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
(Mark,Good News According to)
約翰(别名馬可)受聖靈啟示所寫的記載,報導耶穌基督在地上傳道期間的實況。這卷關於「耶穌基督的好消息」的書,涵蓋的時間從公元29年春至33年春,以記載施浸者約翰(為耶穌鋪路的人)的工作為開始,以記載耶穌復活後發生的各事為結束。(可1:1)
在四卷福音書中,馬可福音的篇幅最短,内容生動緊湊,報導了耶穌基督的傳道活動和他施行的神跡,有力地表明他確實是上帝的兒子。這卷書時常使用「一……就」和「隨即」一類的字眼。(可1:10,12,18,21,29)在行文布局上,對話和行動大致各佔一半。
資料來源 古代的傳統聲稱,馬可福音的資料基本上來自彼得。既然馬可曾跟彼得一起在巴比倫,自然有機會從彼得那裏獲知很多事。(彼前5:13)據奧利金説,馬可是「按照彼得的指示」寫成這卷福音書的。(《基督教會史》,優西比烏斯,第6卷,25章3-7節)德爾圖良在《駁馬西昂》(第4卷5章)指出,馬可福音「可説是彼得的作品,馬可則是替他傳達信息的人」。(《尼西亞前教父》,第3卷,350頁)優西比烏斯提及帕皮亞斯(約公元140)所引「約翰長老」的一段話:「長老説過,『馬可是替彼得傳達信息的人,他準確地記錄自己記得的事,但並不是按照主所説所做的事的先後次序去寫的。……馬可以這種方式把自己記得的每一點都寫下來,這樣做並沒有甚麽不對。他所關注的是,不遺漏所聽到的任何事,也不杜撰任何細節。』」(《基督教會史》,第3卷,39章12-16節)
馬可的寫作資料看來還有其他來源。既然早期基督徒在他母親的家裏聚集(徒12:12),那麽除了彼得之外,他肯定也認識别的基督徒。這些門徒都熟悉耶穌,見過耶穌怎樣做事,也聽過耶穌怎樣傳道教人。馬可的記載説,有個「年輕人」險些被逮捕耶穌的人抓住,卻「赤身跑了」,所説的很可能就是他自己。因此,他本人看來也接觸過耶穌。(可14:51,52)
顯然是為非猶太人寫的 雖然馬可福音也會吸引和造福猶太讀者,但這卷書顯然不是為他們寫的。馬可看來主要以非猶太讀者為對象,尤其是羅馬人。這卷書行文簡潔,乾淨利落,據稱特别適合羅馬讀者的口味。書中某些拉丁詞語有時候會音譯為希臘語,例如馬可用希臘語prai·toʹri·on(普雷托里翁)去代替拉丁語praetorium(帕雷托利暗)。(可15:16,Int)此外,他也用希臘語ken·ty·riʹon(肯蒂里翁)去取代拉丁語centurio(辛托利奧),意即統管一百個士兵的軍官。(可15:39,Int)
馬可福音就某些事作出解釋,但對猶太讀者來説,這樣做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例如記載提及約旦是條河,從橄欖山可以望見聖殿(可1:5;13:3),法利賽派「常常禁食」,撒都該派「説沒有復活這回事」(2:18;12:18)。這卷福音書也提及人們慣常在「無酵節的第一天」宰殺逾越節的羊羔,「預備日」就是「安息日的前一天」。(14:12;15:42)
一般猶太讀者都很熟悉閃族語言的詞語,因此無需特地加以解釋,但馬可福音卻含有不少閃族語的解釋,包括「博尼格」(「雷霆之子」),「塔利塔·庫米」(「小姑娘,我叫你起來!」),「科珥班」(「奉獻給上帝的禮物」),「以利,以利,拉馬·薩巴克塔尼?」(「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為甚麽撇棄我?」)等。(可3:17;5:41;7:11;15:34)
成書時間和寫作地點 據古代傳統説,馬可福音最初在羅馬面世。早期作家如克雷芒、優西比烏斯和哲羅姆都提及過這件事。保羅第一次在羅馬被囚時,馬可也在羅馬。(西4:10;門1,23,24)後來,馬可跟彼得一起在巴比倫。(彼前5:13)保羅第二次在羅馬被囚時,他請提摩太盡快去接馬可一起到他那裏去。(提後4:11)馬可很可能就在那時候回到羅馬。耶穌曾預告耶路撒冷會遭受毁滅,但既然馬可在福音中沒有提到這件事怎樣應驗,他必定是在毁滅於公元70年來到之前就寫成了這卷福音書。在公元60-65年之間,馬可至少到過羅馬一次,甚至兩次,因此他很可能是這幾年間在羅馬寫成了這卷福音書。
馬可福音獨有的特色 馬可記載的事件雖大致跟馬太和路加相同,但他補充了好些細節,是别的福音書沒有的。有些細節透露了耶穌對某些事的感覺。有一次,耶穌在安息日治好了一個手部萎縮的男子,卻招來别人非難。耶穌見「[這些人]的心麻木不仁,就非常悲傷」。(可3:5)耶穌家鄉的人不願接納他,他「很詫異他們不信」。(6:6)一個年輕的富人問耶穌他要怎樣做才可以領受永生,耶穌看着他,「就愛他」。(10:21)
關於耶穌在世的最後階段,馬可福音有些資料也是别的福音書沒有的。他報導,耶穌受審時假見證人的證言各有出入。(可14:59)士兵强迫一個路人,昔蘭尼人西門,抬耶穌的苦刑柱,只有馬可才提及這人是「亞歷山大和魯孚的父親」。(15:21)馬可也提及,彼拉多先查證耶穌確已死去,才允准亞利馬太的約瑟把耶穌的屍體領去埋葬。(15:43-45)
馬可福音記錄了耶穌的四個比喻,其中一個是這卷福音書獨有的。(可4:26-29)他的記載至少提及耶穌基督施行的19個神跡,其中兩個(治好有言語障礙的聾人和一個盲人)是馬可福音獨有的。(可7:31-37;8:22-26)
引用《希伯來語經卷》 雖然馬可福音看來主要是為羅馬人寫的,但書中時常提及和引用《希伯來語經卷》。馬可指出,施浸者約翰的工作應驗了以賽亞書40:3和瑪拉基書3:1的預言。(可1:2-4)福音還報導耶穌應用、引證和提及《希伯來語經卷》,包括以下各事:只在口頭上尊重上帝(可7:6,7;賽29:13);要孝敬父母(可7:10;出20:12;21:17);上帝創造男女,設立婚姻制度(可10:6-9;創1:27;2:24);各條誡命(可10:19;出20:12-16;利19:13);耶穌論及聖殿的話(可11:17;賽56:7;耶7:11);他談及自己會被人棄絶(可12:10,11;詩118:22,23);耶和華在燃燒的荆棘叢中對摩西所説的話(可12:26;出3:2,6);基於愛的兩大誡命(可12:29-31;申6:4,5;利19:18);耶和華對大衛的主説,必把仇敵放在他腳下(可12:36;詩110:1);耶穌的門徒四散奔逃(可14:27;亞13:7);耶穌説上帝會離棄他(可15:34;詩22:1);耶穌吩咐痊癒的痲瘋病人要留心的事(可1:44;利14:10,11);他預告使地荒涼的可憎之物必來到(可13:14;但9:27)。
馬可時常引用《希伯來語經卷》,充分表明耶穌基督深信經卷上的聖言,並經常在傳道時引用。這卷福音書也讓我們更熟悉人子的行事為人,看出「人子來,也不是要受人服事,而是要服事人,並且獻出生命,作為許多人的贖價」。(可10:45)
長結語和短結語 馬可福音16:8説:「她們……甚麽也沒有告訴人,因為她們實在害怕。」有些人認為,馬可福音的結語來得太突然,因此不可能是原作的結語。可是,鑑於馬可的寫作風格,這個結語也並非不可接受。此外,公元4世紀的學者哲羅姆和優西比烏斯都同意,馬可福音的原作確以「她們實在害怕」這句話做結語。(哲羅姆,第120封信,問題3,載於《拉丁教會作家文集》,維也納與萊比錫,1912,第55卷,481頁;優西比烏斯,《致馬里納斯》第1章,載於《希臘教父集》,巴黎,1857,第22卷,937欄)
有好些抄本和譯本在這句話之後加上一個長結語或短結語。長結語(共12節經文)見於《亞歷山大抄本》、《以法蓮重疊抄本》、《劍橋伯撒抄本》,也見於《通俗拉丁文本聖經》、《庫熱頓叙利亞語抄本》、叙利亞語《伯西托本聖經》。但《西奈抄本》、《梵蒂岡抄本1209號》、《西奈叙利亞語抄本》、《亞美尼亞語譯本》並沒有收錄這個長結語。某些晚期的抄本和譯本則附有短結語。公元8世紀的《理久抄本》將兩個結語都加以收錄,先列出較短的一個。這部抄本在每個結語前都附有評論,説明該結語在哪些地區流行,但表明兩者都不具權威性。
聖經譯者古茲匹德對馬可福音的兩個結語評論説:「短結語比長結語更銜接馬可福音16:8,但兩者都不足以被視為馬可福音的原作。」(《古茲匹德新約對照本》,1944,127頁)
[第1026頁的附欄]
馬可福音的要點
馬可用簡煉而緊湊的筆觸記述耶穌的生平,報導耶穌怎樣廣行神跡,充分表明自己是上帝的兒子
在四福音中,這卷福音書篇幅最短;按成書順序,馬可福音是第三卷(約公元60-65),寫作對象顯然是非猶太人
耶穌走遍各地,宣揚王國
耶穌受浸,開始傳道,宣告「上帝的王國近了」(1:9-11,14,15)
他邀請西門、安得烈、雅各、約翰撇下捕魚事業跟隨他(1:16-21)
耶穌在迦百農的會堂講道之後,走遍加利利各地向人傳道(1:21,22,35-39)
收税人利未接受邀請,跟隨耶穌(2:14-17)
耶穌召集十二使徒,帶他們一起傳道(3:13-19)
他用許多比喻向人講解上帝的王國,但惟獨配得的人才能完全明白(4:1-34)
耶穌在家鄉傳道,許多人卻不信(6:1-6)
他加强傳道活動,派出使徒(6:7-13)
耶穌改變形貌,展現王國的榮光(9:1-8)
他在耶路撒冷城外預告,人子會在雲中來臨,大有力量和榮耀(13:1-37)
廣行神跡,表明自己是上帝的兒子
他在迦百農的會堂裏將污靈從一個男子身上逐出,後來治好西門的岳母,又治好許多别的病症(1:23-34,40-42)
耶穌治好一個癱瘓的人,表明自己有能力赦罪(2:1-12)
病人紛紛從各地來找耶穌求醫(3:1-12)
耶穌平息加利利海的風浪;將一群污靈從一個男子身上逐出,容許污靈進入豬群,附在豬身上(4:35-5:17)
他治好一個患血崩的婦人,復活崖魯的女兒(5:21-43)
用五個餅、兩條魚餵飽5000人;耶穌在波濤洶湧的加利利海上行走(6:35-52)
他將污靈從叙利亞腓尼基婦人的女兒身上逐出,又治好一個有言語障礙的聾人(7:24-37)
他用七個餅餵飽4000人,在伯賽大令一個盲人復明(8:1-9,22-26)
一個被邪靈附身的男孩又聾又啞,門徒無能為力,耶穌卻能够把邪靈逐出;在耶利哥使一個討飯的盲人復明(9:14-29;10:46-52)
跟上帝兒子作對的,都不能得逞
耶穌在曠野堅拒撒但的引誘,之後有天使來服事他(1:12,13)
法利賽派的抄經士批評耶穌跟收税人和罪人一起吃飯,耶穌加以駁斥(2:15-17)
法利賽派的人指責耶穌的門徒在安息日摘麥穗吃,又批評耶穌在安息日治病;他們跟希律黨徒商議怎樣鏟除耶穌(2:23-3:6)
敵人聲稱耶穌驅逐邪靈是靠撒但的能力,耶穌有力地駁倒他們(3:20-30)
為耶穌預備道路的施浸者約翰被斬首,耶穌知道後繼續傳道教人(6:14-29,34)
法利賽派的人和抄經士指責耶穌的門徒罔顧傳統,不行洗手禮;耶穌揭發他們的偽善,指出不潔的真正來源(7:1-23)
為了試探耶穌,法利賽派的人向他問及離婚的問題,卻難不倒他(10:1-12)
耶穌潔淨聖殿,後來祭司長、抄經士和長老質問他憑甚麽權柄做這些事,他令這些人無言以對(11:15-18,27-33)
耶穌説了一個葡萄園的比喻,用意是要揭發宗教仇敵怎樣與上帝的旨意作對,以及他們怎樣合謀要殺害他;敵人想抓他,卻因害怕群衆,不敢下手(12:1-12)
法利賽派的人和希律黨徒問耶穌是否該納税給凱撒;撒都該派就復活一事提出刁難的問題。但他們全都無法難倒耶穌(12:13-27)
猶大出賣耶穌;門徒失足;耶穌被捕,公議會判他死罪,但他預告自己必「坐在大能者的右邊,帶着天雲而來」(14:1,2,10,11,17-21,27-65)
彼拉多不得已把耶穌處死;耶穌死在柱上,之後被葬在墓穴裏(15:1-47)
天使宣告耶穌復活(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