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海岸的巨樹
《儆醒!》雜誌駐加拿大通訊員報導
能够在古木參天的樹林裏徜徉,確實是一件令人畢生難忘、肅然起敬的事。看見一縷縷陽光;縱覽萬紫千紅的色彩;呼吸着清新的空氣;身處這種寂靜而安詳的環境裏,委實教人精神煥發、心曠神怡。
位於北美洲的西北太平洋區以巨大的樹木聞名。山嶺、河谷和峽灣均布滿繁茂的著名海岸巨樹——球果針葉樹。這裏的鐵杉、香脂冷杉、松樹、雪松、雲杉和冷杉等都長得高大粗壯。著名的花旗松可長至差不多90米高!
可是,這些參天巨樹除了雄偉挺拔之外,還有其他特點。它們成了許多伐木工人、貨車司機、築路工人、銑木工人、拖船手和其他許多行業工人的重要生計來源。這些樹木也提供了製造數以千計産品所需的原料,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鑑於這些重要原因,一些科學家和森林主管人員正盡力設法加速這些樹木的生長和改良林木的出産。為此,他們遂轉向採用科學手法和鑽研改良樹木品種的專門技術。
何以要改良樹木的品種?
森林裏的樹木就像人群的面孔,各有不同的特色。每棵樹在高度、葉子的茂密程度,和樹枝的生長情況都不一樣。此外,這些巨樹也在許多人目所不易察覺的方面彼此有别。
有些樹會比另一些樹木長得較快;有些樹所出産的木材也會比另一些較堅固、密度較高及枝節較少;有些則在抵抗蟲害和疾病方面有較大的能力。所有這些因素都對林木業具有重大影響。
森林主管人員當然渴望樹木可以生長得更快、能抵抗疾病和長出高素質的木材來。同時,為了便於砍伐、運輸和銑削,樹木的尺碼若較均匀,就理想不過了。但一批最合規格的樹木——在19世紀中葉首批伐木者抵步時已存在的大樹——已被人砍伐淨盡了。今日工人所砍伐的已是第二造樹木,這批林木樹身比較瘦弱,生長速度較慢,可用的木質較少和素質參差。是故,樹木培植人員的工作便是要培植出一些具有理想特質的樹木來。改良樹木品種的多項計劃在西北太平洋區一帶遂相繼展開。
改良品種的方法
改良樹木的品種要先從挑選上等品種入手。一隊技術人員會前赴計劃重新造林的地區,勘察該區的樹木以找出一些合規格的樹來——一些看來在品種改良方面具有最大生産潛力的樹木。
若有人認為勘查樹木的工作有如在林中駕車、兜風作樂那麽輕鬆寫意,就充其量只説對了一半。其實這是很艱難的工作。每棵看來合規格的大樹都必須具備核對表上所列明的一連串特質要求,包括:結出優質的球果、生長迅速、樹幹挺直、沒有疾病等。但有時株體的外表是會誤導人的。一棵高達40米的粗壯冷杉可能長得比較高大,但它是否真的長得較快,抑或僅是較老而已?是否由於它處於有利位置,以致能够吸取較多陽光或排水系統較佳?抑或它長得粗壯純粹是基於優良的遺傳特性?
一旦找到個滿意的樣本,工作人員便會在其上加上標籤及記上編號。可是,如今他們可以怎樣着手將其加以培植,好使它能够生産出另一些優質的樹木來?僅是將樹木拔出,然後移植到其他地方,或只將種子取出然後再培植,這些方法都沒有甚麽好處,因為我們無法知道在周圍的林木當中,那一棵樹會給這些種子授粉,以致這些植物在遺傳方面混雜不純。所以他們所用的方法是要將樹的一根枝子斷折下來。但如何取得斷枝呢?
由於生長在最低處的樹枝離地頗高,所以需要一名神槍手用步槍將粗壯樹枝的末端射下來,這部分稱為接穗。專家們會將這些接穗接種在栽於種子培植場内的一棵幼樹的根莖上,這樣,經接枝的接穗遂能長成與母有相同遺傳性的株體——一棵純種的樹。
種子培植場所設的位置也要經過精挑細選,這樣,其他野樹才不致給業經接枝的純種幼芽授粉。待這些幼株成熟時,工作人員便會用紙袋來保護其上的繁殖花朵以防止它們沾上在空氣中傳播的花粉。他們會利用注射針以人工方法替這些植物授粉。這些種子最終會長出新一代的幼苗來。在這個過程中,每個步驟、每棵幼苗,都會有專人負責記下詳細的記錄,務使每棵合規格的樹的來源、花粉的來歷,以及許多有關的資料都有稽可考。
工作人員接着會把這些幼苗移栽在合規格的樹所在的位置附近,目的是要觀察其生長情況。像人的子孫一般,樹木也會反映出其祖先的優點或缺點。如果它們證明的確是品種優良的話,這些接穗便會成為種子培植場内下一代品種的主幹。從這些接穗長出來的種子可以拿到市場上出售,售價可高達260美元一磅。但如果這些接穗證明素質低劣的話,工作人員便會將它們的母株——上述那些經過接枝而長出來的純種樹——從培植場内連根拔起;那些起初以為合規格的株子也會從培植計劃中被删除。工作人員只好另覓一些合規格的新株子,然後這些辛勞繁複的過程又再從頭開始。
這一切步驟都是要花大量時間的。林木品種培植員也許難以期望有機會目睹自己親手培植的一代幼苗能够完全成長起來。在種子培植場内,培植員要花上十年時間才栽培出足够數量而合用的種子來;然後又要再花十年工夫去測試培植場内所長出來的幼苗,看看它們是否符合要求。最後還要等待50至60年,這樣樹木才可以長大至足以收割的程度。
風險不少
正如上文提及,如果經接枝的接穗素質低劣,多年的努力便白費了。因此,人自然傾向於將精神及注意集中在少數品種優秀並已證明符合規格的樹木之上。但這樣做風險可不少。甚麽風險呢?
每棵樹都像人一樣(孿生或三胞胎的除外),各有其獨特的遺傳基因,稱為基因型。培植員所貯存的基因型數量越少,那麽基因的種類自然也相繼減少,這樣一旦遇上災病或蟲害,整代林木甚或整個森林遭受摧毁的風險便越大。
因此,儘管有些合規格的樹木長得不那麽快或那麽挺直,擁有較多數量的基因型仍是明智之舉。採用多一些合規格的株子便可減低林木大規模遭受毁滅的危險。
改良樹木品種的前景
雖然人於現今所培植的樹木要等待50年之後才會有成果,但好處着實不少:用經過改良的種子種植得來的林木,較諸用普通種子種植的可以提早百分之10至20的時間收成,因而可早點把木材推出市場發售。有些專家甚至預測,在相同面積的土地上培植品種經過改良的樹木,木材的收成量竟可增加百分之25之多。有鑑於此,加上品種經過改良的樹木可以對疾病及蟲害産生較大的抵抗力,同時所産的木材也較堅固、明淨,種子的素質也較理想。林木培植工作遂成了西北太平洋區林木管理的一個重要部分。
時間依然是培植員的大敵。實在需要很長的時間才可以見到培植的成果、作出決定以及實施接着的步驟。樹木,尤以針葉樹為然,往往比我們長壽得多。但聖經指出將來的情況便會完全改觀,聖經應許説:“我民的日子必像樹木的日子。”事實上,上帝應許他的子民可以享有永生。(以賽亞書65:22;啟示錄21:3,4)屆時人會有充裕的時間,可以專心探索藴藏在動植物體内引人入勝的遺傳潛質。
[第16頁的圖片]
將幼芽從樹上射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