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
(Serpent,Snake,Asp,Horned Viper,Viper)
爬行動物,身體細長,有鱗,沒有四肢。蛇用腹部或胸腔支撑身體爬行,頭部貼近地面,還不時吐舌,因此看來好像舔舐塵土。(創3:14)人們在以色列發現了三十多種不同的蛇。
希伯來語詞na·chashʹ(納哈什)看來是個統稱,泛指所有種類的蛇或類似蛇的生物。這個詞常常和其他希伯來語詞連用,專指某一類蛇。(詩58:4;140:3;箴23:32)例如,聖經先將但部族比作一條「蛇[納哈什]」,然後進一步具體指出他像路邊的「毒蛇[shephi·phonʹ謝菲豐]」,襲擊以色列的敵人。(創49:17)跟「納哈什」意思相同的希臘語詞是oʹphis(奧菲斯),也是蛇的統稱。今天,在以色列發現的蛇很多都沒有毒,但聖經提到蛇的時候,主要是指危險或有毒的蛇。
聖經記述摩西的手杖變成一條蛇的時候(出7:9-13),用了希伯來語詞tan·ninʹ(坦寧),意思顯然是「大蛇」,因為别的經文用這個詞指巨型的海獸。(創1:21;伯7:12;詩74:13;148:7;賽27:1;51:9)在申命記32:33和詩篇91:13,「坦寧」顯然指毒蛇,而且上下文也提到了眼鏡蛇。被擄的以色列人重返耶路撒冷,城中有個水泉叫做「大蛇泉」。(尼2:13)
希伯來語ʼeph·ʽehʹ(埃弗埃),tseʹphaʽ(采法),tsiph·ʽo·niʹ(齊福尼)和希臘語a·spisʹ(阿斯皮斯),eʹkhi·dna(埃基德納),都是指毒蛇。毒蛇有十分特殊的毒牙,不用的時候,毒牙向後收起,緊貼上顎。不同種類的毒蛇能分泌不同的毒液。巴勒斯坦有幾種毒蛇,最危險的毒蛇之一就是生活在約旦河谷的沙蝰(學名Vipera ammodytes),還有一種叫山蝰巴勒斯坦亞種(學名Vipera palaestina)。希伯來語「埃弗埃」通常跟阿拉伯語ʼafʽan(阿凡)有關,而「阿凡」指的就是生活在耶利哥沙原上的一種毒蛇,叫做地毯蝰蛇。希臘語「阿斯皮斯」在聖經裏只出現過一次。使徒保羅在羅馬書3:13談到罪人時説:「他們的嘴裏有毒蛇[阿斯皮斯]的劇毒。」使徒在這裏引用了詩篇140:3的經文:「他們的嘴裏有毒蛇[ʽakh·shuvʹ阿克舒卜]的毒液。」詩篇中的毒蛇指的是角蝰,因此羅馬書3:13中的毒蛇也是指角蝰。
約伯記20:16記載,瑣法提到蛇毒具有强大的殺傷力,説「毒蛇的舌頭」能使人喪命。使徒保羅在馬耳他島遭遇海難後上了岸。他撿了一捆樹枝,放在火上,這時有一條毒蛇鑽出來,纏住了他的手。保羅周圍的人都以為他中了毒,一定會腫起來或突然倒斃,但保羅只是「把毒蛇抖在火裏,絲毫沒有受傷」。(徒28:3-6)
聖經裏有好些經文描述蛇的一些顯著特點,比如蛇會滑行(伯26:13),咬傷人畜,喜歡匿藏於石牆縫裏(傳10:8,11;摩5:19),天性謹慎(創3:1)。耶穌勸導門徒時以蛇為喻,告訴他們既然處身於狼一樣的敵人當中,行事為人就要像蛇一樣謹慎。(太10:16)
著名的英國動物學家H.W.帕克,在他的著作《蛇類博物誌》(1977,49頁)中描述蛇謹慎的特點,説:「即使到了防禦的底線,蛇反擊的時候也會先裝腔作勢一番。蛇擺出兇狠的姿態,頻頻衝向敵人,但卻不會碰到對方,有時連嘴也不張開。在這個階段,蛇往往暗中展開蜷曲的身體,一旦敵人退縮,蛇就可以迅速逃走。可是,如果蛇最終要全力攻擊,就會用慣常的捕獵方法,但更兇更狠。這類動物通常會先咬住對方,然後鬆口,或者銜住敵人,再三噬咬玩弄。」
角蝰 希伯來語ʽakh·shuvʹ(阿克舒卜)或shephi·phonʹ(謝菲豐)指生活在巴勒斯坦的一類毒蛇,特點是兩眼上方長着兩隻小角。雷蒙德·迪特馬斯説,北非(從阿爾及利亞到埃及)以及阿拉伯和巴勒斯坦南部,都有角蝰(學名Cerastes cornutus)出沒。
角蝰的毒液毒性很强(雖然通常不會令人喪命),因此大衛描述那些兇暴的人,説:「他們的舌頭鋭利如蛇,他們的嘴裏有毒蛇[角蝰]的毒液」。(詩140:3)
角蝰最長不過0.8米(2.5英尺),體色偏白,跟沙子的顔色差不多,因此角蝰常常潛伏在沙中,伺機襲擊獵物。如果未經訓練,一般人極難發現潛伏的角蝰。雷蒙德·迪特馬斯在他所着的《世界爬行動物》(1953,234-235頁)中説,他看到一些被捕的角蝰有以下行為:「就像所有的沙漠毒蛇一樣,角蝰不斷用沙子蓋住身體,把自己隱藏起來。如果籠中有幾厘米深的沙子,那麽白天除了角蝰的頭頂,就甚麽也看不見。為了挖沙,角蝰盡量讓身體變成扁平狀,使身體下緣變得像鏟子一樣,然後身體兩邊從頭到尾起伏擺動,就像海浪般一波接一波,於是角蝰陷進沙裏,沙子就蓋住牠的身體。」
比喻用法 聖經多次以蛇為喻,例如説惡人的謊言好比蛇毒(詩58:3,4),圖謀惡事的人的舌頭鋭利如蛇(詩140:3),過多的酒就像蛇一樣咬人(箴23:32)。談到上帝的子民以色列人耽於作惡,以賽亞先知説:「他們所孵育的是毒蛇蛋……。誰吃了這些蛋,就必定死亡。被擊破的蛋要孵出毒蛇來。」(賽59:5)大多數的蛇都下蛋,但毒蛇卻多半不是卵生的,不過也有一些種類的毒蛇是産卵的。
聖經説「塵土要作蛇的食物」,比喻在耶和華復興的子民當中,不會再有暴力和害人的事。(賽65:25)
上帝對某個國家宣布判決時,也用蛇作為象徵,比如對非利士(賽14:29)和不忠的猶大國(耶8:17)的判決。聖經也用蛇的嘶嘶之聲來比喻埃及發出的聲音,這如果不是指埃及慘敗撤退的聲音,就是指這個國家飽經災禍,低聲呻吟。(耶46:22)聖經很可能也用這個比喻表明,埃及法老頭戴聖蛇像根本徒勞無功。這個戴在額前的標誌象徵女蛇神烏艾乞得的保護,其實一點用處也沒有。彌迦書7:17預言,所有跟上帝子民作對的國家都會被迫「像蛇舔土」。(另見摩9:3)
耶利米書51:34記載,錫安的居民説尼布甲尼撒王好比一條「大蛇」吞噬他們。
角蝰機警而動作敏捷,常常襲擊馬匹,因此創世記49:17的比喻十分貼切。經文説,雅各把但部族比作毒蛇(角蝰),能够「咬傷馬的腳跟,使騎馬的向後墜下」。這個説法不是要貶低但部族,彷彿他們是草地中卑下的蛇,只會落得被踩死的下場。這個比喻其實是指但部族具有蛇一樣的攻擊力,對於保衛國家能起重大作用。但部族好像角蝰一樣埋伏起來,襲擊敵人,彷彿「咬傷馬的腳跟」,使馬受驚人立,把馬背上的敵人拋下來。因此,但部族雖小,對侵犯以色列的敵人來説,他們卻像角蝰一樣危險。
施浸者約翰把法利賽派和撒都該派叫做「毒蛇的子孫」。(太3:7;路3:7)抄經士和法利賽派為人邪惡,使一些沒有戒心的人在靈性上遭受致命的傷害,因此耶穌基督也把他們叫做「毒蛇的子孫」。(太12:34;23:33)
魔鬼撒但 啟示錄12:9和20:2都用「最初的蛇」來指上帝的大仇敵撒但,顯然因為撒但在伊甸園裏利用一條實際的蛇跟女人説話。(創3:1-15)從屬靈方面來説,所有跟上帝作對的人都源於「最初的蛇」撒但,因此耶穌説這些人都是「蛇類,毒蛇的子孫」。(太23:33;另見約8:44;約一3:12)
錯誤宗教中的蛇 蛇是異教中常見的象徵,而且常常受人崇拜。(見下册530頁圖片)在美索不達米亞、迦南、埃及,蛇都象徵多産和性的女神。纏繞在一起的兩條蛇表示性交繁殖。此外,蛇一次又一次地蜕皮,因此也被用作生命延續不斷的象徵。
希西家王為了杜絶國内崇拜蛇的信仰,把摩西時代的銅蛇像壓碎。這條銅蛇本是以色列人在曠野流浪期間被毒蛇襲擊時造的。(民21:6-9;王下18:4;見銅蛇;火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