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被造成永遠活下去
上帝造人是要人活下去。聖經描述上帝為人類始祖亞當夏娃所預備的生活所需充分表明這點。聖經告訴我們上帝將第一對男女安置在一個美麗的樂園家鄉裡,位於稱為伊甸的地區。樂園含有使人能夠繼續活下去的一切必需品。聖經的第一本書創世記論到這件事說:「耶和華上帝使各樣的樹從地裡長出來,可以悅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園子當中又有生命樹和分別善惡的樹。」——創世記2:9。
請留意在這個可愛的樂園裡頭有「生命樹」而非「死亡之樹」。「生命樹」代表上帝所提出的無可更改的保證,使有資格領食這樹果子的人得以繼續生活下去。亞當和夏娃沒有理由對死亡的可能懷著病態的恐懼。只要他們繼續服從造物主,不吃「分別善惡的樹」的禁果,他們的生命便不會終止。——創世記2:16,17。
聖經顯示上帝將人造成可以享有無窮的壽命,但是這與我們所見到的生命現象一致嗎?事實豈非表明數千年來人一直不免一死嗎?不錯,但是你知道就在你自己的身體結構裡便有證據顯示你的壽命應該比今日一般人的壽命長得多嗎?
且想想人的腦。腦是被設計成僅供七八十年之用的嗎?頗有趣味地,生物化學家以撒·亞西莫夫論及人腦的潛能時指出,人腦整理彙集資料的制度「足以處理人的學習和記憶加於其上的任何負荷——甚至多十億倍的資料亦能應付裕如。」
人腦儲存知識的能力比人在目前一生中所能運用的知識大十億倍是一件合理的事嗎?反之,這豈不顯示人是被造成能夠活得長久得多的,所以才需要有一個具有無限記憶能力的腦嗎?
證據並非至此為止。
唯獨人具有永恆的觀念
值得我們留意的一點是,聖經唯獨向人——並沒有向地上的其他任何生物——提出無窮生命的希望。事實上,聖經說甚至對過去或未來的無窮時間的觀念也是人所獨有的。請留意聖經傳道書的執筆者在上帝感示之下寫道:「我看見上帝交給人類從事的事務。他使萬物按時成為美好。他將永恆置於他們心裡。」——傳道書3:10,11,《新世》。
聖經論及人的這段話若是真的,我們就應該能夠看見表明這點的證據。我們有沒有看見證據呢?人是否與其他動物截然不同呢?是否唯有人才認真想及未來,關心未來及為未來而努力呢?人對死亡的反應是否與禽獸不同,由此顯示唯獨人才體會到生命在以往對他具有什麼意義,以及在未來能為他帶來什麼?
無可置疑地,所有生物都想活下去。被其他動物所吃的動物會憑本能逃走或躲藏起來以圖避開他們的捕食者。有許多動物會在看來無法克服的逆境之下奮力掙扎以保護他們的幼兒。據報兔子曾以後腿猛踢而將浣熊踢得四腳朝天。在美國西部,有人看見一隻母羚羊為了保護幼兒而擊退一頭狼的侵襲。羚羊尖銳的蹄將狼的後腿踢傷,並踢掉了狼的牙。當狼企圖逃開時,羚羊跳到狼身上將其踐踏至死。
對死亡威脅的這種本能反應在保全動物的生命方面擔任一個重大角色。但這是否意味到動物像人一樣對以往和未來均具有體會呢?
正如我們所知,人能夠反省以往而為將來作打算。人可以在自己家裡回顧童年的日子——他的嬉戲、失望、失敗、成功和喜樂。他能夠計劃未來的行動——建造一間新屋、購買傢具、決定兒女應受怎樣的教育等。但是舉例說一隻狗能夠沉思幼年的經歷、與牠玩過的小孩,牠後來如何成長和交配嗎?以斯·波爾在《禽獸與人截然不同》一書中報導研究的結果說:
「狗必須有實際的感官印象才能記起以前發生的事。讓我們假設一隻狗有一次被帶到一個陌生的市鎮上,在那裡牠經歷到某項經驗。牠回家之後已將所得的印象忘記了。但是牠若回到同一地點,牠便會記起前事。事實上與動物的心理結構比較,這是人所具有的一個特色和長處;人的記憶的內容並非與日常生活的需要有關而是以整體而言深印在意識之流中。」
所以禽獸並不像人一樣能夠隨意想起以往的事件。
但是禽獸能夠為未來作計劃嗎?倉鼠、若干種螞蟻、松鼠和其他動物豈不是儲備或收藏食物供日後之用嗎?這豈不是為未來打算以免在嚴冬缺乏食物嗎?「不然,」以上提及的作家說,他並且提出以下事實去支持他的主張:
「牠們並不知道自己做著什麼事或為什麼要如此行。牠們只是按照本能行事而已,證據是甚至自幼便與父母分離而在籠中養大的動物也會在秋天開始『收集食物』。這些動物從未經歷過嚴冬的情況,也不會在冬季缺乏食物。可是牠們卻為了『儲藏』的緣故而『儲藏』。」
他綜述人與獸之間的不同說:
「動物的世界是完全受目前所支配的。動物即使做著一件最令牠們感興趣的事,也可以很容易受一件與目前有更直接關係的事所吸引而轉移其注意力,並且在以後不再恢復牠們對原本所做的事的興趣。」
所以,的確只有人才具有「永恆」的觀念。只有人才能夠沉思以往、瞻望未來而為未來作打算。
由於動物僅為目前而生活,顯然對牠們來說死亡並不像對人一樣是個重大的悲劇。動物看來將死亡視作一種自然的事態發展。
且以有人在塞倫吉提國家公園中見到發生於一隻母獅和三隻幼獅身上的事為例。當母獅出外覓食之際,幼獅躲在樹叢中。後來有兩隻來自另一個地區的雄獅出現。牠們發覺幼獅之後將其全部殺死。牠們吃了一隻,帶走另一隻而將第三隻留下。母獅回來之後發現只剩下一隻死了的幼獅。於是牠怎樣行呢?牠毫無哀慟之情,反之牠只是嗅嗅幼獅的屍體——然後將其吃掉。
值得注意的另一點是,獅子所捕食的動物看見獅子在若干距離之外出現時並不會驚惶失措。獅子一旦吃飽之後,大群動物便會隨即恢復日常的活動。事實上,獅子所捕食的動物可能在看見獅子之後仍行到距離獅子一百二十呎之內。
人將死亡視為不自然的現象
人對死亡的反應多麼不同!對大部分人來說,妻子、丈夫或兒女的死亡乃是一生最痛苦的慘事。親者的去世使人的感情大受打擊而留下長久的創傷。
甚至聲稱『死亡是人的自然經歷』的人也覺得難以接受「一死萬事空」的念頭。《法律醫學雜誌》評論說:「一般精神病學家均同意甚至當生命危在旦夕之際,人仍然不自覺地抗拒死亡。」例如一個自稱不信有神的青年人在被處死之前聲稱,從理性的觀點看來,他的死亡『只是一個短促但卻十分活躍的生命的終結而已。』但是他接著說他覺得很難,甚至不可能,『承認一切都行將化為烏有。』
人如此渴望未來的活動,以致有些人作了安排將他們的身體在死後加以冷藏。這樣行的最初費用可能高達8,500美元,然後每年另繳一千美元使身體保持凍結。有些屍體已被凍藏起來,人們希望最後科學家會有辦法使其復生。當然,目前科學家根本毫無把握他們會有能力如此行。但僅是這樣的可能性便足以使有些人甘願付出高昂代價將他們的身體保存下來。
由於人覺得難於承認死亡是一切的終結,世界各地的人都渴望保存對死者的記憶及以隆重的儀式為其舉喪。《世界各地葬禮風俗》一書評論說:
「沒有任何群體,無論多麼落後或文明,不隆重其事地處置成員的屍體,只要有能力如此行。為死者隆重舉喪這件事實如此普遍,以致看來我們可以合理地認為這是出於人性的。這是『自然』、正常、合理的事。這能夠滿足深摯的普遍願望。這樣行看來是『正當的』;若不這樣行,特別以與死者有親屬關係或在感覺、生活、經驗等方面有聯繫的人而言,便看來是『不對的』,是一種不自然的疏忽和應該感覺抱歉或慚愧的事。」
這本書對葬禮風俗的普遍性作出什麼結論呢?
「此種情形如此普遍,以致我們可以為人的各種定義加上另一個:人是一種隆重其事地埋葬死者的動物。」
可是,即使如此,隨著世代的過去,死者終於被人完全遺忘。甚至在許多世紀前留名青史的人也從人們的日常記憶中消逝。他們對別人不再操有影響。例如古代勢力強大的統治者如尼布甲尼撒、亞歷山大大帝和凱撒等雖然曾影響過當時千百萬人的生活,對我們現今的日常生活卻毫無影響了。冷酷的事實是,過了相當時候,死者便被人遺忘了。聖經傳道書目光銳利的執筆者承認這件事實說:「已過的世代,無人紀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紀念。」(傳道書1:11)雖然人知道自己最終必定會被人遺忘,卻竭盡所能為己留名,這件事實顯示人生來便想繼續活下去,即使僅是活在人們的記憶中。
人的死亡看來全不合理
鑑於一般人對死亡的反應,人在記憶和學習能力方面所具有的驚人潛能,人內心所懷的永恆觀念,我們豈不是可以清楚看出人是被造成永遠活下去的嗎?我們唯有接受聖經的解釋,看出人目前不免一死的情況絕非上帝原本的旨意,然後我們才能明白一些令許多人大感困惑的現象。且以某些壽命比人長得多的植物和動物為例。
一棵樹可能活幾百年;有些樹,例如美洲杉和刺毛毬松,甚至可以活到幾千年之久。大龜活到一百五十歲絕非不尋常。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呢?為什麼沒有頭腦的樹木和沒有推理能力的龜反會比人活得更長久呢?
再者,人的死亡豈不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嗎?雖然人的知識和經驗有一小部分可以傳給別人,大部分卻隨著死亡而消逝了。且舉個例說明,一個人也許是個傑出的科學家、卓越的工程師或天才的音樂家、畫家或雕刻家。他可能訓練過別人。但是他去世時卻沒有人具有他的全部才能和經驗。他死前可能正在致力於一項新發明,當時他已解決了許多難題而頗有成功希望。由於他的死亡,本可以從他所獲得的知識和經驗得益的人只好憑著「嘗試與失敗」的過程去從頭學習——然後他們自己的工作也隨著他們的死亡而付之流水。既然知識的範圍如此廣大浩瀚,人為什麼必須在這樣的障礙之下辛苦工作,不斷被死亡將富於經驗的人奪去呢?
除此之外,若說人注定只能在地上活幾年便要死去,這其實是與相信有一位仁愛的造物主存在的信仰背道而馳的。為什麼呢?因為這便意味到造物主對某些沒有智力的植物和不能說話的動物比他對能夠表現愛心和體會的人類更重視了。這也意味到他對人毫無憐憫之心,因為在地上所有的生物當中,人從死亡所受的痛苦最深。
人的希望若真的僅限於今生,如果這的確是上帝所命定的,我們又怎能真正愛他呢?不錯,上帝若使我們無法充分發揮我們的潛能,我們又怎能受他所吸引呢?上帝若賜給人獲得知識的巨大潛能,但卻不讓人充分加以運用,這豈不是不仁之舉嗎?
可是,上帝若將人造成可以繼續活下去,人就需要了解「人為什麼會死?」這個問題。人需要獲得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使他們可以了解為什麼上帝在過去幾千年來一直容許死亡在人間肆虐。這很可能將一個嚴重的障礙除去,使人得以和造物主締結良好的關係,並在今日尋得人生的真正意義和樂趣。
但是我們怎能確知死亡的原因呢?
[第24頁的圖片]
人的短促壽命合理嗎?
雖然人具有可驚的學習潛能,人卻只能活七八十年
甚至天鵝也能活到八十歲以上
龜雖然沒有智力,卻能活到一百五十歲以上
有些樹能活數千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