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函
● 一个人若想受浸,但却因为健康不良或年老而使这件事有危险,他必须受浸吗?
圣经表明,借着将人没入水中而施行的浸礼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因此,只要是可能,即使由于一个人的健康情况而需要采取不寻常的步骤,他仍然应当受浸。
耶稣在复活后吩咐门徒说:“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马太福音28:19,20)不错,凡是获悉上帝的旨意而献身事奉他的人都要借着完全没入水中而受浸,正如耶稣本人所为一般。(希腊文的巴提仙一字的意思是“没入,浸入。”)关于军官哥尼流和他的家人,我们读到:“[彼得]就吩咐奉耶稣基督的名给他们施洗。”——使徒行传10:48。
在现代,耶和华见证人在他们所举行的大会中有浸礼的安排。实际的浸礼可能在附近的池中,湖里或河里举行,以便有足够的水将人完全没入水中。(可参阅使徒行传8:38。)但是有些人虽然想受浸,却由于身体的缘故无法参加大会。因此,有效的浸礼甚至能在家中的大浴盆里举行。这对有心脏病,年纪老迈或健康特别衰弱的人颇有帮助。盆里可以放置暖水,使受浸者不致受到刺激。施浸者可以将受浸者逐渐放进水中。一旦受浸者习惯了水温之后,实际的浸礼便可以举行。
但是有些异乎寻常的事例又如何呢?甚至在许多异乎寻常的事例中,浸礼仍然可以举行。曾有伤口未愈或喉部有孔的人受浸。伤口可以用塑胶掩住,四周暂时用胶带封住。此外,需要使用人工呼吸器的人也曾受浸。当时安排有医生或护士在场予以协助。瘫痪的人被放进水中,当其时他通过一条管和口承呼吸。然后,在受浸的当儿,口承被除去,身体被没入水中,然后将受浸者从水中扶出来之后便立即将口承放回他口上。这些事例表明,即使需要采取特别的措施,在差不多所有的事例上,浸礼均可以施行。
当然,在若干极端的事例上,浸礼暂时看来绝对不可能。若是如此,我们可以相信仁慈的天父会了解当事人的苦衷而悦纳在心中作了献身决定的人。(诗篇103:13,14;耶利米哀歌3:22)“耶和华[察看]义人,……正直人必得见他的面。”(诗篇11:5,7)因此我们可以确信,若真正不可能为一个新近献身的人举行浸礼,耶和华会慈悲地予以体恤。
● 彼得若从未去过哥林多,为什么当地有些人自称‘属于矶法(彼得)’?为什么圣经含有这项记载?
诚然,圣经并没有表示使徒彼得曾到过哥林多。可是使徒保罗在写给当地小组的信中却说:“你们各人说,‘我是属保罗的,’‘我是属亚波罗的,’‘我是属矶法的,’‘我是属基督的。’”——哥林多前书1:12。
保罗听闻当地有些人结党分争,自谓跟从某些显要的基督徒。保罗和亚波罗均曾到过哥林多。因此当地有些人可能因为从他们获得很多教益,由于敬仰他们的个性或教导能力而自称跟从他们。
但是为什么有些人说他们属于看来从未到过哥林多的彼得呢?可能有些人听闻过彼得和他使用“天国的钥匙”一事。(马太福音16:18,19)因此,哥林多有些人可能自称跟从彼得,仿佛他对基督教的看法比较接近犹太教而与保罗的看法不同似的;保罗曾强调基督徒并不在摩西律法之下。(加拉太书2:15-21;4:8-11)在真道向撒玛利亚人和外邦人打开之前,彼得曾在引导犹太人和改信者归信基督教方面担任显著的角色。有一次在安提阿,彼得对犹太籍的基督徒所怀的态度过于关注而失去平衡,以致保罗不得不加以纠正。(加拉太书2:11-14)因此,在存于哥林多小组中的分裂气氛中,有些人可能拥护矶法,仿佛这是基督教的一个派系而与跟从保罗的人在信仰上有所不同似的。
在上帝感示之下,保罗很适当地谴责这样的分争。他帮助哥林多人看出,基督并不是分裂的。虽然保罗特别‘受托传福音给未受割礼的人,彼得则受托传福音给受过割礼的人,’前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外邦人身上,后者则集中在犹太人身上,他们的基本信息却是一样的。(加拉太书2:7,8;以弗所书4:4-6)他们在道理和目标方面绝非彼此有异。彼得和保罗均曾在耶路撒冷的会议(公元49年)席上发言,当时基督徒看出归信基督教的外邦人无需受割礼和紧守律法。(使徒行传15:7-14)彼得甚至将保罗称为“我们所亲爱的兄弟,”并且将保罗的写作称为像“别的经书”一样重要。(彼得后书3:15,16)因此,哥林多小组中的分裂是绝不应当存在的。
上帝将这项记载包括在圣经中是要作为一项警告。今日,在小组里也可能有细小的派系形成。例如有些人被视为思想比较宽大自由,他们也许主要与同一圈子里的人来往或与一个他们觉得见解与他们相同的基督徒长老亲密来往。其他的人则可能被这群人视为对事情的看法比较保守;这一群人或者只向一些他们所喜欢的长老请教和采纳后者的观点。这样的情势可以造成一种不健康的分裂精神。不完美的凡人都喜欢与一些讨好他们的人接近。但上帝的劝告是,谋士众多便有智慧;他们各人均应当将他们对上帝的道的知识和他们在实践这道方面的经验提供出来。——箴言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