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
(Salt)
氯化鈉(NaCl)結晶化合物,呈白色,又稱普通鹽。地球上藴含巨大的地下岩鹽礦,有的深達好幾百米。全球海水的含鹽量約為百分之3.5,其中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這看起來很少,但實際上每立方千米的海水就含近2700萬噸的鹽。巴勒斯坦的死海(鹽海)海水含鹽濃度約為普通海水的九倍。(創14:3)以色列人很容易就能得到鹽。死海海水蒸發會産生大量的鹽,不過品質不好。死海南端附近的山中(離羅得妻子變成鹽柱的地方不遠)有不少鹽礦。(創19:26;番2:9)巴勒斯坦北部所用的鹽則至少有一部分來自腓尼基。據説,腓尼基人的鹽是蒸發地中海海水得來的。
雖然鹽的資源幾乎取之不盡,有時人們卻仍舊不容易得到鹽,還因此發生過戰爭和革命。在古代中國,鹽的價值僅次於黃金。甚至有人為了食鹽把妻兒賣為奴婢。英語《不列顛百科全書》説:「現代英語中的salary[意即『薪水』]一詞,源出拉丁語salarium,原指付給羅馬士兵購買鹽的報酬。」(參看拉4:14)
聖經説鹽是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品。(伯6:6)摩西律法規定,在壇上獻給耶和華的東西全都要放鹽,不是為了調味,而是因為鹽代表沒有朽壞、沒有腐敗。(利2:11,13;結43:24)為此聖殿裏看來存儲了大量的鹽。以斯拉負責確保有足够的鹽做獻祭之用。(拉6:9;7:21,22)據説,公元前198年左右,安條克三世賜下375麥斗(375麥狹尼;約2萬升;562蒲式耳)的鹽供聖殿使用。
人們認為鹽具有一定的醫藥價值和殺菌作用,有時還會用鹽替剛出生的嬰孩擦身。(結16:4)在某些酸性土或肥料中加上適量的鹽是有好處的,但如果任鹽在土壤中積聚,植物就不能生長,土地也會變得荒蕪,一度非常肥沃的幼發拉底河河谷就經歷這個情況。遭到徹底毁滅的城有時會被故意撒上鹽,表示希望此地永遠寸草不生。(申29:22,23;士9:45;伯39:5,6;耶17:6)
用做比喻 聖經常常用鹽打比喻。耶穌對門徒説:「你們是地上的鹽」,意思是基督徒能保全别人,防止人們在靈性和道德上腐敗。基督徒傳講的王國好消息還能保全人的生命。不過,耶穌接着對他們説:「要是鹽不再鹹了,怎樣叫它變回鹽呢?它毫無用處,只好扔到外面讓人踐踏。」(太5:13;可9:50;路14:34,35)一位聖經評注家評論馬太福音5:13説:「本國[美國]所用的鹽是一種化合物,即氯化鈉,要是沒了鹹味,或者説失去了味道,就沒有甚麽東西剩下來了。鹹味就是鹽的本質。但有些東方國家所用的鹽是不純的,含有植物和泥土一類的雜質,所以完全失去鹹味後,仍會留下不少泥土般的雜質。這些雜質毫無用處,只能像耶穌所説的那樣扔到路上,當作沙礫來鋪路。這種鹽在該國[巴勒斯坦]至今仍很普遍。那裏的鹽礦呈脈狀或層狀分布,受到日曬雨淋,就會完全失去鹹味。」(《巴恩斯新約評注》,1974)
鹽能防腐,所以成了穩定和恆久的象徵。立約之時,各方常會聚餐(一起吃鹽),以示堅守誓約,永遠以忠貞誠信相待,因此人們認為「鹽約」是具有很大約束力的。(民18:19,和合)所以,猶大王亞比雅説,耶和華跟大衛和他子孫立下了「像鹽一樣長久不變的約」,意思是上帝應許把王權賜給大衛和他後代的約會永存不廢。耶穌基督是「大衛的子孫」,也是「大衛的根」,事實證明他就是那個永遠執掌上帝王國、治理國事的人。(代下13:4,5;詩18:50;太1:1;啟5:5;賽9:6,7)
耶穌説:「必有火降在衆人身上,像灑鹽一樣。」上下文顯示,耶穌指的是所有跌倒並過着犯罪生活的人和使别人跌倒的人,都會有欣嫩谷的火降在他們身上,就像灑鹽一樣。(可9:42-49)
耶穌後來還用了鹽的另一層意思,説:「你們裏面要有鹽,彼此和睦相處。」(可9:50)使徒保羅也説過類似的話:「你們的話要時刻帶着恩慈,用鹽調味,使你們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西4:6)基督徒的言行應該總是得體的、體貼的、有益的、有助於保全别人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