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曷
(Shihor)〔源自埃及語,意思是:何露斯的水池〕
一條河流,顯然是尼羅河三角洲最東邊的支流。在《希伯來語經卷》,西曷出現過四次,每次都跟埃及有關。(書13:3,「尼羅河支流」;代上13:5,「河」;賽23:3;耶2:18)有些聖經評注家認為西曷就是「埃及溪谷」。(民34:5)一般認為埃及溪谷就是加沙西南的阿里什乾河。然而,從耶利米書2:18和以賽亞書23:3可以看出,西曷跟埃及和尼羅河有關的可能性,遠高於跟阿里什乾河有關的可能性。值得注意是,以賽亞書23:3提到「西曷的穀物」,可見西曷是一條常年有水的河流(na·harʹ納哈爾),而不是季節性有水的乾河(naʹchal納哈勒)。因此人們通常認為,至少在這兩節經文中,西曷是指尼羅河最東邊的支流(尼羅河流到三角洲後分成幾條支流)。西曷所在的這個位置正如約書亞記13:3的描述,可説是在「埃及前面[也就是東面]」。
以色列人在約書亞領導下開始征服應許之地,雖然取得了初步勝利,但還有一大片土地仍沒有佔領。約書亞記13:3及上下文總括這片剩下來的土地的範圍,説向北一直伸展到「哈馬地入口」。(書13:1-6)那些主張西曷就是阿里什乾河的人指出,每當經文提到以色列人所承受的産業的地界時,都説從「埃及溪谷」直到「哈馬地入口」。(民34:2,5,7,8)不過,有些譯本(RS,新世)的譯者認為,約書亞記13:3提到「西曷」(新世翻作「尼羅河支流」),其實是一種補充説明,表明迦南人的西南地界曾經延伸到多遠。因此,經文可能只是説明迦南人所居住之地曾延伸至埃及地最東面的邊界,而不是指明以色列人要征服的地區的範圍。
同樣,聖經説,當大衛準備把約櫃運到耶路撒冷時,就把以色列人從西曷(新世翻作「埃及河」)到哈馬地入口都召集在一起;聖經也説在所羅門的日子,「從哈馬地入口直到埃及溪谷」前來的民衆與王聚集起來慶祝節期。(代上13:5;王上8:65)這兩個記載不盡相同,一個可能性的解釋是,後一個記載(所羅門時期)所説的是以色列人的實際居住範圍。阿里什乾河和尼羅河東邊的支流之間那片地區基本上是荒漠,灌木叢生,因此這條乾河(即溪谷)很恰當地成為適宜以色列人居住的區域的邊界。前一個記載(大衛時期)所説的可能是指有以色列人活動的整個區域,也就是大衛實際控制的區域,其範圍確實延伸到埃及邊界。
甚至早在大衛之前,掃羅王擊殺亞瑪力人時,就曾追到「埃及前面」的書珥。(撒上15:7)聖經也説,所羅門從大衛繼承的國土,延伸到「埃及的疆界」。(王上4:21)因此,雖然以色列各部族實際分得的土地並沒有越過「埃及溪谷」,但這看來沒有推翻以下的看法:約書亞記13:3所説的「尼羅河支流」就是西曷,歷代志上13:5所説的「埃及河」也是西曷。
創世記15:18記述,耶和華應許亞伯拉罕,要把「從埃及河到幼發拉底大河」的土地賜給他。經文中並沒有出現「西曷」一詞,這也引起一個問題,就是「埃及河[納哈爾的一個詞形]」是指尼羅河的一部分,還是指「埃及溪谷[納哈勒]」(阿里什乾河)。答案取決於耶和華所説的是以色列各部族實際分得的土地,還是以色列國所征服的整個地區的最遠疆界。如果是指前者,那麽「埃及河」就是阿里什乾河;如果是指後者,那麽「埃及河」就是西曷。(見埃及溪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