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比喻,就不對他們講什麼」
耶穌對群眾講這些話全都用比喻。他不用比喻,就不對他們講什麼。——馬太福音13:34
1,2.(甲)為什麼有效的比喻令人難忘?(乙)耶穌用過什麼形式的比喻?(見腳注)關於他運用比喻,我們可以問些什麼問題?
你還記得多年前從公眾演講聽到的比喻嗎?有效的比喻確實令人難忘。一位作家評論說:比喻「有助於聽眾把聽到的化為圖像,在腦海裡拼湊起來」。圖像是人最容易接收的信息,所以比喻能使思想更鮮明,讓聽眾容易明白。比喻也能使文字栩栩如生,讓我們牢牢記住學得的道理。
2 有史以來最善於用比喻教導人的,非耶穌基督莫屬。耶穌所說的許多比喻,在差不多二千年後仍然令人回味。a為什麼耶穌常用這個方法教導人呢?為什麼他的比喻很有效?
耶穌為什麼用比喻教導人
3.(甲)馬太福音13:34,35透露,耶穌用比喻教導人的一個原因是什麼?(乙)什麼顯示耶和華必然很重視這種教導方法?
3 為什麼耶穌要用比喻教導人呢?聖經透露了兩個主要原因。首先,他這樣做應驗了聖經預言。使徒馬太說:「耶穌對群眾講這些話全都用比喻。他不用比喻,就不對他們講什麼。這是要實現先知所說的話:『我要開口說比喻……』」(馬太福音13:34,35)馬太所說的「先知」,就是詩篇78篇的執筆者。在耶穌出生之前幾百年,他受聖靈啟示寫下詩篇78:2,提到「有深意的詩句」。在希伯來語,「有深意的詩句」也含有「比喻」的意思。因此,早在耶穌出生之前幾百年,耶和華已經定意他的兒子要用比喻教導人。這件事不是異乎尋常嗎?耶和華必然很重視這種教導方法!
4.耶穌怎樣解釋他用比喻的原因?
4 其次,耶穌解釋他用比喻的原因,是要把內心麻木、不愛真理的人篩出去。耶穌對「群眾」說了一個關於撒種的比喻,門徒後來問耶穌:「你向他們講話,為什麼要用比喻呢?」他回答說:「天上王國的神聖祕密,只讓你們明白,卻不讓那些人明白。所以我用比喻向他們講話,因為他們看只是枉看,聽只是枉聽,也不明白。以賽亞的預言正應驗在他們身上:『你們聽是要聽,卻總不明白;看是要看,卻總看不見。這些人民的心已經麻木』」。(馬太福音13:2,10,11,13-15;以賽亞書6:9,10)
5.為什麼耶穌的比喻能把謙卑的人和心高氣傲的人分別開來?
5 為什麼耶穌的比喻能把人分別開來?因為聽眾要用心思索,才能完全明白耶穌所說比喻的含意。他的話激勵謙卑的人探求更多細節。(馬太福音13:36;馬可福音4:34)這樣,對於渴求真理的人,耶穌的比喻能展示真理。相反,對於心高氣傲的人,耶穌的比喻卻把真理隱藏起來。耶穌的確是個傑出的導師!現在讓我們看看耶穌的比喻為什麼很有效。
選取合適的細節
6-8.(甲)耶穌的聽眾還沒有什麼工具供他們溫習耶穌說過的話?(乙)什麼例子顯示耶穌留心選取合適的細節?
6 門徒直接受耶穌教導,有什麼感受呢?能夠親耳聽見耶穌的教誨固然是很大的榮幸,但當時耶穌的話還沒被人寫下來,因此門徒沒有一份記錄供他們溫習耶穌說過的話,只能把他的話記在心裡。耶穌巧妙地運用比喻去幫助門徒,使他們容易記得他的教誨。他怎樣做呢?
7 耶穌留心選取合適的細節。遇到重要的細節或有必要強調的地方,耶穌會刻意描述。例如:他描述羊主去找迷路的綿羊時,說明羊主留下了多少隻羊在山上;描述工人受雇在葡萄園裡工作時,說明他們工作了多少個小時;描述主人把財物交託給奴隸時,說明交託了多少銀元。(馬太福音18:12-14;20:1-16;25:14-30)
8 另一方面,耶穌把不必要的細節略去,以免妨礙聽眾明白比喻的含意。且看看以下的例子。在關於狠心奴隸的比喻中,耶穌沒有說明奴隸為什麼竟欠債達六千萬銀元之多。耶穌要強調的,是寬恕的重要。奴隸怎樣債台高築並不是問題的中心,奴隸怎樣蒙王免除債務、怎樣惡待只欠他少許錢的夥伴才是重點。(馬太福音18:23-35)在關於浪子的比喻裡,耶穌也沒有說明浪子為什麼突然要求分家產及怎樣把家產散盡,而是仔細描述浪子改過自新、返回家園時父親的感受和反應。耶穌的描述著重父親的反應,他要強調的是:耶和華會「寬大赦免」悔罪的人的過犯。(以賽亞書55:7;路加福音15:11-32)
9,10.(甲)耶穌描繪比喻裡的人物時著重什麼?(乙)耶穌怎樣使別人容易記得他所說的比喻?
9 對於比喻裡的人物,耶穌也費了一番心思;他不會詳細描繪人物的儀表,卻著重他們所做的事和對事情的反應。例如耶穌沒有描述善心的撒馬利亞人是什麼模樣,卻強調更值得注意的重點——有惻隱之心的撒馬利亞人怎樣幫助路旁受了傷的猶太人。耶穌提供有關的細節,好說明「要愛的人」不該只限於同胞,也該包括其他人。(路加福音10:29,33-37)
10 耶穌留心選取細節,使比喻簡單扼要、毫不雜亂,讓聽眾和後世無數讀福音書的人容易記得其中的寶貴真理。
從日常生活中取材
11.耶穌的比喻反映出他在加利利長大期間留意到的事物,請舉例。
11 耶穌善於用人們熟悉的日常事物來打比喻。比喻裡的許多事情,都是他在加利利長大期間留意到的。請想想耶穌早期的生活。他常見母親拿上次烘餅剩下來的麵酵,放進新麵團裡,使整個麵團都發起來。(馬太福音13:33)耶穌也常見漁夫把網撒在清澈碧藍的加利利海裡。(馬太福音13:47)他還不時看見孩童在市集廣場嬉戲玩耍。(馬太福音11:16)耶穌很可能也留意到其他日常的事情,像播種、歡樂的婚宴、紅日照耀下熟透的麥田等。他善於用這些平凡的事物來打比喻。(馬太福音13:3-8;25:1-12;馬可福音4:26-29)
12,13.小麥和毒麥的比喻怎樣顯示耶穌熟悉當地的情況?
12 難怪耶穌的比喻包含許多日常生活的情況和事物。要進一步認識耶穌的教導技巧,最好想想猶太聽眾對他的話有什麼感受。讓我們看看兩個例子。
13 第一個例子是,在關於小麥和毒麥的比喻中,耶穌說,有一個人把小麥的種子撒在田裡,可是「仇敵」偷偷進襲,在田裡撒下毒麥的種子。為什麼耶穌偏偏選這個敵對行為做題材呢?要知道,耶穌是在加利利海附近打這個比喻的。加利利人主要以務農為生,對他們來說,還有什麼比仇敵悄悄在田裡撒下有害的種子更令他們損失慘重呢?從當時的法律來看,這樣的事情確曾發生。顯然,耶穌懂得挑選聽眾一聽就明白的事來打比喻。(馬太福音13:1,2,24-30)
14.在善心的撒馬利亞人的比喻裡,為什麼耶穌刻意挑選「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的路來打比喻?
14 第二個例子是,在關於善心的撒馬利亞人的比喻中,耶穌說:「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途中遇劫。強盜剝掉他的衣服,把他打個半死,扔下他就走了。」(路加福音10:30)耶穌刻意挑選「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的路來打比喻。說這個比喻的時候,耶穌正在猶地亞,離耶路撒冷不遠,聽眾無疑清楚他指的是哪條路。這條路早已醜名遠播,走著相當危險,尤其是獨自上路的人,因為這條路拐彎抹角,盜賊容易埋伏。
15.關於善心的撒馬利亞人的比喻,為什麼誰也不能為祭司和利未人的冷漠無情開脫?
15 耶穌挑選「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的路,還有另一個理由。故事說首先是一個祭司,然後是一個利未人路過,但他們都沒有停下來幫助遇害人。(路加福音10:31,32)祭司在耶路撒冷的聖殿供職,利未人協助他們。耶利哥距離耶路撒冷只有23公里,許多祭司和利未人不在聖殿供職的時候都住在耶利哥。他們無疑經常走在「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的路上。請留意,他們是「從 耶路撒冷」下去。b祭司和利未人是離開 聖殿回家去,因此誰也不能為他們的冷漠無情開脫,說「他們沒有理會受傷的猶太人,可能以為他死了,而接觸過死人的,短期內不宜在聖殿供職」。(利未記21:1;民數記19:11,16)耶穌的比喻顯然含有聽眾熟悉的事物。
從受造萬物中取材
16.耶穌熟悉受造萬物,為什麼不足為奇?
16 耶穌的比喻有不少顯示他熟悉植物、動物和氣候。(馬太福音6:26,28-30;16:2,3)他從哪裡獲得這些知識呢?耶穌在加利利長大,有很多機會觀察耶和華所創造的東西。況且,「在受造的萬物中,他是頭生子」。耶穌也是耶和華的「好工匠」,受任用創造了萬物。(歌羅西書1:15,16;箴言8:30,31)這樣說來,耶穌熟悉受造萬物又何足為奇呢?讓我們看看他怎樣善用這種知識來施行教導。
17,18.(甲)約翰福音第10章的記載怎樣顯示耶穌熟悉羊群的特點?(乙)聖經地區的遊客留意到牧人和羊群之間有怎樣的關係?
17 約翰福音第10章記載了耶穌所說的一個最溫馨感人的比喻。在比喻裡,耶穌把他跟門徒的親密關係比做牧人和羊群之間的關係。耶穌的話顯示他非常熟悉羊群的特點:羊群樂意服從牧人的領導,並且忠心地跟隨牧人。(約翰福音10:2-4)聖經地區的遊客留意到,牧人和羊群之間有一種非常獨特的關係。19世紀博物學家H.B.特里斯特拉姆評論說:「有一次,我觀看牧人跟羊群嬉戲。牧人假裝逃跑,羊群就追趕,把牧人團團圍住。……最後整群羊圍成一圈,在牧人四周跳躍耍鬧。」
18 為什麼羊群跟隨牧人呢?耶穌說:「因為認得他的聲音。」(約翰福音10:4)羊群真的認得牧人的聲音嗎?喬治·史密斯在《聖地的歷史地理》中寫下他親眼觀察到的事:「午間,我們有時在猶地亞的井旁休息,看見三四個牧人各自領著羊群下來。羊群混雜起來,我們擔心牧人能不能分別自己的羊群。可是,羊群喝過水、玩耍完之後,牧人各自朝不同的山坡走去,一邊走一邊呼喚,羊群就分開來,隨著各自的牧人走了。羊群井然有序,就像來的時候一樣。」耶穌用這件事來打比喻,實在再貼切不過了。要是我們接受並聽從耶穌的教誨,又服從他的領導,就能感受這位「優秀的牧人」的關懷和照顧了。(約翰福音10:11)
從聽眾已知的事中取材
19.耶穌怎樣用當地一場慘劇有效地反駁了一個錯誤觀念?
19 有效的比喻也可以取材於他人的經歷或事例,讓人從中學到教訓。有一次,耶穌運用新近發生的事去反駁一個錯誤觀念。當時,有些人相信禍患臨頭是注定的。於是耶穌說:「從前西羅亞的塔樓倒塌,壓死了十八個人,你們以為他們比耶路撒冷其他居民罪責更大嗎?」(路加福音13:4)耶穌駁斥宿命論的謬見,指出那十八個人的死,不是因為上帝不悅,而是因為人人的經歷都在乎時間和不能預見的遭遇。(傳道書9:11)藉著一件聽眾已知的事,耶穌輕易地反駁了一個錯誤觀點。
20,21.(甲)為什麼法利賽派指責耶穌的門徒有罪?(乙)耶和華從沒有要求人墨守法利賽派就安息日加添的律法,耶穌用什麼聖經事例去說明這一點?(丙)下一篇文章會談論什麼?
20 耶穌還引用聖經事例去教導人。有一次,法利賽派指責耶穌的門徒在安息日摘麥穗來吃。其實門徒所違犯的並不是上帝的律法,而是法利賽派就安息日不可做工這事擅自制訂的苛刻規條。於是,耶穌以撒母耳記上21:3-6的記載為例,說明上帝從沒有要求人墨守法利賽派就安息日加添的律法。記載說大衛和手下來到聖所,飢腸轆轆,就吃了從耶和華面前撤換下來的陳設餅,這些餅本是留給祭司吃的。在那個場合,大衛和手下並沒有受到指責。值得注意的是,聖經只此一次提到非祭司吃陳設餅。耶穌的猶太聽眾無疑都知道這個記載,因此這個事例用得很恰當。(馬太福音12:1-8)
21 耶穌確實是偉大的導師!他以無與倫比、易於明白的方式把重大的真理傳達給聽眾,叫我們讚嘆不已。我們怎樣才能效法他的方式教導人呢?下一篇文章會談論這一點。
[腳注]
a 耶穌善於打不同形式的比喻:事例、對比、明喻、暗喻。耶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善於用故事來打比喻,就是用假托的短篇故事來說明道德或屬靈方面的真理。
b 耶路撒冷地勢比耶利哥高,所以比喻說「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的路,用的是「下去」的字眼。
你還記得嗎?
• 為什麼耶穌要用比喻教導人?
• 什麼例子顯示耶穌挑選聽眾一聽就明白的事來打比喻?
• 耶穌怎樣善用他對受造萬物的認識來打比喻?
• 耶穌怎樣善用聽眾已知的事來打比喻?
[第15頁的圖片]
耶穌用故事打比喻:夥伴欠的錢很少,奴隸卻不肯通融;兒子散盡家產,父親也原諒他
[第16頁的圖片]
耶穌用關於善心的撒馬利亞人的比喻闡明什麼真理?
[第17頁的圖片]
羊群真的認得牧人的聲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