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表現更大的仁愛
一位二十二歲的護士跌進密昔根湖的水裡,當她在水中掙扎之際,一位年長的男子伸手去幫助她,但卻不能觸到她。他要求另一個男子予以幫助,但後者卻繼續前行,拒絕在任何方面予以幫助,結果這位護士溺斃了。
一群神學院學生被派前往將他們對不同題目所作的簡短演講錄下來。在他們前往錄音的途中,這些學生在一個樓梯門口遇到一個人倒在地上,不斷咳嗽及呻吟。可是,學生卻不知道這個「犧牲者」其實是實驗的一部分,結果如何呢?這些學生中有百分之六十趕著去為他們的演講錄音而不理會這人,其中有些演講是與耶穌論及「好心的撒瑪利亞人」的比喻有關的。——路加福音10:29-36。
你曾試過在急需幫助時被過路者不理睬嗎?今日這些經驗更為司空見慣。據精神病醫師但以理·費利文說,此種行為反映出「在我們的社會中缺乏群體精神,缺乏信賴及信任,且也缺乏如何行事為人的知識。」
生活在一個人們把同胞的福利看得比自己的福利更重的世界裡會多麼令人舒暢!但這是否可能呢?的確可能,但借用費利文醫生的話,首先人們必須學習「如何行事為人」,聖經在這方面,在人類的關係方面,提供最良好的訓示,並且強調一個重要的品質,何以故呢?
在箴言19:22我們讀到:「施行仁慈的,令人愛慕。」仁愛乃是贏得上帝嘉許的一項必需品質。——箴言3:3,4。
聖經中的「慈愛」一詞是什麼意思?在一個充滿敵意的世界裡表現這項品質切合實際嗎?
「慈愛」譯自希伯來文的希實(hheˈsedh)一字,含意比發自愛心或感情的仁慈更進一步。這是一種懷著愛心依附於人的仁慈,藉著不斷的仁慈之舉顯明出來。猶太學者森遜·華第·海殊在他的創世記注釋評論說:「[愛心]訴諸感覺,希實卻訴諸行動,把愛化為行動。」《新約神學字典》指出這字暗示人與人之間一種優先的關係。關於希實這一字,這本參考書說:
「這是指在此項關係中一個人期望另一個人所懷的態度;這乃是雙方保證的一種關係,因此,彼此的關係存於親屬與朋友之間,賓主之間,主僕之間,或其他有立約關係的人之間,希實並非主要是一種性情,而是相當於信賴的關係的一種助人行動」。
因此,一項慈愛的行動乃是表明人對以前訂立的關係保持忠貞的證據,事實上,這個希伯來字時常被譯作「忠貞之愛」,你想在表現這項品質方面有所改良嗎?你可以怎樣做呢?讓我們考慮一下一些可以改良的地方。
你是否有些個人的習慣使家人或其他經常與你交往的人感覺不悅呢?若是如此,你該怎麼辦呢?你是否懷著「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我不管其他人怎樣想」的觀點?
慈愛需要你懷有一種不同的態度。舉個例說明:雖然使徒保羅表示對基督徒說來,適量地使用各種肉類及酒精飲品是可以的,他卻寫道:「無論是吃肉,是喝酒,是什麼別的事,叫弟兄跌倒,一概不作才好。」(羅馬書14:21)當然,這並不意味到我們要遷就慣常吹毛求疵的人。可是,你若覺得你自已有些個人的習慣使別人的良心不安,作出改變豈不是仁愛之舉嗎?
在另一面,你的難題是否過度敏感而易被人開罪呢?常被別人傷害時,你急於報復抑或有「不睬人」的傾向,有一段頗長的時間拒絕與得罪你的人交談?若是如此,你便需要以一種特別方式表現仁愛的品質。為了在這方面幫助我們,聖經提出上帝本身作為完美的榜樣,說:「你是樂意饒恕人,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慈愛的上帝。」(尼希米記9:17)上帝從未得罪過任何人,尚且願意隨時隨地饒恕其他人冒犯之舉,不完美之人更豈不該如此行嗎!
可以幫助你敏於寬恕的一件事是認識你自己多麼時常開罪人。上帝的道明智地訓示說:「人所說的一切話,你不要放在心上,恐怕聽見你的僕人咒詛你。因為你心裡知道,自己也曾屢次咒詛別人。」——傳道書7:21,22。
仁愛也牽涉積極的方面。例如,當別人有需要時,你有什麼反應呢?你像耶穌所說關於好心的撒瑪利亞人的比喻中的祭司及利未人一樣嗎?他們兩者都經過,但卻不理會一個猶太同胞被盜賊打傷的情況。一個被猶太人鄙視的撒瑪利亞人卻挺身協助這個不幸的犧牲者。
雖然兩族之間存有仇恨,撒瑪利亞人顯然地對遭遇不幸的猶太人覺得有同胞的關係。撒瑪利亞人藉著他的仁愛之舉證明了此點。(路加福音10:29-37)你看見別人遭遇不幸時有什麼反應呢?
你可以肯定此種仁愛之舉不會招致其他人利用你嗎?頗不幸地,有時可能會這樣,但這並不是一般人對仁慈行動的正常反應。例如,耶穌提出保證說:「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們的懷裡,因為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路加福音6:38)因此,「仁慈的人,善待己身;殘忍的人,擾害己身。」(箴言11:17)千千萬萬相信聖經的人可以證明這些聖經訓示是真實可信的。
你可以怎樣表現更大的仁愛呢?第一步驟便是要加增你對聖經教訓的認識。這樣你便會獲悉上帝對於什麼是仁愛的真正表現所懷的觀點。經常與在生活上實行聖經原則的人交往也同樣重要。培養這項敬虔的品質是值得付出努力的,因為仁愛會為你的生活帶來恆久的快樂及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