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問……
為甚麽我這麽抑鬱寡歡?
● 瑪蘭妮一向努力過着她母親理想中的乖孩子的生活——直至長到17歲時。這時她退出學校的各種活動,不再接受邀請參加派對,甚至在學業方面從A級降至C級時也不以為意。父母留意到她情緒憂鬱,於是在進餐時温柔地問她有甚麽不妥。瑪蘭妮憤然離桌,嚷道,“不要管我!我沒有甚麽不妥。”
● 馬可在14歲時性情衝動暴戾,脾氣惡劣。他在學校裏情緒緊張乖戾。當感覺不滿或發怒時,他會騎機器腳踏車衝過沙漠或踏着滑板從陡峭的山上衝下。父母和教師認為他的任性僅是童稚行為而不以為意。
你也許感覺意外,其實瑪蘭妮和馬可二人都患上抑鬱症。雖然抑鬱症在成年人當中流行已為衆所週知,但專家們直到近來才承認年輕人也會患抑鬱症。這件事也可能發生在你身上。
一種常見的情緒
據美國國立精神健康院主辦的調查聲稱,每五個青年人當中大約有一個可能出現抑鬱的病徵。在若干國家中,少年自殺曾被描述為近年來的流行病,而抑鬱乃是少年自殺的最普遍成因。在你所認識的朋友當中或者有患上抑鬱症而企圖輕生的。但是你很可能並不需要有統計才知道抑鬱可以影響到你的生活。事實上,差不多每個人有時都受到情緒低落的打擊,它可以延續數小時、數日甚或數星期不等。它僅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可是,不少青年在十餘歲時特别有憂鬱的傾向。為甚麽呢?
青少年的時期很可能是你一生中最難應付的時期之一。青春期所造成的内在壓力可能帶來極大的煩擾和情緒起落。你發現自己陷入過渡時期中——不再是孩子,也不完全是大人。被來自父母、教師或朋友的各種有時互相衝突的新期望所包圍也許使你在未能如他們所期時感到失敗。更糟的是,由於缺乏經驗,你還未熟悉人生的起伏盛衰。難怪有些青年人患上痛苦的抑鬱症。
我的憂鬱是正常的嗎?
抑鬱有不同的程度。青年人也許被一些惱人的事情弄成消沉:學校考試不及格、親人去世、找不到職業、失業和其他造成緊張的情況等。通常在環境改變時,這些憂鬱在短時間内就會消散了。
可是,抑鬱的情緒若延續下去,而當事人通常態度消極、自覺沒有價值和焦躁易怒的話,這就可能發展成低度慢性抑鬱症了。癥候各人不同。一個青年也許自覺憂來無方。另一個人或者終日疲倦、食慾不振、睡眠不酣或體重減輕。遭遇連串意外有時也是警告信號之一。請留意17頁框内的問題。你對大多數問題的答案若是“肯定”的話,你就可能已患上慢性的抑鬱症。看出這種抑鬱是重要的,因為若不加以應付,便會發展成高度抑鬱症。這種嚴重失調通常需要專業幫助才行。a
有些青年以反常的行為掩飾抑鬱:流連舞會、性雜交、搗亂或縱飲。“我真不知道為甚麽要終日外出,”一位14歲的少年承認説。“我只知道自己在獨處時感到多麽苦悶。”情形正如聖經所描述一般:“人在喜笑中,心也憂愁;快樂至極,就生愁苦。”(箴言14:13)因此開懷暢飲也許顯示這人其實有真正的難題。
身體有問題嗎?
瑪利剛開始上大學,她發現自己在最初數月内情緒紛亂。她難以入睡。她對食物、學習和朋友都失去興趣。幸而一位明察的大學導師勸她找醫生檢查。難題的原因何在?缺乏鐵質而造成的貧血症。受到適當的治療之後,她的精神和體力都恢復過來。
不錯,抑鬱症有時有屬於生物學的原因。感染、腺體或荷爾蒙失調、惡性病症、低血糖和血液難題都能造成抑鬱。你嗜吃零食嗎?飲食不平衡所導致的營養不良也能造成抑鬱。對某些藥物或敏感性的反應亦然。
可是,少年人的抑鬱通常可以追溯到另一個因素。
“我一無是處”
當奴自覺在學校裏本應成績過人而受到重視。他的父母都是科學家,他們對他期望甚殷。可是,他的女友接納他,不計較他在中學的成績平庸。但後來他們的關係因爭吵而破裂。他變成十分抑鬱而試圖自殺。“我一無是處,總是令别人失望,”當奴對一位治療家訴苦説。
失敗感可能惹起抑鬱,從聖經中一位名叫以巴弗提的人的事例可以見之。在第一世紀,這位忠心的基督徒受當地小組派遣擔當一項特殊任務,前往協助被囚在監中的使徒保羅。可是他抵達保羅處時不久就病倒了,結果保羅反要照料他。聖經説以巴弗提病癒之後獲悉小組的衆人聽見他病了,以致變成“抑鬱”。你可以想像得到他的感覺:‘我真正失敗了!他們衆人對我有很大的期望,但卻一事無成。’他顯然忽略了自己在病前所作的一切善工。類似的失敗感亦能使你抑鬱。——腓立比書2:25-30。
此外,你所選擇的娛樂可以影響你對失望的看法而提高失敗感。‘發現’雜誌引述心理治療家菲利斯坦(Margery Fridstein)的話,她在芝加哥的少年“自殺帶”曾治療過不少抑鬱的青年。她認為具有迅速、膚淺和愉快結局的電視劇對青年人有害。她説:“孩子們不喜歡看書,他們寧願看電視,這樣可以很快就知道故事的結局,因此他們不懂得怎樣應付長期的挫折。他們沒有天生的耐性,在突然有不幸發生時就無法抵受。”由於期望難題能輕易解決,或把自己和不負責任而“永不抑鬱”的電視劇中人物比較,你可能産生自慚形穢之感。此外,強調抑鬱主題的電影、電視節目和書刊許多時會在人們心中造成類似的情緒。
是故,有很多事情能為人帶來抑鬱。也許你能够舉出更多原因,例如沒有知己朋友和感到無人關懷,對個人的弱點過度自咎,親密關係破裂,甚至同學揶揄等。在情緒低落時,獲知原因會有相當幫助,這樣你就能分析毛病出在那裏。可是,儘管有這一切助力,你應該真正留意的事是,‘我能採取甚麽積極步驟去抵消抑鬱的情緒呢?’《儆醒!》雜誌會在以後一期提出若干證明有效的建議。
[腳注]
a 可參閲1982年12月8日《儆醒!》的“嚴重抑鬱病的多種療法”一文。
[第17頁的附欄]
你患上低度的慢性抑鬱症嗎?
1.作為青年人,你是否時常感到疲倦,即使有充足睡眠也是這樣?
2.你經常感覺煩擾不安嗎?
3.你是否幾乎對凡事都失去興趣——例如對學校、家人和朋友?
4.你無法作出決斷,甚至在相當細小的事上也是如此嗎?
5.你是否不斷發怒或感覺憤憤不平?
6.你許多時感覺焦慮,好像行將有可怕的事發生嗎?
7.你是個長期的抱怨者嗎?
8.你有自我破壞的傾向嗎?
9.你是否過度自我批評,時常感覺自卑或自慚形穢?
10.你有花很多時間發白日夢嗎?
11.你經常有情緒波動極大的“高週期”和“低週期”嗎?
(部份問題以《希望之書》為根據,迪露西斯和普莉格連奴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