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子
(Garden)
希伯來語詞gan(甘)和希臘語詞keʹpos(凱波斯)都指經過耕耘並經常灌溉的土地。聖經時代的園子有的用荆棘做籬笆,有的用石牆和泥牆圍住,牆頭大都布滿荆棘。(歌4:12)
一般來説,聖經所提到的園子和西方常見的園子很不一樣。聖經所説的園子比較像天然園林,有各種各樣的樹,包括果樹和堅果樹(傳2:5;摩9:14;歌6:11),還有香料植物和花(歌6:2)。花草樹木所需的水或來自溪流,或來自人工灌溉系統,園中大都有蜿蜒小徑。一個家庭也可以栽種面積較小的園子。亞哈王想要得到拿伯的葡萄園,説是用來做菜園。(王上21:2)
上文提到的大園子一般都在城外,只有王室或富豪可以在城内有這樣的園林。迦勒底人圍城期間,西底家和他的軍兵從御花園旁邊逃走,想要離開耶路撒冷,這個園子也許就在耶路撒冷東南面城牆的外邊。(王下25:4;尼3:15)約瑟夫斯也提到一個叫埃坦的地方,距離耶路撒冷13-16公里(8-10英里),那裏「園林處處,流水潺潺,令人心曠神怡」。據他説,所羅門以前常在這裏乘車遊玩。(《猶太古史》第8卷186節[7章3段])亞哈隨魯王在位第三年,在書珊的御花園設宴七天,這園子想必規模很大、美輪美奐。(斯1:1-5)
巴比倫的空中花園 巴比倫的空中花園是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觀之一,由尼布甲尼撒王為他的愛妃所建。這位米底亞公主因為思念山巒疊翠的家鄉(巴比倫尼亞是個平原),終日愁眉不展。尼布甲尼撒為博取她的歡心,就建了這個花園。據説,尼布甲尼撒首先建起一層一層階梯式的平台,然後在用磚石砌成的山上鋪設土壤,足以種植最巨型的樹木。他還在山頂建了一個貯水池,用螺旋式抽水設備把幼發拉底河的河水抽進池裏。
埃及的園子 以色列人在埃及時也耕種過菜園,也許面積比較小。申命記11:10説他們用腳辛勞灌溉菜園,既可能指他們用腳踩水車,也可能指他們用腳撥開或合攏引水渠的矮土牆,讓水流到園子各處。
客西馬尼園 從耶路撒冷越過汲淪溪谷,就來到橄欖山上的客西馬尼園了。這裏比較安靜,耶穌基督很喜歡在這個園子裏跟門徒共聚。耶穌最後一次吃逾越節晚餐,並且設立主的晚餐之後,跟門徒到了這個園子。當時,耶穌離開門徒,走到不遠處,熱切地向上帝禱告,有天使來服事他。叛徒猶大顯然知道耶穌的這個習慣,所以帶着一群暴民到客西馬尼園去找他,以吻作為暗號,出賣了耶穌。(太26:36,46-49;路22:39-48;約18:1,2)
墓園 有些園子被用作墓地,例如瑪拿西和他的兒子亞們被葬在烏薩園子裏(王下21:18,25,26),埋葬耶穌的新的紀念墓也是在一個園子裏的(約19:41,42)。以色列人曾經跟隨陋習,在園子裏向假神獻祭,坐在墳地上吃可憎之物,舉行異教的儀式。耶和華宣告,他們必因這些惡行受審判。(賽65:2-5;66:16,17)
伊甸園 歷史上最有名的園子是伊甸園。這園子看來有固定的範圍,也許四周有天然屏障圍住,位於「東方的伊甸」,入口在園子東邊。亞當犯罪以後,上帝派基路伯天使駐守東邊的入口,並設置了火劍,阻止人挨近園子當中那棵生命樹。(創2:8;3:24)伊甸園水源充足,有一條大河從園子裏流出,並在那裏分成四條河。這是個名副其實的「樂園」(創2:8,思高),長滿了各種既悦人眼目又好作食物的果樹和植物,各類飛禽走獸都在這裏棲息。上帝吩咐亞當要耕種、料理、「開拓」大地,好把伊甸園擴展至全球。伊甸園可以説是一塊聖地,是上帝跟亞當和夏娃談話的地方,是亞當和夏娃的理想家園。(創2:9,10,15-18,21,22;1:28;3:8-19;見樂園)
雖然聖經沒有説,基路伯天使守衛通往生命樹的道路有多久,但這個安排很可能一直持續到大洪水降下之時,距離亞當受造1656年。亞當和夏娃反叛上帝,吃了辨識善惡樹上的果子,結果被逐出伊甸園。從那時起,伊甸園沒有亞當的照料,很可能就漸漸荒廢了。不管怎樣,全球大洪水以後,伊甸園就永遠消失了。(見伊甸1)
大洪水過後幾百年,再次有人提到美麗的伊甸園。當時,羅得看見約旦河區全境,見那裏「水源充足……就像耶和華的園子」。(創13:10)耶和華的眼目看顧應許之地,為以色列人保存這塊美地,賜給他們作為産業。摩西曾把應許之地和埃及做了個對比:在埃及以色列人要辛勞灌溉菜園,但應許之地卻有「天上的雨水」滋潤。(申11:10-12)
用做比喻 耶和華通過約珥警告猶大國民,説必「有一隊强盛的大軍」使大地荒涼,把好像「伊甸園」的大地變為曠野。(珥2:2,3)另一方面,遵行耶和華的旨意而蒙他喜悦的人卻好像水源充足的園子。(賽58:8-11)跟耶和華立了約的子民從巴比倫獲釋回鄉時,就得享這些美福了。(賽51:3,11;耶31:10-12)
以西結書28:12-14説「泰爾王」曾在伊甸園,在「上帝的聖山」上。泰爾王身披華服,站在以雪松聞名的黎巴嫩山坡上,就恍如身在伊甸園,在上帝的聖山上。
在雅歌裏,書拉密少女被她的牧人情郎比做園子,裏面結滿了佳美的果子,令人賞心悦目。(歌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