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千累萬的人已脫離教會——你應該同樣行嗎?
基督教國的各教會幾乎有十億教友。近年來某些教會的人數迅速增長。1975年《美國的宗教》一書表示,目前有百分之三十一的美國人認為宗教勢力漸長。在1910年持有此觀點的人僅百分之十四而已。
這本刊物表示,「然而,在同一時間大部分人(百分之五十六)則認為宗教勢力漸消。」你若稍微檢討一下大多數基督教國教會會友的態度和行為,便會發現一件有趣的事實:數以百萬計的教友並不參加宗教禮拜或教會其他活動。他們的名字也許仍記錄在教友名冊上;雖然他們沒有正式脫離教會,卻等於有名無實了,請想想:
教友與上教堂的人數目日減
過去五年來美國的聯合循道會每年約損失150,000個教友。在1970年代。美國其他某些基督新教團體損失了數以萬計的教友。整個世界都出現同樣的傾向。西德的一些城市登記員報導說,要登記取消教會會籍的人多到實際要大擺長龍,弄得他們忙個不了。1975年《大英年鑑》所刊登的數字與1974年及1973年版的數字比較透露全世界的天主教,東方正教及基督新教教友,僅於兩年內數目下降了80,041,050個。
除了直接的損失之外,近年來基督教國各教會新教友越來越少。上教堂的人數亦相當低。法國的調查表示,雖然百分之八十的法國人民是已領洗的天主教徒,稱得為經常上教堂的僅佔百分之二十左右而已。1972年一項加拿大的調查透露,蒙特利奧的天主教徒中只有百分之三十參加望彌撒及領聖體。美國各教會經常上禮堂做禮拜的人數僅佔成年會友的百分之四十而已。
為何有盈千累萬的人捨棄了基督教國的各教會呢?
他們為什麼離開?
人們捨棄教會的理由相當多。在西德,有些人為了不想付教堂稅的負擔而離開。然而,更普遍的理由牽涉到近年來羅馬天主教在教義上的改變。這使很多一心以為自己信的是使徒傳下的純真宗教的人大感困惑。正如美國一位天主教教士說:「過去十年來教會所說的若是真話,那麼過去2000年來所說的一切便是謊話了」。
有些教士藉著舉辦流行的玩意以圖挽留青年人於自己的教堂裡。例如,宗教禮拜儀式已夾雜了民謠及搖擺音樂。然而這種嘗試以大部分而言卻並不成功。天主教是士德魯M.基利評論說:「動作像癮君子的教士和企圖代替咖啡室或搖滾音樂大會的教堂並未能吸引青年人。」
今日墮落的道德標準竟為很多牧師所公然贊同,這使很多教會受到進一步的非議。甚至青年也不贊同這樣的事。正如一份報紙在青年態度專欄中所說一般:
「有一句俗語說,你不能藉著拖倒別人而抬高自己。這樣行反會連自己也拖倒。由於這緣故,在我們看來,教會沒有堅守崇高的道德標準及以同樣堅決的態度教導人認識是非善惡的標準實在是大錯特錯。青年人需要及希望獲得指引。……在道德標準方面我們是絕無妥協餘地的。」
至於為什麼人們對教會感到灰心,天主教教士及心理學家馬丁·巴布指出另一個主要原因:「人們在宗教上感到真正飢餓,他們得到飽足的少數機會之一是星期日的禮拜儀式。當其時教士(或牧師)若不餵養靈性飢餓的人,那就真正令人失望了」。
你教會的情形又怎樣呢?你是否獲得造就靈性的健全聖經訓示呢?抑或你也像千千萬萬的人一樣在教堂裡所聽到的僅是捐錢的呼籲,政治討論和教士贊同放寬道德的標準,以致大感失望呢?你若有過以上的經驗,但卻仍然繼續作這樣一個教會的教友,這可說是合理嗎?盈千累萬的人已經認為這樣行不合理而毅然脫離了教會。你是否應該這樣行呢?
這是你必須決定的一個嚴肅問題。當決定這問題之際,要小心衡量一下上帝自己在聖經哥林多後書6:14-17所說的話:「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什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麼相通呢?……『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
你若聽從聖經的這個忠告而脫離自己的教會,你要往何處才能滿足你在靈性上的需要呢?
「個人的」宗教是答案嗎?
大部分脫離了教會的人仍然相信上帝及感到靈性上的需要。他們怎樣在這方面尋得滿足呢?根據《美國新聞及世界報導》所載,近來有「一種新興的傾向,就是更趨於個人性質及強調感情的宗教」。
近年來有不少人報導有過「玄祕」的經歷。可是這些經歷其實並沒有什麼新奇之處。教士安德魯M.格里利和威廉C.麥格里地在最近一篇題名為「我們是個神祕主義者的國家嗎?」的文章中評論說:
「諸如此類不可思議的經驗……在歷史上每個時期及地球的每個地方……東方及西方,聖人及罪人,男女老幼,看來都有過幾乎一樣的經驗——不能自禁的狂喜,使他們感覺有如神遊太虛一般。」
你是否有過這種個人的宗教經驗呢?即使沒有,也許你知道某人曾有過這樣的經歷。這類經驗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是卻有需要提防之處。為什麼有這樣的需要呢?因為正如上文指出,在基督教國及異教國家中,自古至今這些事均大為流行。狂喜的經驗本身並不能幫助人認識真正的上帝,明白他所悅納的崇拜標準及他對人類和地球所定的旨意。事實上,狂喜的經驗甚至可能阻礙人尋得這些重要的知識。怎會如此呢?
頗有趣地,上述基里利及麥格里地所作的調查在六百名自認有過這些經驗的人當中留意到有百分之四十八感覺「有包握凡事會逢凶化吉」。他們問接受調查的一個人他對於人死後是否繼續生存的問題有何意見,這人回答說:
「我所知道的只是,你若一旦經歷過我所經歷的事……,這個問題便會顯得無關重要了。你知道凡事都會迎刃而解,因此你並不會擔心細節。」
然而聖經卻鼓勵人「不斷尋求」上帝的知識,好像搜求隱藏的珍寶一般。(箴言2:3-5)耶穌敦促他的門徒要「努力」贏得永生(路加福音13:24)雖然他們已經「在基督耶穌裡成聖,蒙召作聖徒」,使徒保羅卻警告公元第一世紀的某些基督徒:「所以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哥林多前書1:2;10:12;請參看腓立比書2:12;馬太福音24:13)因此,任何經驗若令人感覺自滿而認為自己必可得救的話,這種經驗自然不可能是來自上帝的。
既然基督教國的各教會及個人的宗教經歷均不能提供敬拜上帝的正確基礎,那麼人們究竟可以向何處尋求幫助呢?
他們尋得真正的基督教
耶穌指出辨明誰僅是名義上的基督徒和誰是他的真正門徒的方法說:「所以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馬太福音7:20)藉著什麼「果子」呢?讓我們研究其中兩種。
根據聖經說,真正的基督教會是「歸於[上帝]名下的百姓。」(使徒行傳15:14)他們在崇拜中顯然會運用上帝的名字,這位上帝即耶穌基督的天父。你們教會是否這樣行呢?你自己認識上帝的名字及在崇拜中運用這名嗎?西德一個青年男子解釋這個問題如何幫助他找著真正的基督徒:
「我曾生活在一個公社中,當時我吸毒及以偷竊為生。沒有多久,我便看出這種生活多麼不合理,於是我開始尋求生存的意義。然而看來並沒有什麼目標值得我悉力以赴。通常我還未開始便已放棄嘗試了。
「一晚我返回公社時發覺其他的人正在討論著上帝。我所聽到的話激發起我閱讀聖經的興趣。於是我開始搜尋,因為我堅信一定有個真正的基督教會在世上。
「後來我的姐姐送了一本《新世界譯本聖經》給我。我一生首次讀到耶和華這個名字。數日後我問一位耶和華見證人:『為什麼要用耶和華這個名字?』他給了我一個精確的回答,可是我卻感覺懷疑。我讓他繼續說下去,以為這樣便可以從他的話找到漏洞。
「在以後幾個星期的聖經討論中我一直保持懷疑的態度。終於我意識到我已經尋得自己在多次祈禱中所懇求的東西。我已尋得真正的基督徒組織。於是我迅即作出適當的改變,使我的生活與聖經原則一致。現在我有權利以大部分的時間與別人分享聖經的真理。」
耶穌舉出另一個辨認真正基督徒的標誌,說:「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13:35)一個年輕女子發覺這個標誌幫助他辨明真正的基督教。她敘述說:
「我在十八歲便離開了家庭,開始與一群人混居和吸毒。兩間房內時常有二十人住在一起,所以地方簡直像個垃圾堆。在那裡我經歷到人性可以醜惡到什麼程度。
「我堅信世上必定有些人真正實踐愛心。後來我接觸到所謂的『耶穌百姓』而加入了他們。可是我很快便發覺這群人非我所求的。他們每日的生活只不過是唱歌,祈禱及跳舞而已。雖然這些青年並不吸毒,我卻看得出與他們一起一個人也會『產生幻覺』。
「每天我讀聖經及祈求上帝把我帶到一群真正的基督徒那裡。後來[一個朋友]來訪及告訴我上帝的名字是耶和華,他也提及他從耶和華見證人學到很多東西。可是當時這些東西並不使我感興趣。我說我所要尋求的是基督。[他]回答:『你若想見到基督徒的話,便跟我來吧』」。
這個年輕女子參加耶和華見證人王國聚會所的一個聚會。在那裡她遇到真正彼此相愛及對陌生人表現愛心的人而大感訝異。她說:「我對於在這裡遇見的人印象甚深」。六個月之後她受浸成為耶和華的基督徒見證人。她和那位介紹她認識耶和華見證人的男子結了婚,現在她以全部時間與鄰人分享聖經真理。她總括自己的感想說:我深深感謝耶和華從這狡詐的世界制度中把我拯救出來進入他那奇妙的光中。」
你有沒有為了自己的教會未能滿足教友在靈性上的需要而感到不安呢?你的教會有沒有用「社會運動」和參與政治來代替健全的聖經訓示呢?若然,你便面臨一個重要抉擇了。對你來說,教會會友的身分是否重要過與上帝享有一項蒙他嘉許的關係呢?你會繼續作一個有名無實的基督徒組織的一分子嗎?抑或你會脫離這個組織?
你若想對上帝的道有更深認識而無需參加一個教會,耶和華見證人很樂於幫助你。他們可以在你家中或任何方便的地方與你主持一個免費的聖經研究。接受這項邀請能夠幫助你學會聖經本身所倡導的崇拜方式。這豈不是你一向渴望知道的嗎?
[第708頁的圖表]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在美國各教會聚會人數下降情形
上教堂人數百分率
50 1955
1960
45
1965
1970
40 1975
在1974年,基督教國各教會的131,424,564個會友中僅有百分之四十在普通一週中上教堂,其他國家的數字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