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寶訓》——第四,第五項「快樂」
至於他那登山寶訓中的第四項『快樂』,耶穌說:「饑渴慕義的人[快樂]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馬太福音5:6)路加記錄這番話如下:「你們飢餓的人[快樂]了。因為你們將要飽足。」——路加福音6:21。
僅從路加的福音看來一個人也許會認為耶穌單是論及那些渴望獲得物質糧食的人。可是,馬太則清楚說明他是指那些熱切渴慕公義的人。然而,這兩個思想均互相吻合。缺乏物質飲食的人每每更為敏於察覺目前事物制度中不平的普遍流行。因此,他們之渴慕見到公義伸張可以甚至更能驅使人採取行動。
耶穌所論及的「義」意指完全與上帝的旨意和誡命一致的正直品質。在表達與耶穌這個類似的思想時,詩篇的執筆者論及自己有如「切慕」上帝公義的典章而「甚至心碎」。——詩篇119:20;參閱以賽亞書26:9,10。
與這番論及快樂的言詞相反,耶穌說:「你們飽足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要饑餓。」(路加福音6:25)那些「飽足」的人因這世界所貢獻的東西而感滿足。雖然也許聲稱相信上帝,他們卻非意識到他們對他深切的需要,亦沒有對他那公義標準的渴慕。(啟示錄3:17)然而,遇到災難的時候可能短暫地喚醒人對這種神聖指引的渴求。當上帝在行將臨到的「大災難」中毀滅現今的事物制度時這必會更為真確。(馬太福音24:21;啟示錄7:14)這等以前自滿的人屆時必會「飢餓」。他們的瘋狂呼求上帝之助及指示並不會蒙垂聽。(參閱撒母耳記上28:4-6;詩篇18:41;箴言1:28-32)至於聆聽耶和華的道方面,到那時他們會經歷一籌莫展的『飢與渴』。——阿摩司書8:11,12。
但耶穌卻宣稱那些現在飢渴慕義的人是「快樂」的。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即是,十分滿足。耶穌本人對此有很大的貢獻。一方面揭露「那些仗著自己是義人」假裝虔誠的宗教領袖們的偽善,耶穌也教訓人一切承認自己有罪的情況並懊悔地尋求寬恕的人均可以在上帝面前獲得一個公義的地位。——路加福音18:9-14;參閱馬太福音5:20;23:23,24。
飢渴慕義之進一步獲得滿足乃藉耶穌的死亡與復活而成為可能。關於這件事,我們讀到:「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如今卻蒙上帝的恩典,因基督的救贖,就白白的稱義。」——羅馬書3:23,24;參閱以賽亞書53:11;但以理書9:24-27;啟示錄7:9,14。
給這種重要的飢渴額外的『供應』是在公元33年五旬節之後成為可能;因為那時聖靈開始「給世人關乎……公義……的有力證據。」(約翰福音16:8,《新世》)由於產生基督教希臘文聖經,「教導人學義」的一項不可缺少的工具,皆由上帝聖靈的作用之故而證明這是真的。(提摩太後書3:16)上帝同一的動力使人能夠穿上「新品格」,而這品格以「真正的公義」代替邪惡的行為和偽善。(以弗所書4:24,《新世》)飢渴慕義之最終及完全獲致滿足將會在上帝忠心的敬拜者於完美公義情況下獲得永生之時。——彼得後書3:13;啟示錄21:1-5。
憐恤「憐恤人者」
在登山寶訓中,耶穌接著說:「憐恤人的人[快樂]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馬太福音5:7。
憐恤並非僅是件慈善行為那麼簡單的事,因為一個人可能偽善地作此事。(馬太福音6:1,2)「憐恤人的人」乃是那些由於受到對不幸的人惻隱的同情與感同身受的感覺所真正感動而為他們作事的人。耶穌在這方面立下完美的榜樣。聖經三番四次地論及在施行奇跡解救援助哀傷痛苦的人之前耶穌都「[感到]憐憫」或「動了慈心」。——馬太福音14:14;15:32-38;20:34;馬可福音1:40-42;路加福音7:13-15。
憐憫藉兩種方式而表明出來:(1)在法律的意義上當人們寬恕那些犯過得罪他們的人時;(2)藉著一些能救助貧苦人士的仁慈,體貼和憐恤的積極行為。
基督徒受到指示「效法上帝」,以他為慷慨大度寬恕悔改罪人的最大的一位。(出埃及記34:6,7;詩篇103:10;箴言28:13;以弗所書4:31-5:2)意欲取悅上帝的人必須以積極的方式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甘心向那些可能是不幸環境的受害者提供幫助。(路加福音10:20-37)表現憐憫的一個特別好的方式乃是與別人分享聖經真理。我們留意到正當耶穌前往一處地方稍作休息而在路上遇到一群人時「[他]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開口教訓他們許多道理。」——馬可福音6:34。
憐恤人的人是「快樂」的,因為他們「蒙憐恤」。一方面他們在日常與同胞相處時經驗到這點。富於憐憫地對待別人激發他們以仁慈回報。(路加福音6:38)更重要的是,憐恤人的人必蒙上帝憐恤。論到這點,雅各寫道:「因為那不憐憫人的,也要受無憐憫的審判。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雅各書2:13)當受到上帝所審判時,真正具同情心的人會發現他們向別人所施予過的憐憫實際勝過任何上帝可能在別的情況下用以打擊他們的不利判決。(提摩太後書1:16-18)罪過得赦和永生的機會,唯獨給富於憐憫的人。「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耶穌說,「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馬太福音6:15;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