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代文豪莎士比亚之谜
《儆醒!》驻英国通讯员报道
威廉·莎士比亚是举世公认,有史以来最杰出的剧作家。《新大英百科全书》说,莎士比亚“被广泛认为是人类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剧作家。莎剧……现时在全球各地是最经常,及在最多国家地区上演的剧作”。莎士比亚编写的戏剧现已翻译成超过七十多种语言。
《世界图书百科全书》评述以莎士比亚名义发表的巨量著作,说:“对于莎翁是其诗词及剧作的真正作者,没有任何莎士比亚学的重要学者提出过疑问。”既然这样,为什么莎剧著作人这个问题仍备受争议呢?
1564年,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镇,1616年在出生地辞世,终年52岁。一直以来,不知多少人经年累月的苦心查证,著书无数,都只为解开一个耐人寻味的疑团:究竟威廉·莎士比亚名下的作品真的出自他的手笔吗?
解不开的谜
莎士比亚的剧作内容包罗万象,各行各业、人生百态尽收笔下。例如,他熟稔法律条文,引用法律术语以至陈述案例时皆字字珠玑。约翰·巴克尼尔爵士在1860年所著的《莎士比亚的医学常识》一书中表示,莎翁同时精通医理。不但这样,就连狩猎、鹰猎、各类运动,以至于宫廷礼仪,他都一概通晓。难怪研究莎学的历史家约翰·米切尔把莎士比亚誉为“无所不知的作家”。
莎剧中曾五次提及海难;从剧本所用的航海术语,可见作者的航海经验丰富。这是说,莎士比亚曾经越洋远游吗?他曾被征召入海军吗?1588年英军大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时,他是海军一员吗?如果上述任何一项假设属实,将有助证明莎士比亚的著作人身分,可惜有关证据未算充分。至于他何以能精确掌握用兵遣将以至步兵术语,也同样令人费解。
莎翁的作品也曾引述过不少圣经经文。固然,他也许是通过母亲而学到圣经,可是后者看来是不懂写读的。既然莎士比亚对圣经有一定认识,不禁令人想到他的教育背景。
才高八斗、学问渊博
威廉的父亲是个制造手套皮具的工匠,也可能是个肉商。虽然他目不识丁,却深受同乡敬重。斯特拉特福镇那所文法学校没有旧生名单,可是大部分权威均认为年轻的莎士比亚大概就是在那里念书的。多年后,威廉的好友,本身也是剧作家的本·琼森形容莎士比亚只“略懂一点点拉丁语,对希腊语认识则微乎其微”。这也许足以说明,威廉只接受过基本教育。
然而,莎剧内容处处显示作者十分熟悉希腊及罗马典故与当代文学,对法语、意大利语以及西班牙语也有一定的认识。剧本所用词汇之广更令人惊讶。在现代,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日常用语一般不会超过4000。17世纪的英国诗人约翰·米尔顿在诗作中选用的词汇约8000。可是,据一项权威指出,莎士比亚所用的词汇竟达2万1000之多。
书信与手稿
在三页长的遗嘱内,莎士比亚的财产一一清楚列明,惟独是书信与手稿则一概没有提及。它们是否已交由莎翁长女苏珊娜保管呢?如果是这样,这些珍藏理应流传于苏珊娜后人当中才对。18世纪一位传教士正因为被这个疑团深深迷住,不惜在斯特拉特福镇50公里范围以内的私人图书馆四出苦苦搜寻,结果仍是无功而还。
剧作原稿的下落则更耐人寻味,莎剧原作就连一份也没有留传于世。莎士比亚编写的36份剧作是他死后七年才在“第一对开本”中首次问世的。其实莎翁生前,已有不少盗印本流传民间。奇怪的是,作为精明的商人,莎士比亚竟没有采取法律行动以遏止盗印的活动。
发迹伦敦
在伊利莎白女王时代,巡回剧团十分流行。这类剧团也曾于1587年到过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镇。如果当时莎士比亚加入这些剧团演出的话,他大概在同年秋天到了伦敦。我们确知的事实是,他曾在伦敦的首要剧团,原名宫廷大臣剧团,后改名为国王供奉剧团中担纲演出。莎士比亚到了伦敦之后,财富日增。多年来,他在伦敦及家乡购下不少房产。然而,1583到1592年间,他行踪杳杳,也就是莎士比亚生平中“无从稽考之年”。
1599年,寰球剧院在萨瑟克市落成。在此之前,以莎翁名义发表的戏剧在伦敦已渐为人知,可是身为作者的莎士比亚却并没有因而成名。事实上,莎士比亚去世时,并没有得到什么风光葬礼;倒是其他当代作家如本·琼森及弗朗西斯·博蒙特等,在隆重的仪式中被安葬于伦敦西敏寺。
“真命天子”
那末,莎士比亚的名字是否被用来掩饰真正的作者,或作者们,的身分呢?被认为应受考虑的人选多达60位。其中包括作家克里斯托弗·马洛a,以至出人意表的名字如沃尔西枢机主教、沃尔特·罗利,甚至伊利莎白女王一世等。学者们认为哪个人最可能是“真命天子”呢?
候选人之一是出身剑桥大学的弗朗西斯·培根。他比莎士比亚年长三岁,是个出色的律师和宫廷大臣,曾发表过不少文章。认为莎剧实在出自培根之手这个理论始于1769年,后来被搁置近80年。直至1885年,培根协会成立,支持者再次旧事重提,且言之凿凿。他们提出的理据之一是,培根故居在伦敦以北20英里外,即圣奥尔本斯镇附近,而这个城镇曾在莎士比亚作品中出现超过15次之多。可是,莎士比亚的故乡斯特拉特福镇,则一次也没有提及。
此外,罗杰·曼纳斯,第五任拉特兰伯爵,以及威廉·斯坦利,第六任德比伯爵,的拥护者也大不乏人。这两位伯爵均受过高深教育,有着出入宫廷的便利。但问题是,他们为什么要隐瞒身分呢?1939年,支持拉特兰伯爵的波隆凯斯科教授提出的理论是:“拉特兰伯爵的首批作品是以无名氏身分出版的,其后的作品也只用笔名,因为贵族为平民剧院编写剧本是极不光彩的。”
还有人认为莎士比亚的剧作是集体创作的成果,作家们各自贡献一己专长。除此之外,作为经验有素的演员,莎士比亚是否曾为现成的剧本作编辑?据称,莎翁从不在剧本上作“任何删节”。如果他真的只负责编辑别人的剧作,也许就能解释上述的情况。
归根结底,莎士比亚著作人的身分何以会受人质疑呢?《世界图书百科全书》指出个中原因说:人们“就是不能相信一个来自斯特拉特福镇的小演员能够写出惊世骇俗的不朽巨著。莎士比亚是个出身寒微的乡村小子,他跟天才横溢的大文豪这个形象根本格格不入”。至于被提名的候选人,全都“非富则贵,出身名门”。换言之,对莎士比亚著作人身分提出质疑的人认为“只有受过高深教育、素有学养、出身上流社会的才子才能有这种非凡的成就”。无论如何,正如上文指出,许多莎学权威均一致认为莎士比亚就是他名下作品的真正作者。
那末,我们很快能真相大白吗?看来不会。除非有新的证据,如发现剧作原稿,或者足以解释莎翁那些无从稽考之年的事实出现,否则威廉·莎士比亚,这个“旷代文坛巨人”将永远是个耐人寻味的谜。
[脚注]
a 在莎士比亚早期作品中的确反映出不少克里斯托弗·马洛的写作特色;可惜马洛于1593年在伦敦英年早逝,死时只有29岁。据称马洛是在旅店殴斗中被谋杀的,不过有人认为这是个捏造的故事,其实马洛后来到了意大利,还继续他的写作生涯。至于马洛丧礼的资料则一概不详。
[第24页的附栏]
文豪与文盲
在现存四份文献中,威廉·莎士比亚的签名真迹共出现过六次。其上的名字只部分隐约可见,而且拼法也有出入。一些权威因此认为莎士比亚的遗嘱是律师们给他代签的。如果这个假设属实,将引起一个极敏感的问题,就是:威廉·莎士比亚懂得写读吗?现存手稿也实在没有任何他的真迹。他的长女苏珊娜看来不懂写读,只懂签名罢了。另一个跟他感情亲密的女儿朱迪思也是个文盲,只能用符号签名。至于莎士比亚何以没有教女儿读书识字,好让她们能徜徉书海,享受无穷的读书乐趣,恐怕就不得而知了。
[第23页的图片]
莎士比亚的早期画像,他的真正相貌倒无人能够确定
[鸣谢]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11th Edition (1911)
Culver Pic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