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羅的羅馬航程守望台1972年 | 5月15日
-
-
裡,同時鬆開舵繩,拉起頭篷,於是船向海灘撞去。當時船頭擱在灘上不動,船尾被浪的猛力衝壞。在猶流的命令之下。他們跳下水去朝岸上泅去;有些人泅水,有些則用船上的東西作浮板。
那個島名叫米利大(即馬爾他)。他們在這裡過冬。到了春天宜於上途的時候,他們踏上另一隻自亞力山太的船進發。若干日之後,船越過西西里的東南端而在敘拉古停泊了三日。船繼續繞行至意大利的「靴尖」利基翁,從那裡再往部丟利。他們在此上岸,完成了羅馬之行的最後航程。
可靠的記錄
聖經記錄顯示第一世紀的船隻所受到的種種限制——找尋安全的海港,利用海岸線的天然地勢航行,在年中某些時間避免出海等。記載所提及的帆、錨、舵槳以及在船尾拋錨等都與論及當時船隻的其他描述相符。綁住船底及減輕船身重量都是在這種環境下的挽救方法。
關於來自亞歷山太港的穀船的記載與當時羅馬世界的環境完全吻合。羅馬帝國的確有這樣的船隊。軍官可以成為船長,正如聖經所載一般。
聖經迫真地記述逆風行船的困難,這些地方在年中這個時候往往吹著如此方向的狂風。遇著西風時,從該撒利亞至西頓的70哩航程需時一日,但吹南風時船行特快,從利基翁至部丟利約200哩的航程只要一天便行了。
同時,從革哩底諸山吹來的狂風可以將船帶向賽耳底流砂海岸一事的正確性是值得留意的。在這樣的風向下,改變航路使船進入米利大也是可能的事。
航海家史密夫在評論這次航程的結論中說:「我們檢討過關於航行的每項記述,從他離開佳澳港至擱在米利大海灘,我們看出聖路加的記載已由最準確而令人滿意的證據完全加以證實。……這一切表明路加確曾實際參加這次航程,他更表明自己的觀察力和記述在可靠和信實方面均達到最高程度。」
無一例外地,我們對聖經記錄的檢討愈深,則對其可靠性和信實的體會也愈深。保羅前往羅馬的航行記錄僅是聖經準確的許多例子之一而已。
-
-
讀者來函守望台1972年 | 5月15日
-
-
讀者來函
● 約翰福音21:18,19論及使徒彼得說:「『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的地方。』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上帝。」這句話是否特別指彼得會死於受苦柱上或被釘死呢?——美國一讀者問。
古代宗教歷史家尤西布斯報導彼得「被倒轉身來釘在受苦柱上,是他本人要求這樣死法的。」可是,耶穌所說關於彼得死亡的預言並沒有說得如此確切。天主教聖經注釋承認說:「伸出手來讓人束上腰而帶出去,這種想像是很難了解的。倘若這種次序是預言的一部分,我們必須認為囚犯先捆綁才被束上腰和帶出去行刑。」
因此,若沒有尤西布斯所記載的傳統,耶穌這句話本身並沒有表示彼得會死在受苦柱上或被釘死。既然對約翰若不理會傳統的說法,從約翰福音21:18,19的話看來我們可以獲得以下的結論:在年少的時候,彼得可以自己束上帶子,隨意負起什麼責任。他有自由可以隨意往來。可是他年老的時候情形便會改變了。他必須伸出手來,也許是為了服從別人的吩咐。別人會控制他,為他束上帶子(無論是將他縛住或準備處置他)及將他帶到他不想去的地方,顯然是行刑的地方。因此耶穌的預言的確表示彼得會殉道而死,但卻未必將死亡的方式暗示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