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士——光明的使者还是黑暗的使者?——第2部
向西面的欧洲进发
若要执行耶稣所发出的海外传道命令,基督的信息就必须传遍天下。(马太福音28:19;使徒行传1:8)使徒保罗作了三次海外传道旅行。在第二次的旅途上,他看见有人在异象中恳求说:“请你过到马其顿来帮助我们。”这件事一再强调基督的信息必须传遍普世。——使徒行传16:9,10。
保罗接受了该项邀请。在公元50年左右,他踏足欧洲向腓立比城的居民传讲真理。吕底亚一家成了信徒,有一群会众在当地成立。基督教进军欧洲各处,节节胜利,这仅是第一站而已。保罗的传道工作后来伸展到意大利,甚或远及西班牙。——使徒行传16:9-15;罗马书15:23,24。
可是,保罗并非基督教的惟一传教士。作家J.赫伯特·凯恩指出:“从事传教工作的人必然还有很多,他们的名字给史册遗漏了。……使徒行传并没有报道全部实况。”——《基督教从五旬节迄今的传教活动全貌》。
至于耶稣的其他跟从者在外地从事了多少传教工作,我们根本不知道。据传统所称,多马去了印度,马可则把福音传入埃及,这些传说都是无法证实的。但我们确知的是,耶稣的真正门徒全都热心从事传道工作,他们至少在自己的家乡传播福音。正如凯恩所指出:“这件事[五旬节]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不但标明基督教会的创立,而且也显出传教运动的起源,因为在那些日子教会就是传教活动的象征。”
传遍欧洲各处
犹太人崇拜一位真实的上帝。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应许的弥赛亚之上。他们相信希伯来文圣经就是上帝话语的真理。因此,犹太人散居不同国家之后,当地居民对他们的信仰可能有点认识。以崇拜而言,由于基督徒和犹太人有若干共同之处,因此基督教所传播的信息在他们看来并非完全陌生。据凯恩所载,“这些因素大大促进基督徒的对外传教工作,他们走遍罗马世界,向人传讲福音,并且建立教堂。”
散布各处的犹太人因此成了基督教的开路先锋。由于基督徒热心从事传道工作,基督教很快就传播开去。凯恩指出:“福音是由平信徒传播的。无论到哪里,他们都乐于跟朋友、邻舍和陌生人分享自己新近接受的信仰。”历史家杜兰特解释说:“几乎所有归信者都怀有革命志士的热忱,主动执行宣传信仰的任务。”
到公元300年,一种变了质的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普遍流行。圣经早已预告纯真崇拜会遭人离弃,并且受到腐化。(帖撒罗尼迦后书2:3-10)叛道的势力确实渗进了教会。杜兰特解释说:“基督教不但没有消灭异教,反而采纳了它的道理。”
自称的基督徒偏离纯真的基督教越来越远,他们大部分人都不再热心从事传教工作。但在第四世纪末叶,不列颠一个男子却怀有传教的精神。他名叫巴特里克,父母是天主教徒。他把基督的信息传到欧洲西边的爱尔兰,因而闻名于世。根据传说,他帮助了无数的爱尔兰人归信,并且在当地建立了数百间教堂。
不久,爱尔兰人便带头参与海外传教工作。据凯恩所载,“爱尔兰的传教士怀着如火的热心,全力与异教信仰争战。”其中一位传教士是科伦巴。对于帮助苏格兰人归信,他显然扮演主要角色。在公元563年左右,他跟12位同道在苏格兰西岸的艾奥纳岛上建立了一间修道院。这间修道院成了昔日传教活动的中心。虽然科伦巴在公元600年之前不久逝世,在接着的200年里,艾奥纳的修道院仍继续派遣传教士到不列颠群岛及欧洲各处。
名义上的基督教传入英格兰之后,当地有些归信者仿效爱尔兰人的传教精神,亲自参与对外传教工作。举个例说,公元692年,来自英格兰北部诺森布里亚(古代盎格鲁撒克逊王国)的威利布罗德,连同11位同道,就是第一批远赴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的英格兰传教士。
公元第八世纪初期,英格兰本笃会修士卜尼法斯转向日耳曼人传教。凯恩声称卜尼法斯的“传教事业长达四十多年,由于成绩斐然,所以赢得日耳曼人的使徒这个称号”,也因此成为“黑暗时代最伟大的传教士”。卜尼法斯与大约50位同道后来遭弗里西亚的异教徒杀害,死时逾70岁。
对于帮助别人改信天主教,卜尼法斯所采用的方法卓有成效,《宗教百科全书》描述说:“在盖斯马[德国格丁根附近],他竟敢把托尔的神圣栎树砍下。……居民所信奉的日耳曼神并没有[向他]施行报复,这清楚表明他所传讲的天主就是真神,只有这位真神才值得他们崇拜和敬仰。”
有些传教士采用其他方法;根据现有证据来看,他们认为只要达到目的,就可以不择手段。论到日耳曼撒克逊人的改信,凯恩承认这“是靠军事征服,而非通过道德理论或宗教信仰去说服人心”。他补充说:“鉴于教会与政府勾结,……教会就采用世俗手段去达成宗教目的。在传教活动上,教会也采用这种政策,尤其是用在撒克逊人身上,结果造成了前所未见的惨剧,……极尽残暴之能事。”传教士向斯堪的纳维亚进发之后,我们获悉“大致上说来,信仰的转变都是和平过渡的;只有挪威的教会才诉诸武力”。
诉诸武力?极尽残暴之能事?采用世俗手段去达成宗教目的?我们应该预期充作光明使者的传教士做出这些恶行来吗?
分裂之家派出传教士
名义上的基督教属下两个教派,罗马教会和君士坦丁堡教会,分别展开传教运动。他们企图使保加利亚人“改信基督教”,但由于两个教派意见分歧,结果造成了典型的宗教混乱。保加利亚的统治者鲍里斯一世改信希腊正教。可是,由于君士坦丁堡教会大大削减保加利亚教会的自主权,他遂转向西方求助,容许日耳曼的传教士把罗马式的基督教传入国内。到公元870年,西方教会所施加的约束显然比东方教会为多,保加利亚因此把日耳曼人驱逐出境,重投东正教的怀抱。以宗教而言,保加利亚自此就一直留在东正教的怀抱里。
大约同一时期,西方的传教士正把“基督教”传入匈牙利。在这段期间,两个不同的“基督教”教派也在波兰寻求支持。据《宗教百科全书》所载,“波兰的教会一般是由西方教会控制的,却同时含有东方教会的显著特色。”此外,立陶宛、拉脱维亚及爱沙尼亚也“由于东西两派之间勾心斗角而感到左右为难,并且要承担教会派系斗争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在11世纪末叶和12世纪初期,芬兰改信“基督教”之后,也同样成了东西两派激烈争取效忠的对象。
在公元第九世纪,希腊帖撒罗尼迦一对著名的兄弟把拜占庭式的“基督教”传给欧洲和亚洲的斯拉夫人。西里尔(也称为君士坦丁)与美多迪乌斯两人号称“斯拉夫人的使徒”。
西里尔的其中一项成就是为斯拉夫人创造一种文字体系,称为西里尔字母,是以希伯来和希腊字母作为基础的,诸如俄文、乌克兰文、保加利亚文和塞尔维亚文等仍然沿用这种字母体系。他们兄弟二人把部分圣经译成新近发展的文字,并且开始在礼拜仪式中使用斯拉夫语。他们的做法跟西方教会的政策背道而驰,因为西方教会要求礼拜仪式沿用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作者凯恩说:“君士坦丁堡教会鼓励礼拜仪式使用本国语言,可是罗马教会却谴责这样的做法。这个新政策不但开创了先例,并且得到十九和二十世纪的现代传教士的支持,而加以全面推行。”
到公元第十世纪末叶,名义上的基督教也开始传入现称为前苏联的境内。据传统所称,乌克兰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在公元988年受洗。据说他情愿改信拜占庭式的“基督教”,也不归信犹太教或伊斯兰教,原因在于这种“基督教”的仪式气派堂皇,而非由于他们所传播的是予人希望的真理。
事实上,《保存宗教信仰——苏联的宗教与意识形态》一书指出,“在时间安排上,弗拉基米尔的改信使人联想起,他接受新的宗教纯粹是为了个人的政治利益而已。他的做法从此成了俄罗斯正教会的传统,这个传统在教会历史上几乎从未打破过。”这本书接着提出以下发人深省的见解:“虽然政府侵犯了教会的权益,教会一般都是愿意为国家效劳的。”
弗拉基米尔下令属下臣民受洗成为基督徒;在这件事上,百姓毫无选择余地。保罗·斯蒂夫斯说:他一旦“奉东正教为国教,就着手把斯拉夫部族固有的传统宗教习俗革除”。举个例说,他在异教祭坛的旧址上兴建教堂。斯蒂夫斯补充说:“虽然这样,残余的异教徒却继续存留了多个世纪。与其说他们最终都遭社会淘汰,倒不如说被俄罗斯的正教同化好了。”
俄罗斯正教会尽管根基不稳,却热心支持对外的传教工作。圣弗拉基米尔神学院的托马斯·霍普科说:“教会一旦在帝国的东部安顿下来,就向当地居民传播福音,又把圣经和礼拜仪式译成西伯利亚各族人民的语言及阿拉斯加不同部落的土语。”
加强对外传教活动
16世纪的宗教改革使整个欧洲洋溢着宗教热情。基督新教的宗教领袖各施各法,以求重新激发公众对宗教的兴趣,为“基督教”加强对外传教工作奠下根基。路德把圣经译成德文的确意义重大,廷德尔和科弗达尔所译的英文圣经也操有深远的影响。
17世纪,德国兴起了一种称为虔敬主义的运动。该项运动注重研读圣经和个人的宗教体验。《宗教百科全书》详细解释说:“虔敬主义认为人类亟需基督的福音,于是着手发展本地及国外的传教事业,扩展非常迅速。”
令人遗憾的是,今日基督教国的传教士显然没有帮助欧洲的信徒对基督怀持坚强的信心和希望,从而遏止共产无神主义和其他极权主义思想体系在20世纪涌现。自从一些国家的共产主义政体垮台之后,传教士已恢复他们的活动;虽然天主教徒、东正教徒和基督新教徒都声称相信基督,他们却没有因此团结一致。
基督教国传教活动的部分成果是,克罗地亚人改信罗马天主教,塞尔维亚人则接受东正教。还有更好的例子证明基督教国因内部四分五裂而蒙受耻辱吗?哪一类基督徒会首先枪杀自己的“弟兄”,继而合力杀害非基督徒的邻舍呢?惟独假冒的基督徒才会犯下这么野蛮的罪行。——马太福音5:43-45;约翰一书3:10-12。
是否所有基督教国的传教士都是名不符实的?让我们继续查考他们在亚洲所取得的成就。请阅读下一期的文章,题目是:“基督教国的传教士返回发源地”。
[第21页的图片]
据称卜尼法斯曾证明异教的神祇的确无能为力
[鸣谢]
Picture from the book Die Geschichte der deutschen Kirche und kirchlichen Kunst im Wandel der Jahrhunder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