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可行的解決方法
機動車輛並不是惟一造成污染的根源。私人住宅、工廠、發電站也要分擔罪責。儘管這樣,機動車輛還是要承擔頗大責任,因為這種交通工具使環球各地大受污染。
事實上,《5000日挽救地球》一書大膽地評論:“如果要顧慮到種種可能出現的害處,尤其是排放二氧化碳對氣候所産生的不利影響,汽車就根本沒有可能問世了。”不過該書還是承認:“汽車製造商、道路建築商,政府部門一律都不會考慮把汽車淘汰,甚至連平民大衆也不會,因為他們越來越愛用私人汽車代步。”
先進科技既能助人登陸月球,不是也能製造無污染的汽車嗎?但所謂‘説時容易做時難’;除非人能够衝破障礙,研製出無污染的汽車來,否則就要繼續尋求其他可行的解決方法。
減少污染物質!
1960年代,美國立法規定,機動車輛必須安裝控制器,從而限制污染物質的排放量。後來,其他國家政府也紛紛步其後塵。
為了濾除有害物質,目前一般汽車都配備催化轉換器;這類車輛必需採用無鉛汽油。從1976年至1980年,由於大批汽車司機轉用無鉛汽油,美國人的血鉛含量下降了三分之一。這是值得慶幸的,因為人體血液要是含有過量的鉛,就會損害神經系統,削弱學習能力。在許多發達國家,鉛的排放量已經下降,但説來遺憾,低度發展國家的情況卻差距懸殊。
催化轉換器大幅削減鉛的排放量,成效令人滿意;可是,它的使用價值卻不斷引起爭議。汽車要是使用無鉛汽油,性能就會大為削弱;由於這個緣故,汽油的碳氫化合物成分就改變了。結果,汽車排出更多致癌物質,例如苯和甲苯等,催化轉換器卻未能降低這些致癌物質的排放量。
此外,催化轉換器也需要用鉑。英國皇家學院教授伊恩·桑頓指出,催化轉換器産生不少副作用,其中一個就是沉積在路邊的鉑日益增多。這位教授警告説:“各種可溶性的鉑”很可能已滲進“食物鏈”裏。
《5000日挽救地球》一書以符合現實的口吻承認,“北美洲、日本、南韓和歐洲多個國家自從採用催化轉換器以來”,鉛的排放量大大減少了,但“由於環球各地的汽車數量激增,淨化排氣的益處都一一被抵消了”。
減慢車速
如果要減少汽車排出的廢氣,另一方法就是降低車速。可是,近來美國某些州政府卻把汽車行駛的速度極限提高了。在德國,實施車速限制只會惹起國民反感。汽車製造商當然反對降低車速限制,他們旨在生産馬力強勁的汽車,以求吸引顧客。這類車輛可以每小時150公里或以上的經濟巡行速度行駛。許多駕駛員都不贊成把車速限制降低。但現今看來,德國人似乎越來越願意接受車速限制,原因不僅在於保護環境,也是為了安全起見。
在某些國家,污染指數一旦超出標準上限,駕駛員就要放慢車速行駛,甚或完全停止駕駛。1995年,德國一次民意測驗透露,臭氧水平要是過高,有百分之80的國民會同意實施車速限制。環球各地有衆多城市,包括雅典和羅馬在内,已採取措施,規定在某種情況下限制車輛行駛。其他城市正考慮實施同樣限制。
騎腳踏車
有些城市引進優惠車費,以求鼓勵市民搭乘公共汽車,並減少交通流量。在其他城市,駕駛員如果願意繳納象徵性的租金,把汽車停放在停車場裏,政府就會為他們安排免費的交通車輛。為了加快速度,節省交通時間,另一些城市把部分車道指定給公共汽車和計程車專用。
《歐洲人》雜誌最近提到一個新穎的應付方法:“由於受到1960年代末期的全國運動所啟發,荷蘭人靈機一動,想出個好主意來,就是勸説國民使用兩輪交通工具,而不是四輪車輛。這樣做既可減輕空氣污染,又可緩和交通阻塞。”在哥本哈根各街道上,不同地點都設有腳踏車停放處。居民只需放進一枚硬幣,就可從釋放裝置取出腳踏車。居民還可在便利的地點歸還腳踏車,並領回保證金。這個計劃是否切實可行、會不會流行起來,結果尚待分曉。
為了鼓勵市民用腳踏車取代汽車,德國有些城市甚至准許腳踏車手在單向街道上反向行駛!在德國,居民日常上路的路程一般都不足三公里,在市區大約有三分之一的路程是屬於這個範圍的,而農村地區就有逾三分之一的路程屬於這個距離;既是這樣,居民大可以徒步,甚或騎腳踏車來往區内各處。騎腳踏車不但能够減輕污染,車手也可趁機會鍛鍊身體。
重新設計
汽車製造商仍繼續努力,設法製造無污染的汽車。他們製造了一些靠電池運轉的電動車,但這類車輛只能以有限車速行駛,又不能長時間操作。由太陽能驅動的汽車也有同樣缺點。
汽車業正深入研究,看看有沒有可能用氫做燃料。氫燃燒的時候,幾乎從不排出污染物質,可惜費用高昂,令人望而卻步。
美國總統克林頓深知,把汽車的設計徹底改變過來是必需的。1993年,他宣布政府打算跟美國的汽車業攜手合作,設計未來的汽車。克林頓總統説:“我們將要大膽試行新方案,在技術領域另闢蹊徑;我們會不惜工本,繼續嘗試直到大功告成為止。”他又提到,“要為21世紀製造效率十足、對生態環境無害的交通工具”,這個理想能否實現,日後自有分曉。上述方案還規定,在十年内造出汽車原型;如果要達到預期的目的,就非付出高昂代價不可。
有些汽車製造商正致力研製一種新型産品,是靠汽油和電力運轉的。德國現有供應的新型産品是一輛電動跑車,售價非常昂貴。這輛跑車一經開動,不出九秒就可把速度增至每小時100公里,最高速度為每小時180公里。不過,這輛跑車奔馳了200公里後,就突然畢剝一聲停下。如果要再次開動跑車,就至少要給蓄電池重新充電三小時才行。研究工作仍繼續進行,預料會有進一步的發展。
非全部難題所在
消除汽車所排出的毒氣只不過是難題的部分罷了。汽車還發出大量噪音,在繁忙街道附近居住的人當然體會到箇中苦處。既然持續不斷的噪音可危害健康,這方面的難題也不容忽視。
此外,愛護大自然的人也指出,郊外的天然美景給醜陋的長長公路弄糟了;沿公路商業區、公路兩旁的告示牌使鄉村的旖旎風光大為失色。既然汽車數量不斷上升,道路需求也相應地增加。
有些汽車多年來一面為車主效勞,一面污染環境;它們即使“壽終正寢”,也要繼續破壞環境。廢置的汽車充斥農村地區,看上去真是大殺風景;鑑於難題日趨嚴重,有些地方不得不立法禁止,以免農村地區變成汽車廢置場。用易於回收利用的物料製造汽車當然最理想不過,但這樣的汽車終有一天面世嗎?這看來似乎遙遙無期。
一份報章最近指出,“德國人對自然環境大都深表關注,”然後補充説,“但很少人會實際保護環境。”該報引述一名政府官員的話,“沒有人會認為自己是罪魁禍首,也沒有人會願意承擔責任。”當今世上人人都“專愛自己”、“不願意達成協議”,要解決難題真是談何容易。——提摩太後書3:1-3。
儘管這樣,世人仍繼續努力,尋求可行的解決方法。關於汽車所造成的污染問題,人能够找到完滿的解決方法嗎?
[第7頁的圖片]
我們要是搭乘公共交通車輛、合夥用車,或騎腳踏車,就可減輕污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