鸛——“忠貞”之鳥
《儆醒!》雜誌駐西班牙通訊員報導
鸛——春天、嬰孩和幸運的傳統通報者——長久以來一直在神話中居於獨特的地位,亦特别受人喜愛。牠大受歡迎在於牠飛行時姿態優美,喜歡近人而居,和有助於控制農業上的各種害蟲。
可是,牠最令人鍾愛的特徵也許是牠的忠貞——牠忠於自己的巢窩,每年均返回同一的巢;牠也忠於配偶,從一而終。事實上,鸛這個字在希伯來文的含意是“忠貞者”或“仁愛者”。正如猶太法典解釋,因為這種動物以對配偶情有獨鍾著稱。
由於備受歡迎,差不多二百年前鸛就已在荷蘭成為受保護的生物。據報在海牙的魚市場四周,你可以目睹鸛昂然踏步。其後,牠成為德國的國鳥。時至今日,在歐洲許多城鎮裏,人們在屋頂上加建平台以鼓勵這種友善的雀鳥在其上搭窩。鸛是受人歡迎的鄰舍!
來來去去
歐洲有些鸛會在西非撒哈拉以南過冬,其他的則遠達南非。牠們在八月向南開始漫長的旅程。由於牠們並非強健的飛行者,旅程會分幾個階段完成。牠們較喜歡組成數目多寡不一的小群,而且所有來自同一地方的鸛時常在出發遷徙之前聚集起來。牠們是最早返回北方的候鳥之一,在二、三月便回到自己的巢窩了。
由於鸛的身形大小——翼展約有六尺長——和穩定性,牠們在移棲時常引起注意。在秋季和春季,大群的鸛會準時飛越巴勒斯坦。在2500多年前,先知耶利米向人指出這件事,他準確地描述鸛是一種“知道遷徙時候”的雀鳥。——耶利米書8:7,《新英文聖經》。
鸛每年所飛的距離——有時來回超過一萬哩——的確令人驚奇,特别是鑑於牠們的大部分旅程都是以滑翔飛行的。像若干大型的肉食鳥一般,牠們依賴上升的熱氣流騰高,然後利用闊大的羽翼不費氣力地滑行到遠處,當其時只是偶爾拍動鳥翼而已。
鸛的移棲的一個獨特之處是牠們的航道橫跨地中海。牠們不喜歡在缺乏上升的熱氣流的海上飛行。因此,每年八月有成千上萬的鸛群集起來,在海道最短的兩處地方橫過(直布羅陀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海面。令人驚訝的是,橫越撒哈拉沙漠的悠長旅程並不像隔開西班牙和非洲的九哩海上航程一樣嚇倒牠們,後者雖然距離不大,卻可能需要牠們用足五小時之久才完成。
異乎尋常的雀巢
鸛喜歡在顯著的地方築巢,例如在高樹的頂上。有時牠們也會把巢築在現代的電線杆頂上。在聖經時代,牠們許多時在松樹上建“屋”。——詩篇104:17。
可是,多個世紀以來,全歐洲的屋頂、教堂、和煙囱已成為鸛所喜愛的築巢地方。雄鸛和雌鸛一起耐心建造巢窩。巢窩的結構頗特殊,看來好像會隨時倒塌下來一般。然而,外表是可以將人騙倒的,其實甚至在極猛烈的風暴下,巨大的雀巢也很少被吹倒。巢窩十分耐久,以致鸛每年回來時只須花一個星期左右作最低限度的修葺便行了。
通常牠們從冬天的棲身地返抵原居之後隨即着手修葺,工作包括加添小枝和其他物料。最後,修葺工程反導致巢窩毁壞——巢變得太重而塌下。這時雀巢很可能高達七呎,直徑則有三呎或以上。
正如雙親每年春天飛返牠們的巢窩,幼鳥也試圖找一個盡可能靠近自己出生之處的地方築巢。這樣,一些古舊的建築物遂成為十多個或甚至更多巢窩的所在地,全部都由原先一對鸛的後代所據有。
鸛目前的困境
雖然在歐洲很多城鎮人們努力使鸛感到自由自在,這種雀鳥的未來卻似乎一片暗淡。在上個世紀,瑞士大約有500個鸛巢,如今卻寥寥無幾了。瑞典、荷蘭、丹麥和德國的情形也類似,數目正鋭減得令人吃驚。在西班牙,鸛雖仍然常見,有鳥盤踞的巢窩卻在十年内減少了一半。現今,全歐洲鸛的數目估計只得1萬至2萬對。人所最喜歡的雀鳥之一究竟出了甚麽事?
看來問題涉及很多因素,可是大部分都與人類破壞環境有關。在鸛群冬天棲宿的非洲各地,牠們時常遭人獵殺作為食物:一個自然生態的悲劇,因為鸛在冬季會吞食大群為禍非洲重要穀物的蝗蟲。與此同時,在歐洲,殺蟲藥的廣泛使用導致許多雀蛋不能孵出,就食之處越來越少,結果每年所養育的雛鳥也越來越少。此外,電纜也對許多大鳥造成致命的危險,其他許多則死於嗜殺的獵人之手。
保護自然環境的人士正努力設法保護鸛,然而計劃的成功有賴於多國的合作。這並不是一件易事。愛好上帝所造之物的人相信鸛的巨大羽翼是永不會從天空中消失的,春天永遠都會有這種友善、忠貞的雀鳥作為通報者。
[第24頁的附欄]
鸛與嬰孩
多個世紀以來,人們告訴小孩嬰兒是鸛給人帶來的。直至現今,鸛仍是嬰孩出生時祝賀父母的賀卡上的一個顯著特色。這個故事是怎樣來的?
看來這個念頭基於兩項傳説。許多年前,人們留意到鸛在每年的同一時間神奇地出現。有些人猜想牠們在冬天去了埃及,在當地變成人,到春天才恢復為鳥(是故牠們喜歡近人而居)。
人們也留意到鸛很多時在沼澤地區覓食,而古人認為這乃是新生嬰孩的魂的住處。由於鸛在鳥類中是十分盡責的父母,故此不難想像人們將事實和幻想混合起來,結果産生了嬰孩是由鸛給人帶來的念頭。
[第22頁的圖片]
[第24,25頁的圖片]
[第23頁的圖片鳴謝]
Godo-Foto
[第24頁的圖片鳴謝]
Godo-F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