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所依循的價值標準
你的價值標準是什麼?不少價值標準需要重新評估
價值標準與需求有關。我們對不能滿足需求的東西通常不予重視。需求愈殷切,符合需求的東西價值愈高。我們的需求是多而不一的。它們因時而異,也因人而異。有些需求是與生俱來的。有些是後天的。有些是不必要甚至有害的。我們對於自己的若干需求有時並不察覺,或者雖然察覺也不予重視直至太遲為止。你最近有考慮過這項問題嗎?你是否對符合較重要的需求的事給予較高價值?
我們所有人均有共同的基本需求。空氣、水、食物、溫暖、睡眠——這些需求必須滿足,我們才能生存。當這些需求變成十分嚴重時,我們必然會暫時不理其他,直至需求滿足為止。誠然,人活著不單靠食物,但在挨饑抵餓時,食物遂佔優先地位。對其他和生存有關的需求也是如此。可是,當這些需求獲得滿足之後,我們的注意力又轉移到其他的事上了。
人是群居的,與其他獨居的生物不同。人需要別人的交誼。為了和諧相處,他要感到受別人接納。他對這事是如此重視以致有時要放棄個人喜好而迎合群體。即使交遊對自己有損,也勝於離群索居。為了這種需要的殷切,於是有人放棄自己的原則和價值標準以期獲致歸屬感。據說受社會尊崇是人所追求的目標之一,這句話是基於對獲致嘉許的需求而言。有些人看重別人的尊敬過於自己個人的忠貞。這種趨勢促使聖經提出警告說:「不良交往破壞有用的習慣。」——哥林多前書15:33,《新世》。
重視你的自尊心
我們若為了要受人歡迎而放棄個人忠貞或價值標準,便會遭受莫大損失。這樣會喪失我們的自尊心、個人價值感和自愛。這種心理上的損害是影響深遠的。我們從希伯來和希臘文聖經獲悉要愛人如己。自愛並不等於自我放任、自私或自我中心,反之它牽涉到擁有為之而生活的價值標準,它能使你尊重自己。你必須自愛才能愛人。沒有這種愛便會使你對別人感到不安和嫉妒以致想要批評別人或講人閒話。對人吹毛求疵而使自己產生優越感。可是,聖經勸誡我們「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以及「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立比書2:3,5;約翰福音13:5)因此不要試圖以推翻別人來抬高自己。這樣會損害自尊心和低貶他人。
我們應該重視有用的工作。我們的造物主耶和華上帝是個工作者,而我們是按照他的形像和樣式造成的。他樂於看到他的工作完成並且聲稱它們是好的。(創世記1:10,12,18,21,25,31)人需要工作,要有成就感。妥善地完成工作證明工作者的能力和產生價值感。懶惰使人感到自己無用和價值不大,而善工卻使我們的生活具有目的和意義。我們許多時聽見人說:「人生沒有意義。它有什麼目的呢?」這樣的人其實是被空虛感壓倒了。
他們也許辛勤工作和積聚財富。但這並不帶來滿足。「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貪愛豐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這也是虛空。」(傳道書5:10)他們把價值標準建立在物質東西上,例如「肉體的慾望,眼目的慾望和人世上的一切虛榮。」(約翰一書2:16,《現譯》)他們熱衷追求物質東西,忽略了靈性上的需求。他們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全部投入他們認為最有價值的事物之上。它也許是財富、地位或威望。這些東西一旦得著了,便不再看作重要。結果一切勞碌歸於虛空,因為他們按著錯誤的價值標準而生活。他們對屬靈的需求缺乏警覺。
勝於一切的最大價值
耶穌說:「認識自己靈性需要的人快樂了。」(馬太福音5:3,《新世》)許多人絕不認識這種需要,直至風燭殘年才發覺。我們重視自己一生在精神、身體、感情方面的需要獲得滿足,但我們同時要知道,這些東西並不能延長我們的壽命,使之遠超過七十或八十歲。它們僅能維持短暫的生存。但是正確地重視靈性需要卻意味到永遠存活。人說,「你不能帶去」,他們指的是物質財富。可是有些東西在價值上重大得多而且是你能帶去的:在上帝面前的美名。傳道書7:1說:「名譽強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勝過人生的日子。」
這怎麼可能呢?死的日子怎能勝過誕生的日子?這句話的真實性是你死時若在上帝面前具有美名,他便會在使你復活時記得這名。這會意味到復活得生可能是永遠的,倘若你視之為適當價值標準的話。我們習慣把許多已有的祝福視為當然,如視覺、聽覺、健康、生命本身等。只有在這些祝福開始從我們身上溜走時,我們才突然意識到它們的價值。一個人在垂死時,別人會說,「他活過了長壽和美好的一生」使人覺得死亡較易接受。但這句話對垂死的人沒有用處。以往的不必計較。現在和將來才是重要的,它成為真正的需要。因此勝於一切的最大價值是現在使自己在上帝面前有個美名以期滿足這種需要。
你發覺自己有這種需要嗎?你要重新評估你為之而生活的價值標準嗎?下一篇文章敘述一個這樣行的人獲得多大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