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耶路撒冷城到底在哪一年被摧毀?第一篇
為什麼這個年份意義重大?證據顯示什麼?
這是《守望台》一連兩篇文章的第一篇,會探討一個學術問題,就是古耶路撒冷城到底在哪一年被摧毀。這兩篇文章會根據聖經和經過仔細考證的資料,解答一些讀者的疑問。
「既然歷史家和考古學家普遍認為耶路撒冷在公元前586年或公元前587年被摧毀,a為什麼耶和華見證人卻說是公元前607年呢?這個年份是根據什麼計算出來的?」
以上問題是由某讀者提出的。可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到底在哪一年摧毀耶路撒冷這個問題為什麼值得探討呢?原因有兩個。第一,這件事標誌著上帝子民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一位歷史家說,這件事導致「一場浩劫,一場史無前例的浩劫」。這一年,耶路撒冷的聖殿被摧毀,這座聖殿四百多年來一直是崇拜全能的上帝的中心。難怪詩篇的一位執筆者哀嘆說:「上帝啊……他們玷污了你的聖殿;他們使耶路撒冷成為廢墟。」(詩篇79:1,《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b)
第二,如果我們知道這場「史無前例的浩劫」到底在哪一年發生,以及明白正確的宗教在耶路撒冷復興怎樣應驗聖經裡一個精確的預言,就會對上帝的話語更有信心,看出聖經多麼可信可靠。問題是,耶和華見證人認定的年份為什麼跟廣受認同的年份相差20年呢?簡單來說,是因為聖經本身提供的證據。
「七十年」這段時期跟誰有關?
耶路撒冷被摧毀前許多年,猶太先知耶利米論及一些重要的資料,跟聖經提到的這段時期有關。他向「耶路撒冷所有的居民」發出警告說:「這地要全變為荒廢,令人驚駭;這些國家要服事巴比倫王七十年。」(耶利米書25:1,2,11,《聖經新譯本》)後來,他還作出補充:「耶和華說:『在巴比倫的七十年滿了以後,我要顧念你們。我必實踐諾言,賜福給你們,把你們領回這裡來。』」(耶利米書29:10)這「七十年」到底有什麼重大意義?這段時期怎樣有助於我們確定耶路撒冷在哪一年被摧毀呢?
由於不少譯本把經文中「在巴比倫」這個詞組譯做「為巴比倫」(《和合本》),有些歷史家因此認為「七十年」這段時期跟巴比倫帝國的歷史有關。根據年代學研究,巴比倫人統治了猶大地和耶路撒冷七十年左右,大約開始於公元前609年,結束於巴比倫首都在公元前539年被攻陷的時候。
可是,聖經清楚表明這七十年是上帝用來懲罰他子民的時期,特別是懲罰猶大地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他們跟上帝立了約,承諾要服從上帝。(出埃及記19:3-6)可惜猶太人一心作惡,執迷不悟,因此上帝宣布他要召他「僕人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來攻擊這土地和所有的居民,也要攻擊周圍所有的國家」。(耶利米書25:4,5,8,9,《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雖然周圍的國家也受巴比倫王攻擊,但耶利米清楚顯示,耶路撒冷被摧毀以及猶太人淪為俘虜七十年,是因為他的同胞作惡受到懲罰,是因為耶路撒冷「大大犯罪」。(耶利米哀歌1:8;3:42;4:6,《和合本》)
因此聖經表明,這七十年是猶太人受懲罰的時期,其間上帝借巴比倫人的手向他的子民施行了嚴厲的管教。不過,上帝同時告訴猶太人:「七十年滿了以後,我必……把你們帶回這地方來」,這地方指的就是猶大地和耶路撒冷。(耶利米書29:10,《聖經新譯本》)
「七十年」在哪一年開始?
以斯拉在耶利米預告的七十年獲得應驗後,受上帝啟示記錄了一些歷史。以斯拉記述,尼布甲尼撒王把猶太人「擄到巴比倫去,作他和他的子孫的奴僕,直到波斯國興起的時候。這樣,就應驗了耶和華藉耶利米所說的話:直到這地享滿了安息,因為這地在荒涼的日子,便享安息,直到滿了七十年」。(歷代志下36:20,21,《聖經新譯本》)
因此,這七十年是猶大地和耶路撒冷得享「安息」的時期,意味著土地休耕,無人撒種,也無人修理葡萄園。(利未記25:1-5,《和合本》)由於上帝的子民沒有聽從上帝的吩咐,也許包括沒有在所有的安息年都按規矩守安息,因此上帝懲罰他們,讓他們的土地荒涼七十年,無人耕種。(利未記26:27,32-35,42,43)
那麼,猶大地在什麼時候淪為荒涼、無人耕種呢?原來,尼布甲尼撒曾兩次派兵圍攻耶路撒冷,前後相隔多年。問題是,這七十年該從哪一年開始計算呢?肯定不是尼布甲尼撒第一次圍攻耶路撒冷的時候。為什麼呢?這一次,雖然巴比倫王從耶路撒冷擄走了不少人,但其餘的居民仍然可以留下來,而且耶路撒冷城也沒有被摧毀。事實上,留在猶大地的窮人多年後仍然靠地裡的出產維持生活。(列王紀下24:8-17)不過,情勢很快就急轉直下了。
猶太人的一場叛亂促使巴比倫人再度進軍耶路撒冷。(列王紀下24:20;25:8-10)這一次,軍隊放火燒城,把聖殿付諸一炬,把城裡很多居民擄到巴比倫。不到兩個月,「所有[沒被擄走]的以色列人,無論貧富,連同軍官們,都逃難到埃及去,因為他們怕巴比倫人」。(列王紀下25:25,26,《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在這個時候,即同一年的聖曆七月,又名提斯利月(9月/10月),猶大地才真的荒涼,無人耕種,開始得享安息了。上帝通過耶利米向逃到埃及的猶太人說:「我所降與耶路撒冷和猶大各城的一切災禍你們都看見了。那些城邑今日荒涼,無人居住。」(耶利米書44:1,2,《和合本》)因此,我們有充分理由認為這件事標誌著「七十年」的開始。當時是哪一年呢?要找出答案,我們得知道「七十年」在哪一年結束。
「七十年」在哪一年結束?
但以理先知在「波斯國興起來」時身在巴比倫,當時他已算出這七十年快要結束。他說:「我但以理從書上得知耶和華的話臨到先知耶利米,論耶路撒冷荒涼的年數,七十年為滿。」(但以理書9:1,2,《和合本》)
以斯拉沉思過耶利米的預言後,把這「七十年」的結束跟耶和華「激動波斯王塞魯士[居魯士]的心,使他下詔通告全國」一事連結起來。(歷代志下36:21,22,《和合本》)猶太人是在什麼時候獲釋的呢?在「波斯王居魯士元年」,即波斯王下詔讓猶太人回鄉的時候。(見附欄「歷史上的一個關鍵年份」)到了公元前537年秋天,猶太人已回到耶路撒冷,恢復正確的崇拜。(以斯拉記1:1-5;2:1;3:1-5)
因此,根據聖經的年代計算,這「七十年」是實際的七十年,結束於公元前537年。倒數七十年,這段時期顯然開始於公元前607年。
然而,如果上帝啟示人寫的聖經提供了這麼確鑿的證據,清楚顯示耶路撒冷是在公元前607年被摧毀的,為什麼聖經學者卻大都認定這件事發生在公元前587年呢?他們的資料來源主要有兩個,一是古典時期歷史家的著作,二是托勒密的君王列表。問題是,這些資料來源真的比聖經更可靠嗎?讓我們來驗證一下。
古典時期歷史家的著作有多準確?
關於新巴比倫時期的君王,生活在比較接近耶路撒冷被摧毀那個時代的歷史家提供了各不相同的資料。c(見附欄「新巴比倫時期的君王」)根據這些資料計算出來的年份跟聖經顯示的並不一致。但這些歷史家的著作到底有多可靠呢?
貝羅索斯是巴比倫「彼勒神的祭司」,是生活在最接近新巴比倫王朝時代的歷史家之一。他在公元前281年左右寫的《巴比倫尼亞》已經失傳,現在只能在其他歷史家的著作裡看到零碎的片段。他聲稱自己參照了一些「在巴比倫被小心保全下來的著作」。1 但貝羅索斯真的是個可靠的歷史家嗎?不妨看看一個例子。
貝羅索斯在書中說,亞述王西拿基立是繼「[他]兄弟作王的」;「然後他兒子[以撒哈頓]繼位,作王8年;之後薩穆杰斯[沙馬什-舒姆烏金]作王21年」。(第3卷,2.1,4)可是,根據一些寫於貝羅索斯之前很久的巴比倫歷史文獻,西拿基立不是繼他兄弟,而是繼他父親 薩爾貢二世作王的。以撒哈頓是作王12年而不是8年,沙馬什-舒姆烏金是作王20年而不是21年。學者R.J.范德什佩克認為,儘管貝羅索斯的確參考過巴比倫的編年史,「但這不等於說他不能添加某些資料和作出個人的詮釋」。2
其他聖經學者又怎樣看貝羅索斯呢?S.M.伯斯坦曾深入研究貝羅索斯的著作,他說:「以往,貝羅索斯普遍被視為一個歷史家。」但他作結時這樣說:「作為歷史家,他的表現肯定不合格。光是看《巴比倫尼亞》的零碎片段,已能看到他連基本的事實也弄錯……對一個歷史家來說,這樣的錯誤是絕對不能接受的;無論如何,貝羅索斯的用意主要不在於報導歷史。」3
鑑於上述分析,你認為怎樣呢?貝羅索斯計算的年份真的全都準確無誤嗎?古典時期那些根據貝羅索斯的著作去計算年代的歷史家又如何?他們所寫的史料真的稱得上可靠嗎?
托勒密的君王列表
克勞狄·托勒密是公元2世紀的一個天文學家,他編寫的君王列表也被用來支持傳統所說的年份,即公元前587年。一般認為,這個列表是古代歷史年代學的骨幹,包括新巴比倫時期的年代計算。
這個列表是托勒密在新巴比倫王朝結束後六百年左右編寫的。那麼他如何確定列表中頭一個王何時開始統治呢?托勒密解釋,相關年份是根據天文現象比如月食計算出來的,「我們用這個方法,就能算出拿波納薩爾在哪一年開始統治」,而拿波納薩爾是列表中的頭一個王。4 難怪大英博物館的克里斯托弗·沃克說,托勒密的君王列表是「為天文學家精心拼湊出來的,目的是為他們提供一個連貫的年代表」,而「不是為歷史家提供各君王登基與駕崩的翔實記錄」。5
利奧·德皮特是托勒密最忠實的支持者之一,他說:「眾所周知,這個列表從天文學的角度看十分可靠……但不等於說它從歷史 的角度看也同樣可靠。」關於這個列表,德皮特教授補充說:「關於較早期的君王[包括新巴比倫時期的君王]的資料,我們需要把列表和楔形文字記錄中各君王在位的年份逐一對比才行。」6
這裡說,可衡量托勒密列表的歷史準確性的「楔形文字記錄」是什麼呢?這些文字記錄包括巴比倫的編年史、君王列表和商業記錄泥板等,都是由新巴比倫王朝時代或前後時代的一些書吏寫的。7
那麼,托勒密的列表跟楔形文字記錄經過對比後,結果顯示什麼呢?下圖的「托勒密的君王列表和古代泥板記錄有什麼差異?」把列表的部分內容跟一份楔形文字記錄作比較。請注意,從巴比倫王坎達拉努到拿波尼度,托勒密的列表只列出四個王,但楔形文字記錄之一的烏魯克列表卻列出七 個王。那麼,沒有列出來的王的統治時期是否很短,不值一提呢?根據一塊商業記錄泥板,其中一個王統治了七年。8
另外,楔形文字記錄也提供了確鑿證據,證明在那波帕拉薩爾(即新巴比倫王朝第一個王)之前還有另一個王(亞述-埃提爾-伊蘭尼)在巴比倫尼亞統治了四年。還有的是,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巴比倫尼亞並沒有王。9 然而,這一切在托勒密的列表中卻完全沒有提及。
為什麼托勒密一點也沒有提到某些王呢?顯然是因為他不把這些王視為巴比倫的合法統治者。10 例如,他沒有提拉巴什-馬爾杜克這個新巴比倫時期的君王。可是,根據楔形文字記錄,托勒密沒提到的巴比倫王都確實統治過巴比倫尼亞。
雖然托勒密的君王列表一般被視為準確,但鑑於其中存在錯漏,這個列表真的應該用作歷史年代學的準繩嗎?
證據顯示什麼?
現在來總結一下:聖經清楚表明猶太人被擄七十年。充分證據顯示,猶太人在公元前537年已獲釋回鄉,這是大部分學者也認同的事實。從這一年倒數七十年,意味著耶路撒冷是在公元前607年被摧毀的。雖然古典時期歷史家的著作和托勒密的君王列表說的並不是這一年,但他們的著作是否完全準確無誤其實也大有商榷的餘地。老實說,這兩方面提供的證據根本不足以否定聖經的年代計算。
可是,有些問題尚待解答:我們真的沒有任何歷史證據,足以支持公元前607年這個根據聖經計算出來的年份嗎?一些注明了日期而且大都由目擊者寫下的楔形文字記錄到底顯示什麼?這些問題會在下一期雜誌探討。
[腳注]
a 這兩個年份在不同的世俗文獻中都出現過。為簡便起見,本文一律用公元前587年。
b 耶和華見證人發行的《聖經新世界譯本》是一部準確可靠的譯本。但你如果不是耶和華見證人,也可以選擇其他譯本去探討聖經的課題。本文也會引述一些廣受大眾採納的聖經譯本。
c 新巴比倫王朝的頭一個王是尼布甲尼撒的父親那波帕拉薩爾,最後一個是拿波尼度。聖經學者對這個王朝的統治時期很感興趣,因為這段時期涵蓋了耶路撒冷荒涼七十年的大部分時間。
[第28頁的附欄或圖片]
歷史上的一個關鍵年份
公元前539年,即居魯士二世征服巴比倫的年份,是按以下證據計算出來的:
▪ 古代史料和楔形文字泥板: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約公元前80-前20年)說,居魯士「在第五十五個奧林匹德的頭一年」成為波斯王。(《歷史叢書》,第9卷,21節)這一年是公元前560年。希臘歷史家希羅多德(約公元前485-前425年)指出,居魯士「作王二十九年後」被殺,也就是說,他於在位第三十年間去世,即公元前530年。(《歷史》,第1卷:《克里奧》,214節)楔形文字泥板顯示,居魯士統治了巴比倫九年後駕崩。因此,從居魯士駕崩那一年,即公元前530年,倒數九年就是居魯士征服巴比倫的那一年,即公元前539年。
一塊楔形文字泥板提供的證據:一塊巴比倫天文記錄泥板(BM 33066)證實,居魯士是在公元前530年去世的。這塊泥板描述的天體位置雖然有一些錯誤,卻記述了岡比西斯二世(居魯士的兒子和繼任人)在位第七年出現的兩次月食。這兩次月食被確認為出現在公元前523年7月16日和公元前522年1月10日,都是在巴比倫可以看見的。這顯示岡比西斯在位第七年始於公元前523年春季,也就是說,他在位第一年是公元前529年。由此可見,居魯士在位最後一年是公元前530年,而他統治巴比倫的第一年就是公元前539年。
[鳴謝]
泥板:©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第31頁的附欄]
文章摘要
▪ 歷史家普遍認為耶路撒冷在公元前587年被摧毀。
▪ 聖經的年代計算卻清楚顯示,耶路撒冷在公元前607年被摧毀。
▪ 歷史家所得的結論,主要是根據古典時期歷史家的著作和托勒密的君王列表。
▪ 古典時期歷史家的某些著作有明顯錯誤,而且不總是跟泥板記錄吻合。
[第31頁的附欄]
附注
1.Babyloniaca (Chaldaeorum Historiae), Book One, 1.1.
2.Studies in Ancient Near Eastern World View and Society, page 295.
3.The Babyloniaca of Berossus, page 8.
4.Almagest, III, 7, translated by G. J. Toomer, in Ptolemy’s Almagest, published 1998, page 166. 托勒密知道,巴比倫的天文學家因為發現同一特徵的月食每18年重現一次,所以能用數學方法「計算」過去和未來月食出現的時間。(Almagest, IV, 2)
5.Mesopotamia and Iran in the Persian Period, pages 17-18.
6.Journal of Cuneiform Studies, Volume 47, 1995, pages 106-107.
7.古時的書吏使用削尖的楔筆在軟泥板上刻畫不同的符號,這種文字叫做楔形文字。
8.辛-沙爾-伊斯昆作王七年。有57塊屬於這個王的商業記錄泥板被確定製於他在位第一年至第七年。See Journal of Cuneiform Studies, Volume 35, 1983, pages 54-59.
9.C.B.M.2152的商業記錄泥板被確定製於亞述-埃提爾-伊蘭尼在位第四年。(Legal and Commercial Transactions Dated in the Assyrian, Neo-Babylonian and Persian Periods–Chiefly From Nippur, by A.T. Clay, 1908, page 74.)另外,根據The Harran Inscriptions of Nabonidus, (H1B), I, line 30, 亞述-埃提爾-伊蘭尼列在那波帕拉薩爾之前。(Anatolian Studies, Vol. VIII, 1958, pages 35,47.)至於沒有君王的時期,參看Chronicle 2, line 14, of Assyrian and Babylonian Chronicles, pages 87-88。
10.有些學者聲稱,托勒密沒有在他的君王列表中提到某些王,是因為這些王的頭銜是「亞述王」,而據說托勒密在列表中只記錄巴比倫王。然而,30頁的附欄顯示,托勒密的列表中也有一些王是有「亞述王」這個頭銜的。商業記錄泥板、楔形文字書信以及古代銘文清楚顯示,亞述-埃提爾-伊蘭尼、辛-舒瑪-里什爾、辛-沙爾-伊斯昆,都曾統治巴比倫尼亞。
[第29頁的附欄或圖片]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新巴比倫時期的君王
如果下列歷史家提供的史料都可靠,為什麼會各不相同呢?
君王
那波帕拉薩爾
貝羅索斯 約公元前350-前270年 (21)
波利希斯托 公元前105-前?年 (20)
約瑟夫斯 公元37-公元100年? (-)
托勒密 約公元100-公元170年 (21)
尼布甲尼撒二世
貝羅索斯 約公元前350-前270年 (43)
波利希斯托 公元前105-前?年 (43)
約瑟夫斯 公元37-公元100年? (43)
托勒密 約公元100-公元170年 (43)
阿維爾-馬爾杜克
貝羅索斯 約公元前350-前270年 (2)
波利希斯托 公元前105-前?年 (12)
約瑟夫斯 公元37-公元100年? (18)
托勒密 約公元100-公元170年 (2)
涅里格利沙爾
貝羅索斯 約公元前350-前270年 (4)
波利希斯托 公元前105-前?年 (4)
約瑟夫斯 公元37-公元100年? (40)
托勒密 約公元100-公元170年 (4)
拉巴什-馬爾杜克
貝羅索斯 約公元前350-前270年 (9個月)
波利希斯托 公元前105-前?年 (-)
約瑟夫斯 公元37-公元100年? (9個月)
托勒密 約公元100-公元170年 (-)
拿波尼度
貝羅索斯 約公元前350-前270年 (17)
波利希斯托 公元前105-前?年 (17)
約瑟夫斯 公元37-公元100年? (17)
托勒密 約公元100-公元170年 (17)
(#)=古典時期歷史家的著作中各君王的在位年數
[鳴謝]
承蒙大英博物館准許拍攝
[第30頁的圖片或附欄]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托勒密的君王列表和古代泥板記錄有什麼差異?
為什麼托勒密在列表中沒有提到某些王?
托勒密的君王列表
拿波納薩爾
拿布-拿丁-澤瑞(拿丁努)
穆金-澤瑞與普勒
「亞述王」烏魯拉尤(撒縵以色五世)
米羅達巴拉但
「亞述王」薩爾貢二世
第一段沒有君王的時期
拜爾伊布尼
亞述納丁舒姆
尼甲-烏塞吉布
穆塞吉布-馬爾杜克
第二段沒有君王的時期
「亞述王」以撒哈頓
沙馬什-舒姆烏金
坎達拉努
那波帕拉薩爾
尼布甲尼撒
阿維爾-馬爾杜克
涅里格利沙爾
拉巴什-馬爾杜克
拿波尼度
居魯士
岡比西斯
載於古代泥板上的烏魯克君王列表
坎達拉努
辛-舒穆-里什爾
辛-沙爾-伊斯昆
那波帕拉薩爾
尼布甲尼撒
阿維爾-馬爾杜克
涅里格利沙爾
拿波尼度
[圖片]
巴比倫的編年史是楔形文字記錄之一,可用來衡量托勒密君王列表的準確性
[鳴謝]
承蒙大英博物館准許拍攝
[第31頁的圖片鳴謝]
承蒙大英博物館准許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