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
(Camp)
譯作「營」的希伯來語詞ma·chanehʹ(馬漢埃)源自動詞詞根cha·nahʹ(哈納),意思是「安營」。(士15:9;出14:2;創33:18)這個詞可用來指遊牧民族暫時居住的地點(創32:21;33:18)、以色列人在曠野期間所搭建的流動帳幕(民2:17)、軍隊駐紮的受保護範圍(王下25:1)。譯作「營」的希臘語詞是pa·rem·bo·leʹ(帕倫博萊)。(見軍隊)
以色列營 以色列人離開埃及時,並不是喧嘩擾攘地逃出來,而是井然有序,「列隊」上路,堪稱「耶和華的大軍」。(出13:18;12:41;6:26)他們列隊的方式可能像軍隊的隊形,分前鋒、主隊、後衛和兩翼共五隊。當時,以色列人仍然實行族長制,並且反映在各部族和家族按編排依次起行一事上。按照這個制度,僕人、侍從和其他投靠某個家族的人都算作家裏的人,因此,跟以色列人一起離開埃及的「大群不同族裔的人」很可能都屬於各部族、宗族和家族。(出12:38;民11:4;申29:11)
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第二年初,搭好了聖幕後,營地也依照上帝的指示安排好了。聖幕代表耶和華的臨在,因此聖幕連同四周的院子位於全營的中央,也是全營最重要的位置。聖幕的門口對着東邊,摩西、亞倫和祭司們就在東邊安營。(民3:38)其餘的利未人(從出生一個月以上的男子算起,總共2萬2000人)就在另外三邊安營:哥轄人在南邊,革順人在西邊,米拉利人在北邊。(民3:23,29,35,39)革順人和米拉利人負責管理某些物品、車、運送聖幕和聖幕器具的役畜。奉派在耶和華的聖所供職的利未人就在靠近聖幕的四周安營,形成一道警戒線,防止非利未人闖入,「免得上帝發怒打擊以色列會衆」。(民1:53;7:3-9)
在利未人的營地外圍,十二部族按照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在四邊安營。看來以色列一般民衆的位置跟聖幕保持着一定的距離。有些學者認為兩者相距差不多有900米(3000英尺),因為以色列人過約旦河時,民衆受到囑咐要跟約櫃相隔約「二千肘」(約890米)。(書3:4,和合)十二部族分為四大隊,每隊以位於中間的部族命名。聖幕東邊那一隊叫做猶大,猶大居中,兩旁是以薩迦和西布倫。(民2:3-8)這個安排從公元前1512年開始實施,當時猶大統領的三個部族,滿了二十歲的男丁共18萬6400人。(民1:1-3;2:9)按順時針方向,南邊是呂便統領的三個部族,呂便居中,兩旁是西緬和迦得,共15萬1450個軍兵。(民2:10-16)在東邊和南邊的這兩隊,連同利未人,都是利亞和利亞的女僕悉帕給雅各生的後代。(創35:23,26)值得一提的是,呂便人和哥轄人都在聖幕的南邊安營,這説明了呂便人大坦和亞比蘭這兩個叛徒跟哥轄人可拉要糾合作亂十分方便。(民16:1)西邊是以法蓮統領的三個部族,以法蓮居中,兩旁是瑪拿西和便雅憫,全都是拉結所生的後人,總共10萬8100個軍兵。(民2:18-24)最後,北邊是但統領的三個部族,跟但組成一隊的是亞設和拿弗他利,總共15萬7600個軍兵。(民2:25-31)但和拿弗他利是拉結的女僕璧拉所生的後人,亞設則是利亞的女僕悉帕所生的後人。(創35:25,26)
以色列的營地非常遼闊。上文提到已登記的軍兵數目總共60萬3550人,連同婦孺、年老的、殘障的、2萬2000個利未人,以及「一大群不同族裔的人」,全數加起來可能達三百萬人以上。(出12:38,44;民3:21-34,39)安置這麽多人的營地到底有多大,實在無法確定,各方估計的數字相差甚大。以色列人在約旦河邊的摩押荒原安營時,聖經描述他們的營地「從伯耶施末伸展到亞伯什亭」。(民33:49)
營地的布局通常被描繪為方形,一般認為這個布局有利於迅速行動和確保安全。營内營外、進營離營的説法顯示營地有一定範圍。(利13:46;16:26,28;17:3)記載也提到「營門口」,也就是營地的入口處。(出32:26,27)約瑟夫斯在他的著作裏,描述營地内有道路規劃。(《猶太古史》第3卷289節[12章5段])由此可見,如果以色列人要在新的地點省時省力地迅速架起營帳,就要有好的技術和周密的組織。
營中還設置了各族的「標誌」,讓人容易看出自己身處營中甚麽地方。(民2:2)譯作「三族一隊」的希伯來語deʹghel(德格)也有「旗幟」的意思(參看歌2:4),因此營地中可能有部族標誌和家族旗幟。不過,聖經沒有説明這些標誌和旗幟的數目和樣式。
耶和華營地的管理十分有效率。上帝設立了十夫長、五十夫長、百夫長、千夫長。這些人都「精明能幹、敬畏上帝、信實可靠、憎恨不義之財」。(出18:21;申1:15)在他們的帶領下,營中各事各物都得到良好督導和保養,民衆享有公正合理的司法制度,而且上情迅速下達。號筒的不同吹奏方式表示召集不同的人到會幕門口,有時召集的是全會衆,有時召集的是代表自己部族的千夫長。(民1:16;10:2-4,7,8)
詳盡的律法涉及營内生活的每一方面。不同的衛生條例促進營中的健康和清潔。凡患痲瘋等傳染病的、下體流液的、接觸過死人的,都要打發到營外,直到宣布他潔淨為止。(民5:2,3)死人都葬在營外。(利10:4,5)祭牲的灰燼或某些祭牲的殘骸都會移到營外。(利4:11,12;6:11;8:17)罪犯會在營外被處死。(利24:14;民15:35,36)戰俘和打仗回來的戰士都要在營外住一段時期,好進行潔淨的禮儀。(民31:19)
這麽大的營地從一個地點遷移到另一個地點(摩西在民數記33章提到他們曾經住過的40個地點),顯示了非凡的組織能力。只要雲彩在聖幕上面停住,以色列人就安營休息;雲彩移動,以色列人就拔營出發。「他們照耶和華的訓示安營,也照耶和華的訓示出發。」(民9:15-23)有兩支用銀子錘出來的號筒,是專用來向民衆傳達耶和華在這方面的吩咐的。(民10:2,5,6)吹急促的號聲表示拔營出發。以色列人第一次拔營是在「第二年[公元前1512],聖曆二月二十日」。約櫃給抬到前頭引路,然後由三個部族組成的第一隊就出發,先是猶大人,後是以薩迦人,再後是西布倫人。接着革順人和米拉利人抬着各自照管的聖幕器物出發。然後呂便統領的三個部族出發,先是呂便人,後是西緬人、迦得人。接着哥轄人抬着聖所的物品出發。然後以法蓮統領的三個部族出發,先是以法蓮人,後是瑪拿西人、便雅憫人。最後是負責殿後的一隊,以但人為首,隨後是亞設人和拿弗他利人。這樣,人數最多和最强的兩隊分别走在全營的前面和後面。(民10:11-28)
「於是他們離開耶和華的山,走了三天的路程。……耶和華的雲彩在他們上面。」(民10:33,34)這個由雲柱帶領的隊伍有多長、行進的速度有多快或一天所走的路程有多遠,聖經都沒有説明。既然有孩童和牲畜隨行,他們可能走得很慢。在這三天的行程裏,每天停下來只是為了度宿一宵,所以很可能沒有正式鋪排營地和架起聖幕,只是稍作調整,方便吃喝睡覺而已。
軍營 在戰事上,「營」有不同的意思。例如,「營」可指總指揮部或軍事基地,是軍隊出擊的地方;吉甲和示羅就是這樣的營地。(書4:19;5:10;9:6;10:6,15,43;18:9;士21:12)「營」有時候指軍隊本身,而不是指軍隊在晚間安營的地方。(書10:5;11:4,5)對着某城安營意思是跟這城開戰,在某城安營表示預備作戰。(士9:50;撒上11:1;28:4;王下25:1)
有好幾個因素影響軍營設在哪個地方。難以攀登的高地提供天然的防衛,比空曠而四面受襲的平地優勝,不用太多兵力防守。(撒上26:3)營地要靠近水源。(王下3:9)約書亞擊敗了在「米倫水源旁邊安營」的列王聯軍。(書11:5)基甸的軍隊在哈律井旁紮營。(士7:1)大衛的軍隊中有三分之一的士兵留在比梭溪谷安營,直到他們的戰友得勝歸來。(撒上30:9,10)
軍營的周圍可能用輜重,車和牲畜做防衛線,正如掃羅的營寨那樣。(撒上26:5,7)有的軍隊可能用戰車團團圍着營地。有時候,軍隊會挖壕和築堤圍繞一些長期駐兵的營地。除了突襲外,戰事一般都不會在營地爆發。(書11:7)因此,軍營四周通常都不會有綿長的壕溝或堅固的壁壘。
關於聖經時代異教國家的軍營生活,世俗史料也讓人略知一二。例如,埃及拉美西斯二世的軍營有盾牌圍繞。亞述軍營防守嚴密,營地呈圓形,用圍牆和塔樓加固。波斯軍營全都向東,營地有壕溝和堤防保護。希臘軍營也是以圓形分布,指揮官的帳幕位於營地中央。羅馬軍隊紮營後,就會挖掘寬闊的壕溝圍繞整個新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