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自路加福音的珠璣
耶和華的兒子耶穌基督以為人富於憐憫著稱。因此,執筆者路加在所寫的福音裏強調憐憫、慈悲和同情心是一件再適當不過的事!不論對猶太人和外邦人來説,路加就耶穌在地上的一生所作的記載均同樣振奮人心。
這本福音有好些特色均顯示它是由一位有學問的人寫成的。例如,它的引言具有古典風格,所用的詞彙相當廣泛。這些特色正好與路加是個受過良好教育的醫生一事吻合。(歌羅西書4:14)雖然路加在耶穌死後才成為信徒,但在使徒保羅完成了他的第三次傳道旅程之後,他陪伴保羅前往耶路撒冷。因此,保羅在當地被逮捕及在凱撒利亞被囚之後,這位仔細的研究者有機會訪問若干目擊見證人及查閲公衆記錄,藉此將所需的資料輯集起來。(1:1-4;3:1,2)他的福音大概是在使徒被囚於凱撒利亞的兩年期間——大約公元56-58年——在當地寫成的。
若干獨有的特色
在耶穌所行的奇迹之中,至少有六個是唯獨路加福音才提及的。它們包括:一次神奇的漁獲(5:1-6);在拿因城復活寡婦的兒子(7:11-15);醫好一個彎腰的婦人(13:11-13);治好一個患水臌的人(14:1-4);潔淨十個痲瘋患者(17:12-14);使大祭司僕人的耳朵復原。——22:50,51。
耶穌所説的比喻也有幾個是路加的記載所獨有的。這些比喻包括:兩個債主(7:41-47);好心的撒瑪利亞人(10:30-35);不結果子的無花果樹(13:6-9);大筵席(14:16-24);浪子的故事(15:11-32);財主和拉撒路(16:19-31)以及寡婦和不義的法官。——18:1-8。
感人的事件
路加醫生對婦孺和老年人關懷備至。唯獨他才提及伊利莎白的不育、懷孕及約翰出生等事;獨有他的福音才將天使加百列向馬利亞顯現一事報導出來。路加也談及伊利莎白一聽見馬利亞説話,腹中的嬰兒就立即跳動;也唯有他才談及耶穌受割禮和在聖殿裏獻與上帝,以及年邁的西面和亞拿在聖殿裏看見耶穌;我們也藉着路加福音才得以獲悉耶穌與施浸者約翰的童年生活。——1:1-2:52。
路加記述拿因城的寡婦因獨子去世而感悲痛欲絶時,説耶穌‘就憐憫她’,然後隨即使少年人復活過來。(7:11-15)唯獨路加福音才有所報導的另一宗感人事件是關於税吏長撒該的事。他身材矮小,於是爬到樹上以求一睹耶穌的風采;而耶穌竟説他會住在撒該的家裏。當時撒該多麽喜出望外!路加也指出耶穌的探訪對這位欣喜的主人是一項極大的福分。——19:1-10。
醫生的筆觸
這本福音載有許多含有醫學意義的術語或字詞。這些都是基督教希臘文聖經的其他執筆者從沒有使用的,或至少沒有用在醫學意義上。但我們可以期望醫生會採用許多與醫學有關的字詞。
例如,唯獨路加才談及彼得的岳母“發高燒”。(4:38,《新譯》)他也寫道:‘有人滿身長了大痲瘋。’(5:12)其他福音的執筆者只提及痲瘋病便覺得够了,但路加醫生卻清楚指出患者已病入膏肓。
對習俗有深刻的了解
路加説耶穌出生之後,馬利亞將他‘用布包起來’。(2:7)按照當時的習俗,人們會替新生的嬰兒沐浴,然後用鹽擦身,也許這樣行可以弄乾皮膚及使之較堅實。接着他們將嬰孩用布帶纏裹起來,幾乎像木乃伊一般。這些布帶可以使嬰兒的身體保持挺直及温暖。他們也會用布帶從嬰孩的下頷繞過頭部緊緊地包裹起來,目的可能是要訓練嬰孩用鼻子呼吸。據報十九世紀一位曾訪遊伯利恆的旅客描述類似的纏裹習俗説:‘我將幼小的嬰孩抱在手中,他全身都用白色和紫色的麻布纏裹得非常結實和牢固,手腳也被縛緊,他的頭被人用一條柔軟的紅色小圍巾從下頷繞過額頭細摺地纏裹起來。’
路加福音也使我們對第一世紀的喪禮習俗有較清楚的了解。有一次,耶穌行近拿因城的城門口,他看見‘有一個死人被抬出來。這人是他母親(一個寡婦)獨生的兒子,’並且‘有城裏的許多人同着寡婦送殯。’(7:11,12)葬禮通常是在城外舉行的,死者的親友會陪伴屍體前往墓地。當時的棺木其實是一個可能用柳條編成的擔架,四角有挑子伸出來,可以讓四個人放在肩頭上扛抬起來,隨着送殯的行列步行前往下葬的地點。
在路加所載的另一個比喻裏,耶穌談及有一個人被強盜毆打,一個好心的撒瑪利亞人‘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10:34)這就是當時護理創傷的傳統方法。橄欖油能使傷口軟化及減輕痛楚。(以賽亞書1:6)但酒又如何呢?據《美國醫藥協會月刊》説:‘酒是希臘的主要藥物……古希臘醫師科斯(公元前460-370年)……曾廣泛地運用酒作為敷裹傷口的藥方,發高燒時的冷卻劑,瀉藥及利尿劑等。’耶穌的比喻表明酒具有清潔和消毒的作用,而橄欖油則對於幫助傷口復原有顯著的功效。當然,比喻主要是要強調真正的鄰人會行事慈悲。這正是我們對待别人的應有態度。——10:36,37。
謙卑的教訓
惟獨路加才記述耶穌看見客人在席上揀選首位有感而設的比喻。在筵席進行期間,客人斜卧在設置於桌子三邊的長椅上,僕人則從第四邊出入服事客人。按照當時的習俗,每張長椅會有三位座上客,他們都用左手肘撑在桌上而面向桌子,然後用右手取食物。每張長椅上的三個位置分别顯示在座的人持有高、中或低等級的身分。人若坐在第三張長椅上的最低位置,便是席上地位最低的人。所以耶穌説:‘你被請的時候,就去坐在末位上,好叫那請你的人來對你説:“朋友,請上座。”那時,你在同席的人面前就有光彩了。’(14:7-10)不錯,讓我們謙卑地將别人置於我們自己之先。事實上,耶穌應用這個比喻時説:‘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14:11。
耶穌設了另一個同樣強調謙卑品質的比喻也是唯獨路加福音才提及的。比喻論及一個收税官和法利賽人在聖殿裏禱告。法利賽人除了自稱遵守其他規定之外,他還説‘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18:9-14)律法只要求人每年禁食一次。(利未記16:29)但法利賽人卻在禁食方面達到極端的地步。比喻裏的人在一週中的第二日禁食,因為一般人認為摩西是在週中的該日上西奈山接獲兩塊法版的;他們也認為摩西在週中的第五日下山。(出埃及記31:18;32:15-20)法利賽人標榜自己一週禁食兩次作為虔誠的證據。然而,這個比喻應該促使我們保持謙卑,避免自以為義的精神。
以上採自路加福音的珠璣證明這本福音的確别具特色和富於教導性。記載所叙述的事件可以幫助我們重新體驗耶穌在地上生活時的許多感人事迹。我們也獲悉某些習俗的背境資料而得益不淺。但我們若將親愛的路加醫生在這本福音裏就慈悲和謙遜所提出的教訓付諸實行,就可説是特别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