然更不用說了。
那末我們到底怎樣解釋馬可所寫的資料中何以有許多地方和馬太與路加的記載相似呢?路加自己承認曾從許多不同的來源獲得他的資料;既然馬可曾是使徒保羅的旅行同伴,而保羅後來又以路加作為他的海外傳道同伴,保羅遂很可能將他從馬可處得來的筆記交給了路加。因此路加很可能在馬可尚未開始寫福音以前便從馬可處獲得了三分之一的材料。這個可能可以很容易地說明路加福音與馬可福音之間的任何相同部分。
至於馬太,有人說馬可的661節經文中有600節曾為馬太所用,這點亦有一個合理的解釋。馬太既在大約公元41年或至遲在公元50年以前便已寫成了他的福音,那末其他的使徒,諸如彼得等,必然在馬可開始寫成他的福音之前已經持有馬太福音的記載。故此據查普曼(Dom Chapman)所著的《馬太,馬可與路加》一書說:「馬可福音是由一位親眼見到和親耳聽到馬太所載各事的見證人將其複述一次而寫成的,但將馬太的記載中彼得不在場的部分以及他不能準確地記得的長篇言論刪去……馬可福音看來是由彼得將馬太福音朗誦出來而由馬可速記下來的記錄。」這可以解釋為什麼馬可的記載與馬太福音如此相似,亦說明了為什麼馬可福音裡有許多細節是其他的福音所沒有的,因為它們是彼得所記得和加添上去的。這的確可以說明馬可福音之所以如此生動逼真的原因,因為彼得是一個感情極豐富的人,這些事自然在他的腦海中留下了很深刻難忘的印象,而他亦以同樣生動的話將它們複述出來。這個解釋會使一切愛好聖經的人感覺滿意,因為它表明這些福音記載都是上帝所感示的,並且證明使徒之後的各早期基督教作者認為馬太先寫成他的福音的見解是正確的,同時亦解釋了馬太福音和馬可福音之間的相似點及相異之處。
諺語說我們對鄰人了解愈深便會愛之愈切,這話雖然並不是時常都對,但以馬可和他所寫的福音而論這倒的確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