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寻求上帝
根据流行的传说,苹果坠地使以撒·牛顿爵士得以发现宇宙的重力定律。不论这种传说是否真实,牛顿的惊人推理能力是毫无疑问的。关于他的著名科学著作《原理》一书,一位评论家说:“现代科学的整个发展始于这本伟大著作。在一段二百多年的期间,这本书是最高的科学权威。”1
牛顿的科学发现虽然驰誉世界,他却谦卑地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他为人十分谦逊。他在1727年逝世之前不久论及自己说:“我不知道世人对我有什么看法,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仅像个在海边嬉戏的孩子,偶然发现一颗较光滑的鹅卵石或较美丽的贝壳而自得其乐,但在我面前的真理之洋却全未揭露。”2
牛顿体会到上帝是一切真理的泉源。鉴于他对造物主的深深尊敬,他花在寻求上帝的时间看来比寻求科学真理的时间还多。一位分析过牛顿所有写作的学者透露。在他大约3,600,000字的著作中只有1,000,000字是论及科学,但有1,400,000字却以宗教为题。3
牛顿与三位一体教义的冲突
牛顿在写作中对三位一体教义非常留意。他对当时圣经学问的杰出贡献之一是他所著的《两节显著杜撰经文的历史记录》,初次发表于他逝世后二十七年的1754年。他在其中重新检讨关于两节经文的古本圣经证据,该两节经文便是约翰一书5:7和提摩太前书3:16。
在《英王雅各译本》,约翰一书5:7说:
“在天上作见证的有三,父、道和圣神,这三位是一体的。”
牛顿运用早期教会作家的希腊和拉丁文抄本以及圣经最早译本的记载证明一般人用来支持三位一体教义的‘天上有父,道和圣神:这三位一体的’这节经文并没有出现于上帝所感示的原本希腊文圣经中。他追溯这些杜撰经文怎样被人加进拉丁译本里,起先作为脚注,后来则转而成为经文本身。他透露红衣主教辛尼斯在1515年首次将其加进一本根据拉丁文修订过的希腊抄本里。最后,牛顿考虑过该节经文的上下文意义之后,作出结论说,“经文的意思是明显、自然的,论据是充分有力的;但若加插了‘天上有三’一节经文便会将论据破坏无遗了。”4
文章的较短部份论及提摩太前书3:16,这节经文说(《英王雅各译本》):
“大哉敬虔的奥秘,无人不以为然:就是上帝在肉身显现,被圣灵称义,被天使看见,被传于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荣耀里。”
牛顿表明,杜撰者在希腊文经文中仅作了些少改变,将“上帝”一词加进去,就使这节经文读成“上帝在肉身显现”。他证明早期教会作家提及这节经文时对这项改变绝不知情。a
牛顿总括这两节经文说:“倘若古代教会在辩论和决定宗教的最大奥秘方面不知有这两节经文,我不明白何以我们在现时这么喜欢它们和为之而争论。”5自从牛顿在二百多年前写成这篇论文以来,他所引述的证据仅需作些少修订而已。可是直到十九世纪,圣经译本才将这些经文纠正。牛顿的手写原件的一部份刊在下页,它是通过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许可而影印的。
为什么牛顿在生前不将手稿发表呢?查察一下当时的背境便可获得解释。英国在那时若有任何人反对三位一体的教义,便会受到迫害。近在1698年,禁止亵渎神圣的法案规定,否认三位一体中的一位为上帝的便是犯罪,初犯者要遭受革职,解雇和失去利益的处分,再犯者则判处入狱。牛顿的朋友威斯顿(约西佛斯著作的翻译者)在1711年便为了这缘故失去剑桥大学教授之职。在1693年,英国上议院下令焚毁一本抨击三位一体的小册子,它的刊印者和作者在翌年被检控。在1697年,一位十八岁的学生艾根希德被控否认三位一体,竟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服缳首刑。6,7,8
牛顿为何反对三位一体
借着他的科学研究,牛顿对‘自然之书’怀有高度敬意,并看出它显然是伟大的作者上帝所设计的。他也相信圣经是上帝的启示,与创造的表现永远和谐一致。9
圣经是牛顿用来试验学说和教义的试金石。在讨论教会的信条时,牛顿很清楚地表明这种立场。根据与尼斯,亚达拿西和《使徒信经》有关的三十九条款中的第八条,他论及英国的教会说:
“她并不需要我们靠教会议会的权威去接纳这些信条,反之,唯独因为它们是采自圣经的,我们才能接纳。那末教会是否授权给我们将这些信条与圣经作一比较,看看它们从什么意义上作出这样的演绎呢?我们若无法明白这样的演绎,就不应当倚赖教会议会的权威去使我们相信。”
他的结论甚至更加有力:
“甚至教会会议也犯过错误,而且也许会在信仰问题上再犯错。他们声称得救所不可缺少的条件除非被证明是由于圣经,否则便没有任何力量或权威。”10
牛顿反对三位一体的主要理由是当他为这些教条和教会会议的声称求证时,他发现这个教义并没有圣经支持。
在衡量证据时,牛顿坚持应该运用推理的力量。他声称上帝所创造的东西绝不会是毫无目的或理由的,因此圣经教训也应该同样以逻辑和理智来衡量。论到使徒约翰的写作,牛顿说:“我以他为荣,因为我相信他所写的话是合理的;所以我采纳他的见解,我认为这是上策。”11因此,牛顿指出反对三位一体教义的第二项理由是:“同体[子与父同体的教义]的教义是不能理解的。在尼斯会议时已不能理解,此后也不能。不能理解的东西就不值得相信。”12
牛顿有一篇题名为“关于同体一词的疑问”的手稿也是针对三位一体的这个见解而作的。手稿透露他否认三位一体的第三项理由。这个教义并不是早期基督教的信仰之一。文中的十三至十四个问题均强调这项教义的缺乏第一世纪的原始特征:
“问题12.三位同等的这项见解是否在朱利安[公元361-363年]统治时代由亚达拿西,希诺里等人发起的?
问题13.圣神的崇拜是否在萨狄迦会议[公元343年]之后才首先发起的?
问题14.萨狄迦会议是否提倡同体的三位一体教义的第一个会议?”13
在现时保存于耶路撒冷的另一手稿中,牛顿总括了这些问题的唯一答案。“使徒吩咐我们(提摩太后书1:13)持守纯正话语的规模。主张一种与先知和使徒所传下的教训相违的话语便是破坏了诫命,同时犯了滋扰和造成分裂的罪。声称一个信条是从圣经引申出来是不够的。它必须由使徒所传下的同一纯正话语规模表达出来。”14
因此根据圣经、理智和早期基督教的正确教训,牛顿发现他不能接纳三位一体的教义。他坚决相信耶和华上帝是至高的主宰,并主张予耶稣基督以适当地位,既不推翻他作为上帝儿子的地位,也不将他高举至他父的位置。15在与约翰·洛克讨论但以理书7:9的经文时,他写道,“你凭什么确信亘古常在者是基督呢?基督在那里坐上这个宝座呢?”16他本人在这里所作的结论是显然的,牛顿的写作清楚表明他一向均对父与子的关系怀有正确的了解。他也在其他地方指出,祷告应该“奉羔羊的名达与上帝,而非奉上帝的名达与羔羊。”17
也许牛顿在根据圣经否定三位一体时所提出的最佳论据是以拉丁文写成的十四项‘论据’,其中引述了不少经文为证。第四至第七项特别使人感觉兴趣:
“4.因为上帝在某个时候产生了儿子,子就不是从永远即已存在的。箴言8:23,25
5.因为父亲大于儿子。约翰福音14:28
6.因为子不知道自己的最后时刻。马可福音13:32,马太福音24:36,启示录1:1,5:3
7.因为子从父接受了万物。”18
我们若细读牛顿的宗教著作便无法不为它的精辟透澈所感动,从而看出他思想的深刻,治学能力之高以及把握到圣经的原意。因此他对三位一体所下的结论值得我们重视和考虑,虽然他在生前不愿将之公开发表。
今日我们所拥有的证据远较牛顿所能搜集的为多,因此我们也应该像他一样研究一下我们的信仰。并像他一样根据上帝的道而推理。这样我们便可以养成更坚强的信心,并且与基督教原本的教训完全一致。
参考资料
1.《大英百科全书》,1971年版,16卷,420页。
2.《世界书本百科全书》,1973年版,14卷,308页。
3.《牛顿书信集》,脱布尔编,1961年剑桥皇家学会出版,1卷,17页。
4.《两节显著杜撰经文的历史记录》,牛顿爵士着,1830年伦敦版,60页。
5.同上,95页。
6.《我们的一神传统》,威尔伯伯爵着,1925年波士顿版,289-294页。
7.《英国反国教势力历史》,克拉克着,1913年伦敦版,2卷,157页。
8.《弥尔敦,洛克和牛顿的宗教见解》,麦力伦着,1941年曼彻斯特版,146,147页。
9.《牛顿的宗教》,文奴尔着,1978年牛津版,48页。
10.《牛顿爵士神学手稿》,麦力伦选编,1950年利物浦版,37,38页。
11.《两节显著杜撰经文的历史记录》,61页。
12.《牛顿爵士的神学手稿》,17页
13.同上,45,46页。
14.《牛顿的宗教》,54,55页。《雅浩达抄本》。15.1.对开本,11r。
15.《牛顿的宗教》,61页。
16.《牛顿书信集》,卷3,362函。
17.《牛顿的宗教》,《雅浩达抄本》,15.4对开本,67v。
18.《牛顿传》,642页。
[脚注]
a 在近年之前这节经文还被许多人引用来支持三位一体的理论,但现时大多数现代译本已以“他”字代替“上帝”一词;《天主教耶路撒冷圣经》甚至在脚注说明:“他,意即基督。”
[第630页的附栏]
牛顿为驳斥三位一体教义而亲自写下的“一项历史记录”的影印本片断
influenced by it. So then by the unanimous consent of all the ancient and faithful Interpreters we have hitherto met with (who doubtless made use of the best Manuscripts they could get) the testimony of the three in heaven was not anciently in the Greek.
And that it was neither in the ancient Versions nor in the Greek but was wholy unknown to the first churches is most certain by an argument hinted above, namely that in all that vehement universal and lasting controversy about the Trinity in Jeromes time and both before and long enough after it, this text of the three in heaven was never thought of. Tis now in every bodies mouth and accounted the main text for the business and would have been so then had it been in their books and yet it is not once to be met with in all the Disputes, Epistles, Orations and other writings of the Greeks and Latines (Alexander of Alexandria, the Council of Sardica Athanasius, B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