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信徒行善
「所以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加拉太書6:10。
1.行善是否僅限於家庭圈子之內?
上一篇文章特別討論丈夫們、他們身為一家之主的責任以及他們在家庭事務上跟從上帝的道的指引時會為自己、妻子和兒女帶來的重大裨益。唯有美善的事才對基督徒是適當和合宜的。自稱跟從基督耶穌——基督教的元首和創始者——的人可以將他們的善行伸展到家庭圈子之外。有許多超出家庭圈子以外的事也是耶和華見證人必須加以考慮和值得這些基督徒予以實行的。
2.(甲)正如加拉太書第六章指出,行善的機會廣泛到什麼程度?(乙)對基督徒說來,什麼是合宜和必需的?
2 聖經的加拉太書第六章特別表明我們有無限的機會可以向一般人,尤其是向一些與我們具有同樣信仰的人,其他的基督徒、耶和華見證人及他們的同工,行善。加拉太書的這一章頗詳細地論及基督徒之間所存有的彼此互助、相親相愛的關係,以及這為他們所帶來的行善機會。所以,「善」就是對基督徒的信仰適當合宜的事;事實上,這乃是表明一個人實際遵守上帝的道所訂的條件和跟從基督耶穌的榜樣的重要證據。
3.(甲)由於什麼重要的事實,耶和華的僕人在今日負有特別的責任?(乙)這件事怎樣牽涉到我們的動機?
3 加拉太書第六章的最初六節談及藉著溫和、謙卑及不自私地與人分享而彼此互助。然後從第七節開始說:「不要自欺:上帝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順應[肉體]撒種的,必從[肉體]收敗壞;順應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加拉太書6:7,8)基督徒無疑有藉著行善而撒「種」的機會。今日這些機會正不斷擴大和增加,因為有一大群人正贏得上帝的善意而被帶進基督徒的組織中。這為耶和華的僕人帶來了很多的責任,包括撒播善種的責任在內,因為正如我們讀到,「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真正的善工必須是懷著正當的動機而行的,因為正如第八節指出,人可能「順著肉體撒種,」也可能「順著聖靈撒種。」懷著合乎聖經的美善目標,懷著正當的動機而撒種使基督徒能夠「從聖靈收永生。」
4.(甲)今日的時勢怎樣有利於我們對「眾人」行善?(乙)「行善」一事進一步伸展到什麼程度?
4 今日在宗教世界裡發生的事件和發展使我們的日子成為撒播善行的最好時機。這便是有利的時機,既然我們有許多基督徒同工與我們聯絡交往。我們有機會傳道而「向眾人行善。」但是特別在今日,當我們仍然可以與我們的弟兄聯絡交往而非與他們分離之際,我們有機會幫助我們的基督徒弟兄。「所以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加拉太書6:10)基督徒有機會藉著傳道工作而撒播善種,但是「行善」的意思較此更深一層,正如以上引自加拉太書的經文在強調「信徒一家的人」時所表明一般。
5.試述我們提及行善的若干具體方法的目的。
5 現在讓我們考慮一下我們能夠向信徒行善的一些具體方法。我們並非妄言我們能將這樣行的所有方法都列舉出來。這裡所列出的無疑並非全部的方法,但是在篇幅容許的範圍內提及這些善工的一部分可以幫助我們所有的人看出我們能夠以許多種方法執行加拉太書6:10吩咐我們對「信徒一家的人」行善的命令。
6.試解釋耶和華見證人的共同目標。
6 身為耶和華的見證人,我們與「信徒一家的人」一同事奉上帝,與他們一同從事傳道工作為基督徒的組織服務以及為那些從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基督徒同工獲悉上帝之道的信息的人服務。我們都具有同一的目標,即「順著聖靈撒種」,忠心地事奉敬拜我們的上帝耶和華以確保我們在他那公義的新事物制度裡生活的希望。我們彼此互助以求達到這個目標,而這種協助有很大的一部分是藉著我們所獲得和給予的勸告與提議;這些勸告和提議完全是以上帝的道為根據及與他的神治組織所作的努力一致的。
在什麼時候勸告是有益的?
7.(甲)勸告在什麼時候是有益的?(乙)試舉出一些顯著的例證。(丙)關於我們所可能提出的勸告,這導至什麼結論?
7 在你一生中接獲過許多勸告和提議。你在什麼時候從它們得到益處呢?豈不是在你接受勸告而聽從它,在你採納別人為了你的好處和幫助你改善而作的提議的時候嗎?你若沒有作這樣的反應,顯然你便沒有從別人的勸告和提議得益了。這也是神治的提議和勸告產生作用的方式。因此我們從這件事實可以看出當我們與「信徒一家的人」共事時,我們多麼需要敏於接受規勸和行事機巧,這樣我們才能從勸告和提議得益,同時別人亦能從我們的建議得益。提議和勸告唯有在被接納時才有益,它們若被拒絕就不會有任何益處了。例如在神治傳道訓練班裡當指導員對在講台上作演講的人提出仁慈友愛的建議以幫助他們獲得作公眾聖經演講的資格時,這豈不是很顯然嗎?指導員提出建議,學生若接受和聽從便能夠有所改善。我們的《王國傳道月報》含有許多提議和勸告。小組的監督也提出勸告和建議。上帝的道更充滿良好的忠告。因此當我們與「信徒一家的人」共事時,機巧可以使我們所提出的勸告更為有效和對別人更有幫助。
8.提摩太前書5:1,2給予我們什麼適當的勸告?
8 在提出勸告或建議時務要機巧,即使對方是個成熟的基督徒而本來不應該需要有人告訴他怎樣行。即使看來「他應該知道清楚一點才對,」我們的體貼、禮貌和機巧卻要求我們仁愛地對待我們在小組裡的弟兄,正如我們仁愛地對待自己的家人一般。「不可嚴責老年人,只要勸他如同父親,勸少年人如同弟兄,勸老年婦女如同母親,勸少年婦女如同姐妹,總要清清潔潔的。」(提摩太前書5:1,2)這是聖經給我們的勸告,要我們尊重弟兄的感情。我們在對待他們時必須機巧才不致勞而無功,因為我們的原意是要幫助他們和使他們得益;當我們提出勸告和建議時,我們則希望他們會接受我們的勸告和採納我們的建議。這一切都是為了造福他們和促進耶和華的崇拜的緣故。
9.(甲)為什麼我們時常需要鼓勵?(乙)試舉出「安慰和造就」的一個例證。
9 我們應該找尋機會對我們的弟兄提出機巧的鼓勵嗎?不錯,我們應該。基督徒有權利彼此鼓勵和互相安慰。我們時常需要鼓勵,因為灰心是一件頗常見的事,甚至在耶和華上帝的僕人中間亦然。帖撒羅尼迦前書5:11向我們指出我們在這件事上所享有的權利:「你們該彼此勸慰,互相建立,正如你們素常所行的。」聽從這個訓示會為給予和獲得安慰與幫助的人雙方均帶來個人的喜樂,同時也促成更大的活動。聖經吩咐我們要繼續如此行。一個監督或其他的基督徒可能留意到一個弟兄精神頹喪,於是找機會與這個弟兄傾談一下。精神頹喪的基督徒和試圖鼓勵他的弟兄所作的私下談話可能大概如下:
「弟兄,我希望你一家大小都好。你自己也好嗎?」
「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有什麼毛病,弟兄。我的心情壞透了;我對什麼事也提不起勁來。我不知道我究竟做了什麼錯事。我覺得意氣消沉,精神頹喪。」
「有時感覺抑鬱並不是罕見的事,我很感謝你向我提及這件事。心情不好並不是不尋常的事。我自己也曾感覺過抑鬱和頹喪;我們若看看聖經的話,我們會發現例如彼得和保羅有時也感覺抑鬱,相信你也記得。」
「是的,我記得。」
「因此當我們感覺抑鬱時,通常意味到我們遭遇到難題。但是有難題亦必定有解決的方法。你有查看過你的難題是什麼嗎?」
「我並沒有真正將情形深刻地檢討過。」
「我可以幫助你檢討一下嗎?」
「可以。我很感激你這樣做。」
「首先,在你家裡一切都妥當嗎?」
「你是什麼意思呢?」
「你和你的妻子相處得好嗎?」
「很好。」
「這對你是一項祝福。可是你的兒女——一切都妥當嗎?」
「是的,他們都很好。」
「你一家都很好,健康都不錯嗎?」
「我們的健康都很好。」
「你的俗世工作有給你任何麻煩嗎?」
「並不比通常更糟。」
「哦?『並不比通常更糟』是什麼意思呢?」
「你可你也知道,我的俗世工作是季節性的;現在正是最旺的季節,所以我要額外加班。我除了工作、工作、工作之外,簡直沒有時間做任何其他的事!只是這樣而已。」
「我們有許多人也多多少少處於這種情形中。你若因為長時間的工作而感覺疲倦,這當然可能成為一個難題。這可以削弱你的體力以致你感覺抑鬱、頹喪、煩惱、不安。但是正如我說過,有難題就必定有解決的方法。你記得有一節經文在我們感覺頹喪煩惱時特別對我們有鼓勵的作用。這節經文便是詩篇55:22,它勸勉我們說:『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他必撫養你。他永不叫義人動搖。』弟兄,既然你感覺有點抑鬱頹喪,這節經文可以怎樣助你呢?」
「它提及將我的重擔卸給耶和華,他就會撫慰我。」
「不錯,但是你能夠怎樣將重擔卸給他呢?」
「藉著禱告嗎?」
「對了。而且他說他『永不會叫義人動搖。』這裡所說的『動搖』是什麼意思呢?」
「我想大概是跌倒的意思,或者陷於一種像我一樣的心情。」
「你的心情如何呢?」
「我想只是感覺抑鬱或頹喪而已。」
「不錯。」
「弟兄,我相信我可以看清楚這點了。我可以看出這節經文真正對我適用,而且我很感激你將這節經文向我指出。」
「我自己也時常從這節經文得益不淺。既然它提議將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而且正如你所說,你可以藉著禱告這樣行,我們何不現在就向耶和華禱告,一方面祈求他的幫助,同時也向他表達我們的感激和向他致謝呢?」
「很好。」
於是他們一同禱告,由探訪的弟兄為兩者向耶和華提出懇求。與所作的禱告一致地,遭遇難題的弟兄必須同時真正努力設法調整自己的事務和改變個人的時間表以求獲得紓解。有時你或者也可以採用同一的方法。
10.試述一個實際的經驗以說明予人鼓勵所造成的良好結果。
10 以下是美國一個小組在1966年的實際經驗,一位屬於受膏的餘民階級的基督徒報導說:
「我們的小組獲得了百分之三十的增加。這主要是由於有些一度變成不活躍的傳道員再度參加收穫工作所致。弟兄們作了一些富於鼓勵和造就性的屬靈探訪。一個簡短的經驗如下:一個不活躍了三年的姐妹對監督說:『重新返回真理的懷抱將會十分困難。我已經離開了這麼久。我怎能再次想到出外傳道或參加聚會呢?』她曾花了很長的時間照顧她那病重的母親,當她的母親最後去世時,她自己的靈性已變成非常軟弱了,以致她停止了傳道。弟兄鼓勵她感覺自己其實從沒有離開真理,反之只是執行著她的傳道工作中對良好的基督徒行為與愛心十分重要的一項特色而已,同時也指出耶和華並沒有忘記她那表現愛心的工作。弟兄告訴她監獄裡的弟兄們均無法參加聚會或傳道工作,但他們並沒有離開真理。對事情的這種看法對她有極大的幫助。現在她已經常參加傳道工作和聚會了,其他與此類似的有趣經驗鼓勵我們繼續對我們的弟兄表現仁慈。」
物質的禮物
11.善行有時也牽涉到物質的東西嗎?
11 牽涉到物質施與的善行也會帶來屬靈的祝福和裨益。加拉太書6:10亦暗示到這點;這意味到我們應該慷慨地將物質的資財與我們的弟兄分享。鑒於約翰一書3:13-18所說的話,慷慨的施與所表現的其實乃是上帝的愛;這段經文的第十七節說:「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窮乏,卻塞住憐恤的心,愛上帝的心怎能存在他裡面呢?」第十八節進一步表明這點,並且考慮到動機的問題說:「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藉著將行為與言語作一個對照,聖經表明慷慨的施與乃是基督教的實踐而非空談。
12.(甲)我們可以向誰表現物質的慷慨?(乙)基督徒可以在什麼「日子」以他們的物質資財作施與?(丙)我們為了什麼而表現感激是合宜的?
12 我們可以向誰表現這種物質的慷慨呢?向所有的弟兄。並非只有窮人才獲得他們弟兄慷慨的友愛,反之所有的人都得到,而且也應該得到。一般人時常互相饋贈,例如他們在俗世的節日所為一般。可是在他們當中卻常有一種競爭的精神存在;他們喜歡嫉妒地比較彼此的禮物。真正的基督徒所實踐的慷慨並不需要等待正式的場合。我們可以在任何時候送禮給任何人,例如給較年長的人,以表示我們對他們的忠心服務所懷的感激。它們無需限於夫妻間的愛的表現,同時也可以伸展至父母對兒女之愛的表現;兒女對於教導、訓練他們憑著公義原則而生活的父母也可以用禮物表現他們的愛。此外,對一個在神治事務上幫過我們忙或造益過我們的弟兄,我們也可以用禮物表達我們的感激。真正的基督徒並不需要「母親節」、「父親節」、「聖誕節」、「復活節」和俗世所訂的其他節日,因為雖然有些人在這些節日的確憑著愛心而誠懇地饋送禮物,當他們成為基督徒之後,他們卻避免讓他們的施與被任何源於異教的節日所玷污。我們可以用出於愛心的禮物表現我們對許多不同的事物,例如對先驅傳道員的忠心服務,所懷的感激。這樣不但受者得福,施者得福更大。大家都因此而得益,信心均獲得造就,年長的和年幼的都一同身受其利。「上帝阿,我到年老髮白的時候,求你不要離棄我,等我將你的能力指示下代,將你的大能指示後世的人。」(詩篇71:18)慷慨地將自己所有與我們所愛的弟兄分享能夠有助於將所有的人以友愛的聯繫團結起來。
個人的探訪
13.個人的探訪怎樣能夠行善?
13 在以上幾段中我們讀到一個弟兄為了給予鼓勵而探訪另一個弟兄時他們所可能作的談話。事實上,探訪「信徒一家的人」乃是我們向基督徒弟兄行善的方法之一。聖經鼓勵我們探訪別人以表現我們對他們的熱切關懷。尤其是當別人特別需要我們的注意時,例如家裡有人病了或如以上所提有人感覺灰心沮喪時,我們更應該如此行。耶穌在馬太福音25:35-40論及象徵性的綿羊和山羊時曾運用這條原則,說:「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當我們探訪「信徒一家的人」時,僅是我們的在場即已對別人有所幫助,除此之外我們更可以藉著我們所表現的友愛關懷,我們所能給予的鼓勵和其他實際的協助,例如幫助對方照顧兒女、料理家務、準備膳食或其他許多方式的分勞予人援手。我們探訪弟兄應該是彼此之間的友愛的一種自然流露而不是僅為了履行責任而視之為一種絕對的必需。由於這緣故,我們不會覺得我們唯有在一個弟兄沒有參加聚會或傳道時才有探訪他的必要。相反地,我們這種基督徒的交往乃是一件值得珍惜的東西;它對於訪者和被訪者均有莫大的屬靈裨益。「因為我切切的想見你們,要把些屬靈的恩賜分給你們,使你們可以堅固;這樣我在你們中間因你與我彼此的信心就可以同得[鼓勵]。」——羅馬書1:11,12。
14.試簡述以上所論及的基督徒生活的特色。
14 我們在以上提及一些事作為我們對信仰與我們相同的人所能行的善的若干例證,例如機巧地與他們一同工作,鼓勵他們繼續行善,與弟兄分享物質的東西,為了彼此的屬靈裨益而探訪他們等。在這方面我們會獲得上帝很大的祝福,因為小組會從這些善行得到很大的造就和強化。當弟兄們機巧、慷慨而富於鼓勵,當他們撥出時間來探訪別人時,小組便會更為團結和友愛。這些事都是生活的一部分,特別是基督徒的生活的一部分,而基督徒的生活乃是一種充滿了對上帝和鄰人的愛的生活。
15.試簡述生活上這些美事所帶來的結果。
15 耶和華對這些善工所作的祝福會帶來奇妙的結果。他的祝福會帶來和平、力量和安慰,正如使徒行傳9:31明確地指出一般:「那時猶太、加利利、撒瑪利亞各處的教會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聖靈的安慰,人數就增多了。」和平是建立在公義之上的,它會帶來耶和華的這種祝福。由於這緣故,小組和其中的個別分子都更能夠對所有的人行善,包括外界人士在內。所以對信徒行善會帶來多麼美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