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
(Eagle)〔希伯來語neʹsher内謝;阿拉米語nesharʹ内沙;希臘語a·e·tosʹ阿埃托斯〕
大型猛禽。學者有的認為譯作「鷹」的希伯來語「内謝」源於一個指「撕裂或割碎」的詞根,有的則認為「内謝」是個擬聲詞(模擬某種聲音的詞),指「嗖嗖的響聲」或「快速的閃光」。當鷹俯衝捕捉獵物時,發出嗖嗖的響聲,又像一道光在半空閃過。無論如何,「内謝」這個詞很生動地描述了鷹以閃電般的速度從高處向下俯衝時,氣流擦過鷹的翼尖(外翼的羽毛),發出嗖嗖的響聲。鷹食肉,也嗜血(伯39:27,30),因此摩西律法把鷹列為「不潔淨」的鳥類。(利11:13;申14:12)
巴勒斯坦的鷹科鳥類 今天以色列常見的鷹科鳥類,包括白肩雕(學名Aquila heliaca),金雕(學名Aquila chrysaëtos),還有短趾雕(學名Circaëtus gallicus)。金雕體態雄偉,呈烏褐色,身長1米(3英尺)左右,翅展達2米(6.5英尺)。頭部和頸背羽毛呈金黃色,因此得名。特徵是頭較寬,雙眼上方隆起,喙短而有力,呈鈎形,腳粗大,爪鋭利。
「像鷹一樣展翅背着你們」——這個比喻有甚麽根據?
西奈曠野一帶又叫「鷹之地」,常有鷹展開寬大有力的翅膀,在空中盤旋。因此,以色列人獲得自由以後,在西奈山下聽見上帝説自己「像鷹一樣展翅」背着他們離開埃及,他們都明白這個比喻多麽貼切。(出19:4;參看啟12:14)差不多四十年後,摩西説耶和華帶領以色列人穿越曠野好比鷹「撥動巢窩,在雛鷹上盤旋,展翅接取雛鷹,背在兩翼之上」。(申32:9-12)當雛鷹到了學飛時,母鷹就會撥動雛鷹,同時拍打自己的雙翼,要雛鷹照樣做,接着把雛鷹推到或引到巢外,讓雛鷹試試用自己的翅膀飛翔。
雖然有些人質疑鷹會否背着雛鷹飛翔,W.B.托馬斯爵士卻記述了一個蘇格蘭導遊曾目睹「雌雄金雕撥動幼雕離開鳥巢,有時還把幼雕推到空中,然後迅速飛到幼雕下面,待幼雕掙扎一番後落到雙親的翅膀或背上休息一下」。(《一個自由民眼中的英國》,倫敦,1934,135頁)史密森學會的《公報》(1937,167號,302頁)引述美國一位觀察家的話,説:「在峭壁上,母鷹把幼鳥從巢裏向外猛推,任憑幼鳥墜下,照我觀察,差不多90英尺。然後俯衝到幼鳥的下面,展開雙翼,讓幼鳥落在背上,再飛回崖頂,一再重複……我和爸爸一直觀看,不知不覺就過了一個多小時。」G.R.德賴弗論述這些記載,説:「因此[申命記32:11描述的]這個情景並非出於幻想,而是基於事實。」(《巴勒斯坦考察季刊》,倫敦,1958,56,57頁)
在高處搭窩並察看遠方 約伯記39:27-30記載耶和華向約伯提問,談到鷹的築巢習性。鷹巢通常築在高挺的樹上或懸崖頂,或在峽谷的峭壁上。經年累月,鷹巢可能高達2米(6.5英尺),有的重達1噸!鷹巢築在高處,不易接近,看來安全,先知們就以此打比方,向高踞於亞拉巴一帶山區的以東王國發出審判的信息。(耶49:16;俄3,4)
約伯記39:29提到鷹能察看遠方,顯示鷹的眼睛設計獨特,證明造物主智慧超卓。魯特福德·普拉特在《生命之河》(1956,215,216頁)一書中也描述了這一點,説:
「綜觀整個動物世界……鷹、雕和禿鷲的眼睛是無與倫比的。牠們的目光極其敏鋭,即使在1000英尺的高空,也能發現藏在草叢中的野兔或松雞。
「掠食者視力敏鋭,是因為光線被折射到眼球的後方形成物像,而那裏有成千上萬密集的錐形感光細胞。錐形細胞接收來自物體的光線,然後以特别的方式令腦海出現清晰的影像。絶大多數掠食者,如臭鼬、美洲獅、人類,眼睛裏只需要有一個由錐狀細胞密集而成的點就够了;我們通常望着前方,直接靠近目標。鷹卻不同,牠們靠敏鋭的錐狀細胞看清草叢中的兔子之後,可能要斜向俯衝一段距離靠近兔子。這其間兔子的物像會在鷹眼球的後方移動。幸虧鷹的錐狀細胞不是聚集成一團,而是以曲線分布的。這個特點使鷹在俯衝時一直能看清草叢中的兔子。」(參看耶49:22)
飛行能力 聖經在多處提到鷹的動作迅猛。(撒下1:23;耶4:13;哀4:19;哈1:8)據報,鷹的飛行速度可達每小時130公里(80英里)。所羅門警誡人,説財富必「長出翅膀,如鷹向天飛走」。(箴23:4,5)約伯慨嘆人的日子飛逝,像捕食的鷹迅速飛走。(伯9:25,26)信賴耶和華的人必重新得力,勇往直前,就像看來不知疲累的鷹展翅高飛。(賽40:31)
箴言30:19提到的「鷹在天上的飛行之道」,讓現代科學家感到驚訝。小克拉倫斯·科恩説,科學家觀察到鷹、雕和禿鷲在空中翱翔幾乎毫不費力,「從而發現了一個氣象學基本物理規律」。他解釋説,太陽的熱力使接近地面的空氣受熱上升,鷹這些大鳥飛翔時充分利用了空氣中大量的熱「氣泡」的上升力。牠們的翅膀尖端有狹縫,這個結構是根據空氣動力學原理設計的,可減少飛行時空氣的阻力。(《科學美國人》,1962年4月,131,138頁)
用做比喻 先知們多次用鷹來比喻突襲的敵軍。(申28:49-51;耶48:40;49:22;何8:1)巴比倫和埃及的統治者也被比作鷹。(結17:3,7)值得留意的是,許多古代國家,包括亞述、波斯和羅馬,常在王杖、王旗和王柱上用鷹像。到了現代,德國、美國等國家也用鷹像作為標誌。
有些人認為馬太福音24:28和路加福音17:37該指「禿鷲」圍着屍體,而不該是「鷹」圍着屍體。不過,鷹雖不像禿鷲主要以腐肉為食物,但有時確實會吃屍體。(《巴勒斯坦考察季刊》,1955,9頁)另外,鷹雖常獨自覓食,而不像禿鷲成群出動,但有時也會合夥獵食。《動物王國》(第2卷,965頁)記述「一大群鷹向一隻叉角羚發動攻擊」。(F.德里梅編,1954)公元70年,羅馬軍隊高舉着有鷹的圖案的旗幟,屠殺猶太人,應驗了上文耶穌所説的預言。可是,耶穌的預言既然跟他應許的「臨在」有關,就還會有另一次應驗。
啟示錄用鷹象徵在上帝寶座周圍侍立的四個活物之一,這個活物有份向世人宣告上帝的判決。經文用鷹做象徵,無疑是要表示活物迅捷和有遠見。(啟4:7;8:13;另見結1:10;10:14)
另外,彌迦書1:16説以色列人要讓自己的「頭禿得像鷹的頭」。可是,很多學者認為這節經文説的該是禿鷲而不是鷹,理由是鷹的頭布滿羽毛,就算是見於北美的白頭海雕,之所以稱為「禿頭海雕」也只是因為頭上的羽毛呈白色,遠看好像禿頭那樣。至今還見於以色列的兀鷲(學名Gyps fulvus)頭上只有一些白色柔軟的絨毛,頸部的羽毛十分稀疏。如果彌迦書1:16是指這種飛禽,這就表明希伯來語「内謝」有較廣泛的用法,不僅指鷹。值得留意的是,雖然鳥類學家沒有把兀鷲和鷹視為同「種」或同「屬」,卻説牠們同「科」。有些學者則認為彌迦書1:16所描述的是正在換羽的鷹。鷹換羽是相當緩慢和不易察覺的,其間鷹會減少活動,體力也會稍減,換完羽後才回復正常。詩篇執筆者説年輕人的「青春不斷更新,如鷹重得活力」,可能就是想到換羽的鷹。(詩103:5)有些學者則認為這節經文説的是鷹有比較長的壽命。據知有些鷹可以活到80歲。
亞居拉這個名字(徒18:2)的拉丁語指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