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表現體會嗎?
「要得智慧,要得[了解]。……高舉智慧,它就使你高升。」——箴言4:5,8。
1,2.(甲)生活上有些什麼東西是我們應該體會的?(乙)體會究竟是什麼意思?這會怎樣表現出來?
生活上有許多東西是我們真正應該體會的。我們應該體會自己的父母,他們將我們帶到世上來,然後花了很多時間和心血將我們養大。我們應當感激他們的功勞。我們若有真正的朋友,我們也有很好的理由體會他們。我們所學到的知識,我們所做的工作和所得的禮物——我們對有對這些東西表現體會賞識嗎?時常當一個人獲得一份禮物時,受禮者會說:「謝謝你,我很賞識你的禮物。」但我們可以問問:這人真的體會賞識所得的禮物嗎?他其實希望得到另一件東西或什麼也不想要嗎?他會把禮物怎樣呢?「體會」或「賞識」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2「體會」一詞的意思是「尊重、重視、熱烈贊成」。什麼人是你所尊重的呢?什麼事是你所重視和熱烈贊成的呢?你怎樣表現你的體會呢?你若真正懷有體會,便會從你的所言所行清楚表明出來。
家庭關係
3.雖然孩子通常對父母懷有很深的感情,卻可能怎樣表明他其實對父母缺乏體會?
3很年幼的孩子其實並沒有體會之感。可是孩子卻生來便對父母懷有很深的感情。當有危險時,孩子自然知道向什麼地方尋求保護。例如一個小孩正在院子裡玩耍,他的母親就在附近。突然有一個陌生人走進院子裡,使孩子大吃一驚。孩子立即跑去抓住母親,把頭埋在母親的裙裡,於是就感覺受到保護了。母親若在以往對孩子愛護備至,孩子便會感覺安全。他真正以為有了這樣的保護,他便不用害怕任何外人闖入了。但是孩子會憑著本能關心自己。他對母親和後者的指導其實可能並沒有真正的體會,這由孩子做了錯事而受責時所生的反應足以見之。——箴言12:1。
4.(甲)過了相當時間之後,什麼可以幫助人對父母養成體會?(乙)養成了這種體會之後,他可以怎樣將其表現出來?
4可是,一個人成年之後,他對各事的看法便與孩童時期截然不同了。使徒保羅說:「我作孩子的時候,話語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哥林多前書13:11)一個人若要有體會,就必須先有知識,而且這種知識必須能夠打動他的心才行。當一個人長成時,他獲得相當的知識,他本身的經驗可能使知識打動他的心。現在他能夠體會或看出他父母當他是個嬰孩時為他所做的事有什麼價值了。也許現在他自己也有了兒女,正面對著管教兒女的難題,孩子有病時要在夜間起來照顧他們,要工作很長時間去維持家人的生活,使他們衣食無缺。現在他體會到「按照耶和華的教訓和警戒」養育兒女需要多少忍耐、愛心和關懷了。(以弗所書6:4)這些經驗可能使他和他的妻子回想到自己孩子的時候,也許至此他們首次真正體會到他們父母的功勞。現在他們能夠對父母所做的事真正重視和熱烈贊成了。養成這樣的體會之後,將其表達出來是好的;我們能夠以各種不同方式將所懷的體會再三表現出來。——提摩太前書5:4。
5.關於甚至年輕的孩童也應對父母養成的態度,聖經怎樣說?
5雖然一個人要等到成年之後才真正體會自己的父母乃是意料中的事,聖經卻對甚至年幼的兒童說:「當照耶和華你上帝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並使你的日子……得以長久。」(申命記5:16)你若孝敬父母,你便會對他們表現尊重和體會。
6.(甲)你所見到的什麼情形顯示兒女對父母十分缺乏體會?(乙)什麼因素可能在家庭裡促成這種情形?但什麼可以幫助人防止這種情形發生?
6很不幸地,在許多家庭裡兒女對父母毫不體會感激,甚至達到令人震驚的程度。(提摩太後書3:1,2;申命記27:16)基本的難題可能是父母本身並不體會他們的兒女。也許他們其實並不想有兒女,因此沒有以詩篇127:3所表達的觀點去看兒女:「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由於缺乏這種健全的觀點,父母也許不願花時間與兒女在一起,他們既不與兒女作伴,也不願回答兒女的許多問題。在其他事例上,兒女受到不良交往的影響,以致對父母所作的仁愛督導無動於中。但是如果父母和兒女雙方都熱切地將上帝的道的有益勸告付諸實行,這無疑有助於防止上述的不愉快氣氛在家庭裡形成。可是我們應當記得,一個人僅是說自己懷有體會並不足以證明他真正懷有體會。他每天所表現的態度和行動是否證明他的確懷有體會呢?
7.(甲)父親樂意或不願施行管教足以顯示他對兒女懷有什麼態度?(乙)管教應該怎樣施行?
7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我們應當考慮到一個人在家裡對於施行和接受管教所表現的態度。真正愛兒女的父親會留意使兒女獲得所需的管教(箴言13:24)箴言一書的第四章第一節促請我們要體會所受的管教,說:「眾子啊,要聽父親的教訓,留心得知聰明。」管教並非總是指以糾正或責罰的方式所施的懲戒。根據字典,「管教」的第一個意思是「適合門徒或學生的待遇,教育,以教導、運動、訓練培養身體、心智或德性方面的能力。」因此當我們讀到一個父親對兒女施行管教時,我們不應該想像一個男子對兒女發號施令,兒女若不聽命便加以責打。反之我們所談及的是一個真正關心兒女的父親,他花時間與兒女在一起,並且對兒女在身體心智和道德方面的發展深感興趣。他想幫助兒女像他自己一樣認識真正的上帝和上帝的行事方式。他想兒女堅信上帝會照顧他們和實現他的一切應許。(創世記18:19;申命記11:18,19)這樣的父母會耐心地幫助兒女培養各種敬虔的品質,例如仁愛、喜樂、和平、堅忍、仁慈、善良、信心、溫和、自制等。(加拉太書5:22,23)因此,雖然有時父親需要對兒女施行懲罰,當聖經說「眾子阿,要聽父親的[管教],留心得知聰明」時,我們所想到的應該主要是一個耐心地對兒女施行智育和德育的父親。
8.兒女對父母的管教應該有什麼反應?為什麼?
8孝敬父母的兒女也同時尊榮上帝,他們絕不會忤逆地拒絕接受管教。反之他們會聽從聖經的勸告:「愚妄人藐視父親的管教,領受責備的得著見識。」(箴言15:5)他們會嚴肅地考慮箴言4:13所說的話:「要持定訓誨,不可放鬆。必當謹守,因為它是你的生命。」你對管教有什麼反應呢?
9.「要得智慧」是什麼意思?一個年輕人可以怎樣表明他體會智慧的價值?
9上帝所感示的箴言進一步勸勉我們說:「要得智慧,要得[了解]。不可忘記,也不可偏離我口中的言語。不可離棄智慧,智慧就護衛你。要愛它,它就保守你。智慧為首。所以要得智慧;在你一切所得之內,必得[了解]。高舉智慧,它就使你高升。懷抱智慧,它就使你尊榮。」(箴言4:5-8)一個年輕人若聽從父親的教導和接受父親的管教,他便可以獲得智慧。他會學得怎樣將父親告訴他的事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上。他不會讓這些訓示「左耳入,右耳出」。一個年輕人若真正明白上述聖經訓示的要點,看出「智慧為首」,他便會樂於聽從父母的教訓及渴望從他們的人生經驗得益。他會「尊重」或體會他們傳授給他的智慧,特別是以上帝的道聖經為根據的智慧。
10.敬虔的智慧怎樣也可以對夫妻關係產生有益的影響?
10父母的思想若受敬虔智慧所指引,他們不但會在教養兒女方面獲致成功,同時夫妻之間的關係也會使他們獲得莫大的造就和強化。妻子不會因為替一位缺乏體會的丈夫做事而感覺受挫,丈夫則可以確信受到妻子的忠貞支持。為了幫助夫妻養成一種彼此體會賞識的精神,上帝的智慧之書說:「得著賢妻的是得著好處,也是蒙了耶和華的恩惠。」(箴言18:22)再者,「妻子也當敬重她的丈夫。」——以弗所書5:33。
11.妻子與其要求丈夫表現體會,較上策是什麼?
11誠然,夫妻雙方都應當體會賞識自己的配偶,但體會的表示若是由於感動對方的心所贏得的而非迫使對方作出的,它們便會有意義得多。丈夫和妻子怎能如此行呢?雖然愛美是女子的天性,另外有些事卻比外表的美貌重要得多。箴言31:30說:「豔麗是虛假的,美容是虛浮的;唯敬畏耶和華的婦女必得稱讚。」甚至不是信徒的丈夫也時常在過了相當時間之後受到基督徒妻子的貞潔品行和敬畏的心所感化。(彼得前書3:1,2)女子若證明自己是個能幹勤奮的妻子,她必定會贏得丈夫衷心的稱讚。要記得「體會」含有「重視」的意思。箴言說,「她的價值遠勝過珍珠。她丈夫心裡倚靠她,必不缺少利益。她一生使丈夫有益無損。」(箴言31:10-12)一個人若有一位「賢妻」,正如箴言31:28說,他必然會「稱讚他」。
12.什麼事可以促使妻子和兒女體會他們的家主?
12同樣地,丈夫若表現基督徒的良好品質,他便會贏得妻子的敬愛。他若對家人苛刻專橫,缺乏體貼,他們雖然可能尊重他的地位,但是卻會覺得很難對他表現體會或敬重他的為人。在另一方面,他在行使家主職權方面深深體會到他必須對他自己的元首主耶穌基督負責,並且盡力效法基督的榜樣,他的家人自然會對他體會賞識而有良好反應。(哥林多前書11:3;馬太福音11:28-30)他樂於花時間善待家外的人是不夠的;他自己的家人也需要他留意。一個男子若每天花點時間與家人作富於造就性的談話,家人對他的體會無疑遠超過他若僅是賺錢維持家人生活,回家之後卻一味埋頭看報紙或只顧看電視。雖然他的妻子可能因為他熱心公益而欽佩他,能夠使妻子對他更為敬愛的卻是他甘願經常撥出時間與妻子一同研讀聖經。
耶和華所表現的體會
13.(甲)即使家人不體會我們所行的善,誰卻會留意?(乙)大衛怎樣表現他對這件事的信心?
13有時即使我們對人表現仁愛,別人卻無動於中。但是我們應該知道,有一位對我們的所作所為瞭如指掌,而且真正賞識體會。這一位便是耶和華。耶西的兒子大衛深知這件事實。以色列的掃羅雖是他的岳父,卻對他大事迫害。掃羅極力破壞大衛的家庭,最後將大衛的妻子米甲另外許配給別人,並且屢次企圖將大衛殺死。有多少人經歷過這樣的艱辛呢?可是大衛卻再三對掃羅王表現仁慈。雖然大衛並不期望國王對他感恩,他卻說:「耶和華必照各人的公義誠實報應他。」(撒母耳記上26:23)不錯,耶和華留意使他的僕人所表現的仁慈獲得適當的獎賞。——箴言25:21,22。
14.耶和華以什麼方式對全人類表現仁愛的關懷?
14耶和華對人類深感興趣,這從他賜予人的豐富享受足以見之。使徒保羅和巴拿巴可以甚至對不敬拜上帝的人說:「[上帝]為自己未嘗不顯出證據來,就如常施恩惠,從天降雨,賞賜豐年,叫你們飲食飽足,滿心喜樂。」(使徒行傳14:17)所羅門王在上帝感示之下寫道:「我見上帝叫世人勞[作],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練。上帝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並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這也是上帝的恩賜。」(傳道書3:10-13)顯然上帝深愛人類世界;他想人享受地上的一切美物,彼此賞識,相親相愛,同時承認他是造物主而賞識感激他。
15.在地上的所有生物中,上帝唯獨對人表現仁愛的關懷嗎?
15但是上帝的仁愛關懷並非僅限於對人類表現出來。例如耶穌基督對使徒論及上帝對他們的愛護時說:「兩個麻雀不是賣一分銀子麼?若是你們的父不許,一個也不能掉在地上。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被數過了。所以不要懼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馬太福音10:29,30)請想想——上帝甚至關心被人視為無關重要的雀鳥。這是不足為奇的,因為牠們也是上帝的創造物。耶和華創造了雀鳥,並且保全牠們渡過挪亞日子的洪水。
16.可是上帝怎樣對他所創造的人表現特別的喜愛?
16可是上帝對人類卻懷有特別的喜愛。不是當上帝創造各種動物而是當上帝準備造人時,他對他的兒子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造人。」(創世記1:26)雖然我們的始祖墮落犯罪,上帝對人類的摯愛並沒有冷淡下來。反之他作了仁愛的安排使所有懷著信心和體會響應造物主的呼召的人能夠永遠活下去,正如耶穌解釋說:「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16。
17.為什麼享有無窮生命而永遠事奉耶和華是如此可喜的希望?
17享有無窮的生命而能夠永遠事奉耶和華——這是個多麼可喜的希望!耶和華絕不是一個苛刻無情的主人。甚至在今日,雖然我們的事奉深受我們的不完美所妨礙,上帝卻使我們得以保持信心。為了鼓勵我們,他感動使徒保羅對忠心的基督徒寫道:「上帝並非不公義,竟忘記你們所作的工和你們為他的名所顯的愛心,就是先前伺候聖徒,如今還是伺候。」(希伯來書6:10)由於亞伯拉罕屢次對耶和華表現真正的信心,上帝對他說:「我必大大的賞賜你。」(創世記15:1)論到耶和華的「典章」,詩篇的執筆者寫到:「守著這些便有大賞。」(詩篇19:11)不錯,耶和華身懷體會地賞賜一切遵行他旨意的人,不論他們所作的是大事抑或小事。既知道上帝懷有這麼富於體會的態度,這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呢?我們是否受到感動而同樣地表現體會呢?
珍視與上帝所具有的良好關係
18.以與耶和華的關係而言,我們都面對什麼情形?
18與耶和華具有蒙嘉許的良好關係絕不是我們人類可以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我們並非生來便具有這種關係。正相反,我們的處境與大衛王相若,他寫道:「我是在罪孽裡生的,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詩篇51:5)我們當中沒有人是例外。聖經說得不錯:「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羅馬書3:23;請參看約翰一書1:8,10)但是耶和華卻為我們預備了使我們可以贏得他嘉許的方法。
19,20.我們唯有藉著什麼方法才能與耶和華締結關係?為什麼事奉他是一項偉大的權利?
19我們若停下來想想人與上帝比較起來多麼渺小,我們的心便無法不深受上帝的恩典所感動。坐過飛機的人都知道,甚至僅是從幾千呎的高空望下來,地上的人便幾乎看不見了,房屋和汽車看來僅像玩具一般,耶和華從他那崇高得多的位置望下來,地上的人在他看來何等微不足道!(以賽亞書40:15)難怪詩篇的執筆者寫道:「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天,並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便說,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你竟眷顧他?」——詩篇8:3,4。
20可是這位至高無上的造物主,統治萬物的宇宙主宰,卻向我們凡人提出與他締結關係的機會。為了使這件事成為可能,他差遣他的獨生子到地上來犧牲生命作為贖罪祭。他的愛子耶穌基督自己解釋說:「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他也告訴他的使徒們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翰福音3:16;14:6)耶穌在捨命和復活之後吩咐門徒說:「[你們]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使徒行傳1:8)門徒體會到能以這種方式為上帝服務是一項偉大的權利,於是都遵囑而行。
21.在過去一年,世界各地的人怎樣表明他們十分珍視與耶和華具有良好的關係?
21結果世界各地的人都得以認識獨一的真神耶和華及他的愛子耶穌基督。過去一年在207個國家地區裡的人受到耶和華的基督徒見證人所協助而認識他。有些人將所聽見的信息謹記在心。這些人看出他們需要悔改歸正,改過自新而將生命用來遵行上帝的旨意。他們深深體會上帝為了拯救人類脫離罪與死的縛束而作的奇妙安排,因此甘心樂意地捨己受浸以象徵他們獻身遵行耶和華的旨意。(馬太福音16:24;28:19,20)並非只有區區幾個人採取這項重要步驟。去年在181個國家地區中有人受浸。在過去僅一年內,總共有297,872人由耶和華見證人為其施浸。所有這些人均研讀過聖經,熟知其中的教訓而毫不猶豫地公開宣布自己的信仰。(羅馬書10:9,10)他們懇切地作了一番努力使自己具備受浸的資格。因為他們十分珍視與上帝所具有的良好關係。你也具有這樣的體會嗎?具有這種體會的人在現今和將來可以享有莫大的幸福。
[第363頁的圖片]
真正愛兒女的父母會留意使兒女獲得所需的管教——不僅是懲戒而是促進心智和德性發展的個人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