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宣揚君王和王國!(1919-1941)
「你們相信榮耀的君王已經掌權嗎?若然,你們這些至高上帝的兒子,要回到外勤地區裡去!穿上盔甲吧!要保持清醒,提高警覺,積極活躍,勇敢剛強。要為主做忠信、真實的見證人。要在戰鬥中奮勇向前,直到巴比倫的一切殘跡都淪為荒涼。要把這個信息傳遍遠近。世界必須知道耶和華是上帝,耶穌基督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這是最偉大的日子。看哪,君王統治了!你們是他的宣傳人員。因此要宣揚、宣揚、宣揚君王和他的王國。」
這項促請人採取行動的呼籲是J.F.盧述福於1922年在俄亥俄州杉樹角舉行的國際大會中向與會者發出的。這項呼籲對當時在場的聽眾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離開會場時,每個聖經研究者都懷著要宣揚王國的熱望。但僅在此之前幾年,作王國宣揚者的前景卻看來十分暗淡。當時盧述福和七位同工均在獄中,將來他們會在組織裡擔任什麼角色仍屬未知之數。他們是怎樣擺脫這些困境的呢?
「我對忠貞者的律法倒有點認識」
盧述福弟兄和他的同工仍在獄中之際,一個大會定了在1919年1月2-5日於賓雪法尼亞州的匹茲堡舉行。但這並不是普通的大會,因為這個大會會跟1919年1月4日星期六舉行的守望台社年會合併起來。盧述福弟兄清楚看出這個聚會的重要性。該星期六下午,他到處找麥克米倫弟兄,終於在監獄的網球場找到他。據麥克米倫說,事情的經過如下:
「盧述福說:『麥克,我想跟你談談。』
「『你要跟我談些什麼事呢?』
「『我要跟你談談匹茲堡現在發生的事。』
「『我想先打完這局球。』
「『難道你對現在正發生的事一點也不關心嗎?你不知道今天要選舉幹事嗎?如果他們不要你,我們便要呆在這裡一輩子了。』
「『盧述福弟兄,』我說,『我想向你指出一件你也許沒有想到的事。自從社方成為法人組織以來,這是第一次我們能夠清楚看出耶和華上帝到底要誰當社長。』
「『你的話是什麼意思?』
「『我的意思是,以往由於羅素弟兄操有能夠控制表決結果的票數,因此幹事都由他委任。現在既然我們看來不能履行幹事的職務,情形就不一樣了。但是,如果我們能夠離開監獄,及時出席大會的業務會議,我們就會獲選去接替羅素弟兄的職位,享有跟他一樣的尊榮。若是這樣,事情就看來僅是人的主意而不是上帝的作為了。』
「盧述福好像若有所思地走開了。」
當天,一個氣氛緊張的會議正在匹茲堡進行。在匹茲堡地區長大的薩拉·C·凱林回憶說:「有一段時間,大會充滿混亂、異議和爭辯。有些人認為應當將會議延期六個月;有些人質疑選舉一些仍然在獄中的人作幹事是否合法;還有些人則建議全部幹事均重新挑選。」
經過一段悠長的討論之後,人民佈道協會a的董事W.F.赫金斯向聽眾讀出一封來自盧述福弟兄的信。盧述福在信中向聚集起來的人致愛心和問候,然後警告說,「撒但的主要武器是驕傲、野心和恐懼。」他謙抑地表示渴望順服耶和華的旨意;如果股東們認為應該替社方選出新幹事,他甚至樂意推薦一些適當的人選給他們考慮。
討論再持續了一會兒,然後,提名委員會主席E.D.塞克斯頓發言,說:
「我剛剛抵達。火車由於被大雪困阻而延遲了四十八小時。我有幾句話要說,為了使自己好過一點,我相信最好現在便說出來。各位親愛的弟兄,我跟你們一樣,懷著好些意見來到這裡——有贊成的,也有反對的。……我們若想重選被囚在南方的弟兄擔任他們能夠勝任的職位,我看這樣行並沒有任何法律上的障礙。據我諮詢所得的[法律]意見,我認為這樣行不會在任何方面跟他們在聯邦法庭上或在公眾面前聆訊的案件有所抵觸。
「我相信我們可以向親愛的盧述福弟兄表示的最大敬意便是:重選他擔任守望台聖經書社的社長。至於我們在這件事上的立場如何,我相信不會在公眾心裡引起任何疑問。我們的弟兄若在細節上觸犯了某條他們不明白的法例,我們知道他們的原意是好的。在全能者[上帝]面前,他們既沒有違反上帝的律法,也沒有觸犯人為的法律。我們若重選盧述福弟兄作協會的會長,便可以藉此表明,我們對他懷有最大的信心。
「我不是律師,但若談到事情是否合法,我對忠貞者的律法倒有點認識。上帝所要求的是忠貞。我想不到有什麼方法比舉行一次選舉——並重選盧述福弟兄為社長——更能表達我們對他的信任。」
顯然,塞克斯頓弟兄道出了大部分在座人士的感想。經過提名和表決之後,J.F.盧述福當選社長,出任副社長的是C.A.懷斯,司庫祕書是W.E.范安伯。
翌日,盧述福弟兄敲麥克米倫的牢房的牆壁,說:「伸出手來吧。」盧述福把通知他再度當選為社長的電報遞給麥克米倫。麥克米倫後來回憶說:「他非常高興,因為證據清楚顯示,耶和華正指揮這個組織。」
選舉已告結束,可是盧述福弟兄和其他七個人仍然繫身囹圄。
犯人引起了『全國鼓噪』
1919年4月1日的《守望台》(英文)報導說:「在過去幾個星期,全國為了這些弟兄的緣故而鼓噪起來。」有些報章呼籲政府釋放J.F.盧述福和他的同工。美國各地的聖經研究者則紛紛致信報館編輯、國會議員、參議員及州長,促請他們採取行動營救這八名犯人。很明顯的是,八位弟兄一日未獲釋放,聖經研究者就不會罷休。
1919年3月,美國各地的聖經研究者發起一項請願行動,要求伍德羅·威爾遜總統運用總統的權力援助他們那些被囚的弟兄,可以採取的方法包括:
「第一:現在若是可能,對他們施行特赦,或
「第二:下令司法部撤銷他們的控罪及釋放他們,或
「第三:在等候高等法院作出裁判之際,立即下令准許他們保釋出獄。」
僅在兩星期內,聖經研究者便收集了70萬個簽名。可是那份請願書卻從沒有呈遞給總統或政府當局。何以沒有呢?因為他們還未呈遞請願書,八位弟兄已獲准保釋了。那麼,請願運動達成了什麼目的呢?1919年7月1日的《守望台》(英文)說:「證據充分表明,『主』要我們執行這件工作,主要目的不在於將我們的弟兄從獄中救出來,而是要為真理作一個見證。」
「歡迎弟兄歸來」
3月25日星期二,八位弟兄離開亞特蘭大前往布洛克林。他們獲釋的消息很快便傳了開去。這的確是個感人的場面——聖經研究者在沿途各火車站集合起來,希望見見這些弟兄,以便親自表達對他們獲釋所感到的喜樂。其他人則趕往布洛克林的伯特利之家。伯特利為了籌備歡迎的宴會而停止辦公。弟兄們返回布洛克林之後,於3月26日獲准每人以一萬美元保釋。
1919年4月15日的《守望台》(英文)報導說:「他們隨即在一批朋友陪同下前往伯特利之家。當時有五、六百位朋友齊集在那裡歡迎他們。」食堂牆上掛著一大塊橫額,上面寫道:「歡迎弟兄歸來」。差不多50年之後,當時在場的梅寶爾·哈斯利特回憶說:「我還記得當時做了一百個油炸圈餅。弟兄們嘗了九個月的監獄伙食之後,看來個個都吃得津津有味。盧述福弟兄伸手拿油炸圈餅的情景,我現在仍歷歷在目。當時他和其他各人講述自己的經驗,這真是個令人難忘的場合。我還記得個子矮小的狄撤卡弟兄,他要站在椅子上,這樣所有人才能夠看見他並聽見他所說的話。」
4月1日,星期二早上,盧述福弟兄抵達匹茲堡——當時總部辦事處的所在。這裡的弟兄知道他來,也安排了一個宴會,當晚在查塔姆酒店舉行。然而,監獄的惡劣情況把盧述福弟兄的健康弄壞了。他的肺變得頗虛弱。結果,他獲釋後染上嚴重的肺炎。不久之後,他的健康情況惡化,以致他不得不前往加利福尼亞州養病,而他在當地也有好些親友。
在洛杉磯進行試驗
既然盧述福弟兄和其他各人已經獲釋,當時要面對的問題是,宣揚上帝王國的工作又怎樣呢?在這些弟兄被囚期間,有組織的見證工作幾乎完全停頓下來。社方已將布洛克林幕屋出售,伯特利之家也關閉了。設於匹茲堡的總部辦事處不但地方狹窄,而且經費也很有限。此外,實在有多少人對王國信息真正感興趣呢?盧述福弟兄決定在加利福尼亞州作一項試驗。
他們作了安排在1919年5月4日星期日在洛杉磯的克盧恩禮堂舉行一個聚會。公眾人士受邀前來聆聽演講,主題是「苦難人類的希望」。但講者是個剛從獄中獲釋的人——J.F.盧述福。透過廣泛的報章宣傳,盧述福許下諾言,包括要坦白解釋社方的幹事被非法定罪的因由。但會有人對這件事感興趣而願意出席聆聽嗎?
公眾的反應極佳。事實上,有3500人出席聆聽這個演講。無法入場而被迫離去的大約有600人之多。盧述福弟兄喜出望外!他答應那些未能入場的群眾,他會在星期一晚向他們發表演講,結果當晚有1500人出席。可是由於他身體相當虛弱,以致無法將演講講完。他講了一小時之後,便由一位同工接替他。儘管如此,在洛杉磯進行的試驗十分成功。盧述福弟兄確信有許多人對王國信息深感興趣,因此下定決心要把好消息廣為宣揚。
展開工作!
盧述福弟兄於1919年7月返回匹茲堡總部的工作崗位。在接著兩個月,各事發生得很快。聖經研究者籌備在1919年9月1-8日在俄亥俄州的杉樹角舉行大會。社方也將辦事處搬回布洛克林,在10月1日開始運作。
當時他們要做些什麼呢?杉樹角舉行的大會將他們的使命清楚標明出來。9月2日星期二,盧述福弟兄解釋說:「基督徒在地上的使命……是要宣揚主的公義王國的信息。這個王國會為所有痛苦呻吟的受造物帶來幸福。」三日之後,即9月5日星期五,又稱為同工日,盧述福弟兄進一步說:「在冷靜的時刻,基督徒自然會問問自己,我何以會生在世上?答案必然是,主仁慈地立我為他的大使,要把來自上帝的和好信息帶給世上的人。我的特權和責任就是要向人宣布這個信息。」
不錯,現在便是展開宣揚王國的工作的時候了!為了協助人執行這項使命,盧述福弟兄宣布說:「在主的祝佑下,我們發行一份稱為《黃金時代》的新雜誌。」當時出席大會的人絕沒有想到,後來事實證明《黃金時代》是一份多麼勇敢的雜誌。
赫爾曼·L·菲爾布里克從馬薩諸塞州的家鄉波士頓前往參加大會。他回憶說:「這個在戰後舉行的第一個大會給我們所有人莫大的激勵。」杉樹角的大會的確帶動了聖經研究者,他們當時已準備就緒去展開宣揚王國的工作。情形彷彿他們從死裡復生一般。——可參閱以西結書37:1-14;啟示錄11:11,12。
與此同時,世界舞台上發生了一些重大事件。凡爾賽和約於1919年6月28日簽署,1920年1月10日生效。這個和約正式終止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對德國發動的軍事行動。條約也規定要建立國際聯盟——一個為了維繫世界和平而設立的國際組織。
『宣揚君王和王國』
聖經研究者在1922年9月5-13日回到杉樹角舉行一個為期九日的大會。出席這個國際大會的代表紛紛抵達之際,與會者都十分興奮。9月8日星期五,大會的節目進入高潮,當時盧述福弟兄發表了名為「王國」的演講。
托馬斯·J·沙利文後來回憶當時的情景說:「那些有特權出席這個聚會的人仍然能夠記得盧述福弟兄多麼認真。由於天氣十分炎熱,有些人在附近踱來踱去。盧述福弟兄告訴他們,無論如何都要『坐下來』,『仔細聆聽』這個演講。」遵囑而行的人絕沒有感到失望,因為當時盧述福弟兄發表了他的歷史性演講,呼籲聽眾要努力『宣揚君王和王國』。
聽眾的反應十分熱烈。《守望台》雜誌報導說:「與會者獲悉,凡是奉獻了的人均有責任要作君王和王國的公開代表;這件事使在場的每個人都深受感動。」聖經研究者離開大會時,他們都對傳道工作懷著火熱的心。正如當時接近30歲的派書者埃塞爾·本尼科夫姊妹說:「我們受到激勵要『宣揚、宣揚、宣揚君王和他的王國』——不錯,要以前所未有的熱心和愛心這樣行。」
隨著屬靈的了解之光日益明亮,聖經研究者開始領略一些令人振奮的聖經真理。(箴言4:18)對於他們那傳講上帝王國的工作,明白這些寶貴真理給予他們莫大的推動力。與此同時,他們必須調整自己的觀點——對有些人來說,這是個真正的考驗。
「希望未能實現,並非在我們的日子才有」
1920年出版的Millions Now Living Will Never Die(《現今活著的千百萬人會永遠不死》)這本冊子寫道:「我們可以懷著信心期待1925年,屆時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及古代忠心的先知會[從死裡]復生,……進至屬人的完美情況。」他們不但期望死去的古代忠心人物在1925年復活,有些人還期望受膏的基督徒會在該年獲得屬天的獎賞。b
1925年來了又過去。有些人放棄了他們的希望。可是大多數聖經研究者都保持忠心。赫勒爾德·圖詹的祖父母在20世紀初期成為聖經研究者,他解釋說:「我們一家人開始意識到,希望未能實現,並非在我們的日子才有。使徒們也曾有過類似的錯誤期望。……可是,不論我們是否獲得最後的獎賞,耶和華仍然是配受我們忠貞事奉和讚美的。」——可參看使徒行傳1:6,7。
哪一個組織——耶和華的抑或撒但的?
「國家的誕生」——這是1925年3月1日的《守望台》(英文)一篇令人觸目的文章的標題。該篇文章就啟示錄第12章提出一項新啟迪,可是有些人卻覺得難以接受。
文章表明,啟示錄第12章所提及的各象徵性人物含意如下:生下孩子的「婦人」(第1,2節)是「上帝的[屬天]組織」;「龍」(第3節)是「魔鬼的組織」;「男孩子」(第5節)則代表「新的王國,即新的政府」。根據這項了解,社方首次清楚解釋一項事實:有兩個彼此迥異的組織互相對峙——耶和華的組織與撒但的組織。『天上的戰爭』(第7節)爆發之後,撒但和他的鬼靈支持者隨即被逐出天上,扔到地上來。
後來成為社方周遊代表的厄爾·E·紐厄爾寫道:「我們坐下來,整夜研究這篇文章,直至我們完全了解為止。後來我們參加在俄勒岡州波特蘭舉行的大會,發覺有不少朋友大感不悅,有些甚至因為這篇文章便打算拋掉《守望台》雜誌。」為什麼有些人覺得啟示錄第12章的這項解釋如此難於接受呢?
原因之一是,這項解釋跟已出版的《完成的奧祕》一書——主要根據羅素弟兄的遺作編纂而成——的主張有頗大出入。c當日一位周遊朝聖者沃爾特·J·索恩解釋說:「『國家的誕生』這篇文章……之所以難於為人接受,在於親愛的羅素弟兄過去所作的解釋。我們一向認為他的見解便是啟示錄一書最權威的解釋。」因此,有些人為了這項解釋而失足跌倒是不足為怪的。另一位朝聖者J.A.博內特則評論說:「無可置疑,這項解釋成了篩別的工具,只有那些真正熱切誠懇的信徒才能站立得穩,歡欣鼓舞。」
那些真正熱切誠懇的人的確為了這項新解釋而歡欣鼓舞。現在他們可以清楚看出:人要就屬於耶和華的組織,要就屬於撒但的組織。「國家的誕生」這篇文章解釋說:「請記住,君王已把他的信息交給我們傳講;我們務要努力宣揚他的信息,為他奮勇作戰,……這乃是我們的特權。」
隨著1920年代及1930年代逐漸過去,聖經研究者在了解聖經方面獲得了更多啟迪。他們不再慶祝世俗的節日——例如聖誕節。他們看出其他習俗和主張同樣源於羞辱上帝的事物,d於是也加以揚棄。可是,聖經研究者並非僅是棄絕謬誤的習俗和主張而已,他們也繼續仰望上帝逐步把真理向他們顯示出來。
「你們是我的見證人」
「耶和華說:『你們是我的見證人,我就是上帝。』」(以賽亞書43:12,《新譯》)自1920年代以來,聖經研究者越來越體會到,以賽亞先知的這番話含有深長的意義。透過《守望台》雜誌的篇幅,社方再三向弟兄們指出,他們有責任要為耶和華的聖名和他的王國作見證。1931年在俄亥俄州哥倫布舉行的大會的確是個里程碑。
7月26日星期日中午,盧述福弟兄發表了一個公眾演講,題名為「王國——世界的希望」。一個龐大的廣播電台聯播網播出這個演講,之後還將300多個電台連接起來,再次將演講廣播出去。演講結束時,盧述福弟兄讀出一個『致統治者與民眾』的決議。這個措辭強烈的決議題名為『來自耶和華的警告』。透過這項決議,盧述福弟兄向基督教國發出警告。他邀請聽眾採納這個決議,於是在座的全體聽眾都站起來,大聲喊道,「贊成!」後來收到的許多電報顯示,那些從電台廣播聆聽演講的人也同樣高聲表示同意。
公眾演講在下午一時結束,直至盧述福弟兄在下午四時再度進入會場,場內的氣氛十分激動。凡是對當日正午向基督教國發出的警告真正感興趣的人,盧述福弟兄都特別邀請他們於下午四時在場。
四時正,盧述福弟兄一開始便陳明,他要說的話對所有能聽到他聲音的人都至為重要。聽眾都充滿熱切的期待。他在演講中提出第二項決議。這個決議名為「一個新名字」,決議的高潮是以下的宣言:『我們要以這個名字為人所知,這個名字便是耶和華見證人。』興奮的與會者再次站起來,高聲喊道:「贊成!」自那時起,他們會以耶和華見證人這個名字為人所知!
「耶和華的靈使我們勇敢無畏」
1927年間,耶和華的百姓受到鼓勵每個星期日都撥出一些時間參與集體的見證工作。這項行動即時引起了法律上的反對。在此之後的幾年間,傳道員被捕的個案持續增加。單在美國,1933年便有268宗,1934年有340宗,1935年有478宗,1936年有1149宗。他們被控以什麼罪名呢?其實罪名不一,包括無牌販賣、擾亂治安、違反安息日法例等。當地的見證人並不熟悉跟警務人員及法庭交涉的門徑。若要在當地尋求法律援助,若非收費太昂,便是受偏見所阻撓。有鑑於此,守望台社明智地在布洛克林設立了一個法律部門以提供諮詢服務。
然而,僅在法律上作出有力申辯尚且未足。這些誠懇的耶和華見證人決心要在生活上跟他們所採納的名字一致。因此,在1930年代初期,他們發動攻勢,予以還擊。方法如何?藉著執行稱為分隊運動的特別傳道任務。在美國各地,成千上萬的志願人員組織起來,分成若干隊伍。見證人若在一個市鎮因從事逐戶傳道遭逮捕,其他地區的一隊志願人員便馬上趕往當地,「包圍」該鎮,並著手向鎮上的人作一個徹底的見證。e
這項分隊運動對於強化當地的見證人有很大幫助。每隊均包括若干個具備資格的弟兄,他們均已學會如何跟官方交涉。對於住在發生事故的地區——也許是個小鎮——裡的弟兄來說,知道自己在宣揚上帝的王國方面並非孤軍作戰,無疑是個莫大的鼓勵。
在1930年代,人必須有很大勇氣才能參與分隊運動。在經濟大蕭條期間,很多人都沒有工作。可是,從事周遊監督工作約有40年之久的小尼古拉斯·科瓦拉回憶說:「每當接到召喚要去一個發生麻煩的地方工作,『服務指導員』便會招募志願人員。他會告訴前來應徵的人,他們若害怕失去職業,就不要參加志願工作。……但我們很高興總是見到百分百的肯定回應!」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的監督約翰·杜謝尼奧斯評論說:「這的確是一段令人振奮的歲月,這些日子給我們留下十分寶貴的回憶。耶和華的靈使我們勇敢無畏。」
在這段期間,見證人獲得了一連串的聖經啟迪。這些啟迪對他們的工作形成了一股龐大的推動力。
約拿達階級又如何?
1932年,社方提出解釋,耶戶王的同伴約拿達預表一個階級的人,是會在地上享永生的。f(列王紀下10:15-28)屬於約拿達階級的人認為,能夠與耶和華的受膏僕人交往及有分宣揚王國乃是一項特權。可是在那個時候,見證人尚未作出任何特別努力去把這些懷有屬地希望的人召集和組織起來。
然而,1934年8月15日的《守望台》(英文)卻給約拿達階級很大的鼓勵。雜誌裡題名為「他的仁慈」的文章說:「屬於約拿達階級的人應該將自己奉獻給主而受浸嗎?答案是:約拿達階級奉獻自己去遵行上帝的旨意無疑是適當的。人若不這樣行,就無法獲得永生了。水浸禮僅是表示人已奉獻了自己[現今我們稱之為獻身]去遵行上帝旨意的一個象徵,因此這樣行是適當的。」這項宣布令約拿達階級大感振奮!
可是,還有更大的喜樂快要臨到他們身上。接著的春天,從1935年4月1日起,一連幾期《守望台》(英文)都刊出這個宣布:「《守望台》雜誌再次提醒讀者,耶和華見證人與約拿達階級g定於1935年5月30日至6月3日在美都華盛頓舉行大會。」約拿達階級熱切期待這個大會來臨。
啟示錄7:9-17(《新譯》)所預言的「大群人」乃是盧述福弟兄在大會第二日下午發表的演講的主題。他在演講中解釋,大群人是由現代的約拿達階級構成的。屬於這個階級的人必須對上帝表現與受膏基督徒相若的信心。聽眾獲知這件事都大感興奮!在講者邀請下,約拿達階級一同站起來。在1908年夏天受浸的米爾德里德·科布回憶說:「起初是一陣寂靜,繼而響起快樂的呼聲,歡呼之聲歷久不散。」
這項了解對耶和華見證人的活動有極深遠的影響。從事全時傳道60多年的莎蒂·卡彭特評論說:「我們懷著火熱的心回到地區裡,要找出那些與綿羊相若、尚待召集起來的人。」後來,《1936耶和華見證人年鑑》報導說:「這項啟示挑起了弟兄們的熱忱,激勵他們加緊投入活動。現在餘民既有特權將信息帶給大群人,與他們一起合力尊榮主的聖名,來自環球各地的報告均顯示,弟兄們對此雀躍不已。」為了幫助他們執行這件工作,1936年出版的Riches(《財富》)一書就聖經對大群人提出的前景作了廣泛的論述。
大群人中獻了身、受了浸的分子終於找到了自己的適當崗位,與受膏的基督徒一起宣揚上帝的王國!
「給老太婆瞧瞧顏色」
在1930年代,這些熱心的見證人所傳講的信息包括凌厲地揭發偽宗教的醜行在內。在這方面,一項有力的工具於1937年9月15-20日在俄亥俄州哥倫布舉行的耶和華見證人大會中發行。
9月18日星期六,盧述福弟兄發表完早上的演講之後,發行了一本棕褐色的書,稱為Enemies(《仇敵》)。這本書譴責偽宗教是「害人不淺的大仇敵」。偽善的宗教家則是「魔鬼的爪牙,不管他們自己知道與否」。盧述福弟兄向聽眾介紹這本書時說:「你們留意到這本書的書皮是棕褐色的,我們會用它來給老太婆h瞧瞧顏色。」聽眾對此報以熱烈、響亮的掌聲,表示完全贊同。
在此之前若干年,留聲機已在「給老太婆瞧瞧顏色」方面擔任一個角色。但是關於運用留聲機從事傳道工作,1937年舉行的大會卻給聽眾一個意外的驚喜。「在這個大會裡,社方首次引進運用手提式留聲機在別人門口播放傳道演講的工作,」當時年僅12歲的埃爾伍德·倫斯特朗回憶說。「以前,我們攜帶留聲機從事傳道工作,但只在有人邀請我們進入屋內時才播放。……哥倫布的大會透露,社方要組織一隊『特別先驅』,帶頭在別人門前使用留聲機。人們若對聖經感興趣,便繼續加以探訪(當時首次稱為『回訪』),並與對方安排建立聖經研究,稱為『模範研究』。」
離開大會時,耶和華的子民獲得了優良的裝備去執行傳講上帝王國的工作。他們的確需要這些鼓勵。在1930年代興起的國家主義浪潮為他們帶來了激烈的反對,有時他們甚至遭受暴民襲擊。反對者決心要制止耶和華見證人舉行聚會及向人傳道。
「一群匪類」
一股強大的反對勢力來自公教進行社。1938年10月2日,盧述福弟兄發表了一個十分坦率的演講,題名為「法西斯主義抑或自由」。這個演講後來印成冊子,分發了數百萬本。盧述福弟兄在演講中詳述若干宗不法事件,證明某些政府官員與羅馬天主教會互相勾結、狼狽為奸。
提出了這些事實之後,盧述福弟兄評論說:「有一撮人在宗教袍服掩飾下將人們的權利偷偷奪去。我們將事實告訴別人,教士們就咆哮說:『撒謊!塞住他們的口,不要讓他們說話。』」然後他問道:「將一群匪類揭發出來,把他們掠奪人的惡行公諸於世是不對的嗎?當然不是!……這些匪類將人們的自由奪去。我們應該讓正直人的口給人堵住,不能作聲嗎?最重要的是,上帝讓人有自由以和平的方式舉行聚會,崇拜全能者,也有自由談及他的王國和揭發那些與王國為敵的人。這些自由應該被人剝奪嗎?」
這項措辭凌厲的指責發出以後,美國各地的見證人繼續受到公教進行社的反對。為了爭取崇拜的自由和宣揚上帝王國的自由,耶和華見證人在法律上展開訴訟。可是,隨著世界大戰爆發,情況更進一步惡化。在歐洲、非洲和亞洲,在一個復一個國家中,耶和華見證人不但被法律禁止活動,同時也受到監禁。
「人人都想去聖路易」
當時加入全時服務不久的諾曼·拉爾遜回憶說:「1941年,戰爭正在歐洲進行,我們都感到前頭會有些艱難的日子。因此人人都想去聖路易。」為了什麼緣故?為要出席耶和華見證人於1941年8月6-10日在密蘇里州聖路易舉行的神治大會!結果,「人人」都來了。大會會場擠得人山人海。據警方估計,最高的出席人數達11萬5000人。
從第一日起,大會的節目便提供適時的鼓勵。盧述福弟兄講出開頭的演講,題名為「忠誠」。這個演講說出了大會的主旨。致力於海外傳道服務幾達40年之久、直至在1983年去世的海素爾·伯福德回憶說:「我們比以前更清楚意識到,何以上帝容許他的子民在普世遭受如此猛烈的逼迫。」《1942耶和華見證人年鑑》補充說:「人人都可以清楚看出,在他們前頭有一件重大的見證工作要執行。藉著執行這項工作,即使他們被所有世人和世俗的組織所恨惡,他們卻得以對上帝保持忠誠。」
8月10日星期日,大會出現了一個感人的場面。這天名為「兒童日」。大會的早上節目開始時,有1萬5000名年齡在5歲至18歲之間的兒童集合在會場的講台前和活動房屋營——那裡也有一群聽眾在聆聽演講——的一個指定地方。七十多歲的盧述福弟兄步上講台之際,孩子齊聲歡呼,熱烈鼓掌。他揮舞自己的手帕,孩子也揮舞他們的手帕。然後他以清晰、仁慈的聲調,對整群聽眾講出題名為「君王的兒女」的演講。他對全體聽眾作了一個逾一小時的演講之後,便開始向坐在預定座位上的孩子說話。
他將注意集中在眼前一張張充滿笑容的臉上,然後說:「孩子們,你們若同意遵行上帝的旨意,採取立場擁護他立基督統治的神治政府,並且同意服從上帝和他所立的君王,請站起來。」孩子們全體站起來。講者充滿熱誠地驚嘆說:「看哪,1萬5000多位新的王國見證人!」全場立時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你若願意竭盡所能,將上帝的王國和它為人類帶來的種種幸福告訴別人,請說『是』。」「是!」的呼聲隨即響徹會場。
盧述福弟兄接著宣布發行Children(《兒童》)這本新書。聽眾報以響亮的歡呼聲和熱烈的掌聲。其後,這位身材高大的講者將書免費分發給魚貫上台走到他面前的兒童。這個場面使許多人不禁流下淚來。
出席星期日上午節目的孩子當中,有許多在後來果然履行他們當時所表達的決心。拉沃內·克雷布斯、默頓·坎貝爾、尤金及卡米拉·羅薩都曾在當日接受《兒童》這本書。1992年,他們仍在社方的總部服務。他們從事全時服事職務的時間分別是51、49、49、48年。有些兒童後來接受海外傳道的工作委派。他們當中包括埃爾登·迪恩(玻利維亞)、理查德及佩吉·凱爾西(德國)、雷蒙·坦普爾頓(德國)和珍妮·克呂科斯基(巴西)。那個星期日早上在聖路易舉行的大會節目的確在許多年輕人的心裡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星期日下午,盧述福弟兄向與會者說了一番臨別的話。他鼓勵他們繼續推廣宣揚上帝王國的工作。他告訴他們:「我絕對肯定,今後……大群人的數目會迅速增加。」他敦促他們回到自己的地區裡,「再接再厲,……盡力運用更多時間參與外勤服務。」然後他對聽眾說出最後幾句話:「親愛的弟兄們,願主祝福你們。現在我不打算道別,因為我期望有一天會跟你們再次見面。」
可是,對許多人來說,這是他們最後一次見到盧述福弟兄了。
J.F.盧述福的最後歲月
盧述福弟兄患了結腸癌。在聖路易大會舉行期間,他的健康狀況非常惡劣。可是,他仍然講了五個強有力的演講。大會之後,盧述福弟兄的病情急轉直下,他必須接受一次結腸造口手術。阿瑟·沃斯利憶述盧述福弟兄跟伯特利家庭道別的情形,說:「他告訴我們他要接受一次大手術。他深信不論他是否能夠平安渡過,我們均會繼續傳講耶和華的名。他……最後說,『如果是上帝的旨意,我會再見到你們。若不然,繼續作戰下去吧。』伯特利家庭的所有人都禁不住哭起來。」
72歲的盧述福弟兄完成了這次手術。不久之後,他被送到加利福尼亞州他稱為伯沙琳的寓所。他的親人和醫生都清楚知道,他不會康復過來了。事實上,他還需要動另一次手術。
約在十二月中旬,內森·H·諾爾、弗德烈克·W·法蘭茲及海登·C·科溫頓從布洛克林抵達。在這段愁苦、艱辛的歲月中負責照料盧述福弟兄的海素爾·伯福德後來回憶說:「他們花了幾天的工夫跟他一起核對《年鑑》的報告以及其他與組織有關的事宜。他們離去後,盧述福弟兄的體力越來越弱。大約三星期後,他終於在1942年1月8日星期四忠心行完了他在地上的旅程。」i
伯特利對於盧述福弟兄逝世的消息有什麼反應呢?當時在伯特利之家服務已有九年的威廉·A·埃爾羅德回憶說:「我永不會忘記聽到盧述福弟兄逝世的消息的那一天。那時是正午時分,整個家庭正聚集一起吃午飯。宣布很簡單。沒有演講。沒有人為了舉哀不上班。相反,我們回到工廠後比以前更勤力工作。」
對耶和華見證人來說,這是一段極其艱辛的歲月。戰爭已演變成全球的衝突。戰事從歐洲蔓延至非洲,然後伸展到當時的蘇聯。1941年12月7日,即盧述福弟兄死前僅一個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將美國也拖進大戰中。在許多地方,耶和華見證人成了暴民襲擊以及其他形式的猛烈迫害的目標。
接著有什麼事發生呢?
[腳注]
a 這是社方在1909年成立的紐約法人組織,用以處理有關將主要辦事處搬到紐約布洛克林的事宜。
b 可參閱第28章,「內部的考驗與篩別」。
d 可參閱第14章,「他們不屬世界」。
e 可參閱第30章,「為好消息辯護,及在法律上加以確立」。
f Vindication(《洗雪》)第三冊,77頁。可參閱第12章,「大群人——生活在天上?抑或在地上?」
g 當時,約拿達階級並沒有被視為「耶和華見證人」。(可參閱《守望台》[英文],1934年8月15日刊,249頁。)可是幾年之後,1942年7月1日的《守望台》(英文)說:「這些『另外的羊』[約拿達階級]也成為他的見證人,猶之乎基督死前的忠心人物,從施浸者約翰至亞伯,都是耶和華手下堅貞不移的見證人一般。」
h 這裡所指的是啟示錄第17章提及的「大淫婦」。《仇敵》一書說:「地上一切與上帝和他的王國為敵的組織……都稱為『巴比倫』或『大淫婦』。這兩個名字對地上勢力最大的宗教組織,羅馬天主教會,特別適用。」(198頁)若干年後,他們看出大淫婦其實代表整個偽宗教世界帝國。
i 盧述福弟兄的遺屬有他的妻子瑪麗和兒子馬爾科姆。由於盧述福姊妹身體虛弱,受不了紐約(守望台社總部所在)的嚴冬,因此她跟馬爾科姆一直住在加州南部,那裡的天氣對她的健康比較適合。盧述福姊妹於1962年12月17日逝世,終年93歲。加利福尼亞州蒙羅維亞的《每日新聞郵報》報導她的死訊,說:「她一向在耶和華見證人的傳道工作上十分活躍,直至她由於健康不良無法外出為止。」
[第73頁的精選語句]
「撒但的主要武器是驕傲、野心和恐懼」
[第74頁的精選語句]
「證據清楚顯示,耶和華正指揮這個組織」
[第75頁的精選語句]
『主要目的不在於將弟兄從獄中救出來,而是要為真理作一個見證』
[第77頁的精選語句]
『基督徒在地上的使命……是要宣揚王國的信息』
[第78頁的精選語句]
『要以前所未有的熱心和愛心去宣揚王國』
[第82頁的精選語句]
『我們要以耶和華見證人這個名字為人所知』
[第83頁的精選語句]
不錯!屬於約拿達階級的人應該受浸
[第84頁的精選語句]
「要找出那些與綿羊相若、尚待召集起來的人」
[第85頁的精選語句]
盧述福率直抨擊宗教反對者
[第86頁的精選語句]
1萬5000個兒童採取立場擁護王國
[第89頁的精選語句]
「如果是上帝的旨意,我會再見到你們。若不然,繼續作戰下去吧」
[第76頁的附欄或圖片]
「首領之家」
盧述福弟兄在1919年從冤獄獲釋後,患上嚴重的肺炎。在此之後,他只剩下一扇肺是健全的。1920年代,他在接受醫生治療期間前往加利福尼亞州的聖地牙哥,醫生勸他盡量留在當地久一點。從1929年開始,盧述福弟兄每年冬季都在聖地牙哥工作。他把他在當地的住宅稱為伯沙琳。伯沙琳是用直接捐作這個用途的款項興建的。1930年3月19日的《黃金時代》將住宅的地契刊登出來,並且聲明這項物業歸於J.F.盧述福名下,在此之後則由守望台社接管。
關於伯沙琳,1939年出版的“Salvation」(《救恩》)一書解釋說:「『伯沙琳』這個希伯來字詞的意思是『首領之家』;社方購買這項物業和興建這間住宅的目的是要以具體的證據表明,現今地上有些人全心相信上帝、基督耶穌以及王國;他們也相信,不久主便會使古代忠心的人在地上復活過來,管理地上的顯形事務。」
盧述福弟兄逝世數年後,守望台社的董事會決定將伯沙琳出售。為什麼呢?1947年12月15日的《守望台》(英文)解釋說:「伯沙琳已達成了它設立的目的,現在只成為一座要花不少錢去保存的紀念物而已。我們的確相信君王基督耶穌會使古代的忠僕復活過來,並在全地上(而非僅在加利福尼亞州)將他們立為首領;我們對這件事的信心並非基於伯沙琳這所房子,而是基於上帝話語的應許。」j
[腳注]
j 當時見證人相信古時的忠心人士,例如亞伯拉罕、約瑟和大衛,會在這個事物制度結束之前復活過來,『在全地作首領,』從而應驗了詩篇45:16的預言。這個觀點在1950年受到調整,因為見證人從進一步的聖經查考看出,耶穌基督的這些屬地祖先會在哈米吉多頓之後才復活。——可參閱《守望台》(英文),1950年11月1日刊,414-17頁。
[第80,81頁的附欄或圖片]
廣播王國信息
商業性的電台開始作定期廣播之後大約兩年,上帝的子民已運用電台向人傳講王國信息了。1922年2月26日,盧述福弟兄在加利福尼亞州初次發表他的電台演說。兩年後,守望台社於1924年2月24日在紐約的斯塔登島開設了WBBR電台去廣播王國信息。最後,社方組織了國際網絡去廣播聖經節目和演講。到1933年,守望台社在電台廣播方面創下高峰,總共透過408個電台在六大洲傳播王國的信息!
[圖片]
守望台社從1924年至1957年在紐約舉辦的WBBR電台
1926年的WBBR管弦樂團
1938年9月11日,J.F.盧述福弟兄在英國倫敦的皇家艾伯特禮堂發表聖經演講,題名為「面對事實」;當時禮堂內座無虛席,在場的聽眾逾一萬人(下圖),此外還有千百萬聽眾透過收音機聽到這個演講
WBBR電台的開場節目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紐卡斯爾2HD電台的員工
艾伯塔艾德蒙頓的CHCY電台是社方在加拿大開辦的電台之一
在愛沙尼亞通過電台將王國信息播送往芬蘭
守望台社在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附近開辦的WORD電台的廣播設備
[第87頁的附欄或圖片]
運用留聲機向人傳道
耶和華見證人在1933年採用了另一種嶄新的傳道方法。他們把盧述福弟兄的電台演說預先灌錄在一些每分鐘轉動331⁄3週的唱片上,用配有擴音器和揚聲器的流動播音機在禮堂、公園和其他公共地方播放出去。他們也使用播音車和播音艇去宣講王國的信息。
見證人運用播音機頗為收效,結果帶來了另一項創新的傳道方法——運用輕便的留聲機逐戶向人傳道。守望台社在1934年開始製造手提式留聲機和一系列的唱片。唱片每分鐘轉動78週,灌錄了約長4分半鐘的聖經演講。最後,見證人總共使用92個不同題目的錄音演講。守望台社一共製造了4萬7000多部留聲機去宣揚王國的信息。可是,後來社方較著重以口頭向人宣講王國信息,因此留聲機便逐漸被淘汰了。
[圖片]
山頂上的播音車使數公里以外的人也能聽見王國的信息(上圖)
在墨西哥使用播音機(右圖)
一艘播音艇在英國倫敦的泰晤士河上播放王國信息(上圖)
在傳道工作上運用留聲機(左圖)
在1940年向人示範如何使用直立式留聲機(右圖)
[第79頁的圖片]
J.A.博內特
[第88頁的圖片]
自1917年至1941年,J.F.盧述福擔任社長。在這段期間,守望台社出版的書刊有如汗牛充棟,包括24本精裝書,86本冊子,每年的《年鑑》以及《守望台》和《黃金時代》(後來改稱為《安慰》)這兩份雜誌中的許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