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是怎樣聽見耶穌說話的?
馬太福音報導有一次耶穌『上船坐下,眾人都站在岸上。他用比喻對他們講許多道理。』(馬太福音13:1-35;馬可福音4:1-9)關於這項記載,布爾(Robert J. Bull)和克賴斯勒(B. Cobbey Crisler)在他們合著的《來看這地方:耶穌所熟知的聖地》一書中提出了一些饒有趣味的問題。他們問道:「既沒有擴音設備的幫助,人怎能向「一大群人」說話而為後者所聽見?在海邊找到一個有傳聲特性而能夠產生類似擴音效果的地方是可能的嗎?」也許你也曾對這些問題感到大惑不解。
請留意他們的答案:「在迦百農附近有幾個海灣,其中一個最近被人發現具有類似天然露天劇場的音響特徵。研究者在這地方進行了若干傳音測驗,要證明結集在這裡為數約五千至七千的「一大群人」的確能夠看見及清楚聽見一個在海灣中央某處船上說話的人。」這些傳音測驗是怎樣進行的呢?考古學的專欄作家博廷(Virginia Bortin)就這個問題在波多黎各的《聖胡安星報》中提出解釋。
據博廷說,以上提及的書的合著者考古學家克賴斯勒和聲學工程師邁爾斯(Mark Myles)在『特爾赫附近,古迦百農的原址』進行試驗。在這處地方,『地勢從加利利海逐漸往上傾斜,至一條距離水邊超過一個足球場之遠的現代公路為止。』克賴斯勒在海灣中涉水行到離岸的一塊大石上站著。然後,為了要產生同樣的響聲,他吹漲幾個大小一樣的氣球並每隔一段時間便把它們刺破。此時,邁爾斯一邊走向上面的公路,一邊用電子聲量探測器量度聲量的分貝水平。接著,克賴斯勒回到岸上,在這裡他再度刺破氣球。結果怎樣?從離岸岩石上傳來的音量強度竟比從岸上傳來的更大!饒有趣味的是,當克賴斯勒還在海灣離岸之處時,有數輛載著遊客的汽車在他上面的公路停下來。他可以清楚聽到一個人在問:『他在下面幹什麼?』另一個人答道:『我不知道,他只是站在那裡,拿著一些紅色的氣球。』
看來,人若在同一的水平上站著或坐著,發出的聲音便被人體、毛髮、衣服、植物和四周的空間所吸收。然而,他們若在山上或斜坡上——例如迦百農附近——而講者位於他們之下一段相當距離,他們仍能聽見他說話,因為他的聲音會大為增強。當然,我們也要考慮到該處的寧靜環境,當日並沒有現代的噴射飛機、汽車、貨車等造成的種種噪音,而且聽眾也全神貫注地留心聆聽。
可是,聖經記述耶穌也在別的場合向廣大的群眾說話,這些事例又如何?克賴斯勒和邁爾斯提出的理論是,耶穌和其他曾向大群聽眾發言的聖經人物均刻意『找尋一些以具有天然擴音特徵為人所知的空曠地方,然後在這些地方向群眾說話。』
克賴斯勒和邁爾斯也作了若干研究以『確定當日有多少人在耶穌演說時能清楚看見他。』在天氣晴朗無雲的日子,他們估計「為數5,000至7,000的聽眾能夠聽到和看見耶穌在離岸之處向他們說話。』有鑑於此,報紙作家博廷聲稱:『這足以支持福音書的記載,有大群人從巴勒斯坦各地擁到加利利以求一睹這位能用奇跡治病的人,於是耶穌用比喻教訓他們。迦百農所處的位置和它那碗形的天然露天劇場的確使所有人都能夠清楚看見他。』
當然,我們尚未能斷言克賴斯勒和邁爾斯已找到了當日耶穌在岸邊向群眾發表演說的實際地點。然而,饒有趣味的是,上述地點遍布荊棘叢和大石,有黃色的芥菜花長於其間。耶穌也因以這些東西作比喻而無疑使他的教訓更有力。在這個具有如此優良傳聲特性的地方,耶穌吩咐人要『聽』的確再恰當不過。(馬可福音4:3)同樣,他在演講中屢次用『耳朵』一詞和『聽』這個動詞的許多不同形式,在這樣一個地方,所有聽者都會很容易領會他的意思。不錯,來到這『天然露天劇場』的人不但聽到耶穌說話,同時也清楚看見他;再者,他們只需環顧一下四周,便能充分領會耶穌的比喻的含意了。
[第24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地點
1.迦百農
2.革尼撒勒平原
3.提比哩亞
4.約但河往南面的出口
5.他泊山
加利利海
加利利
[鳴謝]
Based on a map copyrighted by Pictorial Archive (Near Eastern History)Est.and Survey of Israel
[第23頁的圖片]
從革尼撒勒平原的邊緣,沿加利利海朝東北方向迦百農眺望
[鳴謝]
Pictorial Archive (Near Eastern History)Est.
[第25頁的圖片]
加利利海的西北隅。耶穌很可能在迦百農一艘船上向群眾說話
[鳴謝]
Pictorial Archive (Near Eastern History)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