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的第21本書——傳道書
執筆者:所羅門
寫作地方:耶路撒冷
成書時間:公元前1000年之前
1.傳道書有什麼崇高的寫作目的?
傳道書有個崇高的寫作目的。所羅門既然身為一群獻了身給耶和華的百姓的領袖,他便有責任使百姓精誠團結地忠於他們的獻身決定。他力求運用傳道書的智慧勸告去履行這項責任。
2.傳道書的希伯來文名字如何貼切地表達出它的寫作目的,因而較它的英文和希臘文名字更為適切?
2 在傳道書1:1(《新世》),所羅門把自己稱為「招聚者」。這個字的希伯來原文是戈希力夫(Qo-heʹleth),即此書在希伯來文聖經中的名稱。希臘文《七十人譯本》則把書名稱為艾克利斯埃斯特斯(Ek·kle·si·a·stesʹ),意即「會眾的一分子」,英文「傳道書」(Ecclesiastes)這個名字便由此演變而來。可是,戈希力夫這個字詞更貼切的譯法是「招聚者」,這個稱謂對所羅門更為適合。它道出了所羅門寫成此書的目的。
3.在什麼意義上說來所羅門是個招聚者?
3 所羅門王在什麼意義上是個招聚者呢?他招聚什麼?他是自己的百姓,以色列人,及他們的同伴,即以色列人當中的暫時居留者,的招聚者。他把這些人招聚起來敬拜他的上帝耶和華。較早時他曾在耶路撒冷建造耶和華的殿,在聖殿的呈獻禮中把百姓招聚起來崇拜上帝。(王上8:1)現在,藉著傳道書之助,他力求把百姓招聚起來參與有價值的工作,同時規避這個世界一切空虛、徒勞的事。——傳12:8-10。
4.事實如何證明所羅門是這本書的執筆者?
4 雖然書中並沒有特別提及所羅門的名字,但有幾段經文頗明確地顯示他便是這書的執筆者。招聚者自我介紹時指出自己是「大衛的兒子」,「在耶路撒冷作過以色列的王」。這點僅對所羅門適用,因為他在耶路撒冷的繼位者僅能作猶大國的王。此外,招聚者也這樣寫道:「我得了大智慧,勝過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眾人,而且我心中多經歷智慧和知識的事。」(1:1,12,16)這跟所羅門的情況完全吻合。傳道書12:9向我們透露他「又默想,又考查,又陳說許多箴言」。所羅門王曾發表了3,000句箴言。(王上4:32)傳道書2:4-9談及執筆者的建築計劃,包括修建葡萄園、園囿、灌溉系統、編排男女僕婢、積蓄金銀及獲得其他許多成就。這一切正是所羅門的寫照。示巴女王在目睹所羅門的智慧和興盛之後說:「人所告訴我的還不到一半。」——王上10:7。
5.傳道書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候寫成?
5 書中指出執筆的地點是在耶路撒冷,因為招聚者「在耶路撒冷」作王。寫作的時間必然是公元前1000年之前,在所羅門統治的40年間,在他獲得書中所說的各項成就之後,但卻在他犯拜偶像的罪之前。他寫書時已享盡榮華富貴,對世事具有深刻認識。當時他仍然享有上帝的嘉許,而且受到聖靈的感示。
6.有些人對傳道書是否受上帝感示一事提出什麼異議?但這些異議怎樣被一一駁倒?
6 我們怎可以肯定傳道書是受「上帝所感示」的呢?有些人可能懷疑它是否受上帝感示,原因是它一次也沒有提及上帝的名字耶和華。然而,它確實擁護上帝的純真崇拜,並且屢次運用哈以魯謙(ha·ʼElo·himʹ)一詞,意即「真實的上帝」。另一個有人可能提出的異議是其他聖經書從沒有直接引用過傳道書的經文。然而,書中提出的教訓和其中所含的原則跟聖經的其餘部分完全協調一致。克拉克的《聖經評注》(英文),第3冊,第799頁說:「這本稱為戈希力夫或傳道書的聖經書一直都受猶太人和基督教教會所採納,視之為全能者所感示的著作,是聖經正典的一部分。」
7.所羅門的什麼背景使他具備最佳的資格執筆寫成傳道書?
7 標榜世俗智慧的「聖經考證學家」聲稱傳道書並非由所羅門執筆,亦非「聖經」的真實部分,理由是它所用的文體及書中的哲理是屬於較後期的。他們忽視了所羅門可以通過當時的國際貿易和工業發展,以及透過周遊各地的貴胄及他與外界的其他接觸積聚大量知識。(王上4:30,34;9:26-28;10:1,23,24)正如庫克在《聖經評注》(英文),第4冊,第622頁寫道:「這位偉大的希伯來君王日理萬機,奮發進取,這使他在生活、思想和語言上遠遠超越當時希伯來人的知識範疇。」
8.證明傳道書是聖經正典一部分的最有力論據是什麼?
8 可是,傳道書必須藉賴外來的資料才能確立它的正典地位嗎?你若仔細考查一下這本書,便會看出它的內容不單十分和諧,而且跟聖經的其餘部分完全協調一致。它確實是聖經正典的一部分。
傳道書的內容
9.招聚者發覺人類的境遇如何?
9 人生的虛空(1:1-3:22)。這本書開宗明義地道出全書的主題:「虛空的虛空。」招聚者說:「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人的一切勞碌帶來什麼益處呢?世代輾轉相傳,大地的自然循環生生不息,「日光之下並無新事。」(1:2,3,9)招聚者立定心意要尋找智慧,因為世人實在經歷極大的勞苦。但他發覺不論人是愚是智,勞碌取利,吃喝宴樂,這一切均是「虛空,都是捕風」。他於是「恨惡生命」,厭煩人生的種種苦惱和物質追求。——1:14;2:11,17。
10.什麼是上帝的恩賜?但有罪的世人結局如何?
10 不錯,凡事都有定期,上帝「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上帝希望見到手下的受造物在地上享受生活的樂趣。「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並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這也是上帝的恩賜。」但是很可惜!因為有罪的世人最終的結局與獸無異:「這個怎樣死,那個也怎樣死,氣息都是一樣。人不能強於獸,都是虛空。」——3:1,11-13,19。
11.招聚者對敬畏上帝的人提出什麼明智的勸告?
11 對一切敬畏上帝的人提出明智勸告(4:1-7:29)。所羅門祝賀死去的人,因為他們擺脫了「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壓」。接著他談及許多虛空勞碌的事。此外,他也明智地勸告說:「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又說,「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4:1,2,9,12)他對上帝的百姓聚集起來從事崇拜一事提出明智的忠告:「你到上帝的殿要謹慎腳步;[要]近前聽。」在上帝面前不可魯莽發言;相反,「言語要寡少,」向上帝許願務要償還。「你只要敬畏上帝。」若見到窮人受欺壓,要記住,「有一位高過居高位的鑑察,在他們以上還有更高的。」他指出勞碌的僕人睡得香甜,富足的人卻滿懷憂慮而不得安眠。然而,他赤身來到世上,雖辛苦勞碌,卻什麼也不能帶離這世界。——5:1,2,4,7,8,12,15。
12.對於人生的一些重大問題,此書提出什麼勸告?智慧予人的造益如何優於金錢?
12 即使一個人多有財富尊榮,「雖然活千年,再活千年,」卻沒有享福,那又有什麼好處呢?心中時刻緊記生死的重大問題勝過與愚昧人「在快樂之家」作樂。不錯,寧可受智慧人的責備,因為「愚昧人的笑聲,好像鍋下燒荊棘的爆聲。」智慧使人得益。「因為智慧護庇人,好像銀錢護庇人一樣。惟獨智慧能保全智慧人的生命。這就是知識的益處。」既然如此,人生何以苦難重重呢?「上帝造人原是正直,但他們尋出許多巧計。」——6:6;7:4,6,12,29。
13.招聚者就什麼事提出勸告和稱讚?他對人所必歸之處提出什麼評論?
13 世人的最終結局(8:1-9:12)。招聚者勸人要「遵守王的命令,」但他留意到,因斷定罪名沒有立刻施刑,「所以世人滿心作惡」。(8:2,11)他稱讚快樂,但世上仍有一件大禍患!眾人都同歸一處——死亡!活著的人知道難免一死,「死了的人,毫無所知。……凡你手所當做的事,要盡力去做;因為在你所必去的陰間沒有工作,沒有謀算,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9:5,10。
14.(甲)招聚者強調什麼實用的智慧?(乙)事情的結論是什麼?
14 實用的智慧及世人的本分(9:13-12:14)。招聚者論及其他的禍患,例如「愚昧人立在高位」。此外,他提出許多含有實用智慧的箴言。他斷言甚至「一生的開端和幼年之時,都是虛空的。」他也指出,除非人能緊記這項真正明智的勸告,「趁著年幼,……當記念造你的主,」否則,到年老力衰的時候便惟有歸於塵土,因而應驗了招聚者的話:「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他曾孜孜不倦地教導人,因為「智慧人的言語好像刺棍,」鞭策人歸於正途。但論到世俗的智慧,他警告說:「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然後,招聚者把全書帶到高潮,總結他對虛空和智慧所下的評論:「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上帝,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上帝都必審問。」——10:6;11:1,10;12:1,8-14。
何以有益
15.所羅門如何區別導致災禍的活動和有意義的工作?
15 傳道書絕不是一本悲觀的書,相反,它充滿了像寶石般燦爛的上帝智慧。雖然所羅門把自己的許多成就視為虛空,他並沒有把他在耶路撒冷摩利亞山上所建造的聖殿和耶和華的純真崇拜視作如此。他也沒有把來自上帝的生命恩賜稱為虛空,相反,他表示生命是為了使人喜樂行善而賜下的。(3:12,13;5:18-20;8:15)凡是對上帝毫不理會的活動都會導致災禍。父親可能努力為兒子積聚財富,但一場災難卻可以奪去一切,結果沒有任何東西留下來給兒子。所以,將永久的產業——屬靈的財富——留給兒女無疑好得多。非常富有但卻不能享用也是災禍。當死亡的災難趕上富有的人時,他們便空手而「去」了。——5:13-15;6:1,2。
16.戈希力夫這本書如何與耶穌的教訓一致?
16 在馬太福音12:42,基督耶穌說他自己「比所羅門更大」。既然所羅門預表耶穌,那麼,所羅門在戈希力夫這本書中所寫的話是否與耶穌的教訓一致呢?兩者有許多類似的地方!例如,耶穌強調上帝的工作範圍多麼廣闊,說:「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約5:17)所羅門也提及上帝的工作,說:「我就看明上帝一切的作為,知道人查不出日光之下所做的事;任憑他費多少力尋查,都查不出來,就是智慧人雖想知道,也是查不出來。」——傳8:17。
17.耶穌和所羅門的話還有其他什麼相似之處?
17 耶穌和所羅門都鼓勵純真的崇拜者要聚集起來。(太18:20;傳4:9-12;5:1)關於「事物制度的末期」和「指定的列國時期」(《新世》),耶穌的評論與所羅門所說的「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這句話完全一致。——太24:3;路21:24;傳3:1。
18.在提出什麼警告方面,耶穌和他的門徒也與所羅門一致?
18 最重要的是,耶穌和他的門徒均與所羅門一致地警告人提防崇尚物質的危險。智慧才是真正的保護,因為正如所羅門說,智慧「能保全智慧人的生命」。耶穌則說:「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傳7:12;太6:33)傳道書5:10說:「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貪愛豐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這也是虛空。」與此類似的是,保羅在提摩太前書6:6-19提出勸告,指出「貪財是萬惡之根。」在其他的聖經教訓方面,兩者也有類似之處。——傳3:17-徒17:31;傳4:1-雅5:4;傳5:1,2-雅1:19;傳6:12-雅4:14;傳7:20-羅3:23;傳8:17-羅11:33。
19.今日我們懷著什麼快樂的希望聚集起來一同敬拜耶和華?
19 上帝的愛子耶穌基督在地上時是睿智的所羅門王的後代。在耶穌基督的王國統治下,一個新的屬地社會會建立起來。(啟21:1-5)對一切寄望於上帝的基督王國的人來說,所羅門為了指引治下臣民而寫的資料的確值得他們仔細留意。在王國治下,人類會按照招聚者所提出的明智原則而生活,並且會因上帝予人的生命恩賜永遠歡喜快樂。若要完全享有在王國治下生活的喜樂,我們必須現在就聚集起來一同敬拜耶和華。——傳3:12,13;1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