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物園裏學習聖經!
前些時,我們選了一個很特别的地點來舉行每週家人聖經討論——荷蘭的埃門動物園。這個動物園離我們家不遠。我們這樣做是大有理由的。你很快就會明白我們為甚麽要到動物園去。
在世界各地,許多基督徒家庭每週都一起研讀聖經,我們也不例外。在研讀期間,我們不時都會讀到一些動物的資料,聖經運用這些動物來象徵某些好品質和壞品質。我們渴望增加自己對這些動物的認識,於是決定整家人一起查考這些動物的資料。每個家人均接獲委派,負責搜集某種動物的資料,資料來源包括《洞察聖經》(英語版),以及《守望台》和《儆醒!》的合訂本。
我們走近埃門動物園的入口時,我們的孩子——瑪麗-克萊爾、查莉莎和佩潘——不禁喜上眉梢、充滿期待。我們即將看見鱷魚、熊、斑馬、螞蟻,也許還會看見其他我們在聖經裏讀到的動物。不過,讓我先來介紹一下這個别有風味的動物園吧。
沒有籠子或圍欄
埃門動物園(荷蘭文Noorder Dierenpark)是一個與别不同的動物園,它是按照現代化的動物園管理規範而設計的。這裏的動物不是關在籠子裏,也沒有給圍欄圍着。在埃門動物園,每件東西都盡量設計成跟那些動物的天然棲息地相似。動物園的生物學家維布倫·蘭德曼笑道,“給圍欄圍上的不是動物,而是遊客。”
“這裏的動物是根據牠們的來源地而不是按種類分布的。所以,在這片廣大的非洲熱帶草原上,實際野生環境會有多少種類的動物一起生活,我們就盡量讓多少種類動物生活在公園的這個部分。”不錯,我們的確看見各種動物——世上身軀最高的動物長頸鹿,牠們的高度可達6米;跟長頸鹿生活在同一個地區的還有跳羚、黑斑羚、斑馬、牛羚、水羚,甚至還有幾頭犀牛。
維布倫還要把不少關於埃門動物園草原的特色告訴我們:“這裏的動物有充足的空間活動,牠們不會感到地方侷促狹窄。不過,我們也為牠們提供了一些逃生的路線。你們看見那邊的大石嗎?跳羚可以在那些石頭之間尋得庇護的地方,這樣,犀牛便無法傷害牠們了。在那座小山,有些地點可使動物完全看不見對方。但這裏的動物通常都不大理會是否有其他動物一同在草原上生活。這也不足為奇,牠們畢竟在非洲的棲息地上一起生活了一段非常悠長的時期。”
乾渴的斑馬
查莉莎興奮地喊道,“你們看!斑馬啊!”她搜集了一些斑馬的有趣資料。“斑馬的條紋愚弄了人的視線,使人分辨不出斑馬的形狀和輪廓,甚至目光鋭利的土人在距離斑馬僅四五十米的地方,時常也察覺不到牠們的存在。斑馬的視覺和嗅覺都非常靈敏,跑得又快,時速甚至超過60公里,所以牠們一般都不易為食肉動物所傷害。詩篇104:11説,斑馬‘得解其渴’。(《新世》)這正好説明斑馬為甚麽甚少在遠離水源8公里以外的地方出沒。”查莉莎補充説,“照樣,我們也必須時刻緊緊依附會衆,經常研讀聖經和參加聚會。這樣,就可以消解靈性上的乾渴情況。”
我們離開“非洲的熱帶草原”,朝着世上最魁梧的獵食者之一進發——科迪亞克熊。這種熊是同類中最巨型的,體長可達3米,重量則達780公斤。為了使牠們棲息的範圍跟天然環境相似,這裏溪水潺潺,巨石嶙峋,景色非常優美。科迪亞克熊是叙利亞棕熊的巨型近親,在聖經時代,叙利亞棕熊在以色列境内棲息。正如瑪麗-克萊爾發現,熊所吃的食物包括各種類型。牠們吃植物的葉和根,也吃果子、漿果、堅果、蛋類、昆蟲、魚類、齧齒目動物等,牠們對蜜糖尤其偏愛。在古代的以色列,熊的素類食物若較為稀少,牧人便要提防熊掠食他們的牲畜。大衛年輕時便曾為了保護父親的羊群,而要勇敢地抵抗大熊的襲擊。——撒母耳記上17:34-37。
“從牠鼻孔冒出煙來”
那裏還有很多動物是我們渴望一見的。幾天前我們在聖經研讀中看見“利維坦”(《新世》)——意即鱷魚——這個字詞。初時佩潘把“利維坦”描述為‘一種魚,後來又説是一種巨型的魚’!鱷魚對於温度變化相當敏感,牠們被安置在“非洲館”裏,館内的温度調節成跟熱帶氣候一樣。我們步進“非洲館”,那裏熱力逼人,異常潮濕,我們的眼鏡頓時沾上水氣。除此之外,我們也要習慣那裏漆黑的環境。我們橫過一道木吊橋,突然發現兩條巨大的鱷魚就在眼前,牠們彷彿在吊橋的兩旁把守着泥沼似的。牠們不動聲色、毫無動靜,佩潘立即説:“牠們不是真鱷魚。”
鱷魚是現存一種巨型的爬行類動物。有些鱷魚的長度可達6米,重量則逾900公斤。鱷魚顎部的力量非常驚人,甚至重量只有50公斤的一條小鱷魚也能發揮700多公斤的力量。鱷魚潛游了一段時間後,一旦從水裏冒出來時,鼻孔便急速噴氣,在早晨的陽光下,牠噴出來的水花彷彿“閃出光來”,並且“有煙從牠的鼻孔裏冒出來”,正如約伯記所描述的一樣。——約伯記41:1,18-21,《新譯》。
“像蛇一樣謹慎”
由於周遭一片漆黑,我們好不容易才走出鱷魚池的範圍。幸而在玻璃窗幕後有很多某種生物的標本,聖經把這種生物用來象徵好品質和壞品質。我們所説的生物就是蛇——聖經首次呼名論及的生物。(創世記3:1)耶穌規勸門徒在有如豺狼的反對者當中時,必須留意自己的行為,要像蛇一樣謹慎。(馬太福音10:16)誠然,蛇也可指“最初的蛇”魔鬼撒但,哥林多後書11:3形容他像蛇一樣誘惑人和狡猾。——啟示錄12:9。
“你去看看螞蟻……就可得着智慧”
動物園裏的一個奇觀就是巨型的蟻丘,有三群南美切葉蟻在那裏棲息。牠們是螞蟻當中的園藝家。我們在玻璃窗幕後看見蟻群活動;這有助我們觀察這些小生物的生活習性。我們對螞蟻很感興趣,因為聖經形容牠們非常勤奮,並且具有本能上的智慧。——箴言6:6。
維布倫·蘭德曼是個昆蟲專家。他解釋:“大約有一百萬乘十億隻螞蟻在地面上活動,這意味到世上每有一個人便有20萬隻螞蟻!除了南北極以外,螞蟻遍布各大洲。世上大約有1萬5000種螞蟻,可是,沒有兩種螞蟻是一模一樣的。牠們所造的蟻巢各不相同,所吃的食物也不盡一樣,然而,牠們至若干程度卻以類似的方式組織起來。
南美切葉蟻栽種可吃的真菌,正如人類栽種蘑菇一樣。栽種過程在地底進行。可是,真菌的養分卻來自地面。工蟻每天都忙碌地把葉兒運往蟻巢。牠們爬到樹上或灌木去,以期選取一片葉兒。接着,牠們便用自己像剪刀一樣的顎部,從葉兒迅速地切去一片半圓形的部分,然後,牠們便一隻跟一隻地把葉兒運往蟻巢,讓葉兒像陽傘般蓋過頭上,難怪牠們有“陽傘蟻”的别號。在南、中美洲,螞蟻切斷葉兒的速度非常迅速,以致整棵灌木或樹木在數小時内就給牠們切光了。難怪牠們在那裏極不受歡迎!在蟻巢裏,其他工蟻小心翼翼地清潔葉兒,然後才加以咀嚼。螞蟻吐出的葉漿混和了牠們所分泌的酶和氨基酸。這樣的葉漿才適合真菌用作養分,於是整群螞蟻時常有真菌可吃。
我們離開蟻群,心裏不覺肅然起敬,上帝所創造的萬物實在紛繁浩大,他的智慧和創造力清楚可見。到了傍晚時分,我們也必須回家了。然而,那裏還有很多動物是我們還未看見的。我們還沒有看見貓頭鷹(以賽亞書13:21,《新世》)、海狗(出埃及記35:23)、河馬(約伯記40:15)、鴕鳥(耶利米書50:39),以及其他生活在這裏,而聖經也有提及的動物。牠們每一種均值得我們加以研究。我們必定會重遊埃門動物園!——外稿。
[第16頁的圖片鳴謝]
Ostrich: Yotvatah Nature Re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