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出了甚麽毛病?
《儆醒!》雜誌駐加拿大通訊員報導
像汽車陷在泥淖裏一般,世界經濟正泥足深陷。令人擔心的是,有如被困的汽車空自開動引擎和旋轉車輪,但卻不能前進一般,經濟制度在緊張之下出現了崩潰的徵兆。我們大家都感到這種影響。“我們一定要使經濟復甦!”這正是現時所聽到的呼聲。
究竟出了甚麽毛病?經濟制度是怎樣發揮作用的呢?
“經濟”一詞是指一種生産和分配商品與服務的制度。經濟制度在基本上是一項合作的交換制度。金錢被用來補償有關方面所提供的貨品和服務。
在經濟制度之下,活動或貿易愈多,生産的要求就愈殷,彼此交易以增加財富的機會也愈大。各國因而愈加繁榮,國民遂得以期望享受較好的生活水準。a經濟繼續前進或擴展被認為是世界進步和安全所不可少的因素。
有人認為一九五零年代和一九六零年代的世界經濟情況正是這樣。可是,到了一九七零年代中期,情形就顯出不妥了。“失去控制的通貨膨脹”導致物價飛漲的惡性循環。生産和需求脱節,失業人數增加,物價不斷上漲。財富非但沒有公平交換,各國之間的貧富差别反而日益懸殊。
尤其是自一九七三年以來,石油價格的劇增震撼了經濟制度。依靠能源的西方工業國家經濟已發生動搖。非産油的發展中國家更負債纍纍,因為它們所必需輸入的商品和能源價格正不斷上漲。更糟的是,貿易的工具——金錢——在一國與另一國的通貨比較起來時價值忽升忽降。顯然,經濟制度變成混亂不堪。
經濟高峰會議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世界的幾個強大工業國——法國、西德、意大利、日本、英國和美國——的領袖們雲集法國的林堡列特,討論關於世界經濟難題的解決方法。經過三天會談之後,各領袖聲稱“對經濟復原深具信心”而結束了高峰會議。
可是,自那時以來,同一批工業國,連同新近加入的加拿大,都感到有每年召開經濟高峰會議的需要。經濟復原的希望究竟變成怎樣了?
一九八一年七月在加拿大渥太華召開經濟高峰會議之前兩天,多倫多《星報》報導説:“在星期一召開的高峰會議與一九七五年在法國林堡列特初次舉行的會議之間的主要差别是,今日每個人都對前途的繁榮,例如經濟復原、增加世界貿易、減少通脹和促進就業率等,比以前較審慎。”
簡單地説,目前經濟依然陷於困境。沒有人確知怎樣才能使其復甦。通脹頑強地持續下去——一九八一年參加高峰會議的國家除了兩國之外都有兩位數字的增加。各工業國在國民生産總值(商品和服務的生産總值)方面的增長絶不令人滿意。
難題更趨複雜
自昨年以來,已經混亂不堪的難題更變本加厲而使經濟進一步陷於困境——高利率創出新紀錄,尤以美國為然。此舉有如把石投在池塘裏一般,它的漣漪展延到所有的西方工業國。
在美國,高利率緊縮了金錢供應,目的是要打擊借款者以遏止通貨膨脹。但高利率同時也抑制金錢在商業投資方面的流動,而投資正是使停滯的經濟復原所亟需的。
在其他國家,美國的高利率吸引投資者把自己的通貨換成美元。美元遂因需求殷切而增高價值,其他通貨的價值則相應地貶低。歐洲各種通貨價值在一九八一年上半期貶低約百分之二十,據稱是美國的高利率所致。資金越過大西洋外流更使歐洲的經濟復原緩慢下來和進一步刺激通脹。
國家的通貨價值減少,便要付出較多的錢去購買輸入的商品。通脹於是增高,為了使資金不致外流,各國遂提高利率與美國競爭。但刺激經濟所需的卻是降低利率而使人較易於借款投資。
在渥太華的高峰會議席上,美國總統雷根堅稱該國的高利率政策維持不變。其他國家領袖所面臨的難題是,倘若美國的緊縮金融政策無補於控制通脹,以致利率長期未能降低,他們將怎樣應付。
失業率增加是另一個嚴重的複雜難題。經濟合作發展組織預料它的二十四個成員國失業率會達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重建期以來的最高水平。至少有一位歐洲國家領袖聲稱,“現時失業比通脹更難應付。”
各國的收支差額也是使經濟陷於泥沼的另一因素。由於一九八一年上半期的日本輸出攻勢,以一個集團而言,歐洲經濟共同體的貿易赤字接近一百億美元。以整體而言,各工業國在一九八零年的經常赤字共達七百億美元,主要是由於輸入高價石油所致。另一方面,石油輸出國組織各成員國的盈餘從一九七八年的三十億美元增至一九八零年的一千二百億美元。可是,非産油的發展中國家的經常赤字在一九八零年共達七百九十億美元,在一九八零年代初期肯定會急劇增加,而且未見有任何好轉的希望。
這種極度的不平衡大大打擊了整個經濟制度。各工業國正在努力使自己國家的收支平衡,並鼓勵富裕的産油國把盈餘的金錢還原流通,特别是通過協助債台高築的發展中諸國而這樣行。
‘一項悲觀的宣言’
既有這麽多的其他複雜難題從四面八方壓來,一九八一年的渥太華高峰會議出席者們聲稱,“各工業民主國家必須使經濟復甦以滿足自己國民的要求和促進世界繁榮。”
可是,多倫多《星報》卻把他們的最後公報稱為“對於自由世界經濟前景的一項頗為悲觀的宣言。”七位領袖一致認為“努力抑制通脹和減低失業率乃是我們的當務之急。”可是方法如何呢?
多倫多《環球郵報》社論説:“他們既沒有作出任何震撼世界的決策,也沒有採取甚麽戲劇化的主動方針。”各國對於西方經濟並沒有定下甚麽“藍圖”,反之,“從渥太華發出的宣言是這麽籠統,以致人很難決定各領袖究竟希望建設些甚麽。……雖然大多數政治決策都以平凡的言論作為外表,但通常在外表的後面可以發現木頭或鋼鐵……但有時只發現紙板——例如渥太華宣言。”各國的領袖和顧問們是否一籌莫展呢?
可是,這項宣言也含有一些饒有意義的主張。領袖們聲稱:“我們必須使民衆進一步認識有改變的必要;例如對於經濟增長和賺錢所懷的期待必須有所改變,在資方和勞方關係以及行事方式方面的改變,工業模式的改變,投資方向與規模的改變,能源的使用和供應方面的改變等。”改變所需的是在發行公債、赤字預算、利率、利率和通貨比率等方面的變遷,促進糧食生産和貿易等。經濟制度所亟需的不是若干刺激而是要徹底加以重建!
經濟狀況以前曾經陷入困難,但後來卻得以復原。為甚麽目前的經濟狀況無法不經劇烈的改變便復蘇呢?
重大的差别
目前世界的經濟難題和一個世紀以前的並不相同。主要的差别是各國及其經濟均互相依存。一個工業國的經濟政策或行動會影響到其他工業國。甚至最貧窮的發展中國家也對全球經濟發生交互作用而影響到富裕的國家。富裕國家的繁榮有賴於貧窮國家的太平;它們不但對富裕國家輸出重要的原料,而且輸入價值億萬元的商品,從而增加工業國家的就業率。
發展中的國家希望有一個新的國際經濟體系,使它們有,好機會參與世界經濟。這種呼聲是富裕國家所不能漠視的。正如加拿大總理杜魯多指出,這是“全球安全的要素。”
至於經濟究竟會復蘇到甚麽程度以及各國是否會進一步商議建立新的經濟體系,事情尚待分曉。但如今已有確鑿的證據表明經濟難以挽救的真正毛病何在。
真正的毛病是甚麽?
毛病很多。首先是貪婪 ——誰能加以控制呢?儘管實際的需要已經滿足,人們還是想要 多而又多的東西和“更好的生活方式”,甚至不惜損人利己以求達到目的。貪婪促使人過度期望和要求較高工資,以致物價不斷上升。這種慾望導致各國不惜犧牲他國以控制經濟和保守自己的財富。像疾病一樣,出自貪婪的剝削和壟斷傳染到整個世界經濟中。
世界經濟的另一驅策力量是戰爭的威脅。各國希望增強自己的經濟力量以擴展軍備或防衛自己的主權。在與蘇聯作大規模軍備競賽方面,美國提出五年計劃,使國防預算從一千六百二十億美元增至三千四百三十億美元。軍費的劇增可能進一步損害各大國的經濟。據説在兩週之内用於軍費的金額就足以供應全世界居民的食水和基本保健了。你能期望這種經濟制度有公正和平等嗎?
可是,基本的難題還是在政府 方面。正如渥太華高峰會議承認,“經濟問題反映出廣泛的政治目的,並且受政治目的所影響。”日本首相鈴木指出這點,他説西方諸國所面對的挑戰是要表明他們的政治機構比東方的優越。
論到渥太華高峰會議,杜魯多總理告訴加拿大下議院説:“八億人民現正生活在人類生存的邊緣。他們生活在極度缺乏、絶望與長久危機的狀態中。處理這種危機乃是人道和政府的可靠性 所受的考驗。”(楷書本刊自排)
事實是,在過去六千年來,人類一直未能産生任何可靠方式的政府。儘管有些進步,以大體而言危機卻在惡化而非改善。建立一個可靠的政府,一個能够除去目前不公平的經濟體系以及除去由貪婪和野心所促成的戰爭的政府,是可能的嗎?
不錯!目前所亟需的政府乃是上帝的屬天王國。這個政府為地球所提供的解決方法比經濟學教科書和理論所想出的任何方法遠較優越。這個政府的主要教科書聖經在許久之前已指出我們的時代會遭遇經濟難題。(啟示錄6:6)除了指出難題癥結之外,它還能够使你經歷那唯一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法所帶來的幸福。
聖經能够幫助你了解何以上帝的王國能保證沒有人會失業、不再有通脹、財富受到公平的分配和經濟保持穩定。它甚至在現今便能使人改變性格,除去貪心和努力生産,從建設軍備轉變為尋求和平與最終的經濟安定。(彌迦書4:4)上帝的王國並非僅是建立一個新的經濟體系,反之它會鏟除整個世界制度——包括不公平的經濟制度在内——代之以一個公義的新規制。只有超人的政府才能成就這樣的超人偉業!——但以理書2:44。
何不翻開聖經親自查看一下你需要怎樣行才能從將臨的世界改變得益呢?耶和華見證人很樂於幫助你在這方面所作的努力。
[腳注]
a 關於經濟的基本問題,可參閲《儆醒!》雜誌(英文)1975年1月22日刊,16-20頁。
[第13頁的圖表]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消費者物價
1977
1978
1979
1980
20%
15%
10%
5%
加拿大西德英國法國意大利日本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