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客
(Hospitality)
熱誠、慷慨地款待客人或陌生人。「好客」譯自希臘語phi·lo·xe·niʹa(菲洛塞尼阿),字面意思是「喜愛(仁慈地對待)陌生人」。
上古時代 在族長時代,雖然埃及人和其他民族也很好客,但在這方面最突出的卻是閃族人。閃族人認為照顧旅客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管是陌生人、朋友、親戚,還是應邀前來的客人,他們都熱情款待。
聖經的記載顯示,向旅途上的人表現好客精神是當時的習俗。主人會親吻客人,如果大家是親戚的話就更會這樣做。(創29:13,14)家裡的人,通常是僕人,會伺候客人洗腳(創18:4),並且餵飼、照顧客人的牲口。(創24:15-25,29-33)主人通常會留客人過夜,有時甚至請客人住幾天。(創24:54;19:2,3)留宿期間,客人是受主人保護的。(創19:6-8;士19:22-24)客人離開的時候,主人會送一段路。(創18:16)
流珥的女兒告訴父親,有個過路的「埃及人」(其實是摩西)幫她們打水給羊群喝,流珥就問:「他在哪裡?你們怎麼撇下他呢?請他來吃飯吧。」由此可見,好客精神在當時的人眼中多麼重要。(出2:16-20)
在城裡 從聖經的記載可以看到,非以色列人不一定對以色列人表現好客的精神,這種情況在城裡特別明顯。(士19:11,12)此外,城裡也許不及偏遠地區那麼好客。可是,一個利未人在日落之後帶著他的妾和侍役坐在基比亞城的廣場上,看來期望有人招待他們留宿,可見即使在城裡,好客精神仍是相當常見的。(士19:15)在這個事例上,利未人說自己帶了食物給同行的人和牲口吃。(士19:19)他只想找個地方過夜而已。可是城裡的便雅憫人態度惡劣,毫不好客。後來發生的事證實這個城的確惡待客人。(士19:26-28)
款待上帝的僕人 雖然古代一般人都很好客,但聖經記述某些人特別好客,主要原因通常在於他們都是耶和華的僕人。他們對上帝的先知和負有特別任務的僕人格外尊重,格外殷勤款待。亞伯拉罕不但為三個天使設宴,還一直侍候在旁。亞伯拉罕認出他們是代表耶和華的天使,看來以此表示尊重。(創18:3,7,8)亞伯拉罕「跑」去為客人預備食物,瑪挪亞的做法也類似。他以為奉差前來的上帝使者是個人,於是殷勤地為那人預備食物,其實那人是個天使。(士13:15-18,21)書念一個知名的婦人以好客之道待以利沙,她自己說出原因:「那個常常經過我們這裡的人,我看出他是上帝的聖者。」(王下4:8-11)
不好客的態度受到譴責 以色列民族往應許之地途中,亞捫人和摩押人都不肯向以色列民族表現好客精神,摩押人甚至雇了巴蘭來咒詛他們。因此,耶和華下令不得讓亞捫人和摩押人加入耶和華的會眾。(申23:3,4)亞捫人和摩押人不好客,並不僅是因為沒有人情味,而是因為仇視上帝和他的子民。
通過以賽亞先知,耶和華譴責以色列人毫無好客精神。他們任憑弟兄缺衣少食、無家可歸,就算他們在上帝面前禁食垂頭,也是毫無益處的。(賽58:3-7)
公元1世紀 在公元1世紀,好客的習俗仍然普遍,跟以前的時代大致相同,只是由於環境變遷,實行起來有程度上的差別。撒馬利亞人和猶太人的關係不好,因此往往不會向對方表現好客的精神。(約4:7-9;8:48)此外,外族的統治也令人的敵意增加了。鄉間的道路有強盜出沒。經營旅店的人也可能不誠實、不好客。
可是,一般猶太人仍像以往那樣款待客人:親吻客人以示歡迎,用膏油抹客人的頭,替客人洗腳。宴席時,客人的座次通常按身份的高低安排。(路7:44-46;14:7-11)
接待耶穌的門徒 主耶穌基督差遣十二使徒和七十個門徒到以色列傳道的時候說,那些賞識好消息的人會把他們接到家裡,款待他們。(太10:5,6,11-13;路10:1,5-9)雖然耶穌自己「沒有枕頭的地方」,有些人卻接耶穌到家裡作客,因為他們看出耶穌是上帝所差遣的人。(太8:20;路10:38)
保羅談到自己出獄後會探訪腓利門。他表示自己深知這位基督徒弟兄一定會對他表現好客的精神。保羅並不是佔腓利門的便宜,而是從過去的交往知道腓利門必然殷切期待供應保羅的需要。(門21,22)公元98年左右,使徒約翰在信中指出,基督徒會眾的成員有義務幫助奉派探訪會眾的代表,「好叫我們成為真理中的同工」。約翰也稱讚該猶的好客精神,說他款待「素未謀面」的人。換句話說,雖然該猶從前不認識他們,但由於這些弟兄為會眾所作的服務,該猶親切地接待他們。(約三5-8)
真基督教的標誌 真心好客的精神是真基督教的標誌。公元33年五旬節,聖靈傾注下來以後,來自世界各地的許多新信徒留在耶路撒冷,以求有更多機會學習上帝王國的好消息,然後才回家鄉。本來就在耶路撒冷居住的基督徒向新信徒表現好客的精神,把他們接到家裡居住,甚至變賣財物,凡物共享。(徒2:42-46)後來使徒設立了一個安排,統籌向門徒中有需要的寡婦分發食物。(徒6:1-6)
好客是基督徒必須符合的一個要求。在保羅的日子,許多基督徒遭遇殘暴的迫害,有些人的財物被人搶去,可是保羅仍然吩咐他們:「不要忘記好客之道。」(來13:2;10:34)彼得指出,這應該是甘心樂意的:「你們要好客,彼此款待,不發牢騷。」(彼前4:9;另見林後9:7)保羅向基督徒強調,他們對相同信仰的人有首要的責任,說他們「該對所有人行善,對信徒就更該這樣,因為彼此親如一家」。(加6:10)
人要在基督徒會眾裡受委任為監督,一個必需的重要特質就是好客。(提前3:2;多1:7,8)保羅也指示以弗所會眾的監督提摩太,列在名單上可以接受會眾賙濟的寡婦,應該曾經「款待旅客」。(提前5:9,10)這些婦女顯然曾經開放自己的家,接待那些探訪會眾、為會眾服務的基督徒傳道員或海外傳道員,即使當中不少跟這些好客的婦女素未謀面。呂底亞正是一個特別殷勤好客的婦人。路加說:「她堅持要我們去。」(徒16:14,15)
信心的明證 門徒雅各說,一個人要表明自己有信心,好客就是不可或缺的行動。雅各說:「要是有弟兄或姊妹沒衣服穿,連當天需用的食物也不夠,你們中間有人只對他們說,『祝你平安,願你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必需的,這又有什麼好處呢?同樣,如果信心沒有行動,這種信心就是死的。」(雅2:14-17)
福分 聖經鼓勵人要好客,也指出好客的人得到很大的屬靈福分。保羅說:「不要忘記好客之道。有人樂意款待客人,不知不覺就款待了天使。」(來13:2;創19:1-3,6,7;士6:11-14,22;13:2,3,8,11,15-18,20-22)耶穌道出這個原則:「施與比接受更快樂。」(徒20:35)
馬太(利未)由於欣賞耶穌所做的工作,就設盛宴款待耶穌,結果得以聽到耶穌反駁法利賽派的挑剔,獲知耶穌其他精彩的比喻。馬太用自己的家實行好客之道,讓收稅人和其他認識馬太的人有機會得悉耶穌的見證。(路5:27-39)
撒該出於信心款待耶穌,結果得到莫大的福分,聽見耶穌說:「今天救恩臨到這一家了」。(路19:5-10)
耶穌曾預言自己會帶著王國的榮耀回來。在預言裡,耶穌說他會按照人怎樣對待他的「弟兄」,把人分開,就像牧人把綿羊山羊分開一樣。雖然人的肉眼不能看見耶穌,善待基督「弟兄」的人卻認出他們是基督的弟兄,是上帝的兒子,因此向他們表現仁慈好客的精神,款待他們。(太25:31-46)耶穌在另一段話裡表明,人得到上帝所賜的恆久獎賞,不僅是因為出於人情味而好客。人如果承認基督的門徒是上帝的代表,是上帝的先知,因而向他們表現好客的精神,就必得到恆久的獎賞。(太10:40-42;可9:41,42)
不該接待的人 聖經告訴基督徒,不該向某些人表現好客的精神,也不要接待他們。「誰搶在前頭,不時刻遵守基督的教訓,誰心裡就沒有上帝。……要是有人到你們那裡去,不傳這教訓,就絕不可接待他到你們家裡去,也不可向他問好。向他問好的,就分擔他惡行的罪責了。」(約二9-11)在家裡款待這種人或跟他交往,會危害自己的靈性,也等於縱容他的惡行。這會讓人誤會,為會眾帶來羞辱。羅馬書16:17,18;馬太福音7:15;哥林多前書5:11-13都談到這個原則。
客店和住宿的地方 古代的客店看來只是個讓旅客和牲口過夜的地方。約瑟同父異母的哥哥從埃及回迦南途中所住的,也許就是這種客店。(創42:27;43:21)天使向摩西的妻子西坡拉顯現的地點,也可能是這類客店。(出4:24)
有些讓人留宿的地方看來是由妓女經營的。耶利哥城的妓女喇合招待約書亞派出的兩個探子留宿,以仁慈好客之道待他們,把他們藏起來,不讓追捕的人發現他們。(書2:1-13)參孫在加沙一個妓女家裡留宿,等到午夜,就去把城門扛到別處,好羞辱非利士人。(士16:1-3)
公元1世紀時,巴勒斯坦某些客店看來比較有規模,也許不但提供住宿的地方,還按定價供應食物和其他服務。例如,在耶穌所說的比喻裡,一個有好客精神的撒馬利亞人自掏腰包,請客店照料一個受傷的人。(路10:30-35)
客人 在古代,客人備受尊重和禮遇,但他們也須遵守某些禮儀或符合某些要求。比如說,吃過別人的食物,卻出賣和傷害別人,被視為最要不得的惡行。(詩41:9;約13:18)客人不該喧賓奪主,也不該無視其他賓客,擅自坐在首座上,應該讓主人安排各人的座次。(路14:7-11)客人也不該在別人家裡逗留太久,或太經常上門打擾別人,令人生厭。(箴25:17)值得注意的是,耶穌享受主人款待的時候,總是報以屬靈的福分。(路5:27-39;19:1-8)為了類似的理由,耶穌差遣門徒出去時吩咐門徒:他們到了城裡,哪一家表現好客的精神,款待他們,他們就該留在哪一家,「不要從這一家搬到那一家」。他們不該為了另一家能提供更舒適的環境、更多物質的享受,就搬到別處。(路10:1-7;可6:7-11)
使徒保羅到過很多地方,受過很多基督徒弟兄的款待,卻從沒有成為弟兄的經濟負擔。他通常都會做世俗工作,還定下規矩:「有誰不肯工作,就不可吃飯。」(帖後3:7-12;帖前2:6)因此,保羅能夠理直氣壯地反駁哥林多城那些所謂超等使徒。這些人指控保羅佔當地會眾的便宜。(林後11:5,7-10)保羅白白向哥林多人傳講好消息,沒收過任何財物。身為使徒和上帝的僕人,他本來有權接受哥林多人的供應,但他沒有這樣做。所以,他大有理由為此而誇耀。(林前9:11-18)
不要接受假意的款待 箴言23:6-8勸人不要接受虛情假意的款待:「小心眼[字面意思是『眼睛邪惡』]的人請客,你不要吃他的食物,也不要貪圖他的佳肴。因為他在心裡計較,他的為人就是這樣。他對你說『請吃請喝』,但並不是誠心待你。你吃了一點食物,畢竟要吐出來;你說了可喜的話,結果還是白說。」有的人付出某些東西,並不是出於慷慨好客,而是期望得到回報。這樣的人斤斤計較,表面真心請你,其實別有用心。如果你吃他的食物,甚至貪圖他的佳肴,希望再有機會享用,就會或多或少受他控制。你可能發覺很難拒絕他的某些要求,結果陷於尷尬的境地。到時,你就會後悔跟他一起吃過飯。你本來為了促進靈性、建立友誼而說可喜的話,結果都是白費心機。(參看詩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