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熱烈歡迎回頭的人
1.這章所討論的是怎樣的人?
許多人曾一度與聖經真理有足夠的接觸而獲悉耶和華是真實的上帝,並且對他的旨意也有若干了解。雖然他們不是耶和華見證人,他們卻可能曾與見證人研讀聖經。或者他們的父母是見證人。這些人當中有許多曾到王國聚會所參加聚會。他們甚至可能曾將王國的信息與別人分享。但是他們卻沒有將一生用來遵行上帝的旨意。為什麼沒有呢?
2.(甲)為什麼他們離開了耶和華的組織?(乙)他們為什麼開始渴望重返組織的懷抱?
2 世界提出一些他們認為自己渴望享有的誘人事物,他們覺得這些東西會增加他們的生活樂趣,結果他們為了追求這些東西而離開了耶和華的組織。可是後來這些人當中有些意識到他們並沒有尋得他們希望享有的生活。他們醒覺到他們若一仍舊貫,便會與俗世一同滅亡。他們並沒有忘記在耶和華的「家」裡所享的安全和豐富靈糧,因此他們渴望重返上帝的懷抱。但是耶和華會接納他們嗎?
浪子回頭
3.(甲)在浪子的比喻中,耶穌怎樣描述一種類似的情況?(乙)比喻中的父親預表誰?
3 答案由耶穌所說關於浪子的著名比喻顯示出來。耶穌在比喻中說有一個人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問父親要他份內的財產。他獲得財產之後便離家到遠方去;他在外地生活放蕩,結果將一切錢財花去。他揮霍無度。後來該地發生饑荒,這個青年男子被迫為人放豬,但是主人甚至不許他吃豬糧。他所遭遇的種種難題使他大受打擊,於是醒悟過來。他想起在他父親家裡甚至雇工的生活也多麼舒適,於是決定回家。他打算承認自己的罪過,懇求父親將他收回,但不是作兒子而是作雇工。(路加福音15:11-19)但是既然他做過這麼多壞事,他的父親會讓他回家嗎?比喻裡父親所代表的耶和華對這樣一個人的回頭有什麼看法呢?
4.父親在兒子回頭時怎樣接待他?
4 耶穌很生動地描述耶和華在這件事上的感覺,他繼續說:「[小兒子]還在遠處時,他父親看見了他,就動了慈心,跑過去抱著他,連連的與他親嘴。兒子說:『爸爸,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不配再稱為你的兒子。』父親卻吩咐僕人說:『快把那最好的袍子拿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手上,把鞋穿在他腳上,把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要吃喝快樂,因為我這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他們就歡樂起來。」——路加福音15:20-24,《新譯》。
比喻怎樣適用於今日?
5.(甲)耶穌的比喻中的大兒子預表誰?(乙)小兒子——浪子——則代表誰?
5 在這個比喻裡,首生的大兒子很適當地代表「有名字登記在天上眾長子的教會。」(希伯來書12:23,《新譯》)小兒子又如何呢?他必然代表一些在懷有屬天希望的「小群」階級之外的人。並非主手下所有『另外的羊』都像比喻所描述的小兒子一樣,但是有些人卻是。甚至在召集『另外的羊』的工作在1935年成為特別顯著之前,有些人已獲悉耶和華是獨一的真神。他們知道人有希望在王國治下生活在地上,而他們並不認為自己屬於具有屬天希望的「天上眾長子的教會」。但是他們卻沒有努力為耶和華服務,反之他們沉迷於俗世的事務。他們將上帝賜給他們的「財產」,他容許他們享有的時間和生命,用來滿足自私的個人慾望。但是在1935年當耶和華的僕人首次清楚了解「大群人」是誰時,許多相當於小兒子的人毅然衷誠地獻出自己在父的家裡服務。這的確是個歡樂的時候,正如耶穌在比喻中所描述一般。
6.在比喻的應驗中,有些人怎樣表現大兒子的態度?但所有餘民都如此行嗎?
6 誠然,當時並非人人都為小兒子所代表的階級出現而歡欣鼓舞。耶穌在比喻中表示情形會是如此。但並非「小群」餘下的所有分子都表現這樣的精神。耶穌在比喻中表示,甚至那些起初感覺不悅的人也有機會分享耶和華自己在罪人真正悔改時所感到的喜樂。——路加福音15:7,10,25-32。
7,8.(甲)近年來什麼曾使其他的人離開耶和華的大家庭?(乙)有些人怎樣與浪子有同感?(丙)為什麼他們應當回頭?
7可是,自從這些在1930年代中期發生的事件以來,其他許多人也意識到他們在若干方面與浪子相似。他們很熟悉耶和華的屬靈家庭,他的顯形組織,但是他們的生活方式卻使他們離開這個組織,彷彿到「遠方」去一般。他們並沒有反對耶和華的僕人,但是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卻與上帝的道所立的標準不一致。他們的一生可能集中於俗世的工作和他們自己之上,以致沒有對他們在上帝面前所負的義務以及我們這時代的嚴重性予以適當的留意。有些人對當時與小組交往的人的缺點感覺不悅,他們並沒有耐心等候耶和華去糾正事端。但是這些人孤立自己而離開信徒的大家庭之後,他們陷入什麼情況之中呢?
8 過了相當時候,有些人意識到自己在靈性上變成一貧如洗。他們看出不論他們享有過什麼短暫的歡愉,這並沒有為他們帶來恆久的快樂。他們可能也發覺他們的生活方式使他們在身體、感情和靈性上均付出重大代價。他們內心感覺空虛,正如一切沒有上帝和沒有希望的人所感覺一般。(以弗所書2:12)他們意識到真正快樂的日子乃是當他們在耶和華的「家」裡的時候。他們希望返回他的懷抱。他們應當這樣行嗎?繼續留在一貧如洗的情況中能夠為他們帶來什麼裨益呢?耽延甚至可能招致大禍。他們若繼續留戀俗世,世界遭受毀滅時他們就會喪失生命了。
9.(甲)為什麼耶和華希望這樣的人回頭?(以西結書18:23)(乙)他們必須怎樣行?
9 但是這樣的人能夠回頭嗎?耶和華親切地邀請他們回頭,而且他的顯形組織對一切這樣行的人提出仁愛的幫助。(撒迦利亞書1:3,4)他們需要符合什麼條件呢?正如耶穌的比喻表明,他們必須醒悟過來,採取主動回頭而承認自己得罪了上帝。他們若曾從事不符合基督教訓的惡行,就必須對長老提出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他們現在已捨棄這樣的生活方式而真正革面洗心了。現在他們必須熱切渴望成為耶和華的顯形組織的成員而努力為他服務。(路加福音15:18-21;箴言28:13)他們的衷誠願望若是這樣,他們就可以肯定離棄邪惡的行為和思想,重投耶和華的懷抱會為他們帶來莫大的喜樂。(以賽亞書55:7)可是,他們的喜樂若要超越在王國聚會所再次受到熱烈歡迎的程度,他們就需要在靈性上作一番健全的重建工夫才行。
在穩固的基礎上從事建造
10.(甲)悔改的人需要對耶和華的條件養成什麼態度?(乙)他們可以怎樣與耶和華養成親密的個人關係?
10 對一切返回耶和華的大家庭的人來說,特別重要的一點是要熟悉耶和華的品格的各項美德以及與他養成一種親密的個人關係。他們需要體會到耶和華要求我們所做的一切事其實都是為了造益我們的緣故。他的誡命並不會剝奪我們的生活樂趣,反之它們可以保護人不致做一些也許帶來短暫刺激,但卻會招致痛苦後果的事。(以賽亞書48:17;加拉太書6:7,8)耶和華管教我們乃是由於愛我們的緣故。(箴言3:11,12)個人的研讀以及把學得的教訓加以沉思,懇切的禱告和經常參加聚會,可以幫助我們學會全心信賴耶和華,在所行的一切事上均仰望他的指引。——箴言3:5,6。
11.偏離正道的人可以怎樣藉著(甲)養成恨惡罪惡之心,(乙)尋求了解,(丙)首尾一貫地實踐敬虔的標準,(丁)學會考慮他們打算做的事的後果,(戊)對別人表現仁愛的關注,而獲得幫助?
11 誤入歧途的人可能知道什麼是對的和什麼是不對的事。但現在他們必須進一步養成對罪惡的恨惡;只要他們仍受罪惡所環繞,他們就必須繼續如此行。(詩篇97:10)他們倘若不但尋求知識,同時也增加了解,便可以在這方面獲得幫助。首先,這樣行牽涉到按照各事與上帝的關係去看它們。我們需要看出上帝用來教導我們的各種方法,以及我們對他的勸告的反應怎樣影響到我們與他的關係。(箴言4:7;9:10)我們必須體會到,首尾一貫地在所做的一切事上均應用耶和華的標準乃是至為重要的事。(提多書2:11,12;帖撒羅尼迦前書4:7)我們也必須小心考慮到我們的決定可能導致什麼後果而不是僅想及短暫的歡愉。(可參閱箴言20:21;23:17,18;希伯來書11:24-26。)我們也應當懷著愛心關注我們的言行對別人所生的影響。——羅馬書15:1,2。
12.(甲)關於撒但和他的詭計,意識到什麼事會有助於保護我們?(乙)我們必須怎樣行才能在這場戰爭中得勝?
12 身為基督徒,意識到自己正在從事一場屬靈戰爭可以使我們獲得很大的強化。我們的主要仇敵是魔鬼撒但及他手下的鬼靈。他千方百計企圖使我們疏忽耶和華交託給我們執行的重大王國工作。他的目標是要引誘我們偏離耶和華的標準,以致淪為他所控制的世界的一部分。他所設的陷阱時常吸引正常的願望(追求快樂、身體的舒適、愛和親情等),但是他慫恿我們對這些慾望如此重視,以致歪曲了它們的目的或以不正當的方式滿足它們。唯獨充分運用上帝所賜的屬靈軍裝,我們才能在這場影響到我們屬靈生命的戰爭中得勝。——以弗所書6:11-18。
13.(甲)我們可以怎樣尋得心靈的安息?(乙)為什麼效法基督事奉耶和華會真正為我們帶來快樂?
13 耶穌說我們若跟從他而負起他的「軛」,我們就會獲得心靈的安息。(馬太福音11:29,30)負起「軛」意味到服務。但是效法上帝的愛子為耶和華服務卻會帶來真正的安息。怎會如此呢?因為這樣行會帶來真正的自由。我們不再是罪的奴隸,受罪所奴役,做一些我們明知不應當做的事或希望自己不至於做的事。(約翰福音8:32,34-36)我們的基督徒品格若以耶穌基督為基礎而建造於他之上,我們便會真正體會他在耶和華的旨意上所擔任的角色,我們會聽從他的話而向他學習。耶穌樂於遵行天父的旨意。我們也要學會這樣行。(約翰福音4:34;詩篇40:8)由於緊守上帝的道德標準,我們能夠享有清白的良心。由於不再僅為自己而生活,我們會經歷到來自施予的快樂。(使徒行傳20:35)我們的生活會具有真正的意義。最重要的是,我們會意識到自己贏得了耶和華——一切成為上帝兒女的人之父——的嘉許而感到莫大的喜樂。——箴言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