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耶和華獻上蒙悦納的犧牲
曾有一段時期,伊甸園a東邊的入口有一個異乎尋常的景象。那裏有大能的基路伯把守,他們神情肅穆,令人清楚意識到,誰也休敢踏進一步。那裏也有一把轉動着、發火焰的劍,同樣令人喪膽。在晚間,這把劍也許在周圍的叢林當中發出怪異的光芒來。(創世記3:24)這個景象的確叫人生畏稱奇,誰看了都會肅然站開。
該隱和亞伯也許曾多次到過這個地方。他們是在父母亞當夏娃離開伊甸園以後才出生的,因此他們只能猜想在樂園裏生活是怎樣的。這是他們的父母曾住過的地方。他們想像得到,樂園裏必定水源充足、林木葱翠、蔬果繁多。現在,伊甸園稍為露出的一角無疑看來樹木生長過剩、乏人料理。
亞當夏娃必然曾向兒女解釋,為甚麽沒有人照料伊甸園,以及他們被逐出這個園子的因由。(創世記2:17;3:6,23)該隱和亞伯必然為此大感苦惱!園子就在眼前,他們卻不能進去。樂園雖近在咫尺,卻彷彿遠在天涯。該隱和亞伯都受到不完美所損污,但對於改善自己的處境卻無能為力。
亞當夏娃的關係無疑令情勢進一步惡化。上帝對夏娃作出判決時指出:“你必戀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轄你。”(創世記3:16)現在亞當必然對妻子諸多轄制,也許不再把她視為伴侶和賢内助,從而應驗了上帝的預言。夏娃則看來變得過度依賴丈夫。一個評注甚至把夏娃對丈夫的“戀慕”形容為“一種近乎病態的渴慕 ”。
聖經並沒有透露這種惡劣的婚姻關係使孩子對父母的尊重受到多大影響。不過,亞當夏娃彼此對待的方式顯然令兒女深感不安。
志向各異
後來,亞伯從事牧羊,該隱則務農為生。(創世記4:2)他們的父母被逐出伊甸園以前,上帝曾預言説:“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亞伯放羊時無疑有不少機會沉思這個奇特的預言。(創世記3:15)亞伯必然曾經忖度:“上帝定意要通過一個苗裔把蛇的頭擊碎,這個應許會怎樣實現呢?苗裔的腳跟又會怎樣被擊傷呢?”
後來,該隱和亞伯分别向耶和華獻上供物,當時他們大概也已長大成人了。既然亞伯是個牧羊人,他獻上“羊群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自然不足為奇。該隱所獻的卻是“地裏的出産”。耶和華悦納亞伯的犧牲,“只是看不中該隱和他的供物”。(創世記4:3-5)為甚麽呢?
有些人認為原因在於亞伯所獻的是“羊群中頭生的 ”,但該隱所獻的不過是“地裏的出産”罷了。然而,問題其實並不在於該隱的供物的素質,因為聖經説耶和華看中“亞伯 和他的供物”,卻看不中“該隱 和他的供物”。由此可見,耶和華所留意的主要是敬拜者的内心情況。那麽,他察看到甚麽呢?希伯來書11:4説,亞伯“憑着信心”獻上犧牲。因此,亞伯的犧牲蒙悦納,是由於他有信心,該隱卻顯然缺乏這樣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亞伯的供物牽涉到流血。鑑於上帝在應許裏指出,苗裔的腳跟會受蛇所傷,亞伯可能由此推斷,這個應許會牽涉到犧牲一條生命。因此,亞伯的供物在實際上是個贖罪的請求,顯示他相信上帝會在適當時候提供一個求恩犧牲,好把人類的罪除去。
該隱卻跟亞伯相反,他看來對自己所獻的供物漫不經心。19世紀一個聖經評注者認為:“該隱 獻上供物,不過是承認上帝是恩主罷了。……顯然,該隱並不認為自己跟創造主的關係蒙受很大損害,也看不出有需要向上帝認罪或求上帝為人贖罪。”
此外,該隱既是長子,他也許甚至妄自斷定自己就是上帝所應許的苗裔,將會把古蛇撒但消滅。夏娃也可能對大兒子懷有同樣遠大的期望。(創世記4:1)假如該隱和夏娃真的曾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
聖經並沒有説明耶和華怎樣表示他悦納亞伯的犧牲。有些聖經評注者認為,上帝可能從天上降火在祭牲上,藉此表示他接納這個犧牲。無論怎樣,該隱意識到上帝拒絶接受他的供物後,就“大大地發怒,變了臉色”。(創世記4:5)從此該隱步向可悲的結局。
耶和華的勸告和該隱的反應
耶和華跟該隱推理説:“你為甚麽發怒呢?你為甚麽變了臉色呢?”這給該隱充分機會去檢討一下自己的感覺和動機。耶和華接着説:“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悦納?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它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它[才對]。”——創世記4:6,7。(請參看第23頁附欄。)
該隱對上帝的勸告充耳不聞。他把亞伯帶到田間去,在那裏把亞伯殺了。後來,耶和華問該隱,亞伯在哪裏,該隱竟然向上帝撒謊,因而一錯再錯。他反駁説:“我不知道!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創世記4:8,9。
該隱在殺死亞伯之前和之後,都不肯“行得好”。他寧願讓罪操縱自己,結果被上帝逐出人類家庭聚居的地方。後來,上帝為該隱立一個“記號”,也許只是頒布一條嚴肅的命令,禁止人為亞伯報仇而殺害該隱。——創世記4:15。
後來該隱建了一座城,並按自己兒子的名字為城起名。不足為奇的是,該隱的後代也變得好勇鬥狠。最後,挪亞日子的洪水來到,把所有不正義的人毁滅,該隱的家系也隨之終止。——創世記4:17-24;7:21-24。
聖經裏有關該隱和亞伯的記載並非僅供人在茶餘飯後讀讀罷了。這個記載是“為教導我們而寫的”,“對於教導、責備……,都是有益的”。(羅馬書15:4;提摩太後書3:16)我們可以從這個記載學到甚麽教訓呢?
給我們的教訓
正如該隱和亞伯把犧牲獻給上帝,聖經也促請現今的基督徒同樣做,但不是獻上實際的祭物,而是獻上“讚美的犧牲……;這就是嘴唇的果實,是公開宣揚他名字的嘴唇所結的”。(希伯來書13:15)今日,耶和華見證人在全球230多個國家傳講上帝王國的好消息,以世界的規模向上帝獻上讚美的犧牲。(馬太福音24:14)你正參與這件工作嗎?假如你也有分參與,就可以深信“上帝並非不義,總不會忘記你們的作為和你們為他的名所顯的愛心”。——希伯來書6:10。
上帝並不憑外表——例如你傳道時間的多寡——去衡量你所獻的犧牲,正如他也沒有憑表面去衡量該隱和亞伯的供物一樣。耶和華看透事情的表面。耶利米書17:10説,上帝“鑑察人心”,甚至“試驗人肺腑”,意即人最深的思想、感情和動機。因此,上帝真正重視的,是人獻上犧牲的動機,而不是犧牲的數量多寡。不錯,人只要本着愛心獻上犧牲,無論多寡,就必蒙上帝珍視。——請比較一下馬可福音12:41-44和14:3-9。
另一方面,我們應當記住,耶和華不會接納劣質的祭物,正如他沒有接納該隱半心半意的供物一樣。(瑪拉基書1:8,13)耶和華要求你把自己最好的東西獻給他;他要你用全顆心、全個魂、全副思想和全部力量去事奉他。(馬可福音12:30)你正這樣做嗎?要是你正這樣做,那麽,你大可以對自己的犧牲感到滿足。保羅寫道:“各人都應該驗證自己的作為,於是他歡騰的時候,就單在於自己,而不在於同别人比較了。”——加拉太書6:4。
該隱和亞伯都受到同樣的撫育。然而,時間和環境令他們各自養成獨特的性格特徵來。該隱的品性漸漸被嫉妒、爭勝和暴怒的精神所損毁。
亞伯的情形卻剛剛相反,上帝記念他是個正義的人。(馬太福音23:35)亞伯決心取悦上帝,不惜付出任何代價;他跟忘恩負義的家人亞當、夏娃和該隱有如霄壤。聖經指出,亞伯雖然死了,卻“還在説話”。他忠心事奉上帝的事迹永遠記錄在聖經裏。願我們都效法亞伯的榜樣,繼續向上帝獻上蒙他悦納的犧牲。——希伯來書11:4。
[腳注]
a 有些人認為伊甸園位於現今土耳其東部的山區。
[第23頁的附欄或圖片]
基督徒勸告者的典範
耶和華仁慈地用這個問題跟該隱推理:“你為甚麽發怒呢?你為甚麽變了臉色呢?”上帝並沒有強迫 該隱改弦易轍,因為該隱是有自由意志的。(請參看申命記30:19。)雖然這樣,耶和華卻毫不遲疑地向該隱指出,他放任的行徑可以導致甚麽後果。他警告該隱説:“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它必戀慕你。”——創世記4:6,7。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耶和華嚴嚴責備該隱,卻沒有認為他已無可救藥。剛相反,上帝告訴該隱,他只要痛改前非就可以獲得獎賞;上帝也表示,該隱是能够 克服這個難題的。耶和華説:“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悦納?”論到該隱充滿殺機的暴怒,上帝説:“它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它[才對]。”
今日,基督徒會衆的長老應當效法耶和華的榜樣。正如提摩太後書4:2指出,他們有時要“責備人”、“訓斥人”,向犯過者率直地指出,他放任的行徑會導致甚麽後果。另一方面,長老也該“勸勉人”。這個詞的希臘語帕喇卡勒俄 含有“鼓勵”的意思。《新約神學詞典》評論:“勸告不是尖刻、富於爭論或吹毛求疵的。……事實上,這個詞也含有安慰的意思,而這個含意也顯示同樣的思想。”
值得注意的是,一個相關的希臘詞帕拉克萊托斯,可以指一個在法律事務上的幫助者或辯護人。因此,即使長老向犯過者提出嚴厲的責備,也當緊記他們是要幫助需要勸告的人,而不是跟他敵對。長老應當像耶和華一樣表現積極的態度,深信接受勸告的人是能够 克服自己的難題的。——請參看加拉太書6:1。
誠然,對方是否把勸告實行出來,最終必須由他自己決定。(加拉太書6:5;腓立比書2:12)基督徒勸告者也許發覺,有些人並不接受他們的警誡,正如該隱對來自創造主本身的責備也充耳不聞一樣。可是,長老只要效法耶和華——基督徒勸告者的完美典範,設法向人提供幫助,就可以確信自己已克盡厥職,盡力而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