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言
(Prophecy)
來自上帝的信息;跟上帝旨意有關的啟示或宣布。預言可指來自上帝的教誨、命令、判決或預告。在原語中,「預言」的動詞詞根(希伯來語na·vaʼʹ納巴;希臘語pro·phe·teuʹo普羅費秋奧)的基本意思都不是預告未來。不過,預告未來確實是聖經「預言」的一個顯著特色。(見先知)
以下例子足以說明,譯做「預言」的聖經原語字眼有什麼含意。上帝在異象裡吩咐以西結「向風說預言」,於是以西結向風傳達了上帝的命令。(結37:9,10)耶穌受審時,有人蒙住他的頭,打他耳光,說:「你這個基督,既然你是先知,告訴我們,打你的是誰啊?」這些人不是要耶穌預告未來,而是要他憑上帝的啟示說出打他的是誰。(太26:67,68;路22:63,64)在井旁,一個撒馬利亞婦人看出耶穌是個「先知」,因為他如果不是憑上帝的力量,是不可能說出她的經歷的。(約4:17-19;另見路7:39)同樣,耶穌發表的「登山寶訓」以及他譴責抄經士和法利賽派的話(太23:1-36)都可以說是預言,因為耶穌憑著聖靈的啟示,宣明了上帝對各事的看法,跟以賽亞、耶利米和其他早期先知所做的一樣。(比較賽65:13-16和路6:20-25)
聖經記載的預言很多,一些比較早的預言載於創世記3:14-19;9:24-27;27:27-40;49:1-28;申命記18:15-19。
真確的預言全都來自耶和華上帝,有的是他用聖靈直接啟示人寫下來的,有的是通過受聖靈指引的天使傳達的。(彼後1:20,21;來2:1,2)在《希伯來語經卷》,預言的起頭常有這句話:「你們要聽耶和華的話」(賽1:10;耶2:4),「話」是指耶和華啟示給人的信息或預言(賽44:26;耶21:1;結33:30-33;另見賽24:3)。
「聖靈啟示人說預言,是要給耶穌作見證」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一個天使在異象裡告訴使徒約翰:「聖靈啟示人說預言[字面意思是說預言『的宗旨』],是要給耶穌作見證。」(啟19:10)使徒保羅稱基督為「上帝的神聖祕密」,說「智慧和知識的一切珍寶,都蘊藏在基督裡面」。(西2:2,3)保羅這樣說,是因為耶和華定意讓耶穌發揮關鍵作用,使上帝的偉大旨意實現,包括使上帝的名彰顯為聖,並設立一個「管理安排,把一切召集起來,使天上的和地上的都由於基督而重歸一體」,讓地球和人類重返正軌。(弗1:9,10;另見林前15:24,25)由於上帝偉大旨意的實現跟耶穌是分不開的(參看西1:19,20),難怪聖經的預言,就是上帝用聖靈啟示他僕人去傳達的一切信息,都指向上帝的這位兒子。正如啟示錄19:10指出,說預言的「宗旨」(用意與目的)全在於為耶穌作見證,耶和華已立他為「道路、真理、生命」。(約14:6)不論是在耶穌降世之前還是之後所說的預言,全都為耶穌作見證。(徒2:16-36)
人類在伊甸園反叛上帝後,耶和華隨即說出了第一個預言「給耶穌作見證」,預告會有一個「苗裔」擊碎蛇頭,蛇指的是上帝的大仇敵。(創3:15)上帝跟亞伯拉罕立約以後,預告這個苗裔必使地上的萬國得福,並消滅上帝的大仇敵及其「苗裔」。(創22:16-18;另見加3:16)後來聖經預告,稱為「示羅」(意即「是他的;屬於他的」)的這個苗裔會出自猶大部族。(創49:10)耶和華宣布,他定意通過以色列產生一個「祭司的王國,聖潔的國族」。(出19:6;另見彼前2:9,10)律法規定以色列人要獻的祭物預表上帝的兒子犧牲生命所獻的祭物,祭司的職務則預表基督在千年統治期間在天上的職務,就是(跟其他祭司一起)作王和作祭司。(來9:23,24;10:1;啟5:9,10;20:6)在這個意義上,律法成了「監護老師,帶領我們到基督那裡」。(加3:23,24)
談到古代以色列人的歷史,使徒保羅說:「他們遭遇的這些事都成了鑑戒[或譯『都有象徵意義』],並且記在經上,警戒我們這些到了這個制度終結的人[基督耶穌的門徒]。」(林前10:11)以色列國最傑出的君王大衛預表上帝的兒子,而上帝跟大衛立約、應許賜給他的那個永恆的王國,是由耶穌基督繼承的。(賽9:6,7;結34:23,24;路1:32;徒13:32-37;啟22:16)那些忠於上帝的君王(他們都受到上帝的先知指引和激勵)所打的大小戰爭預示基督在未來要發動的一場大戰,將殲滅一切跟上帝王國作對的惡勢力。上帝在以往所賜的勝利則預示基督必徹底擊敗撒但和他的黨羽,拯救上帝的子民。(詩110:1-5;彌5:2-6;徒4:24-28;啟16:14,16;19:11-21)
上帝在這些君王統治期間啟示人寫下的許多聖經預言曾論述,上帝的受膏者(彌賽亞或基督)會施行什麼德政,去造福治下的臣民。另一些跟彌賽亞有關的預言則預告上帝的這位忠僕會經歷什麼迫害和磨難。(參看賽11:1-10;53:1-12;徒8:29-35)正如使徒彼得指出,「聖靈在他們[古代的先知]心裡指向基督,預先指明基督[彌賽亞]要受苦,隨後要得榮耀。於是他們反覆考究,這些事到底發生在哪個時期,在怎樣的時期」。這些先知也得了啟示,知道這些事都會在未來而非在他們有生之年應驗。(彼前1:10-12;另見但9:24-27;12:1-10)
由於聖經的這一切預言在耶穌基督身上一一應驗,證明可信可靠,因此真理的確可以說是「通過耶穌基督而來」的,而且「上帝的應許無論多少,藉著他都成為『是』了」。(約1:17;林後1:20;另見路18:31;24:25,26,44-46)談到耶穌,彼得說得一點沒錯:「所有先知都為他作見證」。(徒3:20-24;10:43;另見28:23)
目的何在及何時應驗 聖經的「預言」,不管是預告、指引還是責備,都對人大有益處,不但造福當初聽見的人,也讓後世一切信賴上帝的人受益。聖經的預言使當初聽見的人堅信:縱然時過境遷,上帝也必謹守自己所立的約和所作的應許,他的旨意絕對不會落空。(參看詩77:5-9;賽44:21;49:14-16;耶50:5)例如,但以理的預言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填補了從《希伯來語經卷》完成到彌賽亞來臨之間的空白。這幾百年間,猶太人先後受波斯、希臘和羅馬統治,但以理書預告的世界大事(比如各霸權的崛起與衰亡)使他們(乃至後世的基督徒)堅信上帝對未來一清二楚,絕無「盲點」,堅信上帝早已預見他們所處的境況,堅信上帝的偉大旨意始終沒有改變、必定實現。因為這些預言,忠於上帝的人才不致受騙,不致寄望於變幻無常、轉瞬即逝的霸權或政府,並懂得按真智慧處世為人。(參看但8:20-26;11:1-20)
事實上,由於親眼看見聖經的預言應驗,心地正直的人更加確信上帝絕對有能力實現自己的旨意,知道任何反對勢力都阻止不了他。聖經的預言準確應驗,證明惟獨耶和華是真神,只有他才能預告未來,使預言實現。(賽41:21-26;46:9-11)聖經的預言讓人更了解上帝的美德,更清楚他的旨意,更明白他的處事作風以及審判準則,更渴望按上帝的標準去生活。(賽1:18-20;55:8-11)
誠然,上帝的先知所說的許多預言都在當時那代人身上初次應驗了,比如上帝對以色列人及四周列國的判決,以及關於以色列和猶大先覆亡後復興的預告等。然而,對於後世的人,包括公元1世紀及現代的基督徒來說,這些預言仍然大有價值,絕對沒有過時。使徒保羅說:「從前寫下來的話,全是為教導我們而寫的,好讓我們藉著忍耐,藉著聖經所帶來的安慰,可以懷有希望。」(羅15:4)上帝所定的道德標準和旨意從不改變(瑪3:6;來6:17,18),只要看看他當時怎樣對待以色列人,就知道他在其他時候會怎樣處理類似的情況。因此,耶穌和他的門徒把一些早已應驗的預言應用於他們當日的情況是有道理的。(太15:7,8;徒28:25-27)當然,有些先知所說的明顯是預言,例如預告耶穌在地上的經歷及後來的發展。(賽53章;但9:24-27)憑著這些預言,彌賽亞來到時,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就能清楚認出他來,知道他確實受上帝差遣,傳講上帝的信息。(見彌賽亞)
耶穌離世以後,他的門徒把《希伯來語經卷》及其中的預言跟耶穌的教誨結合起來,就看出後來的世事發展跟聖經所說的完全一致,明白了預言的含意和意義。他們所傳講所教導的也因此更有理據,更有說服力,這使他們無懼困難和反對,信心十足地執行使命。(徒2:14-36;3:12-26;4:7-12,24-30;7:48-50;13:40,41,47)此外,他們也從一些已經完成的經卷學到重要的道德原則,這一切「對於教導、責備、糾正、按正義施行管教,盡都有益」。(提後3:16,17;羅9:6-33;林前9:8-10;10:1-22)彼得看出,耶穌改變形貌的異象使聖經的預言更加可信可靠。他說:「由於這件事,我們所得的預言就更加可信了。你們現在留意預言是好的,因為預言好像明燈,能照亮暗處」。(彼後1:16-19;太16:28-17:9)毫無疑問,基督教時代以前寫下的預言跟耶穌的教誨相輔相成,是上帝給基督徒會眾的指引,讓他們可以就各種問題(比如跟外邦信徒有關的問題)作出重大的決定。(徒15:12-21;羅15:7-12)
預言也起警告作用,讓人看出情勢緊急,必須馬上行動。例如耶穌預告耶路撒冷被毀滅前會出現什麼情勢,吩咐門徒一看見預兆,就得趕快逃到安全的地方去。(路19:41-44;21:7-21)在關於基督臨在的預言中,也有類似的警告。(參看太24:36-42)
公元33年五旬節,聖靈傾注在基督徒身上,使他們獲得神奇的恩賜,能說預言和一些從未學過的外語。有時(但不是每一次),獲得說預言恩賜的人(如亞迦布)能預告未來(徒11:27,28;21:8-11),讓基督徒會眾或個別基督徒可以做妥準備,應付危難。一些基督徒受聖靈啟示寫下的書信也預告未來,包括預告叛道的事以及叛道勢力會如何擴張,還有上帝必執行什麼判決等等。此外,這些書信還揭示一些從前不為人知的聖經真理,或者進一步澄清某些已知的教義。(徒20:29,30;林前15:22-28,51-57;帖前4:15-18;帖後2:3-12;提前4:1-3;提後3:1-13;4:3,4;另見猶17-21)啟示錄的內容則大都是預言,提醒人要辨明「時代的憑證」(太16:3),從速行動(啟1:1-3;6:1-17;12:7-17;13:11-18;17:1-12;18:1-8)。
然而,保羅在哥林多前書指出,神奇的恩賜終必消失,說預言的恩賜也不例外。(林前13:2,8-10)歷史顯示,由於神奇恩賜的目的已經達到,因此隨著使徒陸續去世,這些恩賜就再沒有賜給會眾的成員,最後更完全消失了。當然,到了那個時候,聖經正典已全部完成了。
耶穌說過的一些比喻在形式上跟古代先知所說的寓言有點類似。(參看結17:1-18;19:1-14;太7:24-27;21:33-44)在不同程度上,耶穌的這些話都在當日實現了。這些比喻有的是說明某些道德原則的(太18:21-35;路18:9-14),有的是談未來才發生的事,要到耶穌的臨在和「這個制度的末期」才會完全實現(太13:24-30,36-43;25:1-46)。
不止應驗一次 從耶穌和他的門徒如何引用先知的預言可以看出,預言有時不止應驗一次。例如,哈巴谷書的一個預言最初是在巴比倫人摧毀猶大國時應驗的,但保羅指出這番話也會在他當日應驗。(哈1:5,6;徒13:40,41)耶穌指出,他當時那一代人會看見但以理書中關於「使地荒涼的可憎之物」的預言應驗;而值得注意的是,但以理書把「使地荒涼的可憎之物」跟「終結的時候」聯繫起來。(但9:27;11:31-35;太24:15,16)聖經顯示,到時米迦勒必「起來」,意思是耶穌基督登基後必挺身維護耶和華的僕人(但12:1;見米迦勒1);耶穌也預告自己必在現行制度的末期,帶著王權臨在。但這件事顯然沒有在公元1世紀發生。(太24:29,30;路21:25-32)由此可見,這個預言會重複應驗。關於這一點,麥克林托克與斯特朗合編的《百科全書》(1894,第8卷,635頁)說:「要理解我們的主在山上所說的預言有什麼含意,就必須看出這個預言不止應驗一次,第一次是在耶路撒冷陷落的時候,第二次是在基督徒管理安排結束的時候。」
不同形式的預言 除了通過先知直接說出某個信息(或以寓言的形式,或加上有寓意的舉動[王上11:29-31]),耶和華還用其他形式說預言。其中之一是用人物作為象徵。例如聖經曾用某些人去預表彌賽亞耶穌,這些人包括大衛王、兼任君王和祭司的麥基洗德(來7:15-17)、先知摩西(徒3:20-22)等。但有一點是要注意的,這些人物不一定在每個方面都預表耶穌。例如約拿曾在魚腹中三天,預示耶穌也會在墳墓裡三天;但約拿當初不願接受上帝交託的任務及其他表現,卻並非預示上帝的兒子會有類似的反應。另外,耶穌說自己「比所羅門更大」,是因為耶穌的智慧和他的王國帶來的和平不但跟所羅門的相似,而且更勝一籌;可是,耶穌絕不會像所羅門那樣踏上歧途。(太12:39-42)
上帝也用事件作為象徵,就是用發生在某些人或國族身上的事來預示他旨意在未來的發展。保羅談到一件「有象徵意義」的事,涉及亞伯拉罕的兩個兒子,一個是撒拉生的,一個是女僕夏甲生的。保羅說,撒拉和夏甲「象徵」兩個約(但不是兩個約本身),意思是說她們象徵兩個「婦人」,各自生了兒女,分別在兩個約下。女僕夏甲象徵地上的耶路撒冷,這個耶路撒冷棄絕了律法之約所指向的救主,並在這套律法被上帝廢除後仍舊死抱不放。由於這個緣故,地上的耶路撒冷和她的兒女都是律法的奴隸。另一方面,自由的婦人撒拉象徵「在上的耶路撒冷」,即上帝組織的天上部分,這個部分好比他的妻子;她的兒女都是憑應許生的,跟亞伯拉罕之約所預告的一致。(加4:21-31;另見約8:31-36)另外,挪亞日子的世道人心以及洪水,預示基督臨在時的社會風氣以及棄絕上帝標準的人的下場。(太24:36-39;另見林前10:1-11)
聖經也用地方作為象徵,例如,位於錫安山上的耶路撒冷城曾多次用來代表天上的組織,即受膏基督徒的「母親」。(加4:26)「新耶路撒冷」象徵基督在天上的「新娘」,即得了榮耀的基督徒會眾。(啟21:2,9-14;另見弗5:23-27,32,33;啟14:1-4)不過,由於耶路撒冷的居民再三悖逆上帝,聖經有時也用這個城來比喻負面的事物。(加4:25;結16:1-3,8-15;見耶路撒冷條下的「城的象徵意義」)顯然,所多瑪、埃及、米吉多、巴比倫和欣嫩谷等地方也曾用作象徵。(啟11:8;16:16;18:2;太23:33)
聖經也用聖幕裡的物件和安排,作為未來事物的象徵。使徒保羅指出,跟聖幕有關的陳設、儀式和祭物都是仿照天上的實體,「是天上事物的象徵和影子」。(來8:5;9:23,24)
分辨預言的真假 由於假先知日益猖獗,約翰警告人不可盡信「來自靈界的主張」(預言基本上就是來自靈界的信息或主張)。他勸基督徒「要試驗這些來自靈界的主張,看看是不是源於上帝」。(約一4:1)約翰以「基督成了肉身來過」這個教義作為例子,說明該如何衡量某個信息是否源於上帝。當然,約翰只是挑了當日某個引起爭議的問題做例子而已,意思不是說承認這個教義與否就是惟一準繩。(約一4:2,3)說到底,任何預言及其解釋如果真的來自上帝,就必定跟上帝所啟示的話語和旨意完全一致(申13:1-5;18:20-22),而不是只有某些部分一致。(見先知條下的「辨別先知的真偽」)在公元1世紀,基督徒會眾裡有些人擁有特殊的恩賜,能「辨明聖靈啟示的話」(林前12:10),能判斷某個預言是真是假。儘管這種神奇的恩賜已經終止,但按理來說(特別在聖經預告的「終結的時期」)上帝仍會繼續通過基督徒會眾幫助人正確了解聖經的預言,只是不再用神奇的方式,而是讓他們仔細查考,用心鑽研,並把預言跟世事比照。(參看但12:4,9,10;太24:15,16;林前2:12-14;約一4:6;見翻譯,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