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慈悲是否遮掩你一切的罪?
「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上帝,……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出埃及記34:6,7。
1.有些人聲稱上帝具有怎樣的慈悲?
上帝的慈悲是無限的嗎?許多人聲稱上帝具有無限的憐憫和愛心,以致每個人,無論他們過著怎樣的生活都為上帝所悅納。這樣的見解對嗎?例如一位宗教教授在一間神學院所出版的刊物中聲稱:「教會若忠於自己的天職,就必須勇敢地宣布,同性戀者也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而造的人,基督曾為他們捨命;憑著上帝的恩典,這些以前不是上帝子民的人已成為他的子民;他們以前沒有蒙憐憫,但現在已蒙憐憫。」上帝的慈悲會赦免一些怙惡不悛地繼續行這些惡事的人嗎?另一位教師認為答案是肯定的;他在一份「經教會認可」出版的教會雜誌中寫道:「上帝若愛護而非憎惡天性由他所造的同性戀者,我們亦必須同樣行。這意味到我們必須接納同性戀者的現狀。」上帝會接納仍然耽於同性戀的人嗎?
2.耶穌所行的什麼事可能使有些人誤解他對罪人所懷的態度?可是耶穌怎樣回答批評他的人?
2對聖經所做的粗略閱讀可能使有些人同意這些宗教領袖的見解。他們也許想到馬太福音第九章所載的耶穌事跡。「耶穌在屋裡坐席的時候,有好些稅吏和罪人來與耶穌和他的門徒一同坐席。法利賽人看見就對耶穌的門徒說:『你們的先生為什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飯呢?』耶穌聽見就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經上說,「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這句話的意思,你們且去揣摩。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馬太福音9:10-13。
慈悲並非縱容罪惡
3.耶穌回答他的批評者時所說的話顯示他對罪人懷有什麼態度?他的行為怎樣進一步表明這點?
3驟看之下,這段記載豈不看來表示耶穌讚許罪人而樂於與罪人來往,並且因為法利賽人反對他如此行而斥責法利賽人嗎?可是請留意耶穌在起頭所說的話:「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這豈不是表明耶穌與罪人來往的目的是要醫治他們而非接納他們身為罪人的有病情況嗎?耶穌的確向人表現慈悲之心,正如他在登山寶訓中勸勉別人說:「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馬太福音5:7)可是,耶穌憐恤罪人並非縱容他們犯罪。反之耶穌憐恤罪人正如他憐恤病人一般。有一次一個痲瘋患者看見耶穌遂俯伏在地懇求他說:「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耶穌於是伸出手來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那人的痲瘋便立即消失了。有時耶穌吩咐病人起來行路。但在另一些時候他則對人說:「你的罪赦了。」——路加福音5:12,13,20。
4.(甲)在耶穌所從事的傳道工作中,最重要的特色之一是什麼?(乙)使徒保羅在寫給哥林多人的第一封信中怎樣表明罪人與上帝的慈悲之間的真正關係?
4由此看來,耶穌顯然並沒有接納罪人犯罪的現況。反之在耶穌所從事的傳道工作中,最重要的特色之一是醫治人靈性的疾病,使人能夠改過自新而蒙上帝悅納。(彼得前書3:12;瑪拉基書3:18;使徒行傳10:34,35)耶穌的門徒對上帝的慈悲並不懷有歪曲的看法。例如使徒保羅在耶穌完成地上的傳道工作之後,大約廿二年對哥林多地方蒙上帝悅納的基督徒寫道:「你們豈不知不義的人不能承受上帝的國麼?不要自欺。無論是淫亂的、拜偶像的、姦淫的、作孌童的、親男色的、偷竊的、貪婪的、醉酒的、辱罵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上帝的國。你們中間也有人從前是這樣,但如今你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並藉著我們上帝的靈已經洗淨、成聖稱義了。」——哥林多前書6:9-11。
5.約翰怎樣描述罪和慣常犯罪的人?他表明這樣的人會有什麼結局?
5特別為耶穌所愛的使徒約翰曾描述罪和習以為常的犯罪的人,並且指出這樣行的人會有什麼結局:「凡行有罪之事的、也是行著不法:罪就是不法。你們知道主[耶穌]曾經顯現,是要把罪除掉的;在他裡面並沒有罪。凡住在他裡面的不[慣常]犯罪;凡[慣常]犯罪的是沒有看見過他,也沒有認識過他。小子們,別讓人領你們走迷了路了;行義的人是義的,正像主是義的;[慣]行有罪之事的人是出於魔鬼的,因為從起初,魔鬼就犯罪。上帝的兒子顯現出來,就為的是要毀滅魔鬼的作為。」——約翰一書3:4-8;《新修》。
慣常犯罪的人不能免罰
6.耶和華表明他對犯罪的人持有什麼立場?
6凡是想贏得或繼續蒙上帝悅納的人都應當仔細留意保羅對加拉太的小組所說的話:「不要自欺:上帝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順著[肉體]撒種的,必從[肉體]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加拉太書6:7,8)上帝的確赦免人的罪,並以慈悲憐憫對待亞當所有生於罪孽之中的後代。(詩篇51:5)可是,真正的上帝卻向摩西描述自己說:「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上帝……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出埃及記34:6,7)甚至大衛王雖然耶和華與他立了王國的約,上帝也沒有破例寬容他。大衛為了所犯的罪而受罰,但是由於他忠心悔改,上帝仁慈的赦免了他的罪。可是耶和華卻不會寬恕任何蓄意違反他的寶座以之為根基的公義原則的人,也不會赦免以犯罪為生活方式的人。(可參看希伯來書1:8,9)反之,他對這樣的人採取深惡痛絕的敵視態度,他們絕不能逃過他對他們所作的判決。
7.我們應該對耶和華的慈悲懷有什麼正當的看法?可是有些人卻懷有什麼看法?
7但我們卻不應當因此以為耶和華不是一位富於忍耐的上帝。他自己論及他怎樣對待古代的以色列人說:我斷不喜悅惡人死亡,唯喜悅惡人轉離所行的道而活。(以西結書33:11)即使有些惡人不智的辜負他的恩典,甚至譏笑他的警告,不信他的忍耐終會有一天達到盡頭,他仍然繼續忍耐,以便讓心地忠實的人有機會歸附他而得救。——彼得後書3:3,4,9,15;羅馬書2:4。
8.耶和華的長久忍耐怎樣使全人類均得益?
8全人類均能從上帝的慈悲得益,甚至惡人亦無例外。上帝並沒有剝奪他們的生活必需品。耶穌曾指出耶和華所表現的這種額外仁慈作為我們的榜樣,提醒我們天父「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馬太福音5:45)亞當夏娃違反上帝的律法,在伊甸園裡吃了分別善惡之樹的禁果之後,由於上帝對他們尚未出生的後代所表現的慈悲,他容許這對罪人活到有機會產生後代為止。
9.億萬無數的人怎樣運用耶和華向人類表現忍耐的悠長時期?這些人最後會有什麼結局?
9有許多人接受了耶和華繼續向人表現的恩典和忍耐,並且沒有徒受他的恩典;但在另一方面,自亞當的日子以來有億萬無數的人卻濫用了耶和華向人表現忍耐的這段時期,過著反對上帝的生活和妄行種種與上帝所宣布的旨意背道而馳的惡事。(哥林多後書6:1;羅馬書1:28-32)但是上帝並沒有義務要永遠容忍他們,猶之乎他沒有義務要寬容亞當夏娃一般。過了相當時候,正如耶和華所規定,亞當夏娃均永遠死去。(創世記3:19;5:5)耶和華容忍罪惡存留的日子已行將結束了。這段時期一結束,耶和華的天使便會執行上帝委派給他們的行刑工作;屆時耶和華的慈悲並不會寬恕那些仍然妄行不法之事和沒有改過自新獲得耶穌基督的真正門徒的逃生記號的人。(以西結書9:5,6)當這個日子臨到時,上帝的慈悲會遮掩你所有的罪嗎?
要繼續保持警惕
10.(甲)已獻身受浸的人應該對上帝繼續向他們表現的慈悲懷有什麼看法?(乙)他們可以從約翰在約翰一書2:1-6所說的話獲得什麼安慰?
10你若尚未認識和接受耶和華的公義典章而以之為一種生活方式,你就不可再耽延了。你必須迅速採取行動,然後才能在耶和華的行刑軍隊面前擁有標明你是真正基督徒的「印記」。可是有許多閱讀本刊的人業已承認自己的有罪情況,毅然悔改歸正而接受上帝使人與他和好的安排,上帝給予人類的無比恩賜,他的愛子所獻的祭物。那末,這是否可以保證他們會繼續蒙上帝悅納,他會繼續向他們施恩呢?已將自己呈獻給上帝,並以水浸禮象徵這項行動的人深知他們必須繼續保持警覺。(哥林多前書10:12)他們知道自己是不完美的,也深知自己內心所發生的衝突;他們的肉體順服罪的律,內心則順服上帝的律。(羅馬書7:25)他們知道自己有相當的犯罪傾向,而且罪可以出於各種不同的形式——得罪人類、得罪上帝和基督、得罪自己的身體,因為參與別人的罪而犯罪,和其他各種過犯。可是他們從約翰所說的話獲得很大安慰:「若有人犯罪,在父那裡我們有一位中保,就是那義者耶穌基督。他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單為我們的罪,也是為普天下人的罪。我們若遵守他的誡命,就曉得是認識他。人若說:『我認識他,』卻不遵守他的誡命,便是說謊話的,真理也不在他心裡了。凡遵守主道的,愛上帝的心在他裡面實在是完全的,從此我們知道我們是在主裡面。人若說他在主裡面,就該自己照主所行的去行。」——約翰一書2:1-6。
11.我們可以怎樣從耶穌的話看出甚至在日常生活上漫無節制也能使我們失去永生的希望?
11行走永生之道的人充滿信心地仰賴上帝通過耶穌基督向他們表現憐憫,並且努力按照主的道而行。但是即使他們避免犯一些顯然會使他們失去上帝的憐憫的大罪,他們深知有許多過失或疏忽可以嚴重地危害到他們與上帝的關係。例如他們知道耶穌雖然並沒有思疑門徒做壞事,但卻告誡他們要避免在若干日常活動上漫無節制以致失去永生的希望。耶穌說:「你們要謹慎,恐怕因貪食、醉酒並今生的思慮,累住你們的心,[上帝執行判決的]那日子就如同網羅忽然臨到你們。」(路加福音21:34,35)因此謹守基督教訓的人體會到,他們不可把任何事看作無關緊要而疏忽大意地將其忽視。
12.我們敏於寬恕別人的程度對我們有什麼重大關係?試舉出聖經的勸告。
12既有耶穌所作的有力勸誡,在我們面前,我們能夠將耶穌教我們所作的祈求視作等閒嗎?他吩咐我們要禱告說:「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你有懷著悟性懇切地向上帝提出這項祈求嗎?我們絕不能將這段話一笑置之。耶穌補充說:「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馬太福音6:12,14,15)耶穌接著勸誡我們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們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馬太福音7:1-5。
慈悲的積極品質
13.聖經所用的「慈悲」一字含有什麼不同的意思?
13表現慈悲時常含有不予嚴究和加以約束的意思,例如在施行懲罰方面,而這種約束是由憐憫和同情所促成的。這樣的用法亦見於聖經。上帝所表現的慈悲總是與他的公義標準和其他品質,包括他的公平和真實在內,完全一致的。(詩篇40:11;何西阿書2:19)既然人人都生來便有罪而承受到罪的死亡代價。顯然上帝所表現的慈悲時常牽涉到赦免過犯和減輕懲罰。可是,在希伯來文和希臘文,慈悲一字的意思卻並非限於寬恕或在執行刑罰方面自我約束。反之,在大部分時候慈悲不是指一種消極的行動或制止(例如懲罰),而是指一種積極的行動,對處于不利環境或需要憐憫的人表現仁慈的體貼而為其帶來紓解。因此,正如我們所期,聖經表明耶和華上帝的慈悲並不是一種僅在人們因為犯了過錯而在他面前「受審」時才發揮出來的品質。反之,慈悲是上帝的品格的一種顯著品質,是他對有需要的人的正常反應方式,同時是他的愛心的一項表現。——哥林多後書1:3;約翰一書4:8。
14.耶穌的善行怎樣強調這個字的意思?
14耶穌亦然。他的慈悲善行絕非僅行於受壓迫或得罪他的人身上。盲眼的、被鬼迷的、長痲瘋的、和兒女有病的人都受到他的憐憫和同情。(馬太福音9:27;15:22;17:15;馬可福音5:18,19;路加福音17:12,13)這些人求他說,「可憐我們吧,」耶穌遂施行奇跡解除他們的疾苦。他並非以一種例行慣事、無動於衷的方式如此行,反之他這樣行是因為他「動了慈心。」——馬太福音20:33,34。
15.約翰怎樣將上帝的愛心與我們的愛心作一比較?
15這豈不是使耶穌的異父弟雅各所發出的警告更具意義嗎?他說:「那不憐憫人的,也要受無憐憫的審判。」(雅各書2:13)上帝對我們表現如此偉大感人的憐憫,以致我們不得不對同胞也表現憐憫,雖然在程度方面無法與上帝的憐憫相比。約翰說:「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上帝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上帝而生,並且認識上帝。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上帝,因為上帝就是愛。上帝差他獨生子到世間來,使我們藉他得生,上帝愛我們的心在此就顯明了。不是我們[先]愛上帝,乃是上帝愛我們,差他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親愛的弟兄啊,上帝既是這樣愛我們,我們也當彼此相愛。」——約翰一書4:7-11。
上帝的慈悲伸展到什麼程度
16.上帝對我們所表現的慈悲與我們可能表現的慈悲比較起來如何?耶穌在馬太福音18:23-35怎樣以比喻說明這點?
16有時這樣行可能看來頗難。我們的基督徒弟兄的過犯或短處可能頗為嚴重,以致我們企圖將聖經吩咐我們表現愛心和憐憫的命令置諸不理,反而為自己製造藉口說,耶穌無疑沒有要求我們將別人如此「極端」的過錯恝然置之。但是保羅表明上帝的愛遠較我們所能表現的任何愛心為大,說:「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馬書5:8)上帝所赦免我們的罪無疑比我們需要赦免基督徒弟兄的罪大得多!我們亟須上帝的慈悲為我們預備一項救贖的方法,與此相較我們能給予弟兄的幫助就微不足道了。有鑑於此,難怪上帝無法向缺乏憐憫的人表現他的憐憫。——歌羅西書3:13;可參閱馬太福音18:23-35。
17.即使我們已獻了身給上帝,我們怎樣仍能招致不利的判決?可是雅各提出什麼予人安慰的保證?
17因此我們最關心的問題應該是:上帝的慈悲是否遮掩我一切的罪呢?我若獻了身給耶和華上帝,並以水浸禮象徵所作的獻身以求對上帝持有清白的良心,我仍然可能因為沒有向人表現憐憫、愛心而從上帝招致不利的判決嗎?(哥林多前書13:1-3)正如上文提及,雅各警告說:「那不憐憫人的,也要受無憐憫的審判。」可是雅各在這項警戒之後提出一個與人安慰的保證:「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雅各書2:13)怎會如此呢?我們在審判日來到之前若沒有向人表現憐憫,我們會怎樣受到審判呢?
18.我們可以考慮一下表現慈悲的什麼傑出榜樣?這其實跟從什麼模式?在什麼方面?
18雅各所鍾愛的兒子約瑟曾將慈悲一詞所含的全部意義表現出來而在這方面立下一個傑出的榜樣。但是約瑟在表現憐憫方面僅是跟從當時耶和華上帝自己在表現憐憫方面所立的模式而已。聖經的記載沒有透露約瑟在起初是否充分體會到上帝對他和他的父家所表現的慈悲,但是約瑟全心仰賴耶和華的拯救。他也決心跟從耶和華的指引和謹守他自幼從父親雅各學到的耶和華的公義律則;他從未偏離過這條正道。當約瑟遭遇最大的艱辛時,耶和華向他表現的憐憫給予他所需的支持和力量,最後甚至使他在當時的世界裡升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赫地位;他操有如此巨大的權力以致能夠,只要他喜歡,任意向任何虐待過他的人報復。他也可以利用他的權勢造福別人。至於約瑟怎樣向得罪過他的人表現慈悲,同時對有需要的人表現親切的憐憫和體貼的同情心,以及這個真實故事怎樣向我們表現「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我們留待下篇文章討論。在考慮這篇文章之前先將創世記37至47章仔細讀一次會非常有趣味和有益。
[第110頁的圖片]
耶穌慈悲地醫好在身體上和靈性上有病的人,但卻並不縱容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