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平洋的特種海產
《儆醒!》雜誌駐智利通訊員報導
時維1520年。首次環遊世界的航海者經過接近南美南端一道細長的海峽時,他們對於所見的景象幾乎無法相信!在南極吹來的透骨裝風中,裸體的印地安人划著獨木舟;他們厚厚地塗上海豹油來保護身體。
儘管氣候嚴寒,這些印第安人卻相當健康,完全以吃生魚為活。可是,多年之後,當所謂「文明」侵入該地時,他們卻紛紛死於傳染病。但現在沿著智利一帶狹長的海岸,有些小吃店還保存著吃生魚的遺風。
在你想到吃生魚而吃驚之前,請想想;你曾享受過用冰藏的半開生蠔嗎?在智利,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從南太平洋深海捕來的美味特產。
愛好海產的國家
1970年智利捕獲1,300,000噸的海產,這使智利成為世界的主要漁業國家之一。至於海產的消耗方面,智利在拉丁美洲諸國中居於首位;每名智利人平均每年吃下四十磅(十八公斤)的海產。沿岸有些家庭差不多每日的食物都來自海中。
在公塞普森的街市上,我們看見很多手推車,堆滿墨綠色像豪豬般的圓球,稱為『伊利蘇斯』(海膽)。打開硬殼,裡面有淡黃色的舌狀物排列成與椰菜花相似。將之舀出來加上檬檸汁和胡椒末,噢!多麼鮮美!
上市場參觀是一項有趣的經驗。我們在白磁磚的櫃檯前坐下來,吩咐來一碟稱為『馬利斯高』的海鮮大會。菜色放在面前時我們僅能認出其中一種——蚶子。其餘的是什麼呢?女侍將名稱一一告訴我們:『哥那斯』(蠔),『馬察和阿美雅』(兩種蜆類),『奧特』(切碎煮熟的海藻),『伊利蘇斯』和洋蔥片、洋芫荽、胡椒末、檸檬汁。倘若我們喜歡,還可以自己去取『阿芝』(辣胡椒),可是我們認為單是海鮮更為美味。
在夏天,有些家庭喜歡自己找尋貝類海產。潮水一退即爬上岩石,爭先恐後在巉岩的石面上拾取螺蜆,然後急忙回家,耐心地掘出細小的螺肉,和以洋蔥、檸檬、洋芫荽和辣椒來享受一番。
只在智利和祕魯南部才為人所知的『魯高』是一種高級貝類。牠的肉堅實雪白、味道像海扇,但卻遠較堅實。和以少量馬鈴薯沙律、生菜片、調味醬汁和少許紅辣椒可以作為前菜上桌。
也許貝類烹調之受人重視是因為並非每個人都精於此道。有人將貝類用鹽醃一個晚上,翌日加以擊打。有人將每個『魯高』和木灰一同用厚布裹住,向硬地敲擊使其達到理想的柔軟程度。洗淨後立即放入沸水中或用輕沸的油蒸至柔軟適口為止。可是,一經冷卻就連叉子也刺不入了,因為貝內恢復強韌。
最長的草
從公塞普森沿岸乘坐火車,我們留意到驢子背上負著深棕色的草稇,看起來像長長的管子。你知道這也許是世界上最長的草嗎?它可以長至一百呎(三十公尺)!你會稱之為海藻。
貴查印第安人稱這種可食的海藻為『高加唷唷』,它的烹調法很多。最佳的部分稱為『尤特』,它是在旁技未生成像漂浮的長臂之前的莖。煮熟後切碎可以拌和洋蔥片、檸檬汁和油製成沙律。洋蔥片通常會先浸在水中除去強烈的味道,然後榨乾加入『尤特』裡。
在小雜貨店裡你可以見到一堆堆晒乾的,『高加唷唷』。驟眼一看似乎是不可食的,但用沸水泡過之後可與洋蔥片、馬鈴薯泥和打勻的蛋同烘,或放入麵粉糰裡用滾油來炸。
另一種可食的海藻叫做『露芝』,形狀像壯大的綠色紫蘿蘭。它可以用來製成稱為『安班拿斯』的炸肉批,只是其中沒有肉而已。有一道名菜稱為『馬里弟那』(海與陸),是用『露芝』、馬鈴薯和炸洋蔥製成的。這些海藻菜色都能供應有價值的碘質。
其他特別海產
當我們的火車沿著海岸前行時,我們不時看到分成兩半的鱈魚掛在有刺的鐵線上在夏天的烈日和強風下曝乾,乾後貯藏留待冬天海洋的風暴使漁人無法出海捕魚時之用。孩子們喜歡在兩餐之間啃一塊乾鱈魚作零食。母親們切開乾鱈魚,用馬鈴薯和洋蔥、在寒冬的日子製成一道可口的湯。
我們的火車在狄察圖海灘停下,熱心的小販上前兜售六個一串、稱為『拉化祖路』的生竹蟶。有些乘客將其塗上辣醬來吃。而前往智利內陸的乘客則有機會購買黑腹或紅腹的海鰻(稱為『康格里奧』)帶回家裡。海鰻白色的肉比其他魚類較甜,很多上等酒家均樂於採用。
狄察圖的蟹雖較細小,但在智利極南端卻有一種稱為『仙吐拿』(拉丁文的意思是百眼)的巨蟹,有豐厚的白肉,柔嫩的紅皮很像龍蝦。牠們與日本海的蟹王頗相似,但卻較為龐大。
智利的水中富於漁獲,從1971年九月的第十屆深海捕魚錦標賽可以見之。在該次比賽中,每名潛水人在十二小時之內平均捕魚達400磅(180公斤)!南太平洋的豐盛海產的確供給我們許多美味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