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沙撒
(Belshazzar)〔源自阿卡德語,意思是:保住他的性命;意思也可能是:[願]彼勒保佑王〕
拿波尼度的長子,在巴比倫帝國晚期跟拿波尼度共同執政。聖經裏只有但以理書提到伯沙撒,而聖經批評家長期以來都否認他曾作「巴比倫王」。(但5:1,9;7:1;8:1)不過,後來發現的古代文獻已提供充分證據,證明聖經的記載是真實可靠的。
在希伯來原文,但以理書5:2,11,18,22稱尼布甲尼撒為伯沙撒的「父親」,稱伯沙撒為尼布甲尼撒的「兒子」。《拿波尼度與伯沙撒》(R.P.多爾蒂着,1929)一書指出,伯沙撒的母親很可能是尼托克里斯,她是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女兒。這樣,尼布甲尼撒就應該是伯沙撒的外祖父。(見創28:10,13,原文也是「父親」)雖然證據顯示尼布甲尼撒和伯沙撒是祖孫關係,但並非所有學者都認同這一點。從王位繼承的次序來看,尼布甲尼撒也許確實可説是伯沙撒的「父親」,因為他是伯沙撒的上一任君王。與此類似的是,亞述人把暗利的一個繼位人稱為「暗利之子」。(見暗利3)
世俗歷史證實伯沙撒曾統治巴比倫嗎?
繼阿維爾-馬爾杜克(以未米羅達)之後,涅里格利沙爾作巴比倫王。一塊可追溯至他登基之年的楔形文字泥板記述了一宗金錢交易,當中提到「王的司令伯沙撒」。雖然還未經證實,但這個司令可能就是聖經提到的伯沙撒。1924年,一份稱為《拿波尼度史詩》的古代楔形文字文獻獲成功解讀並公開發表。這份文獻揭示了很有價值的資料,清楚證實伯沙撒曾在巴比倫作王,並説明他如何跟拿波尼度共同執政。文獻記述了拿波尼度在位第三年攻佔提瑪,其中一部分説:「他把『軍營』交給他的大(兒子),就是長子[伯沙撒]。全國各地的軍隊他都交給他(指揮)。他放下(一切事),把王權交給他,而他自己[拿波尼度]則踏上征途,率領阿卡德(軍隊),向(遠在)西邊的提瑪進發。」(《古代近東文獻》,J.普里查德編,1974,313頁)因此,伯沙撒必定從拿波尼度在位第三年起,就開始執掌王權。這一年可能就是但以理所説的「巴比倫王伯沙撒元年」。(但7:1)
在另一份稱為《拿波尼度編年史》的文獻中,有一句話在拿波尼度在位第七年、第九年、第十年和第十一年的記載裏反覆出現,這句話説:「王(在)提瑪,王子、軍官和軍隊都(在)阿卡得[巴比倫尼亞]。」(《亞述與巴比倫的編年史》,A.K.格雷森着,1975,108頁)由此看來,拿波尼度在位期間,時常不在巴比倫。雖然他沒有放棄最高的統治權柄,但他不在國都時就把政權交給兒子伯沙撒,由兒子處理國事。從古代檔案裏發現的一些文獻證實,伯沙撒行使王權,頒布法令和指示。如果拿波尼度在巴比倫的話,一些本該是最高統治者處理的文件和法令就不會交由伯沙撒處理了。不過,伯沙撒仍然是帝國第二位統治者,因此他只能讓但以理「在國内位列第三」。(但5:16)
官方的銘文誠然稱伯沙撒為「王儲」,可是但以理書卻稱他為「王」。(但5:1-30)從叙利亞北部出土的一件文物,助我們了解産生這個差異的原因。1979年,古代歌散一個統治者的雕像被發掘出來。雕像有真人大小,衣擺的邊上刻有兩段銘文,一段用亞述語寫成,另一段用阿拉米語寫成,但以理書關於伯沙撒的記載就是用阿拉米語寫的。這兩段銘文除了一個明顯的差異外,其餘部分幾乎完全一樣。這個差異是:用官方亞述語寫成的銘文説這個雕像是「歌散總督」,而用當地人説的阿拉米語寫成的銘文則稱他為「王」。
因此,考古學家兼語言學家艾倫·米勒德寫道:「根據巴比倫文獻和新發現的雕像上的文字,我們可以説,但以理書這樣的非官方文獻稱伯沙撒為『王』是合情合理的。儘管伯沙撒可能不是正式登基的國王,但他代表父親行使王權。但以理書的要旨跟這一細節毫不相干,若加以精確區分,反而會造成混亂。」(《聖經考古學評論》,1985年5/6月,77頁)
巴比倫人期望在巴比倫尼亞行使王權的人帶領他們崇奉神明。現存的六份楔形文字文獻,記載了拿波尼度在位第五年到第十三年的大事,當中顯示伯沙撒十分敬重巴比倫的神祇。文獻記述,作為拿波尼度的代理君王,伯沙撒在以歷和西巴爾的神殿裏獻上金銀和祭牲,這樣做跟他的君王身份相稱。
伯沙撒的統治告一段落 據但以理書第5章記述,公元前539年10月5日(格雷果里曆,相當於儒略曆10月11日)晚上,伯沙撒舉行盛大的宴會,招待他的一千大臣。(但5:1)那時候,巴比倫已被波斯人居魯士和米底亞人大流士的聯軍包圍。據猶太歷史家約瑟夫斯的記載(引自巴比倫人貝羅索斯),拿波尼度被米底亞-波斯聯軍擊敗後,就逃到博爾西帕躲藏起來。(《駁斥阿比安》,第1卷,150-152節[20段])如果真是這樣,那麽伯沙撒當時就是巴比倫的攝政王。在敵軍圍城時還舉行宴會,這對巴比倫人來説並非不尋常的事,因為他們深信巴比倫的城牆堅不可摧。歷史家希羅多德和色諾芬也説,巴比倫城儲備了充足的必需品,城内居民不用擔心物資缺乏。希羅多德記述,那天晚上全城上下跳舞玩樂,就像過節那麽熱鬧。
宴會期間,伯沙撒帶着酒意,叫人拿出從耶和華殿裏奪取的器皿,好讓他和賓客、妃嬪、姬妾用來喝酒,並讚美巴比倫的神祇。信奉異教的伯沙撒王這樣做,顯然並不是因為缺乏酒器,而是要故意輕慢和羞辱以色列的上帝耶和華。(但5:2-4)他竟敢如此公然對抗耶和華,就是那位曾經啟示人預告巴比倫覆亡的上帝。雖然伯沙撒看來毫不在意圍城的軍隊,但當一隻手突然出現,並開始在王宮的牆上寫字時,他卻驚恐失色了。他的雙膝互相碰撞,隨即召來所有智士,吩咐他們解釋牆上所寫的文字,但他們都辦不到。聖經説,這時王后向伯沙撒舉薦但以理,説他有能力解釋文字的含意。(但5:5-12)某些學者認為這個「王后」不是伯沙撒的妻子,而是他的母親,相信是尼布甲尼撒的女兒尼托克里斯。年邁的先知但以理受上帝啟示,揭示了牆上文字的秘密,預告巴比倫必被米底亞人和波斯人攻陷。先知譴責伯沙撒褻瀆上帝,竟用崇拜耶和華的器皿去讚美看不見、聽不見,也一無所知的神祇。雖然伯沙撒受到譴責,但他仍信守諾言,使但以理在即將覆亡的王國裏位列第三。(但5:17-29)
公元前539年10月5日那個晚上,城被攻破,伯沙撒被殺。據《拿波尼度編年史》記載,「居魯士(二世)的軍隊不用一戰就進入巴比倫」。(《亞述與巴比倫的編年史》,第109-110頁;另見但5:30)伯沙撒死後,拿波尼度看來也向居魯士投降,新巴比倫帝國就此結束。(見居魯士;拿波尼度)
[第177頁的圖片]
巴比倫神殿的圓柱,記載了拿波尼度王和他兒子伯沙撒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