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的第45本书——罗马书
执笔者:保罗
写作地方:哥林多
成书时间:约公元56年
1.保罗在他致罗马人的信中讨论什么事情?
在使徒行传我们见到保罗,一个以前强暴地迫害犹太籍基督徒的人,成为基督手下奉派前往非犹太诸国传道的热心使徒。自罗马书起,一连14本圣经书都是由上帝这位一度是法利赛人的忠仆在圣灵感示之下写成的。在执笔写罗马书时,保罗已完成了两次漫长的传道旅程,并且正在作第三次传道旅行。他已经写了另外五本受上帝感示的书信:帖撒罗尼迦前、后书,加拉太书及哥林多前、后书。然而,在我们的现代圣经里,罗马书被编列在其他书信之前看来是适当的,原因是它详细讨论犹太人与非犹太人之间新的平等地位,而保罗对这两个阶级的人均曾努力传道。这本书阐释上帝在对待他的子民方面有了一个转捩点,并且表明受感示的希伯来文圣经久已预告好消息也会传给非犹太人。
2.(甲)保罗在罗马书讨论什么难题?(乙)这封信肯确地表明什么事?
2 保罗用德提作秘书为他代笔。罗马书堪称为基督教希腊文圣经中最雄浑有力的书之一,书中的论据锐不可当,而且大量援引希伯来文圣经的经文作为佐证。保罗用优雅的言辞讨论第一世纪的基督徒会众由于包括犹太人和希腊人而引起的难题。犹太人因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便可享有优先权吗?成熟的基督徒明白人无须再遵守摩西的律法,但他们有权绊跌那些较软弱而继续紧守古代习俗的犹太籍弟兄吗?在信中,保罗肯确地表明犹太人和非犹太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人不能靠谨守摩西律法,而是要对耶稣基督怀具信心,并且借赖上帝所赐的非配得仁慈,才能称义。同时,既然基督徒处于各种权威之下,上帝也要求他们向这些权威表现适当的顺服。
3.罗马的会众是怎样成立的?保罗为什么会认识当地这么多人?
3 罗马会众是怎样成立的呢?最迟在庞培于公元前63年攻占耶路撒冷时,罗马已有一个颇具规模的犹太人社区。使徒行传2:10提及公元33年的五旬节,有些来自罗马的犹太人在耶路撒冷听见好消息。这些归信基督教的侨居者继续留在耶路撒冷向使徒们学习,后来那些来自罗马的犹太人无疑返回当地;也有些人可能在耶路撒冷爆发大迫害的时候回到罗马去。(徒2:41-47;8:1,4)此外,当时的人颇常出门外游,这可以解释何以保罗与罗马会众里这么多人稔熟。这些人当中有些可能是当保罗在希腊或亚洲地区传道时听到好消息的。
4.(甲)罗马书把有关该城会众的什么资料透露出来?(乙)亚居拉和百基拉在罗马出现一事显示什么?
4 关于罗马会众的可靠资料,最先见于保罗的这封信里。从信中我们可以清楚见到这群会众是由犹太籍及非犹太籍的基督徒组成的,他们的热心确实值得称赞。保罗告诉他们说:“你们的信德传遍了天下,”“你们的顺服已经传于众人。”(罗1:8;16:19)据苏埃托尼乌斯(Suetonius)写于第二世纪的著作透露,在克劳狄统治期间(公元41-54年),犹太人被逐离罗马,但后来却得以返回该城,正如亚居拉和百基拉在罗马出现一事所表明一般。这对犹太籍夫妇在克劳狄颁布驱逐令之时离开罗马前往哥林多,在那里遇到保罗。后来保罗致信给罗马会众的时候,他们已经返回该城了。——徒18:2;罗16:3。
5.有什么事实证明罗马书是真确可靠的?
5 这封书信的真确性是无可置疑的。正如书信开头的引言所说:“耶稣基督的仆人保罗,奉召为使徒,……写信给你们在罗马、为上帝所爱、奉召作圣徒的众人。”(罗1:1,7)在证实基督教希腊文圣经记载的外间文献记录当中,支持罗马书记载的文献是最早为人发现的之一。彼得在他所写的第一封信里采用了许多与罗马书类似的词语(这本书很可能是在罗马书之后大约六至八年写成的),故此许多学者认为当时他必然已阅读过罗马书的抄本。保罗执笔写成罗马书已是不争的事实。罗马的克雷芒,士每拿的波利卡普(Polycarp)以及安提阿的依纳爵(Ignatius)均曾引证此书的经文而视之为保罗的书信。这些学者都是第一世纪末至第二世纪初的人。
6.一部古代的纸莎草纸抄本如何证实了罗马书的正典地位?
6 罗马书跟保罗的另外八封书信一并在称为切斯特·贝蒂纸莎草纸抄本第2号(P46)中被人发现。凯尼恩爵士论及这份早期抄本说:“我们在此拥有一部近乎完整的保罗书信的手抄本,这部抄本看来写成于第三世纪初左右。”a切斯特·贝蒂希腊文圣经纸莎草纸抄本的年代比著名的西奈手抄本及梵蒂冈手抄本第1209号更早,这两部抄本都是公元第四世纪的制品。这些抄本也含有罗马书。
7.关于罗马书的写作地点和时间,证据透露什么?
7 罗马书是在何时及何地写成的呢?圣经评论家一致同意这封书信很可能是在希腊的哥林多写成的。保罗在第三次海外传道旅行结束前曾探访该地几个月。书中的内在证据也显示写作地点是哥林多。保罗在当地会众的成员该犹家中执笔写成这封信,并在信中推荐非比;她是哥林多附近的港口城市坚革哩的会众中一位姊妹,看来是她把这封信带往罗马的。(罗16:1,23;林前1:14)保罗在罗马书15:23写道:“在这里再没有可传的地方,”并在接着的经文中表示他打算把海外传道工作向西扩展到西班牙。在第三次海外传道旅程行将结束之际,即公元56年年初,他大可以这样说。
罗马书的内容
8.(甲)保罗如何谈及自己的任务?(乙)他怎样表明犹太人和希腊人均应得上帝的震怒?
8 上帝对犹太人和希腊人一视同仁(1:1-2:29)。保罗在上帝感示之下对罗马人说了些什么话?他开宗明义地表明自己奉基督所召作使徒,在万国中教人“信服真道”。他表示自己切望与罗马的圣徒见面,使大家可以“互相鼓励”(《现译》),并且向他们宣扬好消息。“这[好消息]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正如经上早已载明:“义人必因信得生。”(1:5,12,16,17)他指出犹太人和希腊人本应同受上帝的震怒。人的不敬虔行为是无可宽恕的,因为“创世以来,上帝的隐形特质……是显而易见的。”(1:20,《新世》)但列国的人却愚妄地奉受造之物为神。然而,犹太人不应当苛刻地论断列国的人,因为他们自己也罪孽深重。既然上帝是大公无私的,他必定会按着各人的行为审判这两批人。决定的因素不在乎人是否受过肉身的割礼,“唯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犹太人;真割礼也是心里的。”——2:29。
9.(甲)犹太人有什么长处?保罗援引什么经文去表明人人都在罪之下?(乙)那末,人怎样才能称义?有什么例子支持这个论点?
9 因信称义(3:1-4:25)。“这样说来,犹太人有什么长处?”上帝的圣言交托给他们,这本是极好的事。可是“犹太人和希腊人都在罪恶之下”,在上帝眼中,没有“义”人。信中在七处地方援引希伯来文圣经去支持这个论点。(罗3:1,9-18;诗14:1-3;5:9;140:3;10:7;箴1:16;赛59:7,8;诗36:1)律法显明人是有罪的,故此,“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上帝面前称义。”但由于上帝的非配得仁慈及赎价所带来的释放,犹太人和希腊人“称义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罗3:20,28)保罗引用亚伯拉罕的例子去支持这个论点。亚伯拉罕算为义并非有赖于行为或接受割礼,而是由于他表现杰出的信心。因此亚伯拉罕不单成为犹太人的父,更成为“一切……信之人的父”。——4:11。
10.(甲)死如何一直作王?(乙)什么事由于基督的顺服而得以成就?但关于罪,保罗提出什么警告?
10 不再作罪的奴隶,而是通过基督作义的奴隶(5:1-6:23)。罪是从一人亚当入了世界,罪又带来了死亡,“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5:12)从亚当到摩西,死一直作王。上帝通过摩西赐下律法时,罪就更为彰显,死也继续作王。但现在上帝的非配得仁慈显得更为丰盛;借着基督的顺服,众人就称义而可得永生。但这绝不是生活在罪里的借口。受洗归入基督的人必须对罪死去。他们的旧品格已被钉死,但他们却对上帝活过来了。罪不再辖制他们,相反他们已成为义的奴隶,以至成圣。“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唯有上帝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6:23。
11.(甲)保罗以什么比喻说明犹太籍基督徒已从律法获得释放?(乙)律法使什么更为显明?故此在基督徒体内有一场什么交战发生?
11 对律法死去,但借着圣灵与基督同活(7:1-8:39)。保罗以婚姻为喻,指出丈夫还活着,妻子是受丈夫约束的;但丈夫若死了,妻子便可以随意再嫁。保罗借此表明基督如何凭着自己的牺牲使犹太籍的基督徒对律法死去,从而可以自由地归于基督,好叫他们结果子荣耀上帝。圣洁的律法使罪更为显明,而罪则带来了死亡。住在我们肉体内的罪跟我们的良善意愿交战。正如保罗说:“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做。”故此这恶“不是我做的,乃是住在我里头的罪做的”。——7:19,20。
12.有些人如何能够与基督同作继承者?他们靠着什么能够得胜有余?
12 什么能救人脱离这种痛苦的情况呢?上帝能够用他的灵使属于基督的人活过来!他们蒙上帝收纳为儿子,得以称义而成为上帝的继承者,与基督同作继承者,并且大有荣耀。保罗对他们说:“上帝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谁也不能!他胜券在握地说:“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8:31,35,37-39。
13.(甲)根据预言,上帝的真以色列人包括谁在内?这件事基于什么神圣原则?(乙)血统上的以色列人为什么失败?得救的必需条件是什么?
13 “以色列”凭着信心和上帝的慈悲而得救(9:1-10:21)。保罗对以色列同胞“大感悲哀”,但他看出血统上的以色列人并不是真“以色列人”,因为上帝有权随己意拣选任何人作他的儿子。从上帝对待法老的方式及陶匠的比喻“看来,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上帝”。(9:2,6,16)他选召儿子“不但是从犹太人中,也是从外邦人中”,正如何西阿书在很久之前所预言一般。(何2:23)以色列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凭着信心求,只凭着行为求”上帝的悦纳,也因为受“跌人的磐石”——基督——所绊跌。(罗9:24,32,33)他们“向上帝有热心”,但不是“按着真知识”。对表现信心、追求公义的人来说,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人要得救就必须公开宣认“耶稣为主”,相信“上帝叫他从死里复活”。(10:2,9)上帝差派传道员使万国的人能够听见,怀具信心,求告耶和华的名而得救。
14.保罗用橄榄树作比喻去说明什么事?
14 橄榄树的比喻(11:1-36)。由于上帝表现非配得的仁慈,他拣选了一群肉体上的犹太余民;但因大部分犹太人都失足跌倒,“救恩便临到外邦人”。(11:11)保罗用橄榄树作比喻,表明血统上的以色列人由于缺乏信心,所以非犹太人得以接种在树上。然而,非犹太人也不应因以色列人被弃而沾沾自喜,因为上帝既然不顾惜那不忠的原来枝子,他也不会顾惜从外邦接种在树上的野橄榄枝子。
15.把活祭献给上帝牵涉到什么事?
15 更新头脑;较高的权威(12:1-13:14)。保罗劝勉人要把身体当作活祭献给上帝。不要再“仿效这个事物制度,反之要更新头脑而改变”。(《新世》)切勿自高自大。像人体一样,基督的身体有许多肢体,各有不同的功能,但都合作无间地各展所长。不可以恶报恶。要听由耶和华施行报应。要“以善胜恶”。——12:2,21。
16.在权威及众人面前,基督徒的行事为人应当怎样?
16 要顺服较高的权威;这乃是上帝的安排。要继续行善。除了以爱互为亏欠之外,不要欠人任何东西。得救的时候近了,故要“除掉属于黑暗的行为,拿起光明的武器”。(13:12,《新世》)要规规矩矩地行事,不可随从肉体的欲望。
17.书中就论断人及造就软弱的人等事提出什么劝告?
17 不可论断人,而是要一视同仁地加以接纳(14:1-15:33)。要包容那些由于在信心上有弱点而不吃某些食物或仍守某些节期的人。不可论断你的弟兄,也不可在吃肉喝酒方面叫弟兄失足跌倒,因为上帝必审判各人。务要追求和睦与彼此造就的事,乐于包容别人的弱点。
18.(甲)为了表明上帝接纳非犹太人,保罗进一步引用什么经文?(乙)保罗自己怎样从上帝所表现的非配得仁慈得益?
18 使徒写道:“从前所写的圣经都是为教训我们写的。”他接着引用另四节希伯来文圣经的经文,提出确凿的证据,表明上帝所感示的先知在许久以前已预言到,上帝的应许终必扩大到把非犹太的列国包括在内。(罗15:4,9-12;诗18:49;申32:43;诗117:1;赛11:1,10)“所以”,保罗劝勉说,“你们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使荣耀归与上帝。”(罗15:7)保罗深深体会上帝对他所表现的非配得仁慈,派他作列国的公仆,“致力于上帝的好消息的圣洁工作”。(《新世》)他随时留意开发新地区,而非“建造在别人的根基上”。他的任务尚未完成,因为他计划把捐款带到耶路撒冷之后便远赴西班牙展开一项甚至规模更大的传道运动,并在路过罗马时‘把基督丰盛的恩典带来’以造益当地的属灵弟兄。——15:16,20,29。
19.保罗以什么问候语和劝勉的话结束这封书信?
19 结束的问候语(16:1-27)。保罗向罗马会众的26位成员指名致候,也向其他人问安。他劝勉他们要留意躲避那些造成分裂的人,“在好事上有智慧,在恶事上却天真无邪”。‘愿荣耀借耶稣基督归于上帝,直到永远。阿们!’——16:19,27,《新世》。
何以有益
20.(甲)罗马书以什么合乎逻辑的理由使人相信上帝?(乙)罗马书怎样用比喻说明上帝的公义和慈悲?这令保罗发出什么感叹?
20 罗马书提出合乎逻辑的理由使人相信上帝,指出“自从造天地以来,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不但如此,它也显扬上帝的公义,同时阐明他伟大的慈悲和非配得仁慈。它以橄榄树的美妙比喻向我们解释这件事。比喻中原本的枝子被折下,野橄榄的枝子被接上。想到上帝的严厉和仁慈,保罗感叹说:“深哉,上帝丰富的智慧和知识!他的判断何其难测!他的踪迹何其难寻!”——1:20;11:33。
21.罗马书怎样表明上帝的神圣秘密的进一步发展?
21 罗马书谈及这个问题时解释上帝的神圣秘密的进一步发展。在基督徒会众里不再有犹太人和外邦人的分别了,相反,万国的人都可以借着耶稣基督分享耶和华的非配得仁慈。‘上帝是不偏待人的。’“唯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犹太人;真割礼也是心里的,在乎灵,不在乎仪文。”“犹太人和希腊人并没有分别,因为众人同有一位主;他也厚待一切求告他的人。”人人都凭着信心,不是凭着行为,得以被算为义。——2:11,29;10:12;3:28。
22.关于与会众外世人的关系,罗马书提出什么切合实际的忠告?
22 这封写给罗马基督徒的信含有很多切合实际的劝告。既然今日基督徒生活在一个不认识上帝的世界里,需要面对类似的难题,这些劝告对他们也同样有益。罗马书劝勉基督徒要“与众人”——包括会众以外的人——保持“和睦”。人人都必须“顺服较高的权威”(《新世》),因为这乃是上帝的安排,目的是要叫行恶的人而非奉公守法的人有所畏惧。基督徒奉公守法、顺服权威,但不是仅因为害怕受罚,而是为了基督徒的良心的缘故。因此他们会纳该纳的税,付该付的帐,履行当负的义务而绝不欠人什么,唯独以“彼此相爱”为当负的债。爱就完全了律法。——12:17-21;13:1-10。
23.保罗怎样强调作公开宣布的重要性?在为传道作准备方面,他立下什么榜样?
23 保罗强调公开作见证一事。人虽以心相信而成义,却以口作公开宣布而得救。“凡求告主[耶和华]名的,就必得救。”这件事若要成就,就必须有传道者出去“报福音、传喜信”。我们若置身于这些传道者之列,一同把声音“传到地极”,我们就快乐了!(10:13,15,18)若要为传道工作作妥准备,我们就应当努力像保罗一样熟悉上帝所感示的圣经;例如在以上一段话(10:11-21)里,他曾再三引用希伯来文圣经的经文。(赛28:16;珥2:32;赛52:7;53:1;诗19:4;申32:21;赛65:1,2)他有充分理由说:“从前所写的圣经都是为教训我们写的,叫我们因圣经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着盼望。”——罗15:4。
24.为了在会众内促进热心和快乐的关系,保罗提出什么劝告?
24 罗马书就基督徒会众内彼此的关系提出了切合实际的优良劝告。不论基督徒来自什么国家、种族或社会背景,他们都必须决心更新头脑,按照上帝那“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对他作神圣的服务。(11:17-22;12:1,2)保罗在罗马书12:3-16所下的训示多么实用和合理!他提出极优良的劝勉,帮助人在基督徒会众中对所有人表现热心、谦卑和温厚的感情。在最后几章,保罗提出严肃的劝诫叫人留意及避开那些造成分裂的人,但是他也谈及从会众中的清洁交往获得共同的喜乐和畅快。——16:17-19;15:7,32。
25.(甲)关于上帝的王国,罗马书提出什么适当的看法和进一步的了解?(乙)研读罗马书应当在哪些方面使我们得益?
25 身为基督徒,我们必须继续留意彼此间的关系。“因为上帝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14:17)这里所说的公义、和平与喜乐特别属于那些“和基督同作后嗣”,将来在属天的王国里“一同得荣耀”的人。请注意,罗马书也指出上帝在伊甸园里所作的应许会进一步实现,说:“赐平安的上帝快要将撒但践踏在你们脚下。”(罗8:17;16:20;创3:15)我们既相信这些伟大的真理,就应当继续充满喜乐、和平及盼望。我们要决心与王国的种子一同得胜,因为我们确信没有任何事,无论是天上的抑或地上的,还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罗8:39;15:13。
[脚注]
a 《我们的圣经与古代手抄本》(英文),1958年,第1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