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公開及逐戶向人傳道
耶穌基督差門徒出去時,他吩咐說:「[要]隨走隨傳,說『天國近了!』」(馬太福音10:7)他也向生活在事物制度末期的真正基督徒發出一個含有預言性的命令,說:「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馬太福音24:14)這究竟意味到什麼呢?
耶穌的意思並不是說,門徒要興建教堂,敲響樓鐘,等待會眾聚集起來,每星期一次向他們發表演說。在這裡譯作『傳道』的希臘文動詞(克里于索)的基本意思是:「以通報者的身分發出宣告」。這個字詞的意思不是指對一群數目有限的信徒發表傳道演講。反之,這意味到要作公開的宣布。
至於這項工作應以什麼方式執行,耶穌親自立下典範。他前往一些他能夠找著人的地方。在第一世紀,人們定期在猶太會堂裡聚集起來,聆聽別人誦讀聖經。因此,耶穌把握機會在那裡向人傳道,不是僅在一個城市,而是走遍加利利和猶太的各城各鄉。(馬太福音4:23;路加福音4:43,44;約翰福音18:20)據福音書的記載透露,他更常向人傳道的地點包括海邊、山上、路上、鄉下,以及接待他的人的家裡。不論身在何處,他一有機會就與遇到的人談論上帝對人類的旨意。(路加福音5:3;6:17-49;7:36-50;9:11,57-62;10:38-42;約翰福音4:4-26,39-42)他差派門徒出去時吩咐他們要往人們家裡去,找出配得的人,向這些人傳講上帝的王國。——馬太福音10:7,11-13。
在現代,耶和華見證人努力跟從耶穌和第一世紀的基督徒所立下的模式。
傳播基督臨在的消息
查爾斯·泰茲·羅素與他的同工開始領會到聖經裡協調一致的真理模式,並且對基督復臨的目的與方式這些問題獲得更清晰的了解。這種認識使他們深受感動。羅素弟兄不但覺得需要將這些資料廣為宣揚,並且看出此事實在急不容緩。他安排自己的事務,以便到一些他有機會向人談論這些聖經真理的地方去。正如耶穌曾在猶太會堂裡向人傳道,羅素也曾參加一些野外佈道會,藉此利用機會向人傳道。可是他很快便意識到,運用其他方法傳道成效會更大。他對聖經所作的鑽研顯示,耶穌與使徒的傳道工作大部分集中於與個別的人私下談論,以及逐戶上門探訪別人。此外,羅素也看出,跟別人交談過之後,把印刷品留下給他們閱讀有助於進一步激發他們的興趣。
早在1877年,羅素已出版了一本冊子,稱為《主復臨的目的與方式》。兩年後,他開始定期出版《錫安的守望台與基督臨在的先聲》這份雜誌。不錯,這麼做的目的是要宣揚或預告有關基督臨在的重大信息。
早在1881年,聖經研究者已在教堂附近將他們的書刊免費分發出去——不是在教堂門口而是在附近的地點,使一般對宗教感興趣的人能夠得著。許多聖經研究者也把書刊送給相識的人閱讀,或郵寄出去。1903年,《守望台》建議他們逐戶向人分發單張,務求接觸到所有人,而非將注意僅集中在上教堂的人身上。雖然並非所有聖經研究者都遵囑而行,有許多人卻熱烈響應這項呼籲。例如,據報在美國的若干大城市,以及這些城市16公里以內的郊區中,差不多每戶人家都有聖經研究者上門探訪過。有數以百萬計的單張和冊子以這種方式分發出去。當時只有一部分聖經研究者參與傳道工作,他們所用的方法通常是把單張和其他書刊免費分發給人。
還有一些為數較少的聖經研究者,則以派書者兼傳福音者的身分服務,撥出大部分時間專職從事傳道工作。
熱心的派書者帶頭服務
1881年4月,一項呼召首次向所有獻了身的男女發出,邀請他們以大部分時間從事派書服務。他們會向住戶和商人介紹一本解釋聖經真理的小書,並且邀請對方訂閱《守望台》雜誌,目的是要找出那些渴慕真理的人,與他們分享屬靈的啟迪。有一段時候,弟兄們會說幾句話以求引起對方的興趣,設法在每個人家留下一些書刊,讓住戶私下查閱,然後過幾天再回去探訪對方。有些住戶把書刊交還,有些則想將其購下;通常弟兄們都有機會跟住戶交談。論到這件工作的目的,《守望台》解釋說:「我們的目的不是要推銷書刊或徵求雜誌訂閱,而是要鼓勵人們閱讀,藉此把真理傳播出去。」
參與這種派書傳道工作的人數目並不多。在最初的30年,他們的數目由幾個至600人不等。這些人是名副其實的先驅,率先開拓新的地區。安娜·安德遜曾在這項服務上緊守崗位達數十年之久。她通常以腳踏車代步,差不多走遍挪威境內的每個城鎮,向人宣講好消息。有些派書者更遠赴國外,成為首先把好消息傳至某些國家的人。這些國家包括芬蘭、巴巴多斯、薩爾瓦多、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和緬甸。還有些人則無法遷往其他國家,於是留在自己的家鄉以派書者的身分傳播福音。
派書者的工作的確成效卓著。1898年,據一位在美國西岸服務的弟兄報導,他在33個月期間駕著馬車走了1萬2800多公里的路,在72個市鎮裡作見證,作了1萬8000個探訪,分發了4500本書,獲得了125份訂閱,分發了4萬份單張,並且目睹有40個人不但接納了王國的信息,還開始將信息與人分享。一對在澳大利亞服務的夫婦,在短短的兩年半期間,把2萬本書分發到感興趣人士的手中。
分發這麼巨量的書刊只是罕見的例外嗎?1909年的報告顯示,大約625位派書者(當時社方名單所列出的總數)一共分發了從社方收到的62萬6981本精裝書(平均每位派書者分發超過一千本),此外還分發了大量贈閱的書刊。由於他們時常無法在逐戶探訪時帶備足夠數量的刊物,他們會首先接受訂購,稍後才回去把刊物交給對方。
可是,有些人提出異議說:「這根本不是傳道!」其實,正如羅素弟兄解釋,這是一種卓有成效的傳道方式。人們不是只聽到一個傳道演講而已,反之,他們能夠讀到印成文字的多個演講,不但有機會反覆閱讀和回味,還可以查閱自己手上的聖經以求驗證。這種傳福音的方式考慮到現代的情況;由於教育普遍,一般人都有閱讀能力。正如《新的受造物》一書指出:「這些傳福音者採納了一些適合我們這時代的方法,而非沿用舊日的方式;但我們絕不能以此作為反對這項工作的理由,猶之乎我們不能因為他們不再徒步或騎駱駝,而是以水蒸氣和電力發動的交通工具來代步,就貿然加以非難。傳福音的工作旨在宣明真理,……上帝的話語。」
聖經研究者衷誠渴望幫助別人,從他們一絲不苟的認真態度足以見之。過了相當時候,這更成為他們傳道工作的特色。1917年3月1日刊的《守望台》(英文)把應循的程序列出如下:首先,派書者會探訪地區裡的住戶,向他們介紹《聖經的研討》這套叢書。然後按照派書者所記下或出席公眾聚會人士所遞上的名單,牧教工作者a會回去探訪。他們會盡力激發別人對閱讀刊物的興趣,鼓勵感興趣人士參加特別安排的演講,並且設立庇哩亞聖經研究班。若是可能,派書者會再次到同一地區作見證,然後讓牧教工作者作進一步的探訪,以便與表現興趣的人士保持聯絡。稍後,研究班的其他工作人員會探訪同一的住戶,向他們介紹所謂的自願刊物,(單張和其他贈閱的書刊在當時的名稱)。這樣,人人都可以至少收到一些讀物;這些書刊也許能夠激發他們的興趣,使他們渴望對上帝的旨意多知道一點。
如果只有一兩位派書者在某個地區工作,而當地尚未有會眾設立,派書者便時常親自回去探訪。因此,當赫爾曼·赫爾肯德爾在1908年與他的同伴以派書者的身分前往德國的比勒費爾德服務時,他們接獲明確的訓示,要使地區裡感興趣的人士彼此熟悉,以便成立一群會眾。數年後,《守望台》提及其他一些派書者也對感興趣人士予以悉心照顧,結果在他們探訪的每個城市和市鎮均有聖經研究者的班建立起來。
1921年出版的The Harp of God(《上帝的豎琴》)一書成為這件工作的一項良助。這本特別為了幫助初學聖經者而撰寫的書後來以22種文字發行,銷量高達581萬9037本。為了協助那些獲得這本刊物的人士,社方設立了一項聖經專題研究的函授課程。課程包括12輯問卷,分別在12個星期內逐步寄出。弟兄們也安排在感興趣人士家裡作集體的聖經討論,一起研讀這本書的內容。通常會有幾位聖經研究者出席這樣的研經班。
然而,見證人卻深深意識到,要收割的田地十分廣大,作工的人卻很少。——路加福音10:2。
工人雖少,所接觸的人卻不少
《守望台》指出,所有真正受聖靈所膏的基督徒都身負上帝授予他們的重任,要找出並協助一切誠心實意的基督徒,不論這些人是否經常上教堂。(以賽亞書61:1,2)那麼,這件工作應如何著手呢?
1881年奉派往英國服務的兩位聖經研究者(J.C.森德林和J.J.本德)若凡事都親力親為,所能成就的工作便十分有限了;可是,藉著聘用數以百計的青年人,他們得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把30萬份《給有思想的基督徒的靈糧》分發出去。阿道夫·韋伯在1890年代中期帶著好消息返回瑞士,他奉派在一片包括好幾個國家的廣大地區中向人傳道。他怎樣才能在整個地區作個徹底的見證呢?除了他本人以派書者的身分周遊各地之外,他還在報紙上刊登廣告,並且讓書販把守望台社的刊物列入他們所售的書刊中。1907年,德國的小群聖經研究者作了安排,把485萬份四頁單張連同報紙郵寄出去。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不久,一位當時在社方的紐約總部服務的拉脫維亞裔弟兄,自費在他出生的國家裡登出報紙廣告。一位對這些廣告作出回應的男子後來成為拉脫維亞的第一位聖經研究者。可是,這類宣傳方法並沒有取代親自向別人傳道及逐戶上門尋找配得的人的工作。反之,這些方法只是用來使好消息傳得更為廣遠而已。
然而,社方在報紙上刊登的並非僅限於廣告。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有多年時間,在羅素弟兄的監督下,他的傳道演講經常在報章刊登出來。僅在一段很短的時間內,刊載這些傳道演講的報章數目大增,達到令人驚訝的地步。在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以及南非各地,刊載這些傳道演講的報章逾2000份,讀者數目達1500萬之巨。除此之外還有進一步的宣傳方法嗎?羅素弟兄認為有。
經過兩年的策劃,《創世影劇》首次在1914年1月上映。這部《影劇》分為四部分,長達八小時的節目包括電影和幻燈片,與錄音配合映出。這的確是一部不同凡響的製作,目的是要加深人們對聖經以及聖經所陳明的上帝旨意的體會。藉著仔細的安排,《創世影劇》能夠每天在80個城市中放映。為了激發大眾對《影劇》的興趣,弟兄們透過報章、大量的窗口招貼以及分發許多免費單張,預先作妥宣傳的工夫。無論《影劇》在哪裡放映,群眾都聞風而至。僅一年之內,《影劇》已在美國和加拿大向超過800萬觀眾放映。在英國、歐洲大陸,以至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據報每次放映均座無虛席。在較小的市鎮和郊區,弟兄們則改用較短的版本(刪去電影部分)。這部《影劇》曾以多種文字播映,至少達二十年之久。它的確引發了不少人的興趣。有許多感興趣人士遞上自己的姓名地址,隨後由傳道員上門探訪以提供協助。
後來在1920年代,社方更運用另一項工具把王國信息廣傳出去。盧述福弟兄堅信這項發展是主的手所促成的。這項工具是什麼呢?無線電廣播。世上第一所商業電台開始定期廣播(在1920年)之後不及兩年,守望台社社長J.F.盧述福即已透過電台把聖經的真理傳播出去。這項工具使人能在同一時間內接觸到千百萬人。兩年後,即1924年,社方在紐約設立的WBBR電台開始作無線電廣播。1933年,社方的廣播活動達到巔峰,當時共有408個電台被用來把王國信息播送到六大洲去。除了現場直播之外,社方還把許多專題討論的節目預錄下來,然後播放出去。藉著分發傳單,弟兄們作了廣泛的宣傳工夫,以求使公眾人士能夠預知這些廣播節目而從中得益。這些節目破除了不少偏見,使心地忠實的人的心眼得蒙開啟。由於恐懼鄰人和教士,許多人不敢參加聖經研究者所舉行的聚會,但這卻阻止不了他們私下在家中收聽電台的廣播。廣播並沒有取代逐戶的見證工作,但它們有助於把聖經信息傳到難於到達的地區,同時使見證人親自上門探訪別人時有很好的話題與對方展開交談。
見證工作,人人有責
多年來《守望台》一直向人指出,人人都有責任親自參與見證工作。但自1919年以來,這件事更成為各式刊物與大會節目經常討論的題目。然而,對許多人來說,上門探訪陌生人絕非易事。因此,起初只有一群數目有限的聖經研究者經常參與逐戶的見證工作。
社方根據聖經提出熱切的鼓勵。1919年8月1日及15日刊的《守望台》(英文)發表了一篇文章,題名為「無畏的人有福了」。文章警告人務要提防懼怕人的傾向,同時指出基甸手下300個英勇的戰士如何保持警覺,甘願按照主所指示的任何方式,不顧看來敵眾我寡的不利情勢,奮勇上前作戰。此外,文章也讚揚以利沙無畏地對耶和華表現完全的信賴。(士師記7:1-25;列王紀下6:11-19;箴言29:25)1921年發表的「要剛強壯膽」一文則強調,藉著參與馬太福音24:14所預告的工作,我們能夠站在主一邊,與撒但轄下的黑暗勢力對抗;這不僅是我們的責任,也是莫大的特權。文章敦促那些受環境限制的人不要灰心,同時鼓勵他們,只要事情是自己做得到的,就不要推辭。
透過坦率的聖經討論,《守望台》使所有自稱是上帝受膏奴僕的人都清楚意識到,他們有責任要成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1922年8月15日的《守望台》(英文)刊出一篇中肯扼要的文章,題名為「服務至為重要」。文章所指的服務乃是效法基督而作的服務;這種服務促使人主動到別人家裡,向他們傳講上帝的王國。在同年的稍後時間,社方進一步指出,這種服務若要在上帝眼中具有價值,就必須出於愛心才行。(約翰一書5:3)1926年6月15日刊(英文)的一篇文章指出,上帝絕不賞識拘泥於形式的崇拜。反之,他所重視的是服從;我們若具有服從的態度,無論上帝正採用什麼方法去成就自己的旨意,我們都會對之深懷體會。(撒母耳記上15:22)翌年,「基督徒在世的使命」一文向人指出,耶穌乃是『誠信真實的見證人』,並且提及使徒保羅曾以『公開和逐戶』的方式從事傳道工作。——啟示錄3:14;使徒行傳20:20,《新世》。
稱為《通報》的服務月報更刊有詳細的傳道演講供傳道員熟讀。弟兄們受到鼓勵要經常每週參加外勤服務。可是,起初實際從事逐戶見證工作的人數目頗少,有些人則沒有貫徹始終。以美國為例,在1922年,據報每星期平均有2712人參與外勤服務。可是,到1924年,數目降至2034人。1926年,平均數目再次升至2261人,並且在一個推行特別運動的星期增至5937人的高峰。
後來,在1926年年底,社方更開始鼓勵各群會眾把星期日的一部分時間撥作一起從事見證工作之用。此外,他們不是只分發單張,而是同時向人介紹可供聖經討論之用的書刊。1927年,《守望台》促請會眾的忠貞分子,若有任何長老在言行上表示他們不願承擔逐戶向人公開作見證的責任,就要將其長老職位革除。這樣,凡不結果子的枝子便被剪掉;結果子的則被修理乾淨,以求能夠結出更多果子為上帝增光。(可參閱耶穌在約翰福音15:1-10所說的比喻。)這番整頓有實際為耶和華帶來更大的公開讚美嗎?的確有。1928年,單在美國,每週參加見證工作的平均人數便增加了百分之53!
見證人不再只是把免費的單張分發給人便算了。相反,有越來越多傳道員與住戶作簡短的交談,設法引起他們對聖經信息的興趣,然後向他們介紹書本。
那些早期的見證人的確勇氣可嘉,然而並非人人都機巧婉轉。無論如何,他們證明自己與其他宗教團體截然不同。他們並非僅是高談人人都應為信仰作見證。相反,有數目日增的見證人實際從事這件工作。
見證卡與留聲機
1933年年底,見證人開始採用一種不同的傳道方法。為了介紹自己,他們把一張附有簡短信息的見證卡遞給住戶閱讀。這特別對新傳道員有幫助,因為在那些日子,他們所受的訓練並不多。以一般而言,住戶讀過見證卡之後,見證人只作少許簡短的評論;有些人則運用聖經作較長的解釋。這種運用見證卡傳道的方法一直沿用到1940年代。藉著這個方法,弟兄們能夠迅速把地區做遍,接觸到更多人,把巨量深具價值的聖經書刊分發到別人手中,作一個劃一的見證,甚至把信息傳給一些與他們語言不通的人。這種方法有時也造成尷尬的場面:住戶把卡取去,便把門關上,以致見證人不得不再叩門向住戶索回見證卡!
除此之外,在1930年代以及1940年代早期,聖經演講的錄音也擔任一個重要角色。1934年,有些見證人開始帶備手提留聲機供傳道之用。由於機身頗重,他們便將其留在汽車內,或放置在方便的地方,直至找到人願意聆聽一個預錄的聖經演講為止。到1937年,弟兄們開始改用輕便的手提留聲機,就在住戶門口將信息播放出來。程序十分簡單:首先,見證人會解釋他有一個重要的聖經信息,然後只需把唱針放在唱片上,留聲機便會代他將信息講出來。在荷蘭服務的德國先驅卡斯珀·凱姆對他的「亞倫」——他給留聲機起的名字——感激不淺,因為他發覺用荷蘭語向人作見證十分吃力。(可參閱出埃及記4:14-16。)有時,出於好奇之心,整家人會一起留心聆聽這些唱片錄音。
到1940年,有超過4萬部留聲機被用於傳道工作之上。在那一年,由見證人設計和製造的直立式新型留聲機開始投入服務,特別在南北美洲受到廣泛運用。由於住戶看不見正在播放的唱片,這令他們更感好奇。每張唱片每分鐘轉動78週,全長四分半鐘。演講的題目精簡扼要,包括「王國」、「禱告」、「永生之道」、「三位一體」、「煉獄」、「何以教士反對真理」等。總共有超過90個演講被錄下來,有一百萬張唱片受到運用。演講的內容清楚易明。許多住戶懷著體會之心傾聽,但也有少數人反應激烈。然而,一項有效而首尾一貫的見證已向世人發出了。
在公眾場所勇敢地宣揚好消息
雖然至頗大程度,見證卡和留聲機唱片代弟兄們「發言」,在那些日子,作見證人仍需要有很大勇氣才行。由於工作的性質,個別的見證人不得不站在公眾人士面前。
1931年,在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舉行的大會過後,耶和華見證人開始分發《王國——世界的希望》這本冊子,其中含有一項決議,稱為「耶和華向統治者與民眾發出的警告」。他們意識到,作為耶和華的見證人,他們負有嚴肅的義務要向人發出上帝的話語所含的警告信息。(以西結書3:17-21)他們不是只把冊子郵寄出去,或僅放在別人門下便算了。相反,他們親自把信息送到別人手中。他們探訪所有教士,在可能範圍內也接觸國內的政客、軍官、大企業的主管人員等。此外,在當時耶和華見證人組織起來從事見證工作的大約一百個國家地區中,他們也上門探訪公眾人士。
到1933年,他們使用大型的唱機,把內容坦率的聖經演講錄音在公眾地方播放出來。斯梅特斯和波爾芝兩位弟兄把唱機裝置在一部三輪車上,在比利時列日市的市場和教堂附近,以響亮的聲音播出聖經的信息。他們時常每天花十小時從事這項工作。在牙買加,人們聽到音樂便會自動聚集起來,因此當地的弟兄會首先播出音樂。人們從四周的郊野地區蜂擁而至,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他們發覺原來耶和華見證人正在播放王國的信息。
有些錄音廣播設備裝置在汽車裡或小船上,然後在車頂或船頂安裝揚聲器,使聲音傳播得更廣遠。在澳大利亞,伯特·霍頓和妻子惠·霍頓利用一輛客貨車,把巨型的揚聲器裝在車頂,上面還刻著「王國信息」等字樣。在一年間,他們使聖經的信息響徹了墨爾本差不多每一條街道,一方面對偽宗教作出大膽的揭發,同時也告訴人上帝的王國會帶來什麼令人振奮的幸福。在這些年間,格羅第·高特文在印度從事先驅工作。藉著運用播音車和當地語言的錄音唱片,他得以接觸到大批群眾,不論在市集上,在公園裡,抑或在路旁。凡是有人的地方,他都向人傳播聖經的信息。
在黎巴嫩,有時弟兄們把播音車停放在山頂上;播出演講時,聲音會下達山谷。因為看不見聲音來自何方,村莊裡的人有時會以為上帝自天發言而大起恐慌!
然而,弟兄們也經歷到一些緊張的時刻。有一次在敘利亞,一群人聚集起來要聆聽播音車播出的聖經演講。村裡的教士撇下桌上的晚餐,拿起粗重的手杖,跑出屋外,衝進人群裡,氣沖沖地揮舞手杖喊道:「停止!我吩咐你停止!」可是,弟兄們看出並非人人都贊成教士的想法;有些人其實很想聽到演講。不久,人群中有些人把教士抬起來,送返家中,再次放回晚餐桌前!這樣,即使遭受教士反對,見證人仍鼓起勇氣,留意使人有機會聽到王國的信息。
在這段時期,宣傳標語牌也受到廣泛使用。見證人在商業地區中把標語牌掛在身上,同時分發邀請人參加特別演講的傳單。1936年,這種宣傳方法首次在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受人採用。同年,在英國倫敦以及隨後在美國,弟兄們相繼採用同一的宣傳方法。兩年後,這種宣傳活動更加上用木棍把寫著標語的告示高舉起來。這些告示宣告,「宗教是個網羅和騙局」b,並且促請人「要事奉上帝和基督君王」。在大會期間,拿著這些標語牌列隊前進的行列可能長達數公里。這些人排成單行,不發一言地向前邁進,走過繁忙的鬧市,情形彷如古代以色列人的軍隊在耶利哥城的城牆倒塌之前繞城而行一般。(約書亞記6:10,15-21)從英國的倫敦以至菲律賓的馬尼拉,弟兄們都勇敢地以這種方式從事公開的見證工作。
此外,還有另一種公開向人作見證的方式在1940年開始被採用。與「智慧在街市上呼喊」的經文一致地,在同年二月,耶和華見證人開始在街上分發《守望台》和《安慰》(即現在的《儆醒!》)雜誌。c(箴言1:20)他們會喊出簡短的口號,使人留意雜誌和其中包含的信息。在環球各地的大小市鎮,耶和華見證人在街頭向人介紹雜誌已成為常見的景象。可是,從事這種工作需要有勇氣才行。尤其在這件工作的起頭,由於當時正值大戰期間,國家主義高漲,見證人受到敵人猛烈逼迫,因此弟兄們更需要有很大勇氣才能參與這件工作。
社方發出呼籲鼓勵人參與這種公開見證工作之後,見證人懷著信心踴躍響應。實際參與這件工作的人數目續有增加。他們認為,能夠以這種方式表明他們對耶和華的效忠乃是莫大的特權。可是,他們還有更多事需要學習。
人人都有能力解釋自己的信仰
一項異乎尋常的教育計劃在1942年展開。這項計劃首先開始於耶和華見證人的世界總部,翌年全球各地的見證人會眾也紛紛加以採納。他們堅信上帝的靈作用在他們身上,他把自己的話語放在他們口中,因此他們決心要向人宣講上帝的話語;即使反對者奪去他們的守望台刊物或甚至聖經本身,他們也不會停止傳道。(以賽亞書59:21)其實在有些國家地區,例如尼日利亞,當時見證人只能運用聖經向人傳道,因為政府下令禁止所有守望台刊物流通,甚至許多弟兄私下閱讀的書刊也一併被充公。
1942年2月16日,諾爾弟兄在紐約布洛克林的伯特利之家正式宣布,社方開辦一項神治傳道高級課程。課程所提供的指導包括研經方法,以清楚、準確的方式表達思想,為演講編寫大綱,以有效的方式作演講,以富於說服力的方式提出論點,以及表現機巧等。弟兄和姊妹都可以參加這個聚會,但只有男性才被邀報名作學生演講,並就所作的演講接獲指導。訓練班的裨益很快就昭然可見,不但見於講台之上,也見於弟兄們在逐戶傳道工作所表現的效能上。
翌年,訓練班開始擴展到全球耶和華見證人的各群會眾。訓練班起初僅以英語舉行,後來也採用其他語言。訓練班的宗旨是要幫助每個耶和華見證人培養教人的能力,在從事逐戶傳道、回訪及主持聖經研究時施行有效的教導。每個見證人都受到幫助成為具備資格的傳道員。(提摩太後書2:2)1959年,姊妹也獲得機會報名參加訓練班,以外勤服務的場合作演講——不是向全體聽眾發表演講,而是以奉派作住戶的姊妹為談話對象。然而,事情並非至此為止。
自1926年以來,社方派出的周遊代表一直與個別的見證人一起從事外勤服務,以求協助他們改善傳道的效能。可是,在1953年於紐約舉行的國際大會中(當時所有區務和環務監督均坐在講台對開的前排),諾爾弟兄宣布,所有僕人(意即監督)的首要工作便是要幫助每個見證人成為經常的逐戶傳道員。他說,「人人都應當有能力逐戶向人宣揚好消息。」自此以後,社方展開一項全球運動以求達到這個目的。
這件事何以再三受到強調呢?請考慮一下美國的例子:直至當時為止,有百分之28的見證人僅從事分發傳單或在街上分發雜誌的工作。逾百分之40的見證人僅偶爾從事外勤服務,有時多月沒有參與任何見證工作。因此,弟兄們的確需要獲得仁愛的協助,接受個別的訓練。社方於是定下計劃,使一切尚未參與逐戶傳道的耶和華見證人獲得協助,使他們有能力上門探訪別人,根據聖經與人談話,以及回答對方的問題。他們學會準備一些基於聖經的傳道演講,遇到忙碌的人就只談三分鐘左右,其他的人則可用上八分鐘。這項安排的目的是要幫助每個見證人都成為成熟的基督徒傳福音者。
提出指導的並非只限於周遊監督。當地的僕人(監督)也參與其事。後來,其他具備充分資格的見證人奉派負責訓練某些傳道員。有多年時間,會眾每週舉行的服務聚會時常透過示範向人說明傳道工作應以什麼方式執行。可是,現在社方更大力強調,除了聚會所提出的訓示之外,傳道員更需在外勤服務中受到個別的訓練。
這種訓練成效的確十分卓著。參與逐戶傳道的見證人和經常從事外勤服務的人數均大為增加。在十年間,普世見證人的總數增加了百分之百。他們為了回答感興趣人士提出的聖經問題而作的回訪增加了百分之126,與渴慕真理的人主持的聖經研究則增加了百分之150。他們證明自己的確是具備資格的傳道員。
鑑於見證人來自不同的教育和文化背景,分為許多小群,並且散居全球各地,無怪見證人將自己受到裝備和訓練去宣揚好消息的一切功勞都歸於耶和華上帝而非任何凡人。——約翰福音14:15-17。
逐戶傳道——一項標誌
在不同的時候,其他宗教團體也曾鼓勵屬下教友在自己的社區中上門探訪鄰人,與人談論宗教。有些人確曾嘗試如此行。有些人甚至遠赴海外,作傳教士一兩年,但他們的海外傳道生涯就此便結束了。可是,事實上只有耶和華見證人才不論男女老幼,都經年累月、努力不懈地從事逐戶的傳道工作。不錯,只有耶和華見證人才真正聽從馬太福音24:14所發出的預言性命令,不遺餘力地把王國信息傳遍天下。
然而,並非所有耶和華見證人都認為參與這件工作是輕易之舉。d相反,他們當中有許多人在開始研讀聖經時說:『有一件事是我永遠做不到的,那便是逐戶向人傳道!』可是,這正是差不多所有耶和華見證人——只要健康容許——都參與的活動。甚至身體不便的人也照樣參與這種活動,有些坐在輪椅上,有些拿著手杖等。至於那些完全無法外出,或暫時臥病在床的人,他們會藉著電話或通信向人作見證。(有時,為了要與一些難以接觸到的人取得聯絡,見證人也會採用這些傳道方法。)何以見證人要在這件事上表現如此堅毅的決心呢?
隨著他們對耶和華認識日深,他們對上帝的愛改變了他們的整個人生觀。他們渴望向人談及耶和華。上帝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種種幸福實在太奇妙了,他們無法噤口不言。同時,他們自覺在上帝面前負有責任,要警告人大災難已近在眼前了。(馬太福音24:21;可參閱以西結書3:17-19。)但他們為什麼要以逐戶探訪的方式這樣行呢?
他們深知耶穌曾教導門徒到別人家裡傳道和教人。(馬太福音10:11-14)他們知道聖靈在公元33年五旬節降臨之後,使徒們持續不斷地「在[聖]殿裡、在家裡[『逐戶地』,《新世》]」宣揚好消息。(使徒行傳5:42)每個見證人都熟悉使徒行傳20:20的經文,這節經文表明使徒保羅『公開和逐戶地』(《新世》)教導別人。再者,他們目睹耶和華在現代大大祝福這件工作。因此,隨著他們在逐戶的傳道工作上經驗日增,一度令他們望而生畏的工作時常變成了他們熱切期待的活動。
不但如此,他們在這件工作上也十分徹底。他們把不在家的門戶仔細記下,以便日後再次前往探訪。不但如此,他們也再三探訪每一家每一戶。
鑑於逐戶傳道十分有效,在許多國家地區中,反對者便試圖加以制止。為了使官員尊重見證人有從事逐戶傳道的權利,他們曾多次向政府官員提出呼籲。若有必要,他們不惜向法庭上訴,以求在法律上確立他們以這種方式宣揚福音的權利。(腓立比書1:7)如果政府持續禁止這種活動,耶和華見證人有時也會轉以較不引人注意的方式繼續上門傳道,或改用其他方法把王國信息傳給別人。
雖然耶和華見證人曾運用電台和電視廣播傳播王國信息,他們卻意識到,逐戶探訪與人取得個別的接觸其實有效得多。這使他們有較佳機會解答個別住戶的問題,並且找出配得的人來。(馬太福音10:11)這便是何以守望台社在1957年把紐約WBBR電台出售的原因之一。
可是,耶和華見證人並不認為,只要親自向人作過見證,他們便已完成任務了。相反,這只是個開始而已。
『使人作門徒,……教導他們』
耶穌不是僅吩咐跟從者向人傳道便夠了。他們必須效法耶穌,也從事教導的工作。(馬太福音11:1)耶穌升天之前吩咐門徒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我吩咐你們的一切,都要教導他們遵守。」(馬太福音28:19,20,《新譯》)教導(希臘文,迪達斯科)與傳道不同,因為教師不是僅陳明事實便夠了;他還要指導、解釋和提出證據。
甚至早在1881年4月,《守望台》(英文)已就教導一事提供一些簡單的建議。有些早期的派書者專誠回去探訪那些對聖經感興趣的人,鼓勵他們閱讀社方的刊物,並且定期與別人聚集起來研讀上帝的話語。《上帝的豎琴》一書(1921年出版)時常被人用來達成這個目的。後來社方甚至作出進一步的安排,使感興趣人士得到個別的照顧。在這項活動上,預錄的聖經演講和印成書刊的研讀指導曾大派用場。事情的始末如何?
自從1933年年初,社方除了作電台廣播之外,還利用手提式的播音設備把演講的錄音在禮堂、公園或工廠大門等地方播放出來。不久之後,每當見證人在逐戶探訪時遇到感興趣的人士,他們便會約定時間回去,在人們家裡播放錄音唱片。《財富》一書在1936年發行時,弟兄們在播放過錄音之後,會設法建立研經班,與住戶討論這本書的內容,使區內其他感興趣人士可以參加。社方大力強調這件工作,特別為了要協助「大群人」階級的成員認識真理。——啟示錄7:9,《新譯》。
大約在這個時候,天主教教廷開始對各電台的擁有人、經理、甚至政府機關,大施壓力,務求阻止守望台社的節目播放出去。在美國,由263萬人聯名簽署的一項請願書要求J.F.盧述福與羅馬天主教會的高層人士來一次公開辯論。可是,沒有一個天主教教士願意接受這項挑戰。因此,盧述福弟兄在1937年錄下了兩個演講,分別題名為「原形畢露」及「宗教與基督教」;這些錄音演講闡明聖經的基本教訓,同時駁斥各種與聖經不符的天主教教義。演講的內容也刊載於名為Protection(《保護》)和Uncovered(《揭露》)的兩本冊子中。社方更作出安排,由見證人親自把《揭露》這本冊子送到每個曾簽署請願書的人手中,讓人們可以自行讀到天主教教廷力圖加以隱瞞的聖經真理。
為了幫助人清楚看出實情,並且考慮一下事情的聖經根據,社方出版了Model Study(《模範研究》)1號,供一些為感興趣人士而設的聚會使用。這份冊子列出多個問題和答案,以及支持答案的經文。主持人會首先播放一個或幾個上述的預錄演講,讓所有人聽到整體的論據。接著便根據《模範研究》冊子所提供的資料作一番討論,同時也查閱冊子所列出的經文。《模範研究》1號出版之後,接著還有2號和3號發行,用以配合其他的預錄演講。這些研究起初在一些可以容納一群感興趣人士的地點舉行,但不久也與個別的人和家庭作出這樣的研讀安排。
自那時以來,社方出版了很多優良的書刊,供耶和華見證人與人主持家庭聖經研究之用。其中銷量最廣的包括《「以上帝為真實」》、《導至永生的真理》和《你能夠永遠生活在地上的樂園裡》。此外,還有一些32頁的冊子——《『這王國的好消息』》、《上帝之道就是愛》、《『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以及其他許多冊子。後來社方更發行了諸如《永遠在地上享受生命!》一類的冊子,以十分顯淺易明的方式陳述聖經的基本教訓。
憑著這些工具之助,加上在會眾裡和個別所受的多方訓練,見證人所主持的家庭聖經研究數目有戲劇性的增長。在1950年,通常每週舉行一次的家庭聖經研究平均數目是23萬4952個。研讀的人若沒有作出適當的進步,見證人就會將研究終止。許多聖經學生都有長足的進步,最後自己也成為教師。雖然經常有人停止研讀,聖經研究的數目卻不斷上升,有時更增長得十分迅速。到1992年,見證人在普世總共主持427萬8127個家庭聖經研究。
為了達成傳道和教人的艱巨任務,並且以全球各地的多種文字如此行,耶和華見證人廣泛運用印製的書刊。這一切牽涉到極之龐大的印刷活動。
[腳注]
a 1915-16年間,牧教工作在大約500群推選羅素弟兄為牧者的會眾中首次設立起來。他以這身分寫了一封信給他們,將這件工作向他們陳明。牧教工作起初只限於由姊妹擔任。翌年,弟兄們也被委派從事這項活動。這種牧教工作由特選出來的一群人擔任,一直延續至1921年。
b 這個口號是基於當時見證人對宗教一詞的了解而提出的。當時他們認為,宗教便是一切建於人為傳統而非建於上帝的話語聖經之上的崇拜。可是,當《基督教希臘文聖經新世界譯本》在1950年出版時,使徒行傳26:5、歌羅西書2:18以及雅各書1:26,27的經文腳注表示,宗教一詞可同時用於偽宗教及純真的宗教之上。這一點後來在1951年3月15日的《守望台》(英文),191頁,以及What Has Religion Done for Mankind?(《宗教對人類有什麼貢獻?》)一書,8-10頁,受到進一步的澄清。
c 在此之前一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弟兄們嘗試運用雜誌在街頭作見證。甚至早在1926年,聖經研究者已在街上向人分發含有重要信息的冊子。在更早的時候(1881年),他們曾於星期天在教堂附近分發刊物。
d 《守望台》(英文),1981年5月15日刊,12-16頁。
[第556頁的精選語句]
不論身在何處,耶穌一有機會就與遇到的人談論上帝對人類的旨意
[第559頁的附欄]
逐戶傳道工作受到特別祝福
「正如基督首次臨在時的情形一般,看來逐戶的傳道工作,而不是從講壇上所作的傳道,正受到主的特別祝福。」——《守望台》(英文),1892年7月15日刊。
[第570頁的附欄]
何以見證人要再三上門探訪
論到何以耶和華見證人要再三探訪每戶人家,1963年5月15日刊的《守望台》解釋說:「環境是不斷變動的。今日一個人可能不在家,但你下次探訪時,他可能在家。今日他可能太忙而無暇聆聽,但下次他卻可能有空。今日應門的是家庭的某一分子,下次應門的可能是另一分子。見證人所關心的並不是僅接觸到每一個家庭,而是在可能範圍內接觸到每一個家庭中每一個成熟的分子。在同一個家庭裡,各分子往往信奉不同的宗教,所以家庭的一分子所說的話不一定代表全家人。再者,人們時常會遷居,所以見證人無法預知自己在某個門口會遇見什麼人。
「不但環境會發生變動,就是人們本身也時常會有改變。……有時住戶可能為了一點小小的事情而心情不佳,以致不管誰來敲門,他都不願意跟對方談論宗教或任何其他的問題;但他並不會時時都是如此,所以下一次他的態度很可能會截然不同。再者,一個人若在上個月不願談論宗教,我們並不能因此就說他在這個月也一定不願意談論宗教。自從見證人上次探訪過他之後,這人可能有過一次傷心的經驗,或以其他方式學得教訓,結果使他由驕傲變成謙虛,從而開始意識到自己的靈性需要。
「再者,由於許多人對見證人所傳的信息感到很陌生,所以在起初未能充分體會到它的緊急性。惟獨在再三聆聽之後,他們才漸漸領會到信息的重要性。」
[第574頁的附欄或圖片]
運用「一切可行的方法」
「我們在主的組織裡的眾弟兄試圖用盡一切可行的方法,把[世人的]注意引到關乎生命的信息之上。我們運用過口號、整頁的廣告、無線電廣播、播音車、手提留聲機、規模龐大的大會、手持標語牌的遊行隊伍,以及一支日益壯大的逐戶傳道員大軍。這項運動的確把世人分別開來——一方全力支持上帝那業已建立的王國,另一方則反對王國。這正是耶穌預告要在我這個世代之內完成的工作。」——1987年梅爾文·薩金特在91歲高齡所寫的話。
[圖片]
梅爾文·薩金特
[第574頁的圖表]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家庭聖經研究的增長
4000000
3000000
2000000
100000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2
[第557頁的圖片]
見證人將千百萬份這類的單張在教堂附近、在逐戶傳道時以及用郵寄方式免費分發出去
[第558頁的圖片]
傳福音的派書者把闡明聖經真理的書刊分發出去
[第559頁的圖片]
安娜·安德遜走遍挪威差不多每個市鎮,向人分發聖經書刊
[第560頁的圖片]
在報紙刊登廣告有助於接觸到一些無法以其他方式找到的人
[第561頁的圖片]
在地球的四大洲,逾2000份報紙同時刊載羅素弟兄的傳道演講
[第562頁的圖片]
《創世影劇》在許多國家地區中對千百萬人作了一個有力的見證
[第563頁的圖片]
透過電台廣播,J.F.盧述福得以向普世安坐家中的千百萬人作見證
[第564頁的圖片]
在英國,傳道員準備騎腳踏車出發作集體見證
[第565頁的圖片]
1933年,傳道員開始運用社方印製的見證卡
[第566頁的圖片]
預先錄下的聖經演講在1930及1940年代作了一個有力的見證
[第567頁的圖片]
播音車(圖示在澳大利亞所使用的)被用來在公眾場所播放聖經真理;有時多輛播音車同時出動
[第568頁的圖片]
耶和華見證人在住所的窗戶掛著用燈光照亮的標語,藉此晝夜不息向人作見證
[第568頁的圖片]
採用宣傳標語牌和告示有助於作一個勇敢的公開見證(圖示見證人在蘇格蘭所採用的)
[第569頁的圖片]
在街上分發《守望台》和《安慰》雜誌的工作(圖示美國的情形)始於1940年
[第569頁的圖片]
從1943年開始,會眾裡的弟兄受到訓練作公開演講
[第571頁的圖片]
下列刊物是特別為了與感興趣人士主持家庭聖經研究而撰寫的。它們起初以英文發行,後來也發行其他許多文字的版本
[第572,573頁的圖片]
在環球各地,見證人不論男女老幼均參與逐戶的見證工作
羅馬尼亞
玻利維亞
津巴布韋
香港
比利時
烏拉圭
斐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