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拉特人,勇敢的聖經宣揚者
約翰·威克利夫的去世使他的仇敵得意洋洋,興高采烈。他們以為他們不再會受到威克利夫的主張所引起的種種難題所困擾了。他們會能够恢復他們對人民的控制。威克利夫的著作和英文聖經譯本會逐漸被人遺忘。雖然他們可能懷有這樣的希望,這個希望卻未能實現。威克利夫的跟從者,羅拉特人,比以前更決心要繼續推行威克利夫的工作。
“羅拉特人”這個綽號在以前曾有人用過。這個名字起源於十四世紀的荷蘭,可是在威克利夫死後這個名字才大受人注意。這個名字來自中古世紀荷蘭文的羅倫(lullen,英文的“lull”一字即來自此字,在古代的意思是歌唱、低聲哼唱或詠唱)一字,含有‘上帝的讚美者’的意思。除了讚美的意思之外,這個名字也含有中古世紀英文羅勒(loller)一字的意思,意指一個游手好閒的流浪漢或無業遊民。但羅拉特人絶非游手好閒的人,這從他們走遍英國各地努力向人傳講上帝的道一事足以見之。
第二本威克利夫聖經
威克利夫的聖經譯本引起了人民閲讀聖經的願望,而這種願望需要獲得滿足。同時,在傳道方面運用這部譯本使人意識到其中的譯文頗難了解。當時需要有一本修訂本,使聖經的信息能為普通一般人所了解。威克利夫的若干個跟從者遂合力從事這件工作,而他最親近的同伴約翰·普爾維(John Purvey)看來在這件事上帶頭。
第二部威克利夫譯本的序言描述譯者在翻譯方面所運用的若干原則。譯者們並非毫無異議地接受全部的拉丁經文,因為他們意識到在許多世紀中有些謬誤滲入到經文的版本中。因此他們盡量將許多部古老的版本收集起來加以比較,“以求使一部拉丁文聖經更為真實可靠;然後再次研究其中的經文和譯文”——在當時這種方法幾乎是前所未聞的。為了獲得一部較純正的拉丁經文版本,譯者們也設法找出一些艱深的字詞和片語最準確的意思,並且試圖了解經文所用的文法。最後,譯者會“盡可能緊守句子的原意”,然後將譯文加以查閲和更正。——《英文六國語對譯書》,29頁。
這項努力所産生的英文譯本一方面盡量保持拉丁文的原意,同時也使用英文的成語。這部修訂本大受歡迎,因此今日這部較後的譯本現存的數目比較早一部譯本的數目多五倍。這部譯本中的許多字詞和片語後來被丁度爾的譯本所採用,然後被收納在《欽訂本》中。
許多早期的英文聖經版本很巨大和裝飾華麗,這表明它們為富有和受過教育的階級所使用。可是,較後的威克利夫譯本則有相當多較小的版本,字寫得很密而被設計成供普通人所用,並且較易收藏在口袋裏和外袍下。較小和較簡單的版本所費較廉,而且切合實際,因為當時人若擁有當地文字的聖經便有被勢力強大的宗教權威所處罰的危險。
遍及全國的傳道者
羅拉特人的傳道者大部分步行周遊各地,他們攜帶一根粗重的杖供防身及助步之用。為了安全起見,他們多半在鄉村地區傳道。每逢他們抵達一個鄉村或小鎮時,當地的武士或鄉紳便會將居民召集起來聽他們講道,時常在露天的地方,在茅舍或穀倉裏,在較大的房屋的客廳裏。他們將一本論文小册和聖經給在座的人傳閲,有時所用的只是一本或兩本聖經書。周遊的傳道者離去之後,當地的人會將這些書本輾轉傳閲和加以討論。在這些聚會中傳道者不但誦讀聖經,同時教人識字以便使更多人能够親自閲讀聖經。
傳道者引用聖經去支持他們的教訓。威克利夫自己在訓練傳道者時曾強調他們需要跟從耶穌在派出七十個門徒時所作的簡單訓示。(路加福音10:1-11)羅拉特人倚靠朋友供給他們食住;他們衣着簡樸,時常披着赤褐色的粗布斗篷以資辨識。許多聽到上帝的道的人接納了他們的教訓,因此羅拉特人的工作由牛津和列斯特擴展到英國中部諸郡,威爾斯的邊界和英倫的西部。當地的居民則可以與其他渴望學習的人一同研讀聖經。
以下是一個例證:“尼哥拉斯·貝爾華德是這個教派的成員,他在倫敦花了四個馬克四十便士買了一本新約,並且教導威廉·萊特及其妻子馬姐利。他與他們一同工作了一年,勤懇地研讀新約。”——《霍克斯的行傳與紀念文》。
在十四世紀的末葉,羅拉特人的運動繼續擴展,但大部份限於在羅馬天主教會之内。另立門户在當時是前所未聞的事。威克利夫自始至終均力圖從内部改革教會,他的跟從者繼續以此為目標。但是隨着羅拉特人的勢力在國内各處繼續增加,這引起了更多的爭論。羅拉特人的傳道者並沒有表現威克利夫的著作所含的機巧論據。反之他們直言指責朝聖、各種迷信、贖罪券、聖者、神龕和採用偶像等事,若干顯要的羅拉特人逐漸意識到他們無法繼續留在教會中。可是,教會的勢力如此強大,以致許多傳道者在被人逮捕時由於害怕被逐出教會而寧願放棄他們的新信仰。當局的猛烈反對迫使這項運動轉而在暗中進行。
為了謀求更多永久的合法改革,羅拉特人在1395年將一份宣言呈遞給英國議會,其中列出羅拉特人的主要信仰。他們也將信條釘在聖保羅大教堂和其他著名教堂的門上。這使主教們大感憤怒,於是他們籲請英王李察二世採取行動。他以危言恐嚇迫使羅拉特人的領袖們屈服,而英國議院則拒絶接受他們的請求。從那時起,主教們力圖説服政府明令壓制羅拉特人的活動。
迫害加劇,但卻勞而無功
在十五世紀的初葉,羅拉特人仍然受到一些有勢力的友人所庇護;後者幫助他們抗拒敵人對他們所作的許多攻擊。但是新登位的國王亨利四世卻賴羅馬天主教會之助而得位。雖然他的父親,干特的約翰,是威克利夫最忠心的友人之一,蘭卡斯特的亨利卻剛相反。在1401年,英國議院通過一項法案授權給主教們將異端焚斃。
當約翰·普爾維在1401年受審時,他公開撤消了自己的信仰。可是另一位傑出的領袖,威廉·沙特利(William Sawtry)卻拒絶改變他的信仰;他堅信在教士舉行聖禮之後,餅仍然是餅而沒有化為基督的肉體。經過兩天的辯論之後,他在倫敦的士密夫菲爾牲畜市場被活活焚死。雖然獲得這場勝利,坎特伯雷大主教湯麥士·亞倫度爾仍然小心翼翼。在有些郡中羅拉特人仍受到很多人所支持,在這些地區中主教們不敢帶頭逼迫他們。當約翰·伯比,烏斯特郡伊夫沈的一個裁縫,在1410年被縛在柱上準備將其焚斃時,年輕的亨利王子親自試圖説服他改變主意。有一個時候行刑者將柴移去,但一切游説均未能使他動搖。最後行刑者終於將火點燃。當王子登位成為亨利五世時,他決定繼續執行他父親的政策。他逮捕了一位顯要的羅拉特人,約翰·奧特卡素爵士;他認為此舉在壓制異端方面可能更有效。
可是奧特卡素卻成功地逃出倫敦塔的監獄,他的支持者於是發動武裝叛變以保衛他。這是他們所犯的最大錯誤之一,因為前此他們曾聲稱戰爭違反了基督教的原則而加以棄絶。他們試圖在倫敦附近的艾爾探綁架國王,但卻未能成功。於是他們向倫敦的聖紀爾進發以便與其他的叛黨會合,但他們全被擄獲或擊敗。雖然奧特卡素得以逃脱,並在此後三年逍遙法外,但他卻終於被逮捕,並在1417年被綁在柱上焚斃。在此之後羅拉特人不再試圖以武力干預政事或參與政治了。雖然逼迫加增,有其他許多羅拉特人被焚斃,這卻未能制止他們的信息傳播出去。甚至在諾福克,發動十字軍的史賓賽主教一旦去世,他們的信息便迅速傳播有如燎原之火一般。他們開設了許多學校教人寫讀,並且設立了許多未經政府授權的聚會處所。
使用聖經一事變成了逼迫的一個焦點。較早時候,教會在1229年的吐露斯會議中通過的一項法令禁止平信徒擁有當地語言的任何聖經,但這項法令在英國卻沒有大力執行。可是,任何人在翻譯聖經之前均必須從主教獲得許可才行。1408年,坎特伯雷的一個會議下令禁止人翻譯聖經的任何部份,而且宣告人不可閲讀“在約翰·威克利夫的日子或他之後所寫成的任何這類書本、小册或論文……不論公開抑或私下地如此行,違令者會招致逐出教會的處分。”1414年,有另一條法令頒布懲罰英國境内擅自閲讀聖經的人。這樣行的人會失去田地、財産和生命。
若干當地的主教進一步頒布其他的法令,尤其以在索美塞得郡和林肯郡為然。在林肯郡,“詹姆士·布魯斯特因為擁有一本英文的聖經書而被控。”艾利斯·亞殊福特曾教導一個男子“登山寶訓的一部分”。艾利斯被帶到六個主教之前,她受到特别警告不可將這些事教導人,甚至不可教導她自己的兒女。
威克利夫的主張對歐洲大陸的影響
雖然普通人民不能公開閲讀聖經,居高位的人卻能够如此行。英國的皇后和李察二世的妻子安妮擁有一本拉丁文聖經及一本波希米亞文的聖經。她在1382年下嫁英王;這宗婚姻曾蒙她的兄弟温塞斯勞王所認可。後者接受教皇的勸告同意這宗婚姻;教皇本想藉此達到自己的目的,但卻未能預期到這件事所導致的結果。安妮皇后不久便聽聞威克利夫的著作而設法獲得其中的幾本,並且也獲得英文的四福音。她贊同威克利夫的見解而予以支持。探視她的布拉格宮廷人士將威克利夫的若干著作帶返波希米亞。布拉格大學也與牛津大學建立聯繫,而當時後者仍然對威克利夫懷有很大好感。
由於這項接觸,約翰·胡斯得以讀到約翰·威克利夫的著作。胡斯在布拉格大學受教育,後來升為該校的校長。他在1403年對威克利夫的主張作了一系列的討論。這些討論受到當局的譴責,但是胡斯卻繼續倡導這些主張。最後在1409年,教皇亞歷山大五世頒布通諭下令查究這件事。胡斯和他的跟從者遭受逐出教會的處分,二百本威克利夫的著作被焚毁。但是當時胡斯和威克利夫的主張已傳遍波希米亞而大為流行,而國王亦不支持教皇。教皇在1410年去世,次年布拉格的大主教亦接踵去世。胡斯於是利用這段時間繼續傳道。
為了試圖制止深具破壞力的教皇分裂,西基斯文皇帝在1414年召開康士登斯會議。威克利夫的著作所産生的巨大影響再次被提出來考慮。教皇這時可以見到威克利夫的主張在兩個相隔很遠的國家,英倫和波希米亞,所産生的影響。在1415年,胡斯雖然獲得皇帝發給他的安全通行證,卻被定罪及綁在柱上焚死。官方宣布威克利夫是提倡異端的魁首,他的書籍會被焚毁,他的屍骨則應從墓中掘起而抛出‘成聖的土地’。在當時林肯郡兩位相繼就任的主教看來,這項行動如此可憎,以致他們沒有將其付諸實行。後來直至1428年人們才將威克利夫的屍骨從墓中掘出焚成灰燼,然後將骨灰撒在附近的斯威夫特河上。頗自然地,有些人在這項可悲的行動中看出一項象徵性的意義:正如河水將威克利夫的灰帶到廣闊的海洋中,他的教訓亦被散布到全世界。
1572年的一項褒揚狀將威克利夫形容為燃起火花,胡斯點燃煤炭,然後路得高舉起火炬。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把在黑暗的中古時期形成的若干傳統和謬誤主張除去,而當時開始流行的各種主張和原則有許多均是由威克利夫首次提倡的。羅拉特人在這段時期中仍然頗活躍。當路得的寫作流傳到英國時,羅拉特人的各小組匯合成為一項新的運動,因為兩者之間的主張如此相似。
聖經逐漸得以擺脱所受的桎梏,這項縛束在以前使聖經淪為僅是少數富有的人的專利品。我們今日賞識先人所表現的勇氣嗎?他們珍惜聖經而體會到這是一本值得閲讀和研究的書——甚至值得他們為其犧牲土地、自由和生命。我們重視這項歷盡艱辛方才獲得的自由嗎?唯獨我們親自研讀聖經,並且表現積極的信心將其中的真理與别人分享,我們才能够説我們的確珍惜這項研讀聖經的自由。
[第27頁的圖片]
斯威夫特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