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性,領悟
(Understanding)
譯作「悟性」或「領悟」的原文詞語,可以指比較簡單的理解,也可以指瞭解複雜的事情,全面而深入地明白這些事内在的性質、潛在的原因和意義。洞悉和明辨事理的能力,以及理解力,全都跟悟性有密切關係。
希伯來語動詞bin(賓)和名詞bi·nahʹ(比納)跟悟性的關係最密切。有時候,「賓」和「比納」也許特别强調看出真相,辨明事實(撒上3:8;撒下12:19;詩19:12;但9:2),留心思考,細想細察(申32:7;箴14:15;23:1;耶2:10;但11:37)或注意、留心某件事(伯31:1;32:12;37:14;詩37:10)。有些經文可能把「賓」和「比納」譯成以上字眼。在《聖經考釋辭典》(G.巴特里克編,1962,第4卷,733頁)裏,R.C.登坦教授説:「基本上,詞根בין[賓]指『辨明意義』『看出區别』,進一步指『密切留意』,最後引申為『得以理解』或『讓人理解』的意思(這個意思在派生詞幹中特别明顯)。」希伯來語學者格澤紐斯把這個詞的基本意思界定為「區分,分辨;……引申為辨明,標明,領悟,這一切行動都有賴於區分、分辨、識别的能力」。(《舊約希伯來語英語詞典》,譯自E.魯濱遜的英譯本,1836,140頁)另一個名詞tevu·nahʹ(特布納)的詞根和bi·nahʹ(比納)一樣。按照語境,「特布納」譯做「明辨事理」(箴10:23;11:12)或「悟性」(出31:3;申32:28)都很貼切。
這些詞語的基本意義顯示,有悟性的人能够深入看事物,藉着分辨構成整體的各個因素或特點,看清楚這事物如何構成,並看出各個因素之間的關係,從而理解事情的深意。姑且以理解語言為喻。一個人要明白某種語言,就要能分辨組成句子的各個詞語,知道這些詞語的意思,看清各詞語之間的關係。(申28:49)不過,就算一個人明白一段話的基本意思,悟性還能讓他進一步領悟話裏的真正含意,從而能看清價值,從中得益,並知道需要採取甚麽行動。祭司以斯拉在耶路撒冷當着民衆的面朗讀律法書,「所有聽了能明白[源自希伯來語『賓』]的人」都聚集起來。雖然這些人都有成熟的頭腦能明白所有詞句,但利未人還是要「向民衆講解律法[教民衆認識律法,或讓他們領悟(『賓』的一個詞形)]……朗讀上帝的律法書,詳細解釋其中的意義,好叫讀出來的話容易明白」。(尼8:2,3,7,8)
《希臘語經卷》特别多用動詞sy·niʹe·mi(西尼埃米,字面意思是:放在一起)和相關的名詞syʹne·sis(西内西斯)去表達「領悟」「悟性」的意思,指理解、明白某件事。其他詞語有:e·piʹsta·mai(埃皮斯塔邁),基本意思是「清楚知道」;gi·noʹsko(吉諾斯科),意思是「知道」「認識」。
悟性之源 耶和華上帝是悟性的來源,也是善用悟性的典範。宇宙的運作配合得天衣無縫,當中的萬物都各有獨特的作用,又能共生共存,不會由於創造主缺乏明辨的能力而發生衝突或難題。這充分顯示上帝的悟性。(伯38:36;詩136:5-9;箴3:19,20;耶10:12,13)上帝賜給動物各自的本能,彷彿有「悟性」一般。人類花多年時間才能領悟空氣動力學的道理,隼鳥卻憑本能知道怎樣「觀察」不同類型的氣流,加以利用。(伯39:26)可是,動物卻沒有人類獨有的悟性特點。(參看詩32:9)
儘管人類千百年來不斷鑽研,宇宙中根據上帝定立的法則而運行的許多現象和循環,仍舊是人類無法完全了解的。(伯36:29;38:19,20)人類從研究物質世界所明白的知識,「不過是上帝作為的邊緣」,相比於上帝「雷霆般的大能」,那只是「微弱的聲音」而已。上帝的判決和拯救的作為,更突出他的思想極其高深,是不敬虔的人無法領悟的。(伯26:7-14;詩92:5,6)約伯細想物質世界顯示上帝的智慧和悟性多麽偉大,終於看出自己跟創造主應該有怎樣的關係,謙卑地承認自己缺乏悟性。(伯42:1-6)
耶和華能够洞悉全人類的思想和行為。(代上28:9;詩139:1-6)上帝可以選擇仔細「鑑察」(希伯來語「賓」)某些人或某些群體,對他們特别留心。(箴21:12;詩5:1,2)上帝知道自己有甚麽無可更改的旨意,將來要做些甚麽事,他的正義標準堅定不移。因此,「只要跟耶和華對立,就毫無智慧、明辨、計策可言」。(箴21:30;另見賽29:13,14;耶23:20;30:24)他不必向任何人請教才明白一些事,例如怎樣才能好好幫助他的僕人,或解救他們脱離苦難和壓迫。(賽40:10-15,27-31)
天使也好,人類也好,想要有真正的悟性,就必須認識耶和華上帝,辨明他的旨意,信從他,倚靠他,這是一切真悟性的基礎。「認識至聖者就是有悟性」,包括「領悟正義、公正、正直,明白善道的全貌 」。(箴9:10;2:6-9;16:20)任何真正重要的事,除非從耶和華的觀點,按照他的標準、特質和永恆的旨意去考慮所有因素,不然就不可能完全領悟和了解。
離棄悟性之源 違犯上帝誡命的人,不論是作決定還是定計劃,都不再理會上帝。(伯34:27)這樣的人心中自欺,對自己的錯誤視而不見,結果不再洞悉事理。(詩36:1-4)他就算自稱崇拜上帝,也寧可遵守人的命令,不聽從上帝的原則。(賽29:13,14)他强詞奪理,把自己的無恥之舉説成是「玩耍」。(箴10:23)他行為乖張、野蠻殘忍、愚昧不智,甚至以為人目所不能見的上帝看不見他的過犯,不知道他所做的惡事,彷彿上帝耳聾目盲一樣。(詩94:4-10;賽29:15,16;耶10:21)通過他的所作所為,他等於説「沒有耶和華」(詩14:1-3),把上帝置諸腦後。由於不接受神聖的原則指引,他不能正確判斷事情、看清問題所在、衡量各種因素,因此無法作出正確的決定。(箴28:5)
人類悟性涉及的範疇 悟性可以跟手藝一類的知識和技巧有關,例如建造、設計建築物,或用木頭、金屬、石頭、布帛製造器具。泰爾的工匠希蘭是個「素有悟性的巧匠」,擅用多種材料。(代下2:13,14;王上7:13,14)這種悟性能令工作更有效率,生産出來的東西更加耐用。
另一些人的「專長[『賓』的一個詞形]」可能在於搬運,或者有悟性「精通[『賓』的一個詞形]」音樂。(代上15:22;25:7,8;代下34:12)有些人也許對語言、文字或其他學術有悟性。(但1:4,17,20)這類悟性可以靠天賦和後天努力培養。當然,上帝的靈能够加强人原有的悟性,讓人有資格把自己精通的手藝或專業技能教導别人。(出31:2-5;35:30-35;36:1;代上28:19)
有些人也許有敏鋭的能力去明辨人性的特點,觀察力强,可以舉一反三。大衛注意到臣僕低聲耳語,就「看出」他跟拔示巴所生的孩子死了。(撒下12:19)羅波安按照自己對有罪的人性的了解,知道人有妒忌的傾向,在給兒子們分産業的時候運用了這種悟性。(代下11:21-23)
個别的人或群體也可能在經商方面明辨利害,因而發財致富,例如泰爾的「領袖」。(結28:2,4)統治者也許精通用兵之道(賽10:12,13)或擅用外交手腕(但8:23)。可是,從本段引用的例子看,他們的悟性可能很狹隘,只能帶來短暫的利益。
綜觀上文,聖經所説的悟性是能够用自然方法培養的。不過,如果世俗的「哲士」(sy·ne·toiʹ西内蒂)不理會上帝的旨意,他們的「悟性」(syʹne·sis西内西斯)就會通通變得愚蠢、無用。(林前1:19,20,Int)因此,聖經主要促請人求取一種優越得多的悟性,那就是屬靈的 悟性,是以上帝為基礎的。不管人怎樣開發地球的資源,深入地底和海底,探索天空,也不能靠自己知道「從哪裏獲得悟性」和智慧,以求一生成功,行事正義,幸福快樂。(伯28:1-21,28)屬靈的悟性更勝白銀,能為人帶來美好的前途,是短暫的名利無法給人的。(箴16:16,22;23:4,5;詩49:6-8,14,20)
與知識和智慧的關係 悟性不僅是純粹的知識,但必須以知識為基礎,而且跟知識相輔相成。一個人有多大的悟性,以及他的悟性有多大價值,很大程度取決於他有多少知識,以及知識的素質。知識就是熟識事實,而最重要、最根本的事實都是跟上帝、他的存在、他必然實現的旨意、他的行事方式有關的。人有悟性,就能把知識跟上帝的旨意和標準聯繫起來,從而衡量這種知識的價值。「有悟性的心搜尋知識」,務求對事情有全面的理解,不會甘於浮面的認識。(箴15:14)人必須喜悦知識,明辨的能力才能保護他遠離虛妄騙人的惡事。(箴2:10,11;18:15;見知識)
箴言1:1-6指出,「有悟性的人求取高明的指導,明白箴言和隱語,了解明智人的言詞和奧秘」。顯然,這裏所説的不是用來打發時間的無聊話,因為明智人不會這樣浪費時間。這裏所説的,必然是一些管教、鍛鍊頭腦和心靈的訓示、問題、疑難,目的是要預備好受教的人,使他們日後明智行事。(參看詩49:3,4)知識和悟性結合起來,就産生智慧。智慧是「最重要的」,因為這種能力可以運用大量的知識和敏鋭的悟性去解決問題,帶來好結果。(箴4:7)有正確動機的人,不會為了好奇心或抬高自己而追求悟性。「智慧就在有悟性的人面前」,他追求悟性的目的就是要行事有智慧。(箴17:24;見智慧)他跟使徒保羅當日那些被視為導師的人不一樣。這些所謂的導師「是驕傲自大的人,甚麽也不理解」,不智地「專好質疑問難,愛為字眼爭辯,甚至成了癖性」。這些做法只會産生不和、紛爭和許多惡果。(提前6:3-5)
得到真悟性 尋求真悟性的人向上帝禱告説:「求你賜我悟性,我好遵守你的律法,並且全心謹守……使我活下去。」(詩119:34,144;另見119:27,73,125,169)這個動機是正確的。使徒向上帝禱告,希望歌羅西城的基督徒「對[上帝]的旨意充滿確切的知識,充滿智慧和屬靈的悟性[sy·neʹsei西内西]」,以求行事為人能對得住耶和華。(西1:9,10)
年紀越大,經驗越多,自然比較容易有悟性。(伯12:12)不過,年紀和經驗本身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安慰約伯的三個人説自己和那些年老的同伴都很有悟性,以為自己很了不起,卻被年輕得多的以利户責備。(伯15:7-10;32:6-12)耶和華是「萬古常在者」(但7:13),人類卻只存在了短短幾千年,連自己所住的地球怎樣形成也不知道。相較於人類的悟性,上帝的悟性顯然高超得多,無與倫比。(伯38:4-13,21)因此,上帝的話語聖經是悟性的主要來源。(詩119:130)
父母年紀較大,經驗較多,兒童和青少年應該認真思考父母的訓示。如果父母是獻了身給上帝的僕人,兒女就更該這樣做。(箴2:1-5;3:1-3;4:1;5:1)認真思考(希伯來語「賓」)歷代先祖的歷史能養成悟性,長輩也往往熟悉這些事。(申32:7)不要跟「缺乏經驗的人」來往,要跟有智慧的人作伴,以他們的勸告和指教為精神食糧,「好保全生命,也要在悟性的道上直行」。(箴9:5,6)通過聆聽和觀察,人不用再天真無知、容易受騙。他可以「領悟何謂精明」,避免許多痛苦的經歷。(箴8:4,5)
人努力學習並實踐上帝的話語和命令,就能比自己的老師更洞悉事理,比年長的人更有悟性。(詩119:99,100,130;另見路2:46,47)這是因為智慧和悟性已經融合在上帝純潔的條例和法令當中。以色列人忠心謹守上帝的命令,四周的國家就會看出以色列民族「真有智慧和悟性」。(申4:5-8;詩111:7,8,10;另見王上2:3)有悟性的人承認上帝的話語是不可違反的,因此希望按照上帝的話語去看自己的行為,並且懇求上帝幫助他這樣做。(詩119:169)他讓上帝的信息根植於自己的内心(太13:19-23),寫在自己的心版上(箴3:3-6;7:1-4),並對「一切虛謊的行徑」養成恨惡的心(詩119:104)。上帝的兒子在地上時表現了這種悟性。耶穌甚至不肯逃避死在苦刑柱上的遭遇,因為要應驗聖經的預言,他就必須這樣死去。(太26:51-54)
時間和沉思都是必需的 「輕率的人」往往沒有「揣摩[或譯『思考』;希伯來語『賓』的一個詞形]知識」。(賽32:4;另見箴29:20)有悟性的人的一個特徵,就是知道該在甚麽時候靜默不語(箴11:12),不魯莽發言,就算談話的氣氛變得緊張,也保持冷靜。(箴14:29;17:27,28;19:11;伯32:11,18;另見雅3:13-18)他沉思勸告,好判斷信息的重要性。(伯23:5;詩49:3)他提出的問題針對事情的原因,好判斷為甚麽會成功或失敗,為甚麽蒙上帝賜福或咒詛。他也會沉思各種做法按理來説會對未來造成甚麽不同影響。(詩73:2,3,16-18;耶2:10-19;另見賽44:14-20)以色列人沒有這樣做,沒有在心裏想想自己「最終有怎樣的結局」。(申32:28-30)
接受管教 驕傲自大、頑梗不化、堅持己見、自行其是,都是悟性的敵人。(耶4:22;何4:14,16)真有悟性的人不會以為自己甚麽都懂,因此箴言19:25説:「你該責備有悟性的人,這樣他就能明辨知識。」(參看伯6:24,25;詩19:12,13)如果他真的有 悟性,就會樂於聆聽,辨明責備的根據,從中得益,勝過愚昧的人受責打一百下。(箴17:10;另見29:19)
領悟預言的含意 只有自潔的人謙卑地禱告求悟性,才能領悟上帝啟示的信息。(但9:22,23;10:12;12:10)雖然人可能明白預言大約在甚麽時期應驗,但必須等到上帝所定的應驗時間,才能透徹地辨明預言該怎樣理解。(但8:17;10:14;12:8-10;另見可9:31,32;路24:44-48)誰信靠凡人,藐視上帝的力量,對上帝的旨意不屑一顧,就不能領悟預言。這樣的人對預言的意義一無所知,直到預言應驗,禍患臨頭,他們才如夢初醒。(詩50:21,22;賽28:19;4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