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洲的巨河
《儆醒!》雜誌駐薩爾共和國通訊員報導
它靜靜地在熱帶的青翠叢林間移動。起伏不平的褐色表面反映著非洲的猛烈陽光。這不是森林中的大蛇而是非洲的第二長河和世界的第六長河。
這條大河便是馳名遐邇的剛果河。可是薩爾共和國在前年將其更名為薩爾河。這絕不是一條潺潺的小河。反之這條大河在寬達四哩(6.5公里)的河口每秒鐘將超過10,000,000加侖的水注入海中。以水量來說,這僅次於巴西的阿美遜河而已。
上游之行
為了親自體察這個自然奇觀,請和我一起往上游參觀吧。行程差不多3,000哩(近5,000公里),你可以看到令李文斯頓博士和史丹利先生流連忘返的景色。他們都是十九世紀的探險家。這地方的確是探險家的樂園。
我們在啟程之前可以留意一下河口波瀾的壯闊。水流直奔大西洋,留下來的三角洲十分細小,但在大陸的崖上卻沖成一個近4,000呎(1,200公尺)的峽谷,它那褐色的水在海岸的百哩(160公里)外也可以認出來。
我們的行程首先抵達離河口約八十哩(130公里)的內陸港市馬達蒂。我們在這裡必需捨舟登陸,因為水晶山成為河流的天然障礙物。漩流的河水在此沖激成三十多個連串的小瀑布,一律稱為李文斯頓瀑布。從首都金薩沙至馬達蒂不過二百餘哩(320公里)河流卻低下了八百多呎(250公尺)。這種突然力量的一部分現在已被用來轉動水力發電廠的渦輪,但由於這些瀑布,河流的源頭直至僅百年之前左右才為人所知。今日在瀑布的兩端有鐵路連接,使乘客和貨物可以轉載。
過了第一個瀑布便來到政府的所在地金薩沙。這是個建設於低沙平地之上的現代城市。廣闊河流的對岸是剛果共和國的首都,繁華的布拉扎維爾城。以河為界的兩國邊境長達數百哩。
內河船旅行
在旅行的第二程,我們必需早點到碼頭改乘淺水的內河船。我們把所有東西放在船上,因為小船不但載客(頭等至三等)而且載運一切貨物和汽車。小船的兩旁和前後都擠滿了平底載貨船,需要推或拖住遙遠的目的地。不少入口貨物如燃料油和工藝品需要運往河的上游,回程時則滿載橡膠、木材、咖啡、椰子和農產品。
解纜之後,我們開始隨著緩慢的水流有點搖幌地在河上數千個林木青蔥的小島間穿梭前進。這些小島和多變的水流需要最有經驗的船長和海員的航行技術才應付得來。據估計雖然河流本身的貨船航行範團約1,700哩(2,720公里)長,若將支流合計在內,則航行範圍可達8,000哩(13,000公里)。有時河流的寬度達10至15哩(15至25公里)。
處女地
沿途的風景何等優美!我們行得愈遠,便愈感覺到我們正撇下所謂的文明。沿河僅有班達卡和基辛加尼市及幾個從森林砍伐出來的小鎮使我們想起這個國家正在進入二十世紀。但大多數風景仍然保留未經破壞的原狀。
「馬蒂!」「佔寶!」我們沿途抵達各埠時都聽到這些習慣上的土語問候詞。每經過一條鄉村,我們都看見一隊隊光著身子的兒童跑向河畔,興奮地叫喊和笑著露出雪白的牙齒。河畔背後有幾問泥做的茅頂屋。屋旁的園子整齊地種著玉蜀黍,參茨,菠蘿和香蕉。
你看見那邊站在獨木舟上的老人嗎?或者他正期望在那裡釣到今天的晚餐。頭上天空有一對紅色尾羽的灰鸚鵡猝然飛下,以沙啞的鳴聲彼此呼應。在河的彎曲之處有一條鱷魚從河畔悄悄爬入水裡尋找食物。
今天我們很慶幸看見一群河馬快樂地在泥淖裡打滾。有一頭在較遠之處游泳,僅餘下眼睛和耳朵露出水面。牠泰然自若地游著,這使人記起耶和華曾向約伯論及河馬說:「河水泛濫,牠不發戰。」——約伯記40:23。
這條熱帶的大河流域棲息著種類繁多的動物和雀鳥。當我們溯流而上時,樹林和灌木如此茂密,以致雖然中午時分太陽的火傘高張,在密林之下的河畔也祇看到陰暗的影子而已。
河上商販
可是,前面的是什麼呢?若上去好像盧卻爾族的獨木舟群;盧卻爾是住在薩爾的二百多個部落之一。這些族人千百年來都居於獨木舟上或河畔的茅屋裡。他們是商販,麇集在河中出售食物和種種物品給河上的旅客。
為了交易容易,他們將小舟繫在迅速移動的內河船旁邊。請到船旁觀察一下獨木舟。你會見到獨木舟本身其實是一條挖空的長木頭,砍挖的工作需要許多小時。它們多數是用槳划的,但今日有些大型的已裝上船外馬達,在黃褐色的水中飛速前進像個水雷,上面有時載著四十至五十人。它們是名符其實的『河上巴士』。因為境內甚少大橋,乘獨木舟是許多人的平常生活一部分。
吼聲如雷的史丹利瀑布
當我們抵達史丹利瀑布下游的基辛加思時,我們已經乘內河船航行了一千多哩(1,600公里以上),但半途點仍在前頭。我們的船要在此卸下客貨回航,因為上游被七個總稱為史丹利的瀑布擋住。甚至在這個深入內陸之處,瀑布每秒鐘以4,500,000加侖的水沖激岩石的斷層,發出如雷的吼聲,水流量比北美的尼亞加拉大瀑布多出數倍。
來吧,讓我指給你看看一個你不想錯過的景象。在瀑布附近住著威干尼亞族人,他們以很獨特的方法捕魚。他們勇敢地衝過急流,在岩縫中設下有竿的漁網,網上附著用木和藤葛造成的圓錐形籃子,籃口直徑約六呎(1.8公尺)。威干尼亞人一日兩次察看陷阱,收集那被急流纏住而困在籃裡的魚。他們以大無畏的精神,划著獨木舟衝入急流,潛下奔騰的水裡蒐集漁獲,他們那紫擅色的肌肉如波浪般起伏者。
向水源進發
離開史丹利瀑布之後,我們繼續向上游進發,但現在差不多是向南而行。這條河很像巨型的彎刀,首先向東北伸展,隨後向東橫越赤道,再蜿蜒流入南方。
由於赤道兩旁流域的時雨季節彼此不同,這河遂不致如其他大河般發生極高和極低的水位。這河的水流高低率是1比3(這意味到水平和水流的季節性漲落不大),與美國密西西比河的1比20及尼羅河的1比48大異其趣。
越過史丹利瀑布之後,該河在當地稱為盧亞拿巴。它向薩利內陸伸展,直抵盧賓巴西(即以前的伊利沙伯維利)。可是,水源卻遠在東北的桑比亞。
中非洲的大河!這條巨大的剛果河現在已稱為薩爾河,以之為名的國家的日用所需大大有賴於這條河。不錯,這個無窮的奇觀又一次地證明了聰慧的造物主的智慧和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