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撒路
(Lazarus)〔很可能是希伯來語「以利亞撒」這個名字的希臘語形態,意思是:上帝已經幫助〕
1.馬大和馬利亞的兄弟。拉撒路的復活可説是耶穌施行的最大奇跡之一。(約11:1,2)耶穌深愛的這家人住在伯大尼。伯大尼位於往耶利哥的路上,距離耶路撒冷「約莫三公里」(約兩英里)。(約11:5,18,Rbi8 腳注)耶穌曾在他們家裏作客,也許時常這樣做。(路10:38-42)
有一次拉撒路病重垂危,他的姊妹派人去見耶穌,當時耶穌正在約旦河對岸。她們無疑希望耶穌能醫好拉撒路。(約11:3,21,32)可是耶穌並沒有立即到伯大尼去,也沒有像他曾醫好一個軍官的僕人那樣,隔着一段距離將拉撒路醫好。(太8:5-13)耶穌在原來的地方逗留了兩天。他走近伯大尼的時候,馬大出去迎接他,然後馬利亞也去見他。當時拉撒路已死去四天了。(約11:6,17,20,30-32)
耶穌對馬大説話的時候,趁機强調死人有希望復活。(約11:23-27)不多久,耶穌就表明他的話有更深的含意。他來到拉撒路的墓前,吩咐人把擋住墓門的石頭挪開。之後,耶穌向天父禱告,指出這些事情發生的原因,是為了「叫他們[當時在場的群衆]相信是你差我來的」。(約11:38-42)接着,耶穌喊叫死去的拉撒路從墳墓裏出來。拉撒路果然出來;不用説,在場的人都驚喜交集。(約11:43,44)
這個奇跡使許多人信了耶穌,但也促使祭司長和法利賽派的人商議要殺死耶穌。一大群猶太人為見耶穌而來,也為了來看看拉撒路,這令祭司長更感憤怒。由於拉撒路的緣故,有很多猶太人信從了耶穌,於是祭司長彼此商議要把拉撒路也殺掉。(約11:45-53;12:1-11)不過,沒有聖經證據顯示,這些宗教敵人的陰謀得逞,確實殺了拉撒路。
約翰報導拉撒路復活的記載,曾受某些聖經批評家質疑。他們指出,其餘的福音書都沒有提及這件事。可是,我們只要查考一下福音書的記載,就會看出甚至「同觀福音」的執筆者也沒有將耶穌所做的每一件事記錄下來。例如,只有路加報導耶穌復活拿因寡婦的兒子。(路7:11-15)約翰通常都不複述其餘福音書執筆者所提過的事,拉撒路的復活就是個顯著的例子。
拉撒路復活的奇跡令耶穌的傳道工作生色不少,不單將上帝兒子擁有的大能顯露無遺,還大大加强我們對耶穌和復活一事的信心。(約11:4,41,42)這件事看來約莫於公元33年的年初發生。聖經沒有提及拉撒路復活之後如何,以及最後在何時何地去世。(見復活條下的「贖價獻出以前的復活奇跡」)
我們沒有任何聖經理由將拉撒路這個歷史人物,跟耶穌所説的「富翁與乞丐」的比喻中的拉撒路扯上關係。
2.耶穌説過一個關於富翁與乞丐的比喻(通常稱為「富翁與拉撒路」的比喻),比喻中的乞丐名叫「拉撒路」。(路16:19-31)在《通俗拉丁文本聖經》,「富翁」這個詞被譯成拉丁語形容詞「富有」(dives),常被誤作專有名詞來用。不過,從骨灰甕上的銘刻來看,「拉撒路」這猶太名字在古代相當普遍。
比喻中的乞丐拉撒路全身皮肉潰爛,被人帶到富翁的門口,巴不得撿富翁桌上掉下來的零碎充飢。後來拉撒路死了,被天使帶到亞伯拉罕懷裏(彷彿古代赴宴的人於席上斜躺在身旁同席的人懷裏)。後來富翁也死了,埋葬了,在墳墓的苦況中跟亞伯拉罕交談。在富翁跟亞伯拉罕、拉撒路之間,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富翁請求亞伯拉罕差拉撒路到他的五個兄弟那裏,「向他們徹底作見證」,免得他們也陷於他的苦況。亞伯拉罕卻拒絶了富翁的請求,指出「他們有摩西和先知書上的話可以聽從」,「他們如果不聽從摩西和先知書上的話,就算有死了的人復活,也不能説服他們」。(見比喻)
「富翁和拉撒路」的比喻顯示,耶穌對人死後遭遇的見解跟猶太教教士相同嗎?
有些研究「比較宗教學」的人聲稱,在這個比喻裏,耶穌基督對陰間所懷的見解,跟古代猶太教教士所教導的相同。關於法利賽派的信仰和主張,約瑟夫斯提供了不少細節。他説:「他們相信靈魂不死,認為在地府有賞善罰惡的安排:惡人的靈魂必永遠被囚禁,善人的靈魂可以順利進入新生。」(《猶太古史》第18卷14節[1章3段])耶穌既斷然摒棄所有的錯誤主張,自然不會支持法利賽派的這個謬見。(太23章)如果「富翁和拉撒路」的比喻是以猶太教教士對陰間所懷的錯誤主張為根據,那耶穌的做法就首尾不一貫了。因此,合理的看法是,耶穌所想到的,必定是比喻的實體,然後構思適當的情節,去説明事情怎樣發展,而非採納任何違反聖經真理的見解。
關於「富翁和拉撒路」的故事,上下文和措辭都清楚表明這是個比喻,而非曾實際發生的歷史事件。比喻並沒有説貧窮是正義,富有是邪惡。相反,比喻所説的,是由「拉撒路」和「富翁」所代表的兩種人有甚麽行為,這行為又導致怎樣的結局,以及雙方屬靈情況的逆轉。事實上,富翁的兄弟不願聽從摩西和先知書上的話,表明這個比喻並非僅是貧窮和富有對比,而是含有更深的意義,要達到更重要的目的。