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往知來看宗教
第22部分:1900年以降——偽宗教今非昔比!
「倘要知道一個國家的未來,看看她的歷史就行了。」——阿瑟·布賴恩特,20世紀英國歷史家
聖經把偽宗教的世界帝國稱為大巴比倫,用意是要將它比作古代的巴比倫國。(啟示錄18:2)這個古代帝國的遭遇預示現代與它同名的大巴比倫也會遭遇悲慘的下場。公元前539年,巴比倫在一夜之間陷落,被居魯士大帝所率領的米底亞、波斯聯軍所征服。來犯的軍隊把流經該城的幼發拉底河改道之後,得以沿著河床推進而沒有被巴比倫的守軍發覺。
耶穌基督是比居魯士更偉大的君王,因此耶和華上帝和他的這位兒子將要獲得一場類似的勝利,把不忠的大巴比倫一舉消滅。聖經把大巴比倫描述為一個大娼妓,坐在眾水之上,意即受到「許多民族、群眾、國家、語言」所支持。但在大巴比倫遭受毀滅之前,這些支持會好像「幼發拉底大河」一般「乾了,好為從日出之處而來的諸王預備道路」。——啟示錄16:12;17:1,15;《新世》。
若有證據顯示乾涸過程正在今天發生,這樣的證據便在辨明偽宗教方面對我們深具價值。我們有見到這樣的證據嗎?
光明的前景暗淡下來
二十世紀初,世上有三分之一的人自稱信奉基督教。當時基督教國的前景一片光明。1900年,福音傳教士兼諾貝爾獎得主約翰·R·莫特出版了一本書,題名為《這世代的普世傳教工作》,書中充分反映出樂觀的精神。
但《世界基督教百科全書》承認:「20世紀證明與這些期望背道而馳。」這本百科全書解釋說:「在1900年,根本沒有人想到西歐的現世主義、俄國和後來東歐的共產主義、美國的物質主義會導致人大批背離基督教。」該書說以上和其他的「假宗教」好像雨後春筍一般紛紛興起。「在1900年,這些宗教不過是幺麼小丑,只佔全球人口的百分之0.2,……到1980年卻已佔全球人口的百分之20.8了。」
這種「大批背離」的情況已實際使西歐的教堂變得門可羅雀。自從1970年以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路德會失去了百分之12的教友。在荷蘭,三分之一有多的教堂被迫關門,有些則轉為貨倉、餐館、公寓,甚至的士高(迪斯可)舞廳。至於英國,凡是有30年歷史的聖公會教堂,幾乎每八間就有一間已經空置。難怪1988年在歐洲基督新教神學家與教士舉行的會議上,一個教士發牢騷說:「以前的『基督教西方』不能再自稱為基督徒了。……如今歐洲本身也需要有傳教士來傳教。」
可是,問題不但關乎基督教國,也不但關乎歐洲。例如,據估計在普世各地,每年有90萬個佛教徒變成不可知論者。
後繼無人
有一句日本諺語規勸說:「若要喚醒村民,必先喚醒僧人。」但有什麼僧人可以喚醒呢?在1983年之前的十年間,全世界天主教教士的數目減少了百分之7;在該年之前的15年間,修女減少了百分之33。看來他們實在後繼無人。在不足20年間,美國各天主教神學院的入學人數由4萬8992人銳減到1萬1262人。
各天主教修會也同樣焦頭爛額。1534年羅耀拉於巴黎創立的耶穌會曾有一段時間差不多操縱好些國家的教育;該會的成員,通稱為耶穌會會士,則曾是國外傳教活動的執牛耳者。但自從1965年以來,耶穌會的人數已減少了四分之一有多。
神職人員數目日減已經夠糟了,但更糟的是剩下來的有許多已不再能夠信任。有越來越多教士和修女反對教會對獨身、節育和婦女宗教地位等問題的官方政策。這種情況在1989年1月昭然可見。當時有163個歐洲天主教神學家發表公開聲明(到5月1日,這份聲明已收集到500多個簽名),譴責梵蒂岡獨斷獨行和濫用權力。
基督教國屬下有盈千累萬的人已在靈性上死去,他們乃是屬靈營養不良的受害者。一個美國教士所發的牢騷等於承認這點:「教會[已成了]超級市場,只把毫無營養的屬靈零食賣給過路的人。牧師的講道差不多好像『每週精選』一樣,把打了折扣的信仰賣給顧客。」
自1965年以來,美國基督新教五個主流教派的成員數目減少了差不多百分之20,上主日學的人數則減少了百分之50有多。《時代》雜誌寫道:「各傳統教派不但未能傳達自己的信息,甚至信息到底是什麼,他們也越來越不肯定。」鑑於這種屬靈饑荒,無怪乎許多教會報刊都已停辦了。早在1970年代中期,一份教會報刊已嗟嘆說:「一般教會雜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冷淡而漠不關心的羊群
英國政治家埃德蒙·伯克在18世紀已意識到,「宗教的致命傷莫過於冷淡」。要是他今天仍然在世,就會發覺冷淡的宗教人士比比皆是。
例如在若干年前,美國路德會的教友接受訪問;其中有百分之44說,即使牧師要求他們向教會外的家庭談論自己的信仰,他們也不會這樣做。一項較近期的民意調查顯示,超過四分之三的美國天主教徒覺得,就算自己不同意教皇的訓令,甚至在道德上持有不同的見解,也不會叫他們沒有資格做個好天主教徒。
在日本的人口中,有百分之79說篤信宗教是重要的事。但據《現代人的宗教》透露,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實際信奉宗教。因此,顯然有很多人過於冷淡而未能貫徹始終。
既然成年人對宗教十分冷淡,他們的兒女通常也不會熱心信奉宗教。德國波恩大學心理學學會的主持人向一群11至16歲的青少年作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青年人比以前更喜歡以著名人物作為自己的行為典範。但是當問及誰是他們的典範時,這些少年人連一次也沒有提及過教會領袖。
政治勢力漸衰
有組織的宗教對政治所操的影響已經今非昔比了。例如,雖然有好些國家的人民大多數是天主教徒,梵蒂岡卻無法阻止這些國家通過墮胎、離婚、宗教自由的法案,而這些法律顯然是教廷所不喜歡的。照樣,環境迫使梵蒂岡同意簽訂1984年的協約,取消天主教在意大利的國教地位!
偽宗教從前憑著詭譎的政治壓力達到目的,如今卻試圖藉公開的反抗運動遂其所謀。事實上,這些運動的領導人大都是知名的教士;南非的聖公會大主教杜圖就是個眾所周知的例子。
合則存,分則亡
1910年有多個基督新教差會在蘇格蘭愛丁堡舉行會議,結果產生了現代的普世教會運動。近年來這個運動大力促進宗教合作,互相了解,使「基督教」能夠發言如出一口。
普世教會運動具有多種不同的形式。1948年,這個運動在阿姆斯特丹採取了一個重要步驟,成立了世界基督教聯會。起初聯會由差不多150個基督新教、聖公會、東正教的教會所組成,但如今會員的數目已倍增。
羅馬天主教雖然不是世界基督教聯會的會員,卻看來正慢慢向著這個方向推進。1984年在聯會的瑞士總部,教皇若望保祿跟聯會行將卸任的祕書長一起在普世教會的祈禱儀式上領禱。1989年5月,有700多名歐洲教士在瑞士巴塞爾開會,天主教會也有代表列席。一份報章把這次會議稱為「自宗教改革運動以來最大的普世教會事件」。
由於有越來越多人認為所有的「基督教」宗派都自然具有上帝所賜的團結,所以自1930年代中期以來,甘願妥協的態度也成為越來越顯著。世界基督教聯會強調屬下所有會員都接納三位一體的教義,視「耶穌基督為上帝,為救主」。他們以此作為固有團結的「證據」。
基督教國也力圖和非基督教的宗教對話。據《宗教百科全書》說,這樣行是要謀求可行的方法,「在神學帝國主義和信仰同化論這兩種態度之間取得妥協。前者暗示一種信仰倘是真理,其他信仰就沒有存在的權利;後者則暗示各種信仰之間的歧異並不足以造成爭論,而且可以把所有宗教作某種形式的合併,從而為後世創立一種新信仰。」
事實上,偽宗教好像一股由許多條線組成的繩子一樣,各種線都扯往不同的方向。鑑於耶穌以下的話,偽宗教各持己見只是大禍臨頭的先兆而已。耶穌說:「凡一國自相紛爭,就成為荒場;一城一家自相紛爭,必站立不住。」——馬太福音12:25。
棄暗投明!
也許有些人寧願漠視證據。但沒有根據的樂觀是十分危險的。1988年10月,倫敦《泰晤士報》指出這點說:「有超過一個世代的時間,各教會期望事情會自然有所改善。」該報補充道:「儘管英國的教友人數長期遞減,各教會卻沒有作出什麼持續的努力去解釋這種情況或扭轉這種形勢,也沒有設法找出對策。」然後《泰晤士報》下了個合乎邏輯的結論,說:「任何商業機構若見到自己的銷售量不斷下降,要就準備最後關門大吉,要就設法改良自己的產品和銷售方法。」
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偽宗教會「設法改良自己的產品和銷售方法」。因此敬畏上帝的人若要有樂觀的理由,惟一方法是從速歸附獨一的純真宗教。純真宗教的屬靈之水源源不絕,毫無乾涸之虞;但至於偽宗教,「算賬的日子近了」。本刊將於下期刊出以此為題的文章,屆時你會獲悉更多重要的知識。
[第21頁的附欄]
耶和華見證人:他們的眾水沒有乾涸
「傳統宗教正逐漸衰落,上教堂的人越來越少。然而耶和華見證人的成員數目卻不斷增加,甚至購下從前的教堂和添置其他新設施以容納新的成員。」——加拿大《小日報》。
「在意大利約有4萬5000人。……現今這個教派擁有真正的雜誌,印刷精美,甚至趣味盎然(雜誌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新聞、文章,材料翔實豐富),並且印製與時並進的小書,答覆具有最專門知識的天主教聖經學者,分派直接譯自希伯來文的聖經。……憑著這些方法,見證人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意大利天主教雜誌《家庭月刊》。(此段文字寫於1975年;到1990年,意大利的耶和華見證人數目已增至18萬零960人。)
「[耶和華見證人]為數以百計的人施浸,從我們接受洗禮的卻每次只有兩三人。」——福音傳單分派會的官方報章《傳福音者》。(這段話寫於1962年,當年耶和華見證人為6萬9649人施浸;1990年則有30萬1518個新受浸的耶和華見證人。)
「我研究過耶和華見證人一段時間之後,在1962年用以下的評論總結我的研究:『認為新世界社會有虎頭蛇尾之虞實在是杞人憂天。』……如今[1979年]耶和華見證人的數目已比當年增加一倍有多。一切跡象都顯示守望台社會在未來十年再增大一倍。」——威廉·J·惠倫寫於《美國天主教》雜誌。(耶和華見證人已由1962年的98萬9192人增加到1990年的401萬7213人。)
自1970年以來(至1989年),耶和華見證人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及西柏林)的數目增加了百分之38。過去30年來,耶和華見證人的會眾數目在荷蘭由161群增至329群,在英國由825群增至1311群;兩個國家不得不為此興建許多新的王國聚會所。——請比較「光明的前景暗淡下來」這個次標題之下的第3段。
[第22頁的圖片]
現代世界終日營營役役,大部分人都對宗教不屑一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